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戟天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戴胜云,蒋双慧,刘杰,过立农,马双成,郑健,乔菲[1](2021)在《2010-2020年巴戟天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目的:对2010-2020年期间巴戟天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了解其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其在品种考证和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质量标准、DNA分子条形码、炮制方法、提取工艺、含量测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总结发现近10年巴戟天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确定了巴戟天的基原问题,探索部分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完善巴戟天的药典标准;发现巴戟天在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例如巴戟天的混伪品较多,建议构建巴戟天及其混伪品的基因库,有助于将其正本清源。通过对巴戟天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为后续巴戟天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也为巴戟天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段金辉[2](2020)在《恩施巴戟的提取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恩施巴戟(DOH)作为传统中药材,在我国古代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清代以来却逐渐被其同科不同属的巴戟天(MOH)所取代,仅作为土家族药材用于少数地区。相比于巴戟天,学术界对恩施巴戟的研究鲜有报道,使得恩施巴戟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药理作用机制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实验验证,因而其临床应用也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撑,最终导致其药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本课题通过鉴别试验和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含量测定为恩施巴戟环烯醚萜苷类成分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设计正交试验优化了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回流提取工艺;按最佳工艺大量提取制备恩施巴戟醇提物得到总膏(E),通过固液萃取得到乙酸乙酯部位(F1)、正丁醇部位(F2)和甲醇部位(F3);分别采用普鲁士蓝法、DPPH法、ABTS法、邻二氮菲-Fe2+氧化法对各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与比较;建立细胞炎症模型,考察了恩施巴戟不同极性部位对细胞培养上清中NO含量的影响;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研究了恩施巴戟不同极性部位作用不同时间对He La细胞和Hep 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同时对恩施巴戟醇提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具体结果如下:(1)鉴别试验结果显示,恩施巴戟醇提物中含有环烯醚萜苷类成分,且含有水晶兰苷。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稳定用于测定恩施巴戟中水晶兰苷的含量。(2)恩施巴戟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6倍量的60%的乙醇回流2 h。在此工艺条件下,恩施巴戟醇提物浸膏得率达到了6.93%,水晶兰苷含量达到了1.872%。(3)总还原能力测定和自由基清除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恩施巴戟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在总还原能力和对DPPH及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上,皆有乙酸乙酯部位(F1)活性最强,正丁醇部位(F2)活性次之,甲醇部位(F3)活性最弱。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所选浓度范围内,只有乙酸乙酯部位(F1)对羟基自由基有清除能力,其他部位则没有明显活性。(4)抗炎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终浓度为1μg/m L的LPS可以成功诱导炎症模型。在恩施巴戟不同极性部位中,仅乙酸乙酯部位(F1)的高浓度组(125μg/m L)相比于模型组可以显着减少NO的释放,表现出明显的抗炎活性,其他部位则没有明显活性。(5)由体外癌细胞抑制实验结果发现,恩施巴戟不同极性部位中,仅乙酸乙酯部位(F1)对He La细胞和Hep G2细胞表现出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以500μg/m L的浓度作用72 h,抑制率均可达到80%以上,其他部位则没有明显作用。(6)对恩施巴戟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成功分离并鉴定了水晶兰苷。
倪凤燕[3](2021)在《艾叶、苏木等20种中药饮片及药材的等级评价研究》文中认为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其质量直接决定了临床疗效,以及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市场上的中药饮片质量参差不齐,可参考的质量等级标准相对较少且不全面。因此开展中药饮片等级评价研究,制定科学的适合当前中药饮片生产及交易的等级标准,对规范市场行为,引导优质优价,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具有积极作用。中药质量常数评价方法是由本课题组提出的饮片等级评价体系,目前已成功运用于黄柏、首乌藤、枳壳等多种中药饮片的质量评价,具有客观、合理、全面的特点。本研究基于中药质量常数对二十种中药饮片和药材进行等级划分研究。在前期课题组的研究基础上,基于药典标准开展了升麻、山茱萸、金银花等十四种常见中药饮片等级评价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其次本文通过色差检测并结合spss相关性分析,研究与颜色相关联的指标成分,对桑椹、苏木等具有典型色泽的中药饮片进行等级分析,以期拓宽中药质量常数评价方法的应用;最后本文以甘草及其药材为例,通过筛选合适的质量标志物,并与中药质量常数评价方法相结合,进行等级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秦艽段、艾叶、金银花、佛手丝这4种中药饮片的内在含量成分及外观指标均与等级呈正相关,属于双因素一致型,即外观性状指标和内在含量指标与等级结果一致,表明饮片可能是文献报道中外在形态和指标成分呈正相关的品种。这种饮片的传统等级评价与基于含量的等级评价相一致,质量常数评价方法适用性非常好。剩余的10种中药饮片结果皆属于单因素导向型,即饮片等级仅由某个评价指标决定,与另外一个关联不大。如女贞子、菟丝子、山茱萸这三种种子类中药饮片,因外观形态差别不大,其等级主要由内在含量指标起主导作用。这类饮片的传统评价方法适用性较差,即使有传统等级评价方法,市场上也是以统货出售。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在此类饮片中依然具有较非常好的适用性。另外如巴戟天和制巴戟天、升麻等属于含量差别不大,但外观形态具有较大差异。基于形状外观的等级评价方法比较适用于这类中药饮片的等级评价。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在此类饮片中依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本研究结果表明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具有非常广的适用范围。为了丰富质量常数体系内涵,拓宽质量常数法适用性,除药典的指标成分外,本实验增加了颜色成分关联性的分析,以选择更具代表性的指标成分,并以桑椹、苏木、姜黄以及栀子为例,对其饮片进行质量常数综合评价探讨。结果表明,每味中药饮片所选的内在含量成分与颜色值中的Lab值有一定关联度,表明所选的指标成分具有代表性。因此,基于颜色-成分关联的中药质量常数分级得,桑椹、栀子及姜黄皆属于双因素一致型结果,而苏木属于单因素导向型结果。综上,针对色泽明显的一类中药饮片,增加颜色成分关联性,确定合适的指标成分,以期丰富质量常数评价体系的内涵。本实验将质量标志物引入到质量常数等级评价中,用于甘草饮片的等级评价。结果表明,甘草饮片分级结果与外观形状及内在质量标志物含量呈正相关,说明质量标志物能够很好的应用于中药质量等级评价方法,可以很好的反映出饮片的质量标准。以此为基础,本研究尝试将该方法(中药质量标准与中药质量评价相结合)运用于甘草药材等级划分。结果显示此方法可以很好的将甘草药材分出相应的等级且结果与传统评价一致。此结果表明质量标志物能够应用于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不仅可以用于中药饮片等级评价,还可以运用于药材的分级,表明质量常数体系具有较大的拓展性。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了三点尝试:(1)首次将与色度具有关联的内在指标引入质量常数计算公式;(2)在药典指标成分的基础上增加质量标志物;(3)将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应用于药材分级,拓宽了质量常数中药等级评价的应用范围和价值。本研究所建立的20种中药质量常数评价标准可以为其等级的划分提供新思路。
