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这就好比临摹、写生是绘画的基础一样。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经历都极其简单,作文对于他们来说是极难的一件事,常常感到无话可写,写的作文内容不具体、主题不突出,有时候一件事在他们笔下一两句话就完了。 那么,如何使他们学会写作文的方法,写的作文内容丰富、具体生动呢?这就需要阅读,只要读得多了,获得了各方面的知识,写起作文来自然就会生动、具体了。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阅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创境激趣,提高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在一次中队活动时,我给学生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智力题。他们猜啊,想啊,最后终于答对了,学生们高兴极了,感到很有趣,还要我再说几个。这时,我就告诉学生:“这是我从一本杂志上看到的,这本书上还有好多好多很有意思的智力题,看了后能使大家变得更加聪明,你们要是感兴趣的话课后到学校图书室去借一本来自己看吧。”通过此类方法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喜欢阅读,自觉而不是强制地去找寻各种有趣的读物来看,一旦他们在阅读中被知识吸引住了,就会越来越爱看书。
再者,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体裁多样,内容非常丰富。教师可以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核心,从课文内容入手,通过各种途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设备,创设与教材有关的具体生动的情境,灵活设计教学过程,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情感,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童话故事,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美丽的公鸡》等。教学时,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或朗读、或表演,寓教学于活动中,学生很容易进入教学情境。像《曹冲称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等课文则可以用实验演示法教学,把课文内容展示给学生看;《田忌赛马》、《新型玻璃》等课文教学时,可让学生上台来当解说员或推销员,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静态地讲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或动眼观察等主体性活动中学习课文,效率更高。而《黄继光》、《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等叙事性的课文和《秋天》、《桂林山水》之类的以写景为主的课文,教学时,如果能利用录像或多媒体电脑使书面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声、光、形、色,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他们学习的兴趣会更浓。创设情境根据教学的需要,可灵活地运用于导入、讲解、总结等各个教学环节。教师要把握好阅读的激趣点,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真正领会到祖国语言的魅力,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阅读的愿望更强烈。
二、授之以渔,教会小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小学生年龄小,对于阅读,他们只是凭着兴趣,看热闹而已,并不懂得阅读的方法。因此,老师要让他们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去读,使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专心致志。其次,要准备工具书和笔记本。阅读中碰到不认识、不懂的词句,就随时查认,并把它记在笔记本上;若碰到非常精彩的语句、谚语、名言,对写作文有用,就随手摘录下来。第三,读完一篇文章、一本书或一本杂志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上。第四,学生在阅读中一定会碰到许多不懂意思的句子或不懂的问题,要求他们把这些问题不要放过,如果当时只有自己一个人,就把它记下来,以后向父母或老师请教。弄懂了一个问题,就等于获得了一个新知识。第五,要求他们不但读了书或文章要记住其主要内容,受到启发或教育,而且要特别注意文章的写法,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这篇文章的,为什么写的这么好,想想要是让自己写,会怎么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帮学生寻找课外书籍,让学生博览群书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我们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学习的能力,这一能力无疑要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实践,日积月累地形成。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要帮学生找一些最应该读的、最适合他们读的书。要教孩子们多看一些作文入门的书,多读《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看一些故事性强又浅显易懂的少儿读物,诸如《故事作文月刊》《学生天地》《中国少年报》等。为了让孩子们多读书,我班成立了“小书迷”俱乐部,学生把自己所拥有的课外读物都捐献出来,成了公共读物;同时,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一周专门拿出两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老师要经常去书店看看,多读一些少儿书报,以便向学生介绍好的书刊。
此外,“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为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了铺垫,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背诵古诗。
四、展示交流,多开展与阅读相关的活动
比如可以可以开故事会。让学生把阅读中看到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这样,既可促进学生自觉地去读书,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使其他的同学增长一些见识见闻,变一人读为多人知,一举多得。还可定期举行课外阅读朗诵会,让学生把在课外阅读中看到的诗文句段不拘长短记下来,朗诵给全班同学听,评出优秀者发给小奖品加以鼓励。还可以举行“我读了一本好书”主题队会。举行这样的主题队会,让每个学生都向全班同学讲讲自己最近读了哪些书,哪本最好,向大家讲讲这本书写的什么,为什么好,并把那本书推荐给大家。通过诸如此类的阅读活动,一定能使学生们的视野更开阔,作文的素材也会更丰富。
五、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形式,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俗话说,一人见短,两人见长。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围绕着问题各抒己见,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既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增强自信心和集体感。
另外,可以让合作学习延展到课外中去。根据课文的需要,布置学生按学习小组集中或分别收集和整理资料,通过在上课前介绍给其他同学或出黑板报等的方式,把资料转化成知识,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学分别去查找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交往情况,齐国和秦国的关系,蔺相如和廉颇的经历等,然后互相交换讨论,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春秋战国的历史知识。教学《颐和园》时,我让学生收集有关北京有名旅游景点的资料,更可以扩展到全国或全世界的著名旅游景点后,综合起来把资料绘制成一张旅游景点地图。
总之,阅读是丰富知识、学习作文的好途径,只要正确引导小学生阅读,培养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使他们迷上书、爱上书、会看书,就能使他们既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又提高了写作能力。
论文作者:王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 《青年生活》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小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几个论文; 学生在论文; 不懂论文; 《青年生活》2019年第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