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增色,利用色彩提升小镇魅力的方法探讨论文_白雪莹1, 李妍超2

1.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摘要】:在许多小镇的更新改造中,立面优化及色彩提升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好的色彩会极大提升品质感,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就会呈现杂乱的视觉效果。根据研究,优秀的色彩小镇的建筑基调色分布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本研究通过定量的方法,利用三维色彩数据分析工具,总结出不同类型的优秀色彩小镇的色彩分布规律,并在具体实践中予以应用。

【关键词】:色彩规划、小镇色彩

1.色彩小镇的困境

近年来,关于城市色彩规划的研究较多,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各城市色彩规划的方法及实践、国外城市色彩规划引荐、色彩学基础研究等,然而,其中专门研究小镇色彩的文章非常少。色彩是人最直观的感觉,对建成环境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在小镇的更新改造中,色彩也是给人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感受和评价。

一些小镇改造只是将外墙简单粉刷成白色,这样容易呈现单调乏味、缺乏品质且千篇一律的景象。而一些小镇走向另一个极端,用过多、过杂的颜色来粉刷墙面,其色彩缺少控制,容易引起视觉不适。

从全球视角来看,世界上存在很多优秀的色彩小镇,其色彩和谐而不单调,丰富却不杂乱。经过研究发现,很多高品质色彩小镇的颜色并非随机涂抹,一些小镇的建筑色彩通过技艺流传下来,其色彩属性有其内在规律;另一些小镇的建筑色彩则是通过精确的色彩规划或色彩设计形成。比如,意大利都灵市在19世纪初,就对全城建筑色彩进行了全面调研,编制了“全城色彩图谱”(苟爱萍,王江波,2011)。遵循这种传统,很多城市都编制了色彩规划,尤其是历史中心地区,往往每个建筑都固定了明确的色彩以及对应的材质。另外一个较为著名的案例是20世纪90年代,德国波茨坦的Kirchsteigfeld 地区的色彩规划设计,该规划明确了每个地块和每栋建筑的主要色彩和次要色彩,并且使相邻建筑立面保持色彩的邻近性、连续性以及差异性 (苟爱萍,2007) 。

从较为成功的案例可以看出,这些色彩规划或设计都将重点放在建筑上,且是建筑墙面主色(即基调色)上,同时在一定空间区域内,其建筑基调色的色彩取值有特定的范围及比例,从而可以塑造出高品质色彩空间。

那么优秀的色彩小镇的建筑基调色的取值范围和比例是什么?如何将其规律运用到更新改造中?本研究结合双桥乡的改造,对这个问题予以深入的研究。

2.规划背景

双桥乡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北部,铜山源水库西北侧,它是以铜山源水库为核心的全域旅游规划中的核心板块之一。

该地区建筑多为村民自发建设,以欧式风格为主,仅在地块内部有几个传统建筑留存。主要沿街界面多数为未粉刷的灰色水泥墙,整体风貌不佳。

规划将这片区域定位为“彩韵双桥”,希望通过更新改造,使其成为一个明媚、阳光,具有色彩个性的景区西大门,全域旅游系统中的亮点。

规划首先对已有乡村改造风格进行了遴选。江南传统 “粉墙黛瓦”的中式风格,对建筑尺度及比例关系要求较高,对现状简欧式建筑兼容性不强,因此规划摈弃“中式”做法,采取多色彩提升方案。然而,从国内众多色彩改造的村镇案例看来,整体缺乏控制,易形成杂乱无章的面貌,因此规划对双桥的色彩取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3.色彩研究及规划设计

本研究基于孟塞尔色彩体系,采用Munsell Conversion色彩分析工具对采集点予以分析,该工具可以将采集点显示在色相、明度、彩度三维坐标轴上。该软件的三维分析界面中,圆盘代表不同的色相,在顶视界面,10个色相简化显示为四个点,红色点代表0R,黄色点代表5Y,蓝色点代表0BG,深蓝色点代表5PB,同时越往外部彩度越高;侧视界面里,竖向轴则代表明度,上端明度高,下端明度低,横向轴线代表彩度,中间点彩度为0,越往两端彩度越高。运用这个软件,可以直观地分析出采样点的特征及取值范围。