管莉[4](2020)在《巴戟天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文对巴戟天饮片质量、饮片标准汤剂制备工艺以及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巴戟天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为后续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的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巴戟天饮片鉴定:收集14批巴戟天饮片,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中巴戟天饮片项下规定,对饮片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耐斯糖含量以及薄层色谱进行检验,以确保巴戟天饮片质量。2.标准汤剂的制备: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溶剂用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再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L9(34),确定标准汤剂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将确定的标准汤剂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中试放大,以验证其稳定性和可行性。3.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通过测定标准汤剂中指标成分(D-果糖、D-无水葡萄糖、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和总多糖)的含量,以及建立所有批次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进行定性控制,通过测定标准汤剂的PH值、总固体、指标成分的转移率来进行定量控制。结果:1.我们收集到了来自广东德庆、广东高要、广东广宁以及福建永定共14批巴戟天饮片,并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巴戟天饮片的项下规定,测定了水分、总灰分、浸出物、耐斯糖的含量,以及TLC鉴别。结果表明收集到的14批巴戟天饮片质量合格。2.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溶剂用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的水平,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L9(34)确定了标准汤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取100 g巴戟天饮片,加10倍量的溶剂水,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60 min,第二次煎煮40 min,趁热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定容到500 mL,即得。结果表明,溶剂用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三因素,对巴戟天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有着显着的影响。将标准汤剂提取方法进行中试放大验证,测定3批中试标准汤剂的PH值、总固体、指标成分的转移率,结果表明,巴戟天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3.14批标准汤剂的PH值、总固体和转移率的范围稳定,且均一性良好。PH值范围为:5.345.82,总固体范围为:0.7592 g1.0315 g,D-果糖、D-无水葡萄糖、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和总多糖的转移率范围分别为:151.1%±52.0%、84.8%±48.0%、97.7%±28.6%、93.1%±21.8%、83.9%±21.4%、91.2%±24.6%、66.3%±19.2%。不同产地的巴戟天饮片标准汤剂差异较大,14批汤剂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8。共有峰确定了15个,并且指认了6个。结论:本文收集了来自不同产地共14批巴戟天饮片,根据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了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方法,并且通过测定汤剂的PH值、总固体和指标成分的转移率和中试放大,验证其制备工艺的稳定性。鉴于巴戟天中寡糖和多糖是其发挥药效的主要成分之一,选择了6种寡糖类成分(为D-果糖、D-无水葡萄糖、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和总多糖为指标成分进行考察。测出的7种指标成分的转移率中,D-果糖、D-无水葡萄糖的转移率范围较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溶剂水中加热存在相互转换,如后续有关研究中以此两种成分为指标,建议放宽转移率范围。通过标准汤剂中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巴戟天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体系,为后续有关巴戟天以及标准汤剂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阚海峰[5](2019)在《巴戟天盐制工艺优选及盐制前后健脑作用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优选巴戟天的炮制工艺参数,确定盐巴戟天的最佳炮制工艺;比较分析巴戟天盐制前后的糖类成分变化;比较生巴戟天与盐巴戟天的健脑作用,探讨盐制对巴戟天化学成分和药效变化的影响,为中药炮制理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对影响巴戟天盐制过程中的三个因素:盐水浓度,浸润时间,蒸制时间进行考察,每个因素设计六个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盐制后巴戟天的耐斯糖作含量的高低作为评价炮制工艺优劣的指标,确定盐巴戟天最佳炮制工艺,并对盐制前后的巴戟天中糖类的成分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Accusil C18(250mm×4.6mm,10μm);流动相:甲醇-水(3:97);柱温:30℃;流速:0.8mL·min-1;进样量:10μL;漂移管温度:80℃;雾化温度:5℃;氮气压力:3.5 MPa;增益:4。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对巴戟天盐制前后糖类成分含量进行独立t检验统计分析,并比较其差异。采用AlC13诱导小鼠脑组织神经损伤,建立小鼠老年痴呆模型,通过灌胃生巴戟天与盐巴戟天的水提液,采用水迷宫法测试小鼠的学习能力,采用高效液相法(库伦阵列电位电化学检测器)测定小鼠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的含量,评价盐巴戟天炮制前后健脑作用的影响。结果:1巴戟天最佳盐制工艺优选结果通过对均匀试验设计因素水平表盐制后的巴戟天样品耐斯糖含量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10.671+0.007X1-0.952X3-0.009X4(P<0.05)。根据线性回归方程,得到巴戟天盐制的最佳工艺为:蒸制时间>食盐水量>浸润时间。确定巴戟天最佳盐制工艺为每100 g的生巴戟天样品应加食盐水120 mL(含食盐质量为2g),浸润时间为8.5 h,蒸制时间为5.5 h。验证实验结果表明RSD值为0.67%,表明该方法可靠。2巴戟天盐制后糖类成分比较结果巴戟天盐制后单糖成分显着增加,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蔗果五糖等寡糖类成分含量显着下降。对10批生巴戟天样品和对应批次的盐巴戟天样品的糖类成分含量进行配对f检验。对给定显着性水平α=0.05,t(0.05/2,10)=2.228,经配对f检验,结果显示,10批样品盐制前后果糖、蔗糖、耐斯糖、蔗果五糖的f值均大于2.228,分析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巴戟天盐制后果糖、蔗糖、耐斯糖、蔗果五糖的成分发生了显着变化。3巴戟天炮制前后对健脑作用的影响采用SPSS 19.0对实验数据进行独立f检验,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小鼠的水迷宫试验的穿越次数和脑组织内的单胺类神经递质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的含量显着减少(P<0.01),水迷宫试验的潜伏期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对比,阳性对照组、生巴戟天高浓度组,盐巴戟天低、中、高浓度组中水迷宫试验的穿越次数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的含量均显着增加(P<0.05),水迷宫试验的潜伏期显着减少(P<0.05)。对生巴戟天组与盐巴戟天组中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盐巴戟天高度组小鼠三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显着低于生巴戟天高浓度组小鼠,两组间存在显着差异(P<0.01)说明巴戟天盐制后健脑作用更加显着。结论:1盐巴戟天最佳炮制工艺优选均匀试验法,可以用于巴戟天盐制工艺的优化。与其他优选工艺的统计学方法相比,能够有效减少巴戟天盐制工艺优选的实验次数,提高实验效率。均匀设计实验法更简单、方便,能够有效地优选出最佳的巴戟天盐制工艺。本次实验最终确定最佳的巴戟天盐制工艺为:食盐水浓度120 mL(含食盐2g),浸润时间为8.5 h,蒸制时间为5.5 h。2巴戟天盐制后糖类成分比较巴戟天盐制前后寡糖类成分的含量差别明显,盐巴戟天耐斯糖、蔗果五糖成分含量显着减少,单糖类成分的含量显着增加,表明巴戟天盐制过程中巴戟天糖类成分发生了分解,进一步阐明了生巴戟天与盐巴戟天的糖类成分的关系。3巴戟天盐制前后对健脑作用的影响通过行为学实验与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检测结果,发现生巴戟天水提物与盐巴戟天水提物对老年痴呆小鼠的记忆学习能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盐巴戟天水提物对老年痴呆小鼠的记忆学习能力改善作用更明显。表明巴戟天炮制后健脑作用显着增强,其药理作用的变化与其盐制后糖类成分分解具有有密切联系。
