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探析_生态文明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探析_生态文明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探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生态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13)5-0008-05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生态价值理念的宣传教育。将培育人的生态道德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既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自觉。当前,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也愈益重要。

一、生态文明及其价值旨归

考察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人类文明的历史嬗变始终是围绕着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而不断地拓展和衍化的,即人类由最初的自然慑服演变为对自然的初步开发与改造,进而展开对自然的征服与掠夺,人类在取得巨大的利益和成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陷入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泥淖当中,这一价值立场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人类生存环境的日趋恶化。

随着以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为代表的传统文明日渐衰微,19世纪以来,人们逐渐开始对自身的生存境遇展开系统的反省和审思,力图将人的进步与自然的发展均衡、调和,正是这种理念在理论建构和现实支撑两个层面的推动下,一种新的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关系逐渐从旧的文明胎胞中脱胎而出,标志着人类新的文明阶段——生态文明的到来。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高级形态,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新颖状态”[1],这种“新”突出表现在生态文明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观转向方面,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是对传统文明的发展逻辑展开系统价值反思的必然结果,以实现科学与价值的内在统一、自然与经济的价值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发展之间的协调、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为其价值旨归。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需要所有社会成员积极践行,因此,如何使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所接受,使人对自然的单一工具认识转变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面认识,树立新的生态文明观,成为当前每一位教育者所肩负的时代使命。

二、生态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自觉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构成、外部环境和发展演变三个方面审视,生态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自觉,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规定性的自然衍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含着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内容,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2]104

(一)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看,生态文明所蕴含的精神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内在需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受教育者的精神升华需要生态价值。生态文明所秉持的价值理念有助于人们对人类当前的生存困境展开反思和体悟,进而以实际行动来规约和改造自身,实现生态文明环境下的人的主体性建构,这不仅符合人性的自然回归,而且客观上也将人的生存状态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拓展都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指向。这和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以及人的精神需求有着内在的契合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态理念的教育和引导,使受教育者树立生态观念,提升受教育者的精神境界,使其成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合格公民。

2.教育者的教育使命呼唤生态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对象性活动,受教育者的精神需求和成长规律需要教育者不断地去思考和探索,并能够根据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需要,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丰富和拓展教育内容。且能根据现实环境的变化,及时地适应、选择和改造教育环境。因此,针对受教育者对生态教育的需求和当前建构生态文明的现实要求,教育者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贯穿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补充生态教育的内容,以提升受教育者的生态意识。

(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要求看,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和学校教育内容拓展的必然要求

1.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审视,倡导生态价值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当中,形成“五位一体”的建设格局。这充分显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也显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当前,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退化的严重形势,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人,决定性因素是人的生态意识。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符合特定时代需要的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为己任,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着重培育人的生态意识,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使人和自然能够和谐共生。其次,倡导生态价值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理念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离不开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理念教育,使受教育者能够认知和内化科学发展的价值理念,认识到发展的系统全面性,认识到生态环境在人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

2.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环境审视,倡导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是学校教学体系拓展和优化的必然要求。在建设生态文明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当中倡导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既是现实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教学体系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

(三)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演变看,倡导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拓展、功能发展、形态演进的必然要求

1.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拓展的维度考察,思想政治教育以“领域分化”和“领域综合”相并举的发展态势为表征。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朝着未来领域、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分化”,不断地开辟出新的领域和分支;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不断地与环境建设、业务工作、网络建设相整合,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生态文明作为人类发展的新阶段,蕴含着新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所要探索和拓展的新领域。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树立和弘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使命,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向环境领域渗透,衍生出新的学科分支。

2.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发展维度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由过去单一的政治功能发展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道德功能等并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将进一步彰显。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发展还表现为由过去的单纯文化传承功能发展为文化创新功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克服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误区,倡导生态道德观念和生态伦理规范,着力培育人的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生态能力是其文化创新功能的内在要求。

3.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态发展维度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经历着运行方式和整体特征的时代转换,衍化出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其中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发展的典型形式。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以教育主体之间的对话式理解沟通为教育运行方式。这和生态价值观教育所强调的主体平等性、交流启发式的教育特色有着内在的统一性。由此而言,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态教育有机结合,将生态价值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环境当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受教育者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内涵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概念厘定

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上彰显着自身的功能和效用,致力于实现个体和社会的价值互动,推动人的进步和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作为其社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回应,也是对人的精神需求的现实关照。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协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效用和意义。这一界定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作为一项事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突出生态价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生态价值的彰显;作为一种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生态价值事关人的基本诉求;作为一个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生态价值事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规范化和特色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特征分析

1.价值取向的超越性。作为对新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回应,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一经产生便将矛头直指传统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所秉持的“人类中心”视域,致力于消除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征服欲和狭隘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维度重新认识了“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界定了新的文明环境中人类生存的各种道德范畴,倡导自然界的主体多元性和包容性,旨在塑造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济的生存品性。

2.价值目标的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现实关照由一系列相互贯通的阶段性价值目标组成。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开展生态审美教育和生态实践体验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自然审美和自然体悟能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个体价值目标,在此基础上,社会成员的生态责任感和生态信念普遍确立,推动了人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社会价值目标,进而促使人类“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圈囿,确立人与自然平等、和谐、互惠互利、和谐发展的价值观。”[3]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自然价值目标。

