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第七中学 810000
摘 要:当前,网络的普及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也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不仅使信息快速传播,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顺应时代需要将网络融入教学是必然选择,更为师生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网络教学 师生成长
一、发挥网络优势,使教学效率事半功倍,促进师生专业成长的巨大变革
1.有效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
互联网的即时性是最具有魅力的,也是最有利的。在网络上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及时更新,QQ群、微信群、优课平台、电子邮件、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尤其QQ群和微信群的使用更是没有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不再仅限于学校、仅存在于教室,是一种教学行为的延展。学生可以在课下访问各种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获得直接相关的素材和资源;通过网络检索图书馆中的专业网站,获得该学科的最新信息。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探索欲。如对于宪法相关知识的学习,传统教学只能部分或大概展示宪法内容,而通过网络感兴趣的学生就可以在课下完成全面了解或学习,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2.形式多样的表现力
多媒体技术使得获得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多样化,获得内容形式的丰富多彩,如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较大程度地刺激多种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全方位了解,方便记忆,增强学生进行联想的线索。以人教版初二下册思想品德学习为例,涉及了大量的权力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到许多相关经典案例的视频,或者也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自行搜索,以丰富课堂内容。
3.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学生可以在搭建的教学平台上进行合作学习,也可以通过测试系统进行学习的竞争,更便利的可以通过网络通讯技术与专家或其他学习者合作,发表观点并进行交流,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合作学习,并把自己的观念和信息有效地传播给其他人。学生可以建立个人主页或小组学习主页,创造个性化的学习平台;更可以将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综合整理,在复习时形成自己特有的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辅导学案,使得在学习中更加对症下药。
二、网络教学方法多样,使课堂教学高效有序
1.协作讨论法
在采用的平台中有一个是优课软件的课堂问答平台,这一平台的搭建对于老师来讲,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个别性。学生进入这一界面时,可按照教师的要求就教师在课前上传的某一提问进行回答,回答方式通过网络进行上传,立刻呈现在这一讨论界面中。教师可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学生的所有答案,并进行讲解,了解学生的作答情况,对教学进行适时的调整,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发现式教学法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要在备课的时候创设好问题情境,在课堂上进行呈现,并要求学生就这一问题行搜索或讨论,最后通过知识的整合和筛选得出结论。这种通过自我查找的方式得出的结论,使得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教学更加有效。
三、网络教学运用多种最优化的途径使师生受益匪浅,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的专业成长
1.利用网络更新教学模式
(1)互动中实现主体:教学过程中可以更为快速地将网络知识和课本知识进行最大程度的整合,将电子课本和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课本。学习中学生一直处于主体地位,从知识的查找、阅读、筛选到整合、呈现都是学生自己在探索,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但这并不是说教师的工作量减少了,相反在设置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准备很多内容,不仅是教材、教学指导、学生,还有大量网络资源的准备。
(2)拓展中追求感悟:网络使学习的时空和资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互联网以其丰富便捷的信息资源优势,使得学习者在拓展的过程中可以广泛收集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所有信息,并结合自身的体验对教学内容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实现学生认知、观念、经验的重构。实现这种学习方式,无论是学习的内容还是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心理意义和生命价值,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者价值观构建的过程。
2.利用网络协作研修
(1)网上备课、交流思想:课前大家集思广益,不仅可以听取同科目、同年级老师的观点主张,更可通过网络搜集所有关于本课内容的知识,并将网络资源进行有效下载、加以利用。课后大家可共同研讨,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发挥人才优势和团队精神,创造人人参与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
(2)网上评课、碰撞智慧: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教师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思考在合作中真诚交流、争鸣,而且这种评课不仅限于同年级、同学科,更可放宽评课的范围。随着时间的推移,伙伴们间的对话互动面在不断增大,思想交流也会不断趋向广度与深度。
四、网络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课堂容量问题——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网络教学实践中,课堂容量是最为明显的问题。为实现课堂与网络的有效对接,将网络的优势最大地进行发挥,教学容量激增,是教师面对的第一大困扰。丰富的资料让学生眼花缭乱,连浏览一遍都来不及,更别提做笔记、分析、思考、判断、吸收、综合、消化了,使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处于一种严重失控状态。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接受、能消化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作为教师,要处理好网络与教材之间的关系。在运用其进行教学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深入备课,事先将网络信息进行相应的筛选,结合教学目标,突出主题、重点、难点。利用网络资源,重在合理。未必满堂课都贯穿网络搜索,掌握好课堂容量,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为师生的专业成长发挥作用。
2.自主学习问题——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减少了讲授时间,增加了学生自主搜索、学习时间。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学生随意阅读该不该干涉呢?这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吗?这是网络教学实践中感到困惑的又一个问题。教师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和资源组织者的角色。网络教学中如果是良性的交流互动,教师的作用非但不会削弱,反而会增强。比如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个别同学调节阅读进度对讨论过程中的错误概念及时纠正,发现讨论过程中学生高质量的论证分析可以提醒大家关注,在线指导解决同学的疑问等等。
参考文献
[1]张建伟《知识的建构》.2004年,第7期。
[2]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
论文作者:马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网络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课堂论文; 师生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