李正磊[6](2019)在《基于补肾阳谱效关系的盐巴戟天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为茜草科巴戟天属植物,其肉质根为我国四大南药之一。巴戟天味甘、辛,性微温,具有补肾壮阳,强健筋骨,祛除风湿之功效,临床可治疗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巴戟天为药食两用中药品种,目前以其为原料进行的治疗及保健产品的开发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具有补肾阳作用的产品研发。临床上补肾阳常采用巴戟天炮制品盐巴戟天入药,本课题合作企业以盐巴戟天为主要药味,开发了具有补肾阳作用的新产品。2015版《中国药典》采用耐斯糖含量来评价盐巴戟天质量,尚不能全面控制用于补肾阳产品生产的盐巴戟天饮片质量。目前盐巴戟天发挥补肾阳作用的有效成分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探讨盐巴戟天补肾阳的药效物质进而指导制定以补肾阳有效成分为指标的盐巴戟天企业内控质量标准,将为企业产品质量可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中药谱效学系将标示活性成分群特征峰的中药指纹图谱与药效结果对应起来,将化学成分的变化与药效结果联系起来,揭示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与药效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有效控制中药及复方制剂质量、探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新方法。本论文基于谱-效研究策略,开展盐巴戟天化学成分与补肾阳效应的相关性研究,明确补肾阳有效成分,进而指导建立盐巴戟天质量标准,同时为后续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巴戟天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本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1、根据实验室前期指纹图谱研究及总糖、总环烯醚萜、总蒽醌含量测定方法,对采集的22批不同产地药材盐制后进行指纹图谱检测及三大类成分含量测定,根据实验结果筛选出10批差异性较大盐巴戟天,同时参照实验室前期优化的提取工艺制备提取物,并检测此10批提取物UPLC-DAD指纹图谱,获得共有峰峰面积,作为后期谱效分析数据。2、采用腺嘌呤致小鼠肾阳虚模型,以小鼠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 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 T3)、睾酮(T)、皮质醇(CORT)、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为评价指标,进行10批不同产地盐巴戟天补肾阳的药效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10批盐巴戟天提取物均能显着或极显着降低FSH含量(P<0.05或P<0.01),能显着或极显着提高TSH、f T4、f T3、T、CORT、LH水平(P<0.05或P<0.01),表明对小鼠肾阳虚症均有改善作用,但药效作用大小存在差异。3、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药效指标的权重系数,对指纹图谱中各特征峰所代表的各个化学成分与各药效指标及总药效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灰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UPLC-DAD指纹图谱25个特征峰中的24个峰对总药效指标的关联度在0.6以上,3个峰对总药效指标的关联度在0.8以上,表明指纹图谱中大部分化学成分与补肾阳药效均有关联,但各成分对总药效贡献程度有所差异。关联度排前5的色谱峰为11>17>13>8>20,其中11号峰、17号峰及13号峰的关联度大于0.8,为未知化学成分,具有较大研究价值;8号峰及20号峰分别为水晶兰苷和车叶草苷酸,总药效排序第7的10号峰为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三者均为环烯醚萜类成分。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PLC-DAD指纹图谱25个特征峰与总药效正相关的特征峰有14个,正相关性排名前5的特征峰为20>21>17>1>19,其中20号、21号(车叶草苷)及排序第6的8号峰、排序第9的10号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均为环烯醚萜类成分。二种方法分析结果均显示,环烯醚萜类成分在改善肾阳虚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在完善盐巴戟天质量标准时应增加环烯醚萜类成分作为质控指标。4、根据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及本论文的谱效研究结果,选取14批不同产地盐巴戟天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盐巴戟天质量标准,对14批不同产地盐巴戟天分别进行性状、薄层鉴别、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测定及耐斯糖含量测定。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醇溶性浸出物、重金属及砷盐考察及总糖、总环烯醚萜、总蒽醌含量测定,建立了UPLC同时检测水晶兰苷等四种环烯醚萜类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及盐巴戟天特征图谱。通过综合分析,制定了较为全面可行的盐巴戟天企业内部收购标准,为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提供了保障。综上所述,本论文将盐巴戟天补肾壮阳的物质基础及药效学研究结果,用于指导盐巴戟天质量标准制定,在中药质量标准体系研究新模式上起到示范作用。本论文研究结果将对后续进一步完善巴戟天药材及其它饮片质量标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肖晓金[7](2014)在《透骨消痛胶囊的制备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指出透骨消痛方是福建中医药大学刘献祥教授的经验方,其胶囊即透骨消痛胶囊(Tougu Xiaotong Capsule)为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的院内制剂(Z20100006),临床上长期应用于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已经取得良好的疗效。本课题开展了从处方与制备工艺路线选择、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其稳定性的考察,到药效学评价和作用机制探讨以及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特征的系统研究。拟开发出一个药效物质明确、作用机理清楚、用量少且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控的创新中药复方制剂——透骨消痛胶囊。通过处方前研究,建立了HPLC方法用于透骨消痛方各药材及其胶囊中阿魏酸、芍药苷、水晶兰苷、异嗪皮啶的含量测定在确定了中医处方后,为将其开发成用量少但疗效好的中成药,本研究采用正交设计和镇痛、抗炎等试验,结合化学成分转移率和药效两套评价体系,开展了透骨消痛胶囊原料药的制备工艺研究,包括提取、纯化工艺,并进行了实验室放大验证;再通过制剂工艺的考察,最终确定透骨消痛胶囊的制备路线为:巴戟天、白芍和川芎合并醇提并经AB-8吸附树脂纯化,肿节风水提醇沉,得到的原料药按处方比例混合,无水乙醇湿法制粒后填充于胶囊壳中即得到透骨消痛胶囊。对透骨消痛胶囊进行了药效和毒理试验研究。通过热板法对小鼠的镇痛试验、冰醋酸致小鼠的扭体反应实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和新西兰兔的膝骨性关节炎治疗实验,观察了透骨消痛胶囊的药效。结果,药材量相当于透骨消痛方2倍剂量的透骨消痛胶囊能延长小鼠对热板的痛觉反应时间,显着抑制冰醋酸致小鼠的扭体反应,明显降低二甲苯致小鼠的耳廓肿胀程度,并显着抑制KOA新西兰兔炎症因子的生成。通过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和大鼠的长期毒性实验,考察了透骨消痛胶囊的毒性作用及大小。结果,透骨消痛胶囊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43.59g/kg,相当于成人一日临床给药量的1002倍:大鼠ig.给予透骨消痛胶囊内容物0.6g/kg无明显毒性反应,在该剂量下属于安全剂量。此外,为考察透骨消痛胶囊在体内的行为,本文对透骨消痛胶囊进行了初步药代动力学研究。采用吸光度-波长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absorbability-wavelength curve,简称吸波面积,AUAWC)的方法,开展透骨消痛胶囊内容物给大鼠口服灌胃后不同时间段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该法测定得到透骨消痛胶囊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隔室模型为单室模型;药物在大鼠体内吸收分布快,在30min左右即达到最大血药浓度;2倍剂量的透骨消痛胶囊在大鼠体内4h后基本消除。对透骨消痛胶囊进行了质量控制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巴戟天和白芍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斑点均清晰可见,阴性无干扰,易于判别;采用HPLC法对处方中的芍药苷、阿魏酸和异嗪皮啶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本品每粒含阿魏酸15.8mg、含芍药苷46mg、含异嗪皮啶204μg。同时对一测多评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试验所采用的方法专属性强、简便准确。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I L)胶囊剂通则对装量差异、崩解时限和水分进行了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对透骨消痛胶囊进行了稳定性试验研究,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XIX C)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进行了加速稳定性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加速条件下3个月内和常温(贮藏条件)条件下3个月内,透骨消痛胶囊性状和含量基本稳定。最后,本文对组成透骨消痛胶囊的四味中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吴向维[8](2014)在《基于巴戟天寡糖的喘可治注射剂质量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喘可治注射剂是由巴戟天与淫羊藿两味中药配伍而成的注射剂,其原料为巴戟天寡糖和淫羊藿黄酮的提取物,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平咳止喘,抗过敏、增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作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哮喘、毛细支气管炎等症状。喘可治注射剂质量标准收载于国家药品标准《新药转正标准》(第65册)中,该标准主要包括淫羊藿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鉴别以及巴戟天的薄层鉴别,缺少对巴戟天寡糖原料、喘可治注射剂中巴戟天寡糖化学成分的研究。