3.实践操作的生活性。由于生态是一个不断演变着的庞杂系统,仅凭着理智和道德说教无法把握自然和生命之道,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必须是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生态体验和道德生活体验环节,使受教育者“置身于一定的生态关系及生态情景之中,在生态互援的状态下,全息感受,经历内心感动,诱发和生成生态智慧、生态意识和生态能力的一种过程和境界。”[4]122

(三)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内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旨在探寻一种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模式,这不仅仅是为了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更高意义上,是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彰显,即通过“理性生态人”的培育和建构,实现人的新的生存状态,这种生存状态是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价值目标的积极回应。“理性生态人”是一种新的人类生存范式,是指“具有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道德人,其行为总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准则,追求的目标是人的生态性存在。”[5]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内在地要求培育和建构“理性生态人”,在这一总体性的要求下,注重培育人的生态和谐意识、生态责任意识、生态审美意识、生态法制意识、生态消费意识以及互利共赢意识等生态意识,以实现生态文明下的人的生存范式转换。同时,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并不仅仅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简单延伸,更是要以生态文明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为考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内容、过程、方式方法和环境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化创新。

四、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现实彰显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引

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致力于生态平衡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贯穿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对受教育者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最终旨向也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现实彰显与科学发展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指引,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

1.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弘扬天人互惠的共生意识,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作为评判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标准;倡导勤俭节约、适度、循环的生活消费理念,将合理的生活消费理念作为社会评价的道德标准。

2.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要阐明自然—经济—社会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共进;阐明自然系统的整体性、关联性和有序性;阐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3.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倡导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提倡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地区与地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的理念;强调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内在统一性;倡导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内在统一,使受教育者树立新的效益观。

(二)丰富生态教育的内容

1.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展生态保护意识的教育,主要包括对受教育者开展生态恶化的忧患意识教育、资源节约的责任意识教育、关爱自然的道德意识教育以及生态建设的参与意识教育,使受教育者能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体悟自然界的内在价值,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2.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展生态健康的生活理念教育,即对受教育者开展生态平等观的教育、生态伦理观教育、生态消费观教育以及生态法制观教育,使受教育者在生活中形成人与人、人与自然在生存和发展机会上平等的基本认知,树立健康适度的生活消费理念,明确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践行生态文明的伦理规则,做符合时代要求的“理性生态人”。

(三)完善生态教育的机制建构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现实彰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一套完整有效的生态教育机制来支撑,这套教育机制包括生态教学机制、生态实践机制和生态评价机制。

1.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教学机制。这需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展开。从横向方面看,生态教育应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际和特点相结合,相应地增添生态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着重强调生态道德内容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开设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选修课;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在专业知识中挖掘和渗透生态伦理思想。从纵向方面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教学应贯穿于人的整个成长过程,即贯穿于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在职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全过程。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实践机制。一是要充分利用“地球日”、“环境日”、“气象日”、“世界水日”等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节日,广泛开展志愿者生态宣讲、演讲征文、主题研讨、知识竞赛等生态宣传普及活动。二是建立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受教育者开展野外调查、公益劳动、生态体验等活动,在增强生态教育的实践性和趣味性的同时,增强受教育者的生态意识。

3.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评价机制。要以受教育者的生态意识提升、生态知识认知、生态习惯养成和生态人格形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评价的核心内容,促进生态评价内容的科学合理化;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等要素开展生态评价,促进生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依据生态评价的内容制定具体的评价量化标准,并能够根据受教育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动态地调整评价指标,促进生态评价指标的综合化。

(四)强化生态教育的环境塑造

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范围内,还应当体现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当中,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现实彰显需要建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态教育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1.需要借助校园生态文明氛围的营造。要通过校园生态和景观环境的营造,推进校园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生态教育氛围;要利用校园艺术节、运动会以及各种学生社团活动,积极开展生态知识的普及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环境。

2.需要借助家庭生态氛围的营造。“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影响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最持久。”[6]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成为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在与子女的交流过程中,营造良好的生态教育氛围,使子女能够在家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价值要求。

3.需要借助社会生态氛围的营造。各级党政部门要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监督机制和激励评比机制,加大生态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各类媒体要强化生态宣传的舆论氛围,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设专题性的、区域性的、综合性的生态宣传栏目,营造有利的生态舆论氛围。

(五)推动生态教育的方式创新

生态文明有着独特的精神理念和伦理规范,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普及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培育和建构“理性生态人”,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还需要依据生态文明的精神特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教育方式,即促进生态教育的“五个结合”。一是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实践机制和生态教学机制的功能,促进生态理论教育和生态实践活动相结合。二是在开展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多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构建生态道德教育的新媒体教学体系,促进生态教育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教育方式的结合。三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增加生态教育内容的同时,在其他课程中也要贯穿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促进生态教育主干课程和辅修课程相结合。四是在校园环境中广泛开展生态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受教育者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促进校内生态教育和校外生态教育的结合。五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外在生态教育引导的基础上,注重受教育者的生态自我教育,将外在的生态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生态认知,实现生态引导教育和生态自主教育的有机结合。

标签:;  ;  ;  ;  ;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探析_生态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