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工程;砌体裂缝;成因分析;预防措施
1 引言
砌体结构的建筑一旦出现裂缝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严重影响了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功能。楼板、墙体或者屋面如果出现裂缝很容易造成漏水。砌体结构裂缝不但影响了建筑的美观,而且还影响了建筑的抗震性能和结构安全,因此,一旦发现有裂缝出现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本文对建筑工程砌体裂缝成因分析与防治进行了探讨。
2 建筑工程砌体裂缝的成因分析
2.1 不合理与不科学的设计而产生裂缝
施工前合理、科学的规划设计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如果存在一些误差,砌体结构将不会产生有效的承载压力,这将导致受压构件的应力出现裂缝,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在施工层不断增加的影响下,上层的压力会逐渐增大,在承受一定的承载压力后,微小的地下室裂缝会突然变大。并导致建筑的不安全,这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应用。纵观当今建筑的施工设计现状而言,常常发生构造不科学的情况,特别是在计算承载强度与压力上,一些设计人员未曾根据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实际现状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为此,建筑砌体结构经常出现裂缝的情况,这使墙体的附加应力显著地降低,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建筑坍塌现象。
2.2 温差变形造成的砌体裂缝
在建筑砌体结构当中,热胀冷缩的原理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建筑墙体、楼盖、屋顶等各个位置的砌体结构的用料存在差异性,其存在不一样的膨胀系数与收缩率,在温度出现改变的情况下,这一系列的位置会非常容易发生变形收缩,从而使固有的结构间的约束力向附加应力转化,当建筑砌体结构承载能力比较低的时候,收缩性裂缝会出现在墙体纵横面与屋顶两端。我国的北方在冬季比较寒冷,倘若建筑缺少供暖设施,那么水平线或者是倾斜状态的裂缝会发生在砌体结构的下层位置。随着季节的交替,纵向的收缩裂缝会发生在砌体结构建筑的寒冷与高温间,如此种类裂缝的宽度不存在非常大的改变,然而却具备非常严重的危害性。因此,建筑砌体结构的施工需要兼顾区域的气候状况,尽可能地防止较大的温差而产生的裂缝。
2.3 地基的不均匀而产生裂缝
一般来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建筑的地基会出现沉降,然而,因为施工环境与地质状况的差异性,建筑地基存在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如此会造成小沉降的部分跟大沉降的部分出现不同,导致位移或者是断裂,如果这种基础之上是建筑砌体结构,那么不均匀的地基难以对附加的剪力与拉力进行承受,进而会形成裂缝。建筑的底部是出现裂缝的主要位置,在特殊的时候,建筑的三层与二层也会发生裂缝。倘若是长条形状的对等高建筑,那么裂缝会形成于建筑的两端。对于地基导致的不均匀裂缝,斜裂缝是经常出现的,其最宽的是处在门窗洞口的四角裂缝;也存在一些竖向裂缝,其由建筑的上部向全高贯穿。大概在落成建筑之后的一段时间会出现这些裂缝,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少发生显著裂缝的现象,大部分都是因为加大了地基变形而出现,而地基的剪切破坏是最为严重的现象,其裂缝能够使建筑坍塌。
3 建筑砌体裂缝的预防措施
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水平下,尚不能完全防止和杜绝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局部裂缝。只能通过一些合理的构造措施,使砌体房屋墙体的裂缝的产生和发展达到可接受的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 避免设计不合理产生砖砌体裂缝
如果墙砌体裂缝设计不合理,很大程度上会造成砖砌体裂缝,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察当地实际情况,精确计算砌体结构的荷载,并充分考虑砌体结构的间接作用,并对砌体强度进行分析、准确计算,以避免温差造成墙砌体变形裂缝。
同时在建筑物的平面布置设计过程中,结构应力求规则,如难以避免,平面形状有存在不规则现象,应采用“伸缩缝”将其分成独立规则单元,避免墙体因温度变化产生竖向开缝,一旦发现应先加固结构,后处理裂缝,必要时可在处理前采取临时加固措施,以防墙体突然性破坏
3.2 砌体干缩变形裂缝防治
对于由于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需要从以下方面做好防治:第一,竖向控制缝方面,对于高度在3层以下的建筑,需要沿着房屋墙体进行设置,而对于在3层以上高度的建筑,则可以在建筑顶层墙体以及1至2层位置设置竖向控制缝;第二,在对控制缝进行设置时,在屋盖以及楼盖位置可以不进行贯通,而在相关位置可以做成假缝,以此对裂缝实现良好的控制;第三,控制缝类型方面,可以将其控制为隐式类型,使其能够同墙体灰缝保持一致。宽度方面,要保证控制缝宽度在12mm以内,并在缝隙内通过聚氨酯、硅树脂以及据硫化物等弹性密封材料的应用作为填缝;第四,间距方面,对于结构布置建筑物平面、外形以及布置形式等,需要保证能够符合:对于具有规则特征的洞口,要保证其外墙在6mm以内。对于无洞墙体,需要将其控制在8m以内。在转角位置,则需要控制控制缝同墙体转角的间距,保证其在4.5m以内。
3.3 温度变化引起的墙体开裂
防止主要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砌体结构开裂,宜采取下列措施:⑴当采用整体式或装配式的钢筋混凝土屋盖时,宜在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⑵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⑶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⑷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应满足现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控制缝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⑸非地震地区,在房屋顶层宜设钢筋混凝土圈梁。若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不宜外露。若不设圈梁,可在屋盖四周檐口下的砌体内,配置适当转角钢筋。
3.4 对地基沉降不均匀所致裂缝的预防措施
首先,应对沉降缝进行合理设置并把建筑划分为若干刚度较大的单元,也可以将不同沉降的部分隔开一定距离,在中间设置可以沉降自由的悬挑式结构,当墙体过高时,可每隔1.5m设置一道厚60mm的钢筋混凝土防沉带。同时,也要合理布置好承重墙,要尽可能拉通纵墙,并尽可能做到少转折或不转折。防止在其间或某部位处断开,从而使其可起到对沉降不均匀进行调整的功效,并且每隔一段距离要进行一道横墙的设置并和内外纵墙相连,以增强建筑空间的刚度,从而使沿纵向不均匀的沉降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其次,对结构方面我们也要加强其上部构件的整体性和刚度,提升墙体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降低建筑端部窗、门的洞口大小,配置圈梁,特别是要增强地圈梁刚度。对地基加强检测力度,若发现有地基不良的情况应及时进行妥善解决,然后方可开展基础工程施工。建筑体形应尽量简单,且横墙间距离不宜太大。施工工序方面也要合理安排,应先施工较重的单元,之后再进行较轻单元的施工。
4 结语
建筑砖砌体裂缝不仅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而且较普遍,轻微者影响建筑物美观,造成渗漏水,严重者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尧刚度尧稳定和整体性尧耐久性,甚至还会导致整体倒塌的重大质量事故。因此,正确分析原因,切实加以防治十分必要且迫切。
参考文献:
[1]陈良.浅谈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江西建材,2013,1:79-80.
[2]程安军.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与处理方法探讨[J].山西建筑,2017,37(15):104-105.
论文作者:胡智康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卷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裂缝论文; 建筑论文; 砌体论文; 墙体论文; 结构论文; 地基论文; 圈梁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2卷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