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政策的新调整_外交政策论文

美国外交政策的新调整_外交政策论文

美国外交政策的新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交政策论文,美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以来,美国在外交上继续贯彻其突出经济因素的基本方针和“参与和扩展”战略,但囿于自身力量和影响的限度,不得不对其外交政策进行调整。调整的中心是,在国际事务中努力动员别国参与和承担责任。调整的内容包括:重新抬高原有安全联盟的作用;把进一步调整对欧、日、中、俄四强关系置于重要地位;大力奉行借助外力而又区别对待的方针。美国这一调整是冷战结束以来其外交政策不断调整的继续,不可能解决它所面临的保持“世界领导”同实力及影响继续相对下降之间的矛盾。

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多次宣讲美国外交的四项基本原则和本年的五个工作重点。四项原则是:美国必须介入和领导世界事务,必须谋求同世界最强大国家保持并增强合作关系,调整全球和地区合作机制并使之恢复活力,继续在全世界支持民主并捍卫人权。五个重点是:推进历史上最开放的全球贸易体制,制订欧洲安全新秩序,协助实现中东全面和平,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同国际犯罪行为、毒品交易和恐怖主义作战①。

这些讲话都是在表明,美国要继续贯彻外交上突出经济因素这一基本方针和1994年下半年以来所确定的“参与和扩展”战略。但联系美国政府近来对国际事务的一些新提法,特别是所采取的行动来看,今年提出的原则和重点反映出:美国对一些问题的处理和对大国关系的排列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化。这同美国在外交上面临的重大难题直接有关。美国自封为“世界领导”,并且力求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和深化中谋取最大的利益。但是它要实现这一抱负却受到冷战后的两大挑战:一是在安全和政治事务上,美国国内出现了自30年代以来最强烈的新孤立主义情绪,二是世界各国普遍更加强调本国的利益。去年11月中期选举后在美国形成的两党力量新对比,去年12月车臣战事以来俄罗斯国内形势和对外政策的新变化,进一步突出了美国政府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之间的矛盾。它已经看到自己力量和影响的限度,力求凭借美国依然占有的优势来营造有利的地位。因此,美国今年进一步调整外交政策,调整的中心点是,在国际事务中努力动员别国参与和分担责任。

引人注目的首先是,美国重新抬高原有安全联盟的作用。它力求给北约和日美安全条约注入新的粘合剂。这既是为了争取美国在欧、亚安全中占据主导地位,又具有使安全联盟为美国在全球的经济利益服务这一新的内容。

“在欧洲形成新的安全结构”被列为美国今年外交议程仅次于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的第二个重点。具体内容是:一方面,在今年年底前解决北约向东扩展的原则和步骤,包括确定吸收新成员的具体条件;另一方面,争取平行地推进同俄罗斯的安全关系。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美国显得比西方其他大国更为急切,去年年底率先提出今年的安排。美国利用俄罗斯形势的新发展,强调北约并不像冷战结束初期一些人认为的那样,已经基本丧失存在的必要性,相反,它在维护欧洲安全中的核心作用仍然不容动摇。

在亚太地区,美国改变了冷战结束后逐步削减军事存在的方针,并力求赋予日美安全条约新的活力。国防部2月发表的《东亚安全战略报告》是冷战结束后美国的第三个东亚安全倡议。国防部长助理奈伊说,1990年的第一个倡议过于乐观,认为美国可以大削驻军;1992年的第二个倡议推迟减少驻军而认为今后仍可减少;这次则决定今后不再下调在亚太地区驻军10万的指标了。报告强调在亚太地区安全考虑第一,把日美安全条约称作美日在亚洲安全政策的关键,促进地区和全球安全的基本机制。报告渲染亚洲形势的“不确定和紧张”,把“东亚关键国家即将到来的政权过渡”说成是对亚洲安全的首要挑战,“其结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东亚今后安全环境的性质”。同在欧洲以俄国形势为口实类似,这给人以在亚洲也制造出一个或几个靶子的印象。

在这同时,美国也承认,这些联盟均已不再面临军事进攻的威胁,现在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确保美国在全球的经济利益。美国需要既通过革新联盟来防止盟国进一步离心离德,又依靠联盟来维护稳定的经济环境。今年2月发表的《国防报告》、《国家军事战略报告》和《东亚安全战略报告》都明确地谈到后一点考虑。《国防报告》说,“美国的安全日益与其他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联系在一起,如果亚洲或欧洲不稳而导致大规模破坏行动,美国经济所受的影响可想而知”。东亚报告说,美国的军事存在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健康的基础。按兰德公司的本·施瓦茨的解释,美国的世界秩序战略的基础就是,美国必须在经济上至关重要的地区保持实质上的军事保护者地位,以确保它在那里的重大贸易和金融联系不受到政治动乱的影响②。

