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流动人才档案管理的探讨论文_于爱荣

新形势下对流动人才档案管理的探讨论文_于爱荣

平原县人设局人才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省德州市 253100

摘要:随着“新常态”经济的发展,国内事业单位、企业用人制度的不断变化,多元化流动人才成为社会公共基础事业的大军,随着社会人力资源中不停的流动配置,许多流动人才档案也在此形成,流动人才档案是各类人才在求学、工作以及各种政治经济活动中形成的文字的信息载体,它包括个人信息、职业活动、任职情况、工作变动和相关部门受到的奖、惩等文字记载。目前社会流动人才的多元化发展,填补了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促进了社会建设事业快速发展,鉴于当前互联网的兴起,新兴产业结构调整,各种精、尖型流动人才的短缺,给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完善的、精准化档案管理模式,成为当前社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形势;流动人才;档案管理

1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现状

(一)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因地而异。自从户籍管理制度放开以后,人才流动迅速加剧,各地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工作实施的政策各有不同,许多档案内容以及流转手续差异很大,流动档案转接难,造成许多流动人才身在异地,档案还在原籍,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切实跟进。(二)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不规范。近年来,许多企业单位依托各级人力资源部门开始为流动人员建立档案,由于各地人事代理机构以及各级人力资源部门级别和资质不同,有些不合法的中介机构充斥其中,他们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全面的知识,造成部分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混乱、内容失真,甚至出现丢失档案资料等现象,还有一些科研性资料随意借出,让流动人才档案的隐私性和所有性受到冲击,(三)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目前我国各地流动人才档案管理缺乏系统性,许多人力资源机构对流动人才档案资料收集、归纳整理、入档以及档案转接等方面缺乏一个系统性、完整版的实施细则,由于各地所在企业不同,各地人力资源部门在收集流动人员档案信息资料时,他们的档案采集侧重点各不相同,大部分人力资源部门注重流动人员姓名、年龄、工作经历的概述,缺乏流动人才其他方面基础信息资料的录入,不利于人才信息的全面反馈,难以为各个企业提供可靠流动的人才信息。

2完善我国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2.1建立社会化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所谓社会化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就是通过为社会组织、单位及个人提供人事代理服务,对流动人才人事档案及其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的社会化管理。社会化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对社会外界开放,任何合法的社会组织、单位及个人都可到社会化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进行人事档案的委托管理与查询利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社会化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机构有利于适应当前我国人才流动现状。一方面,通过社会化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机构提供的规范化、专业化服务,消除了用人单位的麻烦;另一方面,解除暂未就业人员人事档案、人事行政关系无人管理的后顾之忧。

2.2建立全国性流动人才人事档案信息网络平台

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存储技术及网络技术建立全国性流动人才人事档案信息网络平台,对流动人才人事档案实行开放式的“社会化”管理,实现流动人才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各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以网站的形式通过广域网连接于社会各个终端,实现全国各个人才服务机构的互通,对人才信息资源进行一体化的管理与利用,进一步提高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社会群体通过全国性流动人才人事档案信息网络平台能够及时方便的对流动人才人事档案进行查询与利用,有效地解决人才流动环境下人事档案利用难的问题。

2.3树立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新理念

面对人才“绿色通道”的冲击,传统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理念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社会的时代要求。人才一旦流出原单位,保存其人事档案便缺乏了应有的现实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鉴于此,就需要从“以人为本”这一角度出发,更新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理念,使人事档案不仅服务于人事管理,更服务于人才的发展,使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由单纯的材料整理、保管,转向关注人才的择业、创业经历、人才资本增值等人才成长的各种信息,充分保障人才的各项权益。

2.4建立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人事档案是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在人才流动中起着重要的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通过人事档案,流动人才得到的权益保障越充分,发展的空间越广阔,党和国家越能够充分实施“人才兴国”战略。因此要通过立法、执法手段建立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规范,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明确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指导、规范用人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绝不允许任何组织或个人通过人事档案达到控制人才自由流动与发展的目的。

2.5提高人才流动环境下社会人事档案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人事档案的社会价值逐渐弱化,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越来越模糊,对流动人才人事档案进行管理的意识更为薄弱。因此,有效合理地提升社会人事档案意识,能够减少社会“弃档”现象发生,同时也是促使人事档案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同时提高贯彻国家相关档案法律规章条例的自觉性,坚持“依法治档”的方针政策,并按照国家相关档案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有效的指导监督,及时发现处理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6加强人才流动环境下人事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档案管理人员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主体,是档案事业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人才流动环境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因此,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技能,对于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促使档案事业合理化发展具有关键意义。首先,要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及工作能力的提高。档案人员要忠诚于档案事业,遵纪守法,恪守本职,严禁擅自修改、涂抹人事档案,并严格履行人事档案转递及借阅手续,对收集上来的人事档案材料要进行认真的鉴定,慎防档案内容存在“失真”。在认真做好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的同时,不断充实自己多方面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和正确判断能力。其次,档案人员除了具备能够对档案内容进行正确的揭示并用简练准确的文字加以表达的能力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档案专业知识。

3结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员流动的加速,人事档案管理面临诸多问题。面对人才流动环境下人事档案管理失范现象的大量出现,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人才流动环境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要适时变革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探索人事档案管理新途径,以适应人才流动发展现状。一方面,通过人事档案更好的为社会提供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对流动人才进行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便于为流动人才提供人事档案的信息利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管理总的发展取向是以人为本,把人看成是一种资源来进行管理和开发利用,面对人才频繁流动的环境,人事档案管理更应注重人才的发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立档为民”的管理思想,通过改善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创新人事档案管理机制,使人事档案真正做到“为民所用”,以适应国家人才强国的战略发展需要,符合人才流动环境下对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全省流动人才,您有新通知,请注意查收[J].党的生活(黑龙江),2017(02):2.

[2]刘艺.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7(02):151.

[3].应加强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服务[J].前进论坛,2017(12):36.

[4]欧彦廷.提升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质量初探[J].办公室业务,2017(17):147-148.

论文作者:于爱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新形势下对流动人才档案管理的探讨论文_于爱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