为此,本文对原有喘可治注射剂质量、现存的生产工艺进行评价,寻找影响喘可治注射剂巴戟天寡糖提取物质量的各种因素,系统开展了巴戟天生药材中总寡糖的提取方法、化学稳定性、生产过程中浓缩及干燥温度等的研究,建立了喘可治注射剂中巴戟天总寡糖提取物生产工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巴戟天生药材中巴戟天总寡糖(原料)、巴戟天总寡糖提取物(中间产物)以及喘可治注射剂(成品)的质量评价标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文献研究查阅中药巴戟天、喘可治注射剂及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的相关文献,针对喘可治注射剂目前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阐明以巴戟天寡糖为质量指标的意义。第二部分实验研究一、喘可治注射剂的质量评价利用高效薄层色谱(High performanc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HPTLC)指纹图谱检测技术对现有喘可治注射剂进行质量评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vaporation laser scatter detector,HPLC-ELSD)法对喘可治注射剂中巴戟天总寡糖的生产工艺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通过喘可治注射剂巴戟天寡糖提取物与生药材HPTLC指纹图谱的比较,发现喘可治注射剂巴戟天寡糖提取物中蔗糖、1-蔗果三糖的含量明显高于生药材,而耐斯糖,1F-果呋喃耐斯糖的寡糖含量比生药材低。2.巴戟天生药材中总寡糖在提取、浓缩、干燥过程的含量持续下降,可能是导致喘可治注射剂中巴戟天寡糖含量低的原因。因此,为了寻找影响巴戟天寡糖提取物质量的各种因素,需要系统开展巴戟天生药材中总寡糖的提取方法、化学稳定性以及生产过程中浓缩、干燥温度等的研究。二、利用HPTLC研究巴戟天生药材中总寡糖提取过程的稳定性利用HPTLC指纹图谱技术,研究巴戟天生药材在水、乙醇,不同pH的水溶液中提取时总寡糖的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1.巴戟天生药材在水中提取时总寡糖不稳定,故建议不宜使用水提取巴戟天总寡糖。2.巴戟天生药材在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中提取时,总寡糖以50%~60%的乙醇提取最佳。3.巴戟天生药材在不同pH值水溶液中提取时,总寡糖在pH 2至5时全部或部分水解,在pH大于6时稳定,建议巴戟天总寡糖在提取过程中宜在中性环境进行。三、利用HPLC研究巴戟天生药材在提取过程总寡糖的变化规律以巴戟天总寡糖为对象,利用HPLC-ELSD法,考察巴戟天生药材在水、乙醇、不同pH值的水溶液,不同pH值的50%乙醇中提取时总寡糖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巴戟天生药材在以水作为溶剂提取时,寡糖分子聚合程度越高越容易水解,因此提取巴戟天总寡糖时不宜以水做溶剂。2.巴戟天生药材在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中提取时,总寡糖的提取率以50%乙醇时最高,故建议采用50%乙醇提取巴戟天生药材中总寡糖。3.巴戟天生药材中总寡糖在提取过程受pH值的影响较大,当pH为2至5时全部或部分水解,pH大于8时图谱趋于稳定,与HPTLC结果相异,其原因可能为样品pH值过低或酸磷酸缓冲盐使图谱基线不稳。4.巴戟天生药材在不同pH的50%乙醇中提取时,乙醇对巴戟天总寡糖提取有一定保护作用。建议以50%乙醇提取巴戟天生药材中总寡糖时,以pH值6~7为宜。四、巴戟天生药材中总寡糖提取物的生产工艺研究(一)巴戟天生药材中总寡糖的提取工艺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建立巴戟天生药材中总寡糖的提取工艺,根据该工艺得到巴戟天总寡糖提取液。为了考察浓缩过程中温度对巴戟天总寡糖质量的影响,分别取巴戟天总寡糖提取液1L,于50℃、60℃、70℃、80℃、90℃减压浓缩至完全干燥,利用HPLC-ELSD对所得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浓缩过程中,pH值在中性范围,浓缩温度在50~90℃条件下巴戟天总寡糖稳定,建议以50%乙醇提取巴戟天生药材中总寡糖时,巴戟天总寡糖提取液浓缩温度在60℃至70℃为宜。浓缩后得到巴戟天粗寡糖。(二)巴戟天总寡糖提取物的纯化工艺根据所建立的巴戟天总寡糖的纯化工艺得到巴戟天总寡糖清膏。为了考察不同干燥温度对巴戟天总寡糖清膏质量的影响,分别取巴戟天总寡糖清膏5g,于60℃、70℃、80℃、90℃、10℃、110℃烘干,得到巴戟天总寡糖提取物,利用HPLC-ELSD对巴戟天总寡糖提取物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除蔗糖外,1-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耐斯糖的含量变化不显着(p>0.05),但当干燥温度高于10℃时,巴戟天寡糖颜色略有变黄,因此,建议在生产过程中,巴戟天总寡糖清膏干燥时,干燥温度以60℃~80℃为宜。五、巴戟天总寡糖提取物的稳定性研究按照《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对巴戟天总寡糖提取物的稳定性进行考察。取巴戟天总寡糖提取物0.15g,分别置高温(60℃)、高湿(RH75%±5%)、强光(4500±500LX)环境中放置30天,分别于第1、2、3、5、7、10、20、30天进行检测,测定其中蔗糖,1-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耐斯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巴戟天总寡糖提取物在以下环境中存放时会发生变化:在高温环境下存放7天后会变黄,且上述寡糖含量下降;在高湿环境下存放会吸湿增重,耐斯糖、1H-果呋喃耐斯糖含量下降;在强光下存放30天后上述寡糖含量下降。建议巴戟天总寡糖提取物在低温、避光、干燥处存放。六、喘可治注射剂质量标准的建立(一)建立了 10批巴戟天生药材(4~5年生)总寡糖指纹图谱,图谱相似度分析表明10批生药材样品质量一致。对不同年限的巴戟天生药材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6年生的巴戟天生药材中耐斯糖的含量(3%~6%)均高于药典标准(2%),但4~5年生的巴戟天生药材中总寡糖含量较高,宜作为原料用作巴戟天总寡糖的生产。(二)巴戟天总寡糖提取物指纹图谱中,大部分杂质峰消失,表明巴戟天总寡糖提取物纯度较高。(三)建立了 10批喘可治注射剂的指纹图谱,图谱相似度分析表明10批喘可治注射剂样品批间生产工艺稳定。注射剂指纹图谱与巴戟天总寡糖提取物相比,分子量较大的寡糖或多糖被除去,导致能标定的共有峰仅有13个。(四)工艺改进后的喘可治注射剂中耐斯糖及1F-果呋喃耐斯糖含量高于原剂型,且寡糖种类也多于原剂型。结论:(一)喘可治注射剂中巴戟天寡糖含量较低,可能与生产工艺中提取、浓缩、纯化过程存在的问题有关。(二)巴戟天总寡糖提取过程的化学稳定性研究表明,巴戟天生药材在50%乙醇中提取时稳定。(三)改进后的巴戟天总寡糖提取物生产工艺稳定,巴戟天总寡糖提取物的得率为31%。(四)巴戟天总寡糖提取物宜在低温、干燥,避光处存放。(五)建立了巴戟天生药材总寡糖(原料)、巴戟天总寡糖提取物指纹图谱(中间产物)、喘可治注射剂(成品)指纹图谱及其含量测定方法,可以为喘可治注射剂中巴戟天总寡糖提取物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潘利明[9](2013)在《玉叶金花抗炎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以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 Ait.f.为研究对象,针对玉叶金花药材疗效确切,应用广泛,但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等基础研究十分薄弱的现状,对玉叶金花药材进行了化学成分、活性部位、活性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以期阐明其主要药效的物质基础,建立了可行的质量标准,确保药物的有效可控。方法:1玉叶金花化学成分研究采用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玉叶金花药材10 kg,提取物依次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乙酸乙酯部位浸膏120g。浸膏经硅胶柱、Sephadex LH-20、重结晶等技术分离纯化,得到的单体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性质对其结构进行鉴定。2药效学研究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模型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模型对玉叶金花的水提物及水提物不同萃取部位进行了抗炎活性的考察。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模型对玉叶金花苷酸甲酯的体内抗炎活性进行考察。采用LPS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细胞炎症反应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玉叶金花苷酸甲酯的体外抗炎活性进行考察。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及热板法实验考察玉叶金花苷酸甲酯的镇痛活性。研究了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对七种常见细菌的抑制效果,以纸片扩散法观察抑菌圈直径,采用连续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3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建立了以栀子苷为内标的HPLC法,作为检测大鼠血浆中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含量的方法,并应用该法对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用DAS 2.0药代动力学智能分析软件对玉叶金花苷酸甲酯一次性静脉注射给药后,大鼠体内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了隔室模型拟合,并计算相关参数。4玉叶金花质量控制研究针对现行玉叶金花药材质量标准不完善、缺薄层鉴别项、含量测定项等的现状,以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和东莨菪内酯为对照品建立了玉叶金花药材的薄层色谱;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叶金花药材中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含量的方法及用紫外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玉叶金花药材中总环烯醚萜含量的方法;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叶金花药材中东莨菪内酯含量的方法;以水杨酸为对照品,建立了用电位反滴定法测药材中总有机酸的方法;以玉叶金花苷酸甲酯的色谱峰作为参照峰,建立了玉叶金花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提高了玉叶金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水平。