因此,加强原有的安全联盟完全不等于美国准备比前两年更积极地投入海外的军事行动。在这个问题上,克林顿早已采取的收缩方针并未改变。1993年5月,政府为美国参与联合国维和战斗行动所列的条件已达17个之多。国会内部反对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呼声正继续升高,看来克林顿只会采取更为谨慎的做法。在克里斯托弗的多次讲话中,对海外用兵问题也毫无放宽的表示。今年的《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为美国军队所规定的主要任务不再只限于作战和遏制侵略,还包括支撑和平,亦即帮助缓解冲突根源和阻止潜在敌人有效使用武力。与1992年版相比,这意味着更加强调军事力量的非实战功能。

克里斯托弗等高级官员正式提出五强世界的概念,把进一步调整对四强的关系放在今年外交工作的重要位置上。

克里斯托弗正式提出,除美国外,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西欧盟国(实际上又主要是德国)、日本、中国、俄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沙利卡什维利去年11月28日就说,下个世纪是美、中、俄、德、日的多极世界,应该以使它们都发挥合作性的全球作用来取代均势外交③。这是在两极格局结束之后美国对今后将形成多极世界新格局的正式确认。这种认定不同于尼克松1971年有关世界五大力量中心的议论,当时这代表尼克松的一种远见,在两极格局下离现实尚远。这种认定更不同于冷战结束初期在美国一度拥有相当大市场的一种看法:取代两极的将是单极或事实上的单极世界。现在谈论的五强世界代表着对美国本身和对其他大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的新认识。

美国进一步看到自己支配别国和影响世界事务能力的相对下降。沙利卡什维利在上引讲话中就说,多极世界将减小美国单方面发挥影响或专断地采取行动的自由。今年的《国防报告》也说,今天的世界比有史以来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也更加浑然一体,寻求自身利益并竞相发挥自身影响的积极参与者的数目越来越多了。美国不少评论家在慨叹,近来美国在伊朗、波黑、北约东扩、俄罗斯等一系列或大或小的问题上均无法指挥其他国家,甚至盟国。

对日本和德国,美国早就分别把它们定在美国的“全球伙伴”和“领导伙伴”的位置上。但在前些年,美国并未把言论真正化为行动,两国在美国外交中的地位并不十分突出。相反地,对日本还多次表示,今后不会再因安全上的需要而牺牲美国的经济利益。近来情况明显改变。日本和德国的地位,它们在地区以至全球的作用得到了美国更高的评价。《东亚安全战略报告》实际上批评了前段美国因为同日本的经济摩擦而使两国的同盟关系受到损害,明确提出:“没有任何双边关系比日美关系更加重要”。但实际上美国仍以日本和欧盟为主要竞争对手,继续十分警惕地注视着它们在各个方面的发展。

美国重视中国的程度,在冷战结束以来的短短三年多里已经经历了三段变化。起初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认为苏联解体会产生“多米诺效应”,中国将受到严重不利的影响,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因此估计较低。1992年底以后美国似乎重新发现了中国,对中国的崛起和中长期前景刮目相看,在有些问题上又作出过高的或者歪曲的评价。1994年年底以来,美国的“中国热”略有降温,出现再次偏重看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又大谈所谓中国对外构成威胁的倾向。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政治稳定,美国仍然认为:中国是在世界政治、经济、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都起全球性影响的世界大国,而且今后这种作用会越来越显著。美国重视中国,还同亚洲在美国中长期外交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密不可分。克里斯托弗说,美国在亚洲获得成功,需要同中国建立建设性的关系,这符合美国的全盘利益。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加滕也说,中国是21世纪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中的一个大问题,美国经不起让两国全面关系的色彩完全受任何个别问题主宰④。另一方面,美国也明显增强对中国的防范和限制。

美国一直十分重视俄国的作用,但对俄看法几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对俄期望很高,认为美俄有建立起真正伙伴关系的大好机会,到越来越因俄重新突出本国利益和大国地位而不安。在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莱克1993年9月提出的“扩展战略”中,俄曾被列为最重要且很有希望的“扩展对象”。1993年12月俄罗斯进行议会选举后,美国对俄罗斯内部变化的期望下降,但仍寄希望于俄国在外交上与西方紧密配合。克林顿去年1月访俄时就继续大谈美俄的“新战略伙伴关系”。1994年12月车臣战事以来,俄国在国际事务上不同美国合作甚至对着来的事件屡有发生,使美国对俄国的外交也越来越疑虑重重。美俄关系中的安全考虑已取代融合的期望再次上升为首要因素。美国官员公开对俄国形势造成的安全问题表示担忧。克里斯托弗说,既不能预先断定俄经济上要失败、政治上要独裁、对外要侵略,也不能对俄的改造存有任何幻想;一个不稳定、回归集权主义或滑入动乱的俄国是一场灾难,会因它所拥有的巨大核力量再次成为美国的战略威胁。国防部情报署署长小克莱帕说,在较长时期内,俄事态发展仍然是欧亚大陆未来安全的关键⑤。

