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的创新与实践——以一堂观摩课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小学论文,英语课堂论文,新课程理念论文,观摩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传统的英语课堂关注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却很少关注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是人们批评传统英语的形象比喻。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育,逐渐将目光转向对学生语言交际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上来,就小学英语的课堂而言,就是倡导让学生以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语言的运用和交际,感受成功,强调学生主体,并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互动,教师需要对课堂情境进行创新,在实践中突出面向生活和学生体验的特色,但是,怎样具体进行创新和实践,教师根据个人经验以及对新课程的理念的理解存在差异,本文以一堂观摩课为例,分析课堂实际教学中,教师是如何实施新课程理念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的,以及这样的一些做法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和思考。
一、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英语课堂
《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小学英语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实践的成功转向,就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提倡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程特别强调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