结果:1玉叶金花化学成分研究玉叶金花药材经提取分离纯化后,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鉴定了8个,其中环烯醚萜类成分1个:玉叶金花苷酸甲酯(1);三萜及甾醇类成分3个:熊果酸(2)、β一谷甾醇(3)乙基降麦角甾烯醇(4)、香豆素类成分1个:东莨菪内酯(5);醇、酸及酯类成分3个:水杨酸(6)、2-羟基-5-(3-羟基-1-甲氧基-1-氧代丙烷-2-基)-2-甲基环戊烷羧酸(7)、一长链脂肪醇(8)。2药效学研究玉叶金花水提物的中、高剂量(16.8、33.6g/Kg)能显着减轻二甲苯致炎小鼠的耳肿胀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低剂量(8.4g/Kg)则作用不显着;玉叶金花水提物中、高剂量(12、24g/Kg)可明显抑制由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2,3 h的足肿胀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低剂量(6g/Kg)则作用不显着。玉叶金花水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及水溶性部位可显着减轻二甲苯致炎小鼠的耳肿胀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及由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1,2,3 h的足肿胀度(P<0.05),石油醚萃取部位则作用不显着。玉叶金花苷酸甲酯的中、高剂量(0.10,0.15g/Kg)能显着减轻二甲苯致炎小鼠的耳肿胀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且高剂量的作用优于阿司匹林。玉叶金花苷酸甲酯能够显着减少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的产生和释放(与对照组比较,P<0.01)。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各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醋酸致小鼠的扭体次数,且高剂量组的抑制效果优于阳性对照阿司匹林组;在小鼠热板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玉叶金花苷酸甲酯中、高2个剂量对热刺激引发的小鼠痛反应时间有明显的延长作用。纸片扩散法实验结果表明玉叶金花苷酸甲酯水溶液浓度为0.1g/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痢疾杆菌、阴沟肠杆菌、伤寒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 17.4±0.55,17.0±1.22,23.8±0.84,17.0±1.22,11.4±0.89,20.8±0.84,15.4±0.55mm,浓度为0.2g/mL时,对七种菌的抑菌直径分别为18.0±0.71,19.2±0.45,26.4±0.55,20.4±0.55,12.6±0.55,22.4士0.55,18.6±0.55mm。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的实验结果表明,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均有抑菌作用,其MIC 分别为 2.5,10,0.3125,1.25,1.25,10,0.625 mg/mL。3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按静脉注射二室模型(权重为1)计算血药浓度与实测值契合较好,优于其他模型,分布半衰期(t1/2a)为9.892min,消除半衰期(t1/2β)为:55.384min,从中央室向外周室转运的室间转运常数(K12)分为0.021min-1,从外周室向中央室转运的室间转运常数(K21)为0.04 min-1。4玉叶金花质量控制研究建立了以玉叶金花苷酸甲酯为对照品的玉叶金花药材薄层鉴别的方法。取药材粉末2g,以甲醇超声提取,浓缩后以乙酸乙酯萃取,作为供试品溶液。以乙酸乙酯-甲醇-冰醋酸(16:4:1)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在105℃加热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建立了以东莨菪内酯为对照品的玉叶金花药材薄层鉴别的方法。取本品粉末2g,以甲醇超声提取,浓缩后以氯仿萃取,作为供试品溶液。以石油醚-乙酸乙酯(1:1)为展开剂,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亮蓝色斑点。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含量测定:10批不同产地药材中玉叶金花苷酸甲酯的含量在0.9%~1.6%之间,不同月份的药材含量在0.64%~1.67%之间,不同部位含量大小依次为花>叶>根>嫩茎>中茎>老茎>果实,且含量差别非常大,在0.99%~8.99%之间。总环烯醚萜苷含量测定:10批不同产地药材中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在5.29%~8.97%之间,不同月份的药材含量在4.67%~8.92%之间。玉叶金花药材中总有机酸含量测定:10批不同产地药材中总有机酸的含量在2.75%~7.21%之间,不同月份的药材含量在2.10%~8.65%之间。东莨菪内酯含量测定:10批不同产地药材中东莨菪内酯的含量在0.00151%~0.00450%之间,不同月份的药材含量在0.00141%~0.00446%之间,不同器官含量在0.00176%~0.00465%之间。通过分析10批药材的HPLC图谱,确定了 11个峰为指纹图谱的共有峰,构成了玉叶金花药材的色谱指纹图谱特征,并以玉叶金花苷酸甲酯为参照物,对其他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非共有峰相对面积等参数进行了计算。以11个共有峰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对照图谱,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中的RSD均小于3%,10批样品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大于0.9。结论:1玉叶金花化学成分研究从玉叶金花药材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确定了其中8个化合物为:化合物乙基降麦角甾烯醇、东莨菪内酯、水杨酸、2-羟基-5-(3-羟基-1-甲氧基-1-氧代丙烷-2-基)-2-甲基环戊烷羧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2-羟基-5-(3-羟基-1-甲氧基-1-氧代丙烷-2-基)-2-甲基环戊烷羧酸或为新化合物,因得到量较少,仅推断出平面结构,未最终确定其构象,2药效学研究玉叶金花水提物的抗炎活性研究结果提示玉叶金花水提物中、高剂量具有抑制急性炎症的作用;玉叶金花水提物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炎活性研究提示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及水溶性部位有抑制急性炎症的作用,为玉叶金花抗炎活性部位。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及细胞实验均提示玉叶金花苷酸甲酯有缓解炎症反应的作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及热板法实验表明玉叶金花苷酸甲酯有显着的镇痛作用,其高剂量组与阿司匹林效果相当。纸片扩散法、连续稀释法实验结果表明玉叶金花苷酸甲酯水溶液对供试的7种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具有显着的抗炎、镇痛、抑菌活性,为玉叶金花药材主要药效作用重要物质基础。3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所建立的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在生物样品中的HPLC测定方法回收率高于80%,高、中、低三个浓度的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适用于玉叶金花苷酸甲酯的体内定量分析。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在大鼠体内分布较快,体内主要以消除过程为主,代谢速度中等,其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为二室模型,该研究为其在生物体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4玉叶金花质量控制研究以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及东莨菪内酯为对照品建立的两种玉叶金花药材薄层鉴别法,均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可靠,可用于玉叶金花药材的定性鉴别。建立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特征性强、简便易行,为有效评价玉叶金花药材的质量提供了分析方法。为其质量标准的制订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所建立的玉叶金花HPLC指纹图谱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为该药材的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
蔡盛康[10](2012)在《桂枝解郁胶囊的药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优化桂枝解郁方合理的提取与精制工艺,建立桂枝解郁胶囊的质量标准,考察制剂的稳定性,为研制治疗抑郁症的中药新药奠定研究基础。方法:本研究以国家新药注册的技术要求为指导,先采用药效学方法筛选桂枝解郁方提取工艺,再用正交设计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在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中,以芍药苷的提取率和总固体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其水提的工艺条件;为减少服用量,以芍药苷的损失率为指标,考察其水提液的醇沉工艺条件;以耐斯糖、甘草苷、甘草酸的提取率和总固体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其醇提的工艺条件;同时,对用《中国药典》方法与实验优化的提取方法进行比较,说明巴戟天、甘草提取方法的合理性;以挥发油的提取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设计考察了桂枝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条件,以保证挥发油提取完全;采用研磨法,以挥发油包封率、包合物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研究桂枝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参数,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包合物中桂皮醛的含量;在成型工艺中,对提取液浓缩条件、干燥工艺、辅料的选择、胶囊的填充等进行了考察。