不让任一其他大国在欧亚大陆起超越美国的作用,是美国的一项战略目标。但欧盟、日本、中国、俄国给美国带来了各不相同的挑战,美国对它们怀有不同的疑虑。如何理顺同它们的关系,是美国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美国决定大力奉行借助外力而又区别对待的方针。

克里斯托弗阐释的外交四原则,说明美国进一步承认无力单干。为减少美国的负担和风险,同时维持美国的“领导地位”,美国采取扩大国际接触,在各个领域都拉上有关国家共同参与,并形成某种有形机制的做法。

首先,美国更加重视和其他大国建立更可靠的合作关系。克里斯托弗说,与欧盟、日本、中国、俄国这些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建立建设性关系具有关键重要性。美国把合作对象分为盟国、友国和其他国家三个不同层次,力求以己为核心,依靠盟国,拉住友国,做其他国家的工作。它要和盟国一起充当“融合”的主体。副国务卿塔尔博特说,在后冷战时代,美国的外交战略目标就是融合,这只能通过与它国,特别是与长远利益及核心价值观相同的国家合作才能实现⑥。中国和俄国等则被列为“融合”的客体。在《东亚安全战略报告》中,中、俄、越一齐被划为“传统盟国和友国之外的国家”。

其次,大力推进多边地区安全机制。这里面同样体现了美国的区别对待。在亚太地区,美国继续依靠美日、美韩、美澳等双边安全关系并以它们为主,同时又改变了以往对多边安全机制并不热心的态度,转而采取积极支持和推动的做法。它大力支持并参加东盟地区论坛,建议建立东北亚安全机制,准备参加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合作。塔尔博特为中国参加定出条件,说:欢迎中国卷入新的安全和经济关系,“但在满足一系列条件前,不能成为世界大家庭的完全成员”⑦。在欧洲地区,围绕北约向东扩展,美国把俄国不仅同北约成员国,还同中东欧国家和个别独联本国家区别开来。一方面,美国以俄国作为防范对象,另一方面,准备同俄罗斯建立另一套磋商和安全合作机制,以示无意孤立俄国。

第三,在安全问题上,美国明显推行地区化的方针,主要依靠已有的地区机制并设法使它们适应冷战后的新形势,使地区安全问题事实上欧洲化、亚洲化、拉美化或非洲化。《国防报告》称,对美国利益的威胁,多半不能由美国单方解决,必须得到一些集团、国家、国际组织的合作;美国的盟国和友国必须更广泛地承担地区及全球的安全责任。克里斯托弗说,必须尽力帮助加强欧安组织、美洲国家组织、非洲统一组织这些地区组织的建设,让它们挑起重担,不要把责任全放在联合国身上。美国的意图显然是,让自己处于灵活地位,可或深或浅或避免卷入地区纠纷,但要保留自己的发言权。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对外政策一直处在不断调整的过程当中。今年的调整显然还是解决不了美国政府面临的保持“世界领导”同实力和影响继续相对下降之间的矛盾。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美国所做的调整已经迅速碰壁。近来美日经济摩擦又起新波澜,强调安全并不能帮助缓解美日的经济利害冲突。美国和欧盟在经贸和北约东扩等问题上的矛盾增加。作为美国当前安全利益首要关注的俄国问题,美国的新对策收效很小。美国在李登辉赴美问题上的倒行逆施,严重地损害了中美关系,今后将会出现不断的摩擦、波折,甚至倒退。美国的一些政论家最近批评政府仍然按照旧思维来对待新变化,只想使“新的实际适应昨天的框架”⑧。这一批评看来是中肯的。

注释:

①克里斯托弗的讲话:1994年12月20日在国务院记者招待会,今年1月20日在肯尼迪政治学院,1月26日和2月14日分别在众院和参院国际关系委员会,2月16日在众院拨款委员会对外活动小组委员会,3月29日在印第安纳大学,4月3日在“冷战后时代的人权政策”会议。

②英《卫报》2月21日马丁·沃克文章引述。

③1994年11月28日在乔治敦大学外交研究所的演讲。

④美《新闻周刊》12月13日。

⑤1月17日在参院军事委员会的谈话。

⑥1月15日在东京的谈话。

⑦1月15日在东京的谈话。

⑧见1994年11月至12月《外交》杂志刊登的莱斯利·盖尔布文章;2月2日《洛杉矶时报》刊登的迈可·克拉夫文章。

标签:;  ;  

美国外交政策的新调整_外交政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