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实验小学 585100
摘 要:阅读教学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读者,培养人。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地与文本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学会倾听和言说,学会理解和表达,在对话中发现自己也发现他人,在发现自己中意识到自己的潜能与不足,在发现他人中发现世界,进而使感知更敏锐、语感更灵动、情感更丰富、情趣更高尚。
关键词:“双主”和谐 细读精思 由读悟写
学生与文本决定着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可我们一走进课堂,往往心中想到的只是教学流程如何实施、教学难点如何突破、教学环节如何出彩、教学时间怎么保证,甚至还想到可能会考到的知识点如何在课堂落实,却很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状况,于是学生心中没有自我,失却了自我学习的欲望。在语文课堂如何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洋溢着睿智与灵性?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一、“双主”和谐,促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体现学生课堂上真正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必须善于创设安全与共享的学习氛围,把班级锻造为一个分享与共进的学习共同体,把阅读教学营造成一个真正平等、真诚的沟通时空。所以,课堂上教师的态度、想法、教学问题的设置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速度与质量。
课堂上,“请默默读书”“静静思考”“举手是光荣”“敢于在课堂上说错话最了不起”“我们为你的发现鼓掌”等话语应成为老师课堂上的常用语言。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学生只有在这样安全、共享的氛围里才能闪烁智慧的火花。
如《落花生》一文教学“议花生”时,我曾以问题“我们应向落花生学习什么?你想做一个怎样的人?”提问,结果发现学生的思维大多束缚在做一个像花生那样不图虚荣、默默奉献的人,答案千篇一律,缺乏学生真心、个性的语言。后来,我围绕“当今社会,你愿做苹果、石榴这样的人,还是愿做落花生那样的人”的话题,学生可以自愿组成两派,“苹果们”和“落花生们”分别陈述各自的优点,又指出对方的不足。
之后学生又联系时代阐述了自己要做苹果(落花生)这样的人的理由,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争论中高潮迭起。最后,我让学生总结:“今天到底要做怎样的人,谁来归纳一下?”大部分学生认为既要像落花生那样脚踏实地,也要像苹果那样敢于推介自己。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情感、价值观及语言习得诸多方面,都有新的感悟、新的升华。如果没有设置这样一个平等、共享的话题促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就没有学生这样丰富多彩的个性思考,也就没有智慧的课堂。
二、细读精思,深化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言为心声,任何文本言语都不单是词句意义的载体,其中必然充溢着作者在特定语境中的某种意味,在诵读过程中,学生把书面言语转化成了有声言语,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到文本的情意、韵味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也非常重视诵读,以读为主,但如何读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呢?
曾看到一位老师上《草船借箭》一课:“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老师先让学生说说怎样读,指名读,再请学生评价,再由学生读,反反复复读了六遍,学生基本都是从读的语气、语音是否正确方面进行评价。这样的阅读教学,把朗读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读确实占了整个课堂,却很少见到词语的训练、问题的思考、思维的拓展。我认为这样的诵读谈不上有效。
我通过引导学生对这句话中“笑”的理解,对这句话进行朗读指导,使得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学生潜心探究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基础上,抓住诸葛亮神秘的一“笑” 这个关键点, 在“诸葛亮在笑什么”这个有内涵的话题引领下,运用精妙的“片言只语”, 学生的思想被打开,探究不断深入,认识不断深化,信心不断增强,对人物形象的感悟深刻、透彻,课堂充满了睿智与灵性,有效深化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由读悟写,拓展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如《珍珠鸟》一文:“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他们。我不管它。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教学这三个句子时:
师:“我”把小珍珠鸟当作是家里的小孩子、小宝贝、小朋友,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出示三个句子)
师:细读这几个句子,发现了三个句子都有一个什么字?(不。)这一个个“不”可以用这里的一个成语概括,是——(不动声色)。
师:如果去掉一个个“不”字,把这几个句子连起来,变成了一段话:“假如我大动声色,掀开叶子往里看,管它,小家伙就会——”
生1:小家伙就会受到惊吓。
生2:小家伙就会吓得逃跑。
……
师:然而这只是假设,我怎么忍心这样做呢?因为我是这么爱小鸟,我决不……(学生有感情齐读这三个句子。)
教学具备了浓浓的语文味。
阅读教学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读者,培养人。学生通过不断地与文本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在对话中发现他人、发现世界,进而使感知更敏锐、语感更灵动、情感更丰富、情趣更高尚、视界更敞亮。
论文作者:刘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8
标签:学生论文; 的人论文; 文本论文; 落花生论文; 生与论文; 发现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