为了控制产品的质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桂枝、白芍、巴戟天、甘草进行了鉴别,并建立了HPLC法对其中的主药桂枝中的桂皮醛、白芍中芍药苷进行定量分析。在稳定性的试验研究中,开展了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制剂的初步稳定性试验,模拟市售包装的三批样品,在温度40℃±1℃、相对湿度75%±10%的条件下放置,在规定的时间取样,按照考察项目进行检测。长期实验采用在接近药品的实际贮存条件下进行,供试品3批,市售包装,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在规定的时间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结果:用药效学方法筛选桂枝解郁方提取工艺的实验中,工艺4组,即巴戟天和甘草采用乙醇提取、其余药材用水提取,所制提取液对“行为绝望”动物模型的抗抑郁作用显着,在小鼠悬尾与小鼠强迫游泳两项实验中均能显着减少小鼠不动时间。实验研究表明,桂枝解郁方采用适当的提取工艺处理后,保持了原药方的药效,实验为提取工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实验优化的提取与精制工艺为水提醇沉法,即白芍等药加10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1.5h,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成1.10(26℃)的清膏,用60%浓度的乙醇进行醇沉除杂。对巴戟天和甘草采用醇提工艺,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加药材量12倍体积的3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h。以耐斯糖、甘草苷、甘草酸的提取率为指标,实验确定的提取工艺条件与《中国药典》的提取方法相比较,优化的提取工艺较药典方法提取率高。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的桂枝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为A1B3D3,即水体积与药材量为6:1、提取时间为5h、浸泡时间为2h,优化出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实验确定的研磨法制备挥发油包合物的工艺为:β-CD与加水量为10∶4,包合时间为0.5h,此工艺对挥发油的包封率高、包合物得率高。本实验确定的浓缩工艺参数控制为:温度55℃65℃,真空度-0.09Mpa-0.10Mpa,工艺参数合理,有效成分转移率高、受热破坏小;根据现有实验条件,本实验采用减压干燥,减压干燥工艺参数控制为:温度65℃70℃,真空度-0.08Mpa-0.09Mpa,测定干燥前后样品中各指标成分损失少(均损失小于12.0%);经实验研究,加入浸膏粉量1%的硬脂酸镁、选用0号胶囊即可满足胶囊的填充与临床服用剂量的要求。质量标准研究中,所有鉴别方法,均以阴性对照和相应的对照品或对照药材进行试验,结果专属性强,斑点分离清晰,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品定性鉴别。含量测定方法中,桂皮醛在0.04319μg0.8639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1.0000),样品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9.05%,RSD是2.79%;芍药苷在0.0566μg1.7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样品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7.75%,RSD是2.39%。稳定性加速实验表明,本品所测各项指标均在质量标准所规定的范围内,表明样品性质稳定,预测其保存期相当于室温存放二年。结论:桂枝解郁胶囊的提取与精制工艺设计严谨、系统、合理;成型工艺条件参数可靠;质量标准研究中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简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本制剂质量稳定。
二、巴戟天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巴戟天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2010-2020年巴戟天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考证和资源分布 |
2 化学成分 |
2.1 蒽醌类 |
2.2 环烯醚萜苷类 |
2.3 糖类 |
2.4 氨基酸类 |
2.5 其他类成分 |
3 质量标准 |
3.1 药典标准 |
3.2 地方药材标准 |
3.3 炮制规范 |
3.4 中成药中巴戟天的质量控制 |
4 DNA条形码及其在伪品鉴定中的应用 |
5 提取工艺 |
6 炮制方法 |
7 含量测定方法 |
7.1 含量测定 |
7.2 指纹图谱方法 |
8 其他分析方法 |
9 总结与展望 |
(2)恩施巴戟的提取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与课题设计 |
1.1 “巴戟天”的本草考证 |
1.2 化学成分研究 |
1.2.1 南药巴戟天的化学成分研究 |
1.2.2 恩施巴戟的化学成分研究 |
1.3 药理作用研究 |
1.3.1 南药巴戟天的药理作用研究 |
1.3.2 恩施巴戟的药理作用研究 |
1.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2章 恩施巴戟环烯醚萜苷质量标准及提取工艺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试剂与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溶液的制备 |
2.3.2 鉴别试验 |
2.3.3 含量测定 |
2.3.4 正交试验 |
2.3.5 验证实验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鉴别试验结果 |
2.4.2 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 |
2.4.3 正交试验结果 |
2.4.4 验证实验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恩施巴戟不同极性部位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试剂与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不同极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
3.3.2 总还原能力测定 |
3.3.3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3.3.4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3.3.5 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总还原能力 |
3.4.2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
3.4.3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
3.4.4 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恩施巴戟抗炎活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试剂与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溶液及样品的配制 |
4.3.2 细胞培养 |
4.3.3 细胞毒作用 |
4.3.4 NO含量测定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DMSO和 LPS的细胞毒作用 |
4.4.2 样品的细胞毒作用 |
4.4.3 NO含量测定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恩施巴戟对体外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试剂与仪器 |
5.3 实验方法 |
5.3.1 溶液的配制 |
5.3.2 细胞培养 |
5.3.3 MTT法测定肿瘤细胞抑制率 |
5.4 结果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恩施巴戟主要成分分离纯化 |
6.1 引言 |
6.2 材料试剂与仪器 |
6.3 实验方法 |
6.4 结果与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不足与展望 |
7.3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艾叶、苏木等20种中药饮片及药材的等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基于药典的十四种中药饮片质量常数等级评价研究 |
引言 |
第一节 根茎类中药饮片的等级评价研究 |
前言 |
1 实验内容 |
2 本节小结 |
第二节 种子果实类 |
前言 |
1 实验内容 |
2 本节小结 |
第三节 花叶类 |
前言 |
1 实验内容 |
2 本节小结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拓展指标的六种中药饮片及药材质量常数等级评价研究 |
引言 |
第一节 四种基于颜色-成分关联的等级评价 |
前言 |
1 实验内容 |
2 本节小结 |
第二节 基于质量标志物的甘草药材及饮片等级评价 |
前言 |
1 实验内容 |
2 本节小结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附录 发表文章 |
(4)巴戟天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研究背景和立题依据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章 文献研究 |
1.1 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研究概况 |
1.1.1 标准汤剂的定义 |
1.1.2 标准汤剂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3 标准汤剂的研究现状 |
1.1.4 标准汤剂现存的问题 |
1.1.5 标准汤剂的发展前景 |
1.2 巴戟天文献研究进展 |
1.2.1 巴戟天本草考证 |
1.2.2 巴戟天化学成分研究 |
1.3 巴戟天药理活性研究 |
1.3.1 抗抑郁作用 |
1.3.2 补肾阳、强筋骨 |
1.3.3 增强免疫作用 |
1.3.4 其他作用 |
1.4 巴戟天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 |
1.4.1 以糖类为指标成分的质量控制 |
1.4.2 以蒽醌类为指标成分的质量控制 |
1.4.3 以环烯醚萜类为指标成分的质量控制 |
