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采用的是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结构,是以“知识化”和“学科化”来构建的课程体系,传统的课程体系普遍存在专业课程普遍偏难,内容繁琐,知识交叉重复严重,专业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不重视职业道德类课程的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在“学科化”体系下学到的抽象知识,学生很难从容胜任其在工作岗位上的能力要求,也进一步削弱了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提出在摸清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要求的前提下,要系统地开展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课程设置对接岗位任务重构课程体系。全方位地变革会计这一老专业的课程内涵,优化课程功能,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针对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目前在全国各地均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各学校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各个不同的层面在广泛开展研究,积极探索现行针对专项业务能力培养为主的项目课程和针对综合职业能力突出关键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践课程,那么针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过程体系到底该如何构建,始终都没有形成定论。不过,若要使得课程体系在设计上更加科学合理,那么就必然要与地方经济发展实际相联系,与企业深度合作,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构建出财经商贸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按照会计工作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专门开设相应的模块,并以此完成整个课程体系的设计与编制。
一、就当前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具体涉及下述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
会计专业学生到工作岗位后不能立即投入本职工作,一般要用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本岗位工作,经过用人单位针对岗位的再次专业培养才可以独立胜任岗位工作。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是会计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做到理实一体。不过,针对会计专业的课程安排中,一般都是先学习理论,然后再进行实践。基于这种教学安排,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够通过实践对理论学习进行指导,这样导致理论学习相对比较抽象和空洞,学生对于其中很多内容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虽然教师也已经应用很多现代化的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但是仍然不能够完全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还有一些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的比较好,不过一旦进入实训环节,所学习的知识根本无法为实践提供支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非常有限。问题的根源在于,在课程排序方面仍然是按照“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践课”的方式进行,各个课程之间是相对独立的,而这也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会计教学的效果。对于在校内所展开的专业实训课程,在效率方面相对不高,而对于校外毕业顶岗实习,在专业上又不能够完全保证对口,这也导致学生尽管拿到毕业证后,会在手工会计、电算会计的工作中存在一个非常长的适应期,单位满意度低,这就要求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突破传统模式,形成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生实践有机结合的新型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二)专业能力培养与财务人员职业素质提升脱节。
在绝大部分企业中,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岗位上对职业道德修养的考察也是其能否满足在岗条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企业的会计人员而言,一般情况下,都将其视为是企业的“内部人员”,在针对会计人员的考察中,一般考察的周期都是相对较长的,学生尽管在企业中能够谋得一个岗位,但在初期也绝对不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岗位。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希望学生对企业文化背景、发展目标等都能够认同,将自己和企业绑在一起,共同接受面临的挑战,享受企业发展的成果。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对于一些理论夸夸其谈,但是在实践中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有一些学生进入企业后没有将自身的重心放在工作上,经常迟到、请假,或者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跳槽;还有部分学生禁不起批评,稍微有一些挫折就打退堂鼓,辞职不干了;而绝大部分学生所持有的心态则是安于现状,认为到了企业就找到了工作,不愿再进行学习和提升,进取心不强。对于上述这些情况,在会计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纠正,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但在具体会计教学中这点却又是经常被忽视的,往往过于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淡化了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
(三)课程教学形式好保守刻板、方法单一,教学效果评价手段传统。
多年来,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现有的教学形式还是以“老师教,学生学”传统教学形式为主,老师讲学生听,至于学生能否在规定时间学会没有探究。在对课程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时,也只是由期末的一张理论试卷所决定,显然存在过于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的情况,这种评价方法显然过于单一,学生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及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无从考究。
(四)忽视了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规律,未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中职生的文化基础薄弱,不擅长逻辑思维,不善于总结和提升,因此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但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就能掌握相关工作的专业技能。因此,应结合中职会计专业对应工作岗位涉及的工作任务设计由浅入深的学习,注重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才能够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企业培养人才的经验,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以此使学生的技能提升上来,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相应地有所提升。
二、对于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建议。
(一)课程设置的建议。
1.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该兼顾理论与实践。
对于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应该充分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自身实践操作的能力有效结合,使之能够得到共同地提升与发展,进而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所具有的能力相应得到增强,这就需要有适当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巩固。比如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应该相应地开展有具体操作的实践课程。以会计工作流程为主线,以技能操作为核心,教学做一体,培养学生的会计基础核算能力,满足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需要。
2.课程设置在注重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
根据会计专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课程设置应既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加强综合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才能符合会计专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3.按照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规律设置课程。