研究首先收集各地优秀色彩小镇的案例,并划分为不同类型,然后运用Munsell Conversion分析工具,通过数据量化,总结出不同类型优秀小镇建筑基调色分布特征及规律。

经研究发现,彩度以及明度的微差,以及其不同的配比关系,可以塑造出风格迥异的色彩小镇类型。结合基地特征,规划选取了“多彩亮丽”型小镇作为双桥的参照,该类型与开阔的水域地区环境更加相宜。

以多彩亮丽型的模型为基础,该类基调色范围色相在R(10%),YR(40%),Y(45%),GY(5%),明度在5.5~9.5之间,彩度在1~10之间。在具体使用中,方案进一步缩小范围,挑取7个色彩作为设计基调色,同时对不同色彩的比例关系也予以规定,形成“双桥改造色谱”。

在规划设计环节,首先将现状建筑分为传统建筑和非传统建筑。场地内部零星分布的传统建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予以整治;对于大量的非传统建筑,则运用“双桥改造色谱”,按照色彩比例为每一栋建筑分配基调色,同时,规定两个相邻建筑需要选取不同的基调色,保证景观的多样性,此外,每个建筑选取两个至五个辅助色,用于檐口、窗框、百叶、门窗等,以保证立面的丰富性。

4.改造实施

2018年9月至11月之间,规划方案正式实施。

在规划方案定稿后,如何落实色彩效果是最难的问题。根据设计,墙面建议使用拉毛做法,这样具有一定的质感,比普通光面粉刷视觉效果好。但当地政府及居民认为拉毛费用较高且肌理会积灰,时间久了容易显脏,所以否定了此做法。

因此,项目组开展了建筑色彩二次叠加肌理的探索。为了在光面粉刷的墙壁上达到视觉拉毛效果,项目组反复多次试验继而提取出相似纹理,并且调试大小和颜色深度。

在室内完成调试之后,施工方在现场开始进行墙面二次肌理叠加的创新研究,项目组到达现场加入研讨,现场确定了均匀肌理密度和减轻二次叠加力度的原则,最终确定了施工方法,效果令多方满意。此外,培训70多名施工人员,所有建筑均进行手工二次叠色全覆盖。

在规划团队的强调下,更新改造还加入许多细节构件作为辅助色与点缀色,如窗户格栅、窗框、花架、阳伞等。由于乡政府有控制经济成本、督促项目进度的需求,村民有自身利益、风俗习惯的问题,施工方有控制成本的需求,因此,实施中遇到了各类不同意见和阻力。在实施过程中,设计团队在追求效果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解决方案,充分平衡设计、造价以及居民意愿等因素,不断与政府、施工队和居民沟通,最终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在色彩提升的同时,道路整修、环境整治、功能优化等项目也同步开展。经过改造,双桥乡改变了原先灰暗、清冷的风貌,整个小镇变得明亮、多彩,得到了政府和居民一致的好评,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旅游者,成为了一个具有丰富活力的旅游目的地和生活栖息地。

5.结语

国内类似双桥这样的小镇还有很多,色彩提升是优化小镇空间品质的一种重要方法。本项目作为一次以色彩为媒介的规划实践,为现下推行的乡村振兴和小城镇综合风貌整治,提供了一个可参考可复制的优质样本。

6.参考文献

1.苟爱萍,王江波.国外色彩规划与设计研究综述[J].建筑学报,2011(07):53-57.

2.苟爱萍.建筑色彩的空间逻辑——Werner Spillmann和德国小镇Kirchsteigfeld色彩计划[J].建筑学报,2007(01):77-80.

论文作者:白雪莹1, 李妍超2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小镇增色,利用色彩提升小镇魅力的方法探讨论文_白雪莹1, 李妍超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