参考文献 |
第2章 巴戟天饮片质量研究 |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2.1.1 仪器 |
2.1.2 试剂 |
2.1.3 饮片 |
2.2 实验方法 |
2.2.1 水分检查 |
2.2.2 总灰分测定 |
2.2.3 浸出物测定 |
2.2.4 基源鉴别 |
2.2.5 薄层鉴别 |
2.2.6 耐斯糖含量测定 |
2.2.7 巴戟天饮片中6种寡糖类成分的测定 |
2.2.8 巴戟天饮片中总多糖的测定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水分检查 |
2.3.2 总灰分测定 |
2.3.3 浸出物测定 |
2.3.4 基源鉴别 |
2.3.5 薄层鉴别 |
2.3.6 耐斯糖含量测定 |
2.3.7 巴戟天饮片中6种寡糖类成分的测定 |
2.3.8 巴戟天饮片中总多糖的测定 |
2.4 结论与讨论 |
第3章 巴戟天标准汤剂制备工艺研究 |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3.1.1 仪器 |
3.1.2 试剂 |
3.1.3 饮片 |
3.2 实验方法 |
3.2.1 单因素考察 |
3.2.2 正交试验优化巴戟天标准汤剂提取工艺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单因素考察 |
3.3.2 正交试验优化巴戟天标准汤剂提取工艺 |
3.4 结论与讨论 |
第4章 巴戟天标准汤剂中试生产研究 |
4.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4.1.1 仪器 |
4.1.2 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2.1 中试标准汤剂的制备 |
4.2.2 中试标准汤剂中寡糖的含量测定 |
4.2.3 中试标准汤剂中总多糖含量测定 |
4.2.4 中试标准汤剂过程稳定性评价指标参数的测定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中试标准汤剂中寡糖的含量测定 |
4.3.2 中试标准汤剂中总多糖含量测定 |
4.3.3 中试标准汤剂过程稳定性评价指标参数的测定 |
4.4 结论与讨论 |
第5章 巴戟天饮片标准汤剂质量标准 |
《巴戟天饮片标准汤剂质量标准(草案)》 |
巴戟天标准汤剂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
5.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5.1.1 仪器 |
5.1.2 试剂 |
5.1.3 饮片 |
5.2 实验方法 |
5.2.1 巴戟天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 |
5.2.2 标准汤剂中寡糖的含量测定 |
5.2.3 标准汤剂中总多糖含量测定 |
5.2.4 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建立 |
5.2.5 标准汤剂过程稳定性评价指标参数的测定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标准汤剂中寡糖的含量测定 |
5.3.2 标准汤剂中总多糖含量测定 |
5.3.3 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建立 |
5.3.4 标准汤剂过程稳定性评价指标参数的测定 |
5.4 结论与讨论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巴戟天盐制工艺优选及盐制前后健脑作用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化学成分研究 |
2 巴戟天的药理作用研究 |
3 盐制对巴戟天化学成分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二章 均匀设计法优选巴戟天盐制工艺 |
1 仪器、试剂与样品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样品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耐斯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
2.2 方法学考察 |
2.3 均匀设计试验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章 巴戟天盐制前后寡糖成分的比较 |
1 仪器、试剂与样品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样品 |
2 方法 |
2.1 色谱条件 |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4 方法学考察 |
3 寡糖含量测定 |
4 讨论 |
第四章 巴戟天盐制前后健脑作用的比较 |
1 动物、仪器、试剂与样品 |
1.1 动物 |
1.2 仪器 |
1.3 试剂 |
1.4 样品 |
2 方法 |
2.1 药效学实验 |
2.2 行为学实验 |
2.3 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测定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6)基于补肾阳谱效关系的盐巴戟天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巴戟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2 巴戟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3 中药谱效学的应用 |
4 课题研究意义 |
第二章 不同产地盐巴戟天指纹图谱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3 本章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不同产地盐巴戟天补肾阳药效学研究 |
1 试验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3 本章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不同产地盐巴戟天谱效相关性研究 |
1 数据分析方法 |
2 指纹图谱与药效灰色关联度分析 |
3 指纹图谱与药效偏最小二乘分析 |
4 本章讨论 |
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盐巴戟天质量标准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3 本章小结 |
结语与创新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 |
致谢 |
(7)透骨消痛胶囊的制备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透骨消痛胶囊处方前的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指标性成份的选择 |
2.2 各指标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2.3 各指标的HPLC测定方法 |
3 小结 |
第二章 透骨消痛胶囊的处方与制备工艺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药物及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提取工艺研究 |
2.2. 纯化工艺研究 |
2.3 原料药制备工艺的实验室放大 |
2.4 制剂成型工艺 |
2.5 制剂的实验室放大 |
3 小结 |
第三章 透骨消痛胶囊的药理学研究 |
1 原料药制备工艺的药效学评价 |
1.1 仪器、试药与动物 |
1.2 方法 |
1.3 结果 |
2 透骨消痛胶囊的药效学验证 |
2.1 仪器、试剂与动物 |
2.2 方法 |
2.3 结果 |
3 透骨消痛胶囊的毒理学研究 |
3.1 急性毒性试验 |
3.2 长期毒性试验 |
4 透骨消痛胶囊镇痛抗炎作用机理研究 |
4.1 仪器与试药 |
4.2 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透骨消痛胶囊的初步药代动力学研究 |
1 仪器、试药与动物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动物 |
2 方法 |
2.1 吸光度-波长曲线下面积方法学考察 |
2.2 透骨消痛胶囊灌胃溶液配制 |
2.3 给药方法与血样采集 |
2.4 血浆样品制备与紫外检测 |
2.5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体内样品药-时曲线的绘制 |
3.2 药动学分析 |
4 小结 |
第五章 透骨消痛胶囊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
1 鉴别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方法 |
1.3 结果 |
2 胶囊剂项下的检查 |
2.1 仪器与试剂 |
2.2 方法 |
2.3 结果 |
3 含量测定 |
3.1 仪器与试剂 |
3.2 方法与结果 |
4 小结 |
第六章 透骨消痛胶囊的初步稳定性试验研究 |
1 加速稳定性试验 |
2 长期稳定性试验 |
3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8)基于巴戟天寡糖的喘可治注射剂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一、巴戟天的研究进展 |
(一) 巴戟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二) 巴戟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三) 巴戟天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
二、喘可治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
(一) 喘可治注射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二) 喘可治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三) 喘可治注射剂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
三、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研究进展 |
四、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 本论文研究内概述如下 |
(二)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三) 本论文的实施方案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喘可治注射剂的质量评价 |
一、仪器与试药 |
二、样品制备 |
三、方法 |
(一) 利用HPTLC评价原有喘可治注射剂质量 |
(二) 利用HPLC-ELSD评价原有喘可治注射剂巴戟天寡糖提取物的生产工艺 |
四、结果 |
五、讨论与小结 |
第二章 利用HPTLC研究巴戟天生药材中总寡糖提取过程的稳定性 |
一、仪器与试药 |