就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其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且自学能力不强,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初中毕业后由普通教育突然转入职业教育,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专而精,并且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逐步提升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有一定理论基础时,加强会计操作技能和拓展技术的锻炼。
4.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不仅要让会计人员在数量与质量方面达到社会的需求,同时对于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以及职业规划等诸多方面也同样要具有指导作用。因此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实现教学做一体的特点,根据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对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以及职业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展开深入的分析,相应开设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系统化实践教学三类课程,实现课堂同步实践、阶段岗位实践、综合实践和顶岗实习密切配合。
5.课程设置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面对中职生生源素质良莠不齐,入学成绩差异较大,学习上会出现不同的层次要求,因此课程设置应有一定的梯度,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修相应的课程,同时也能提升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
6.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有效。
对于中职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构建更为和谐、平等、丰富的课堂学习环境,而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采用启发式教学与引导式教学的方式进行,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灵活多样,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使整个课堂结构能够得到进一步优化,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显著地提升。
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建议采用如下教学方法与手段:①任务驱动法:这种方法是先设置相应的任务,并以此为驱动使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能够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展现出来,具体步骤为:“引出任务——下达任务——完成任务——完成任务情况评比——总结推广”。②情境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尝试,使教学从单向传授中走出来,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③模拟教学法: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中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有意识的选用相应的模拟职业环境,在这一实际接近工作环境中把专业知识进一步运用。④小组讨论法:实施分组学习,组织学生并将其分为若干个小组,利用彼此之间的学习与切磋,从而达到共同提高专业知识。⑤角色扮演法。建立仿真实训平台,进行以“角色扮演”为导向的仿真实训。让学生能够通过软件来体验会计工作流程、掌握岗位技能。其他的一些教学方法还有启发引导法、直观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还要配合相应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和虚拟教学等手段。
7.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对于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是以笔答试卷为主,基本上评价结果就是试卷的卷面成绩,而这种过于注重结果的评价,显然对学生的过程学习以及素质提升是有所忽视的,导致学生只是为了片面的应付考试而学习,不能将所学知识化为已有。要实现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对课程评价方法实施改革迫在眉睫。对此,建议围绕就业对课程评价实施探索,对学生的考核应该更加全面,不能单纯地凭借一次成绩决定,而应该使评价方法更趋多元,基于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质等三个方面,实施更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以促进其全面发展,使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阶段考核与小组考核、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等均有效地结合。
另外学生要健康的成长,必须改善自我认知,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建议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应增加自我评价机制,自我评价的产生是自发过程,但自我评价机制的建立需要科学引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外部环境,正确认识自我。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建议。
1.课程内容要适应行业经济发展和企业用人的要求,同时要适合学生个体的需求。
当今经济生活中,经济高速发展,新的业务模式不断出现,会计专业课程必须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高度来开发课程,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会计专业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从事会计核算相关工作岗位的技能型人才,这自然要求对于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课程内容方面必须要使课程所学习的内容能够与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符,使之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在个体发展方面的要求。
2.依据职业教育要求设计课程内容,并且要体现专业特色。
会计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和实践技能,能够在规定时间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建议将会计工作的实践过程设计成学习过程,做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
3.突出技能训练,结合企业实际拓展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代社会人员流动较大,要求中职会计专业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拓宽课程内容的范围,使学生在就业方面所具有的适应能力也能够相应的有所提升。同时,对于技能训练也要给予更高的重视,实现理论与技能课程的同步进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课程教学内容对接企业工作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
如今的课程所具有的普遍性是非常明显的,很少有中职学校在教学中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并以此来实现对自身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更新。因此,应该引入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标准,使会计专业的课程能够更具特色,并且努力使课程的灵活性、实践性、适应性得到增强。围绕中职学生,结合用人企业的实际需求,针对岗位工作任务以及职业能力也必须要展开更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使课程内容可以和企业工作标准有效衔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出与工作环境相类似的情境,注重校企之间的合作,开发针对性更强的课程,使学生适应岗位的时间可以有效降低。
5.完善课程资源建设。
以数字化校园为平台,建设针对职业岗位要求,强化就业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其中所涉及的要素是多方面的,如专业教学目标、教学标准、教学内容、精品课程、教学指导、实验实训、学习评价等要素。资源库教学资源和环境开放,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优秀教师的资源也得以共享和共建。
总而言之,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保证职业教学与岗位需求的对接。因此,对于中职会计专业教育来讲,应构建满足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在理实一体课程的基础上,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同时体现专业教学由点及面、学生学习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才可以使课程的功能得到进一步优化,使学生所具有的职业能力得到有效的增强,为中职学生更好地就业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何小华,基于实践视角的中职会计教学模式[J],文理导航(中旬),2015年02期
[2] 熊英,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年 第7期
[3] 乔杰超,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J],职业,2017年 第14期
[4] 李健云,“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会计专业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7年 第7期
论文作者:唐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学生论文; 中职论文; 课程论文; 会计专业论文; 能力论文; 会计论文; 职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