二、样品制备 |
三、方法 |
四、结果 |
(一) 水作为溶剂时巴戟天生药材中总寡糖的稳定性研究 |
(二) 乙醇溶液作为溶剂时巴戟天生药材中总寡糖的稳定性研究 |
(三) 不同pH水溶液作为溶剂时巴戟天生药材中总寡糖的稳定性研究 |
五、讨论与小结 |
第三章 利用HPLC研究巴戟天生药材在提取过程总寡糖的变化规律 |
一、仪器与试药 |
二、样品制备 |
三、方法 |
(一) HPLC-ELSD对巴戟天生药材不同煎煮时间的水提取液中总寡糖的含量测定 |
(二) HPLC-ELSD对巴戟天生药材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提取液中总寡糖的含量测定 |
(三) HPLC-ELSD对巴戟天生药材不同pH值的水提取液中总寡糖的含量测定 |
(四) HPLC-ELSD对巴戟天生药材不同pH值的50%乙醇提取液中总寡糖的含量测定 |
四、结果 |
五、讨论与小结 |
第四章 巴戟天总寡糖提取物的生产工艺研究 |
一、仪器与试药 |
三、方法 |
(一) 巴戟天生药材中总寡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
(二) 巴戟天生药材中总寡糖提取物的纯化工艺研究 |
(三) 巴戟天生药材中总寡糖提取物生产工艺的建立 |
四、结果 |
五、讨论与小结 |
第五章 巴戟天总寡糖提取物的稳定性研究 |
一、仪器与试药 |
二、样品制备 |
三、方法 |
四、结果 |
五、讨论与小结 |
第六章 喘可治注射剂质量标准的建立 |
一、仪器与试药 |
二、样品制备 |
三、方法 |
(一) 巴戟天生药材总寡糖指纹图谱及其含量测定 |
(二) 巴戟天总寡糖提取物指纹图谱及其含量测定 |
(三) 喘可治注射剂指纹图谱及其含量测定 |
(四) 原剂型与工艺改进后的喘可治注射剂对比 |
四、结果 |
五、讨论与小结 |
第三部分 结语与展望 |
一、结语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图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9)玉叶金花抗炎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研究部分 |
第一章 玉叶金花及同属植物研究概述 |
第一节 玉叶金花的研究现状 |
第二节 玉叶金花属植物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概述 |
第三章 脂多糖诱导炎症反应及炎性因子概述 |
第四章 中药质量评价方法与指纹图谱技术研究进展 |
第五章 研究思路 实验部分 |
第一章 玉叶金花化学成分研究 |
1 材料、仪器和试剂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第二章 药效学研究 |
第一节 抗炎活性部位的药理筛选试验 |
1 玉叶金花水提物的抗炎活性研究 |
1.1 材料、动物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3 结果 |
2 玉叶金花水提物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炎活性研究 |
2.1 材料、动物与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玉叶金花苷酸甲酯药效学研究 |
1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
1.1 材料、动物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3 结果 |
2 对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NO分泌量的影响 |
2.1 细胞、试剂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 |
3 镇痛活性实验研究 |
3.1 动物、试剂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4 抑菌活性实验研究 |
4.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4.2 试剂的配制 |
4.3 实验方法 |
4.4 结果 |
5 讨论 |
第三章 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 |
1 动物、仪器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四章 玉叶金花质量控制研究 |
第一节 性状、鉴别与检查 |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第二节 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含量测定 |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第三节 总环烯醚萜苷含量测定 |
1 材料、仪器和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第四节 总有机酸含量测定 |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第五节 东莨菪内酯含量测定 |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第六节 玉叶金花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2 分析条件的研究 |
3 供试品的制备 |
4 色谱指纹图谱试验的方法学验证 |
5 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技术参数 |
6 讨论 |
第五章 玉叶金花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
1 玉叶金花质量标准草案 |
2 玉叶金花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证明 |
(10)桂枝解郁胶囊的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综述 |
1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 |
1.1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 |
1.2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治疗研究现状 |
2 祖国医药学对抑郁症的认识 |
2.1 抑郁症的中医归属 |
2.2 抑郁症病位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
2.3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常用方药 |
3 桂枝解郁方的研究基础 |
3.1 桂枝解郁方的中医药理论研究 |
3.2 桂枝解郁方的现代药学研究 |
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4.1 研究的内容 |
4.2 研究的意义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桂枝解郁方制剂工艺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动物 |
1.2 试药与试剂 |
1.3 仪器 |
2 药效学方法筛选桂枝解郁方提取工艺的实验研究 |
2.1 分组与给药 |
2.2 悬尾实验 |
2.3 强迫游泳实验 |
2.4 统计学处理 |
2.5 结果 |
2.6 讨论 |
3 桂枝解郁方的提取与精制工艺优化研究 |
3.1 白芍群药的水提工艺优化与醇沉工艺考察 |
3.2 巴戟天、甘草的提取工艺研究 |
4 桂枝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的研究 |
4.1 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研究 |
4.2 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 |
5 桂枝解郁胶囊成型工艺的研究 |
5.1 浓缩与干燥工艺考察 |
5.2 辅料的选择 |
5.3 胶囊规格的选择 |
5.4 讨论 |
6 桂枝解郁胶囊制剂工艺研究小结 |
第二章 桂枝解郁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材料 |
2 检查 |
2.1 性状 |
2.2 水分测定 |
2.3 装量差异 |
2.4 崩解时限 |
3 鉴别 |
3.1 桂枝的鉴别 |
3.2 巴戟天的鉴别 |
3.3 白芍的鉴别 |
3.4 甘草的鉴别 |
4 含量测定 |
4.1 桂皮醛含量测定 |
4.2 芍药苷含量测定 |
5 质量标准总结 |
5.1 质量标准草案 |
5.2 讨论 |
第三章 稳定性的试验研究 |
1 加速试验 |
2 长期试验 |
3 小结 |
3.1 加速试验 |
3.2 室温留样观察 |
第三部分 结束语 |
1 制剂工艺研究结果的分析 |
2 制剂质量标准研究结果的分析 |
3 稳定性研究的结果的分析 |
4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4.1 本研究的特色 |
4.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5 后记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四、巴戟天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2010-2020年巴戟天研究进展[J]. 戴胜云,蒋双慧,刘杰,过立农,马双成,郑健,乔菲. 中国药事, 2021(01)
- [2]恩施巴戟的提取及生物活性研究[D]. 段金辉. 武汉工程大学, 2020(01)
- [3]艾叶、苏木等20种中药饮片及药材的等级评价研究[D]. 倪凤燕.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巴戟天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研究[D]. 管莉. 西南大学, 2020(01)
- [5]巴戟天盐制工艺优选及盐制前后健脑作用比较研究[D]. 阚海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6]基于补肾阳谱效关系的盐巴戟天质量标准研究[D]. 李正磊.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9(08)
- [7]透骨消痛胶囊的制备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 肖晓金.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4(09)
- [8]基于巴戟天寡糖的喘可治注射剂质量评价研究[D]. 吴向维.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6)
- [9]玉叶金花抗炎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研究[D]. 潘利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05)
- [10]桂枝解郁胶囊的药学研究[D]. 蔡盛康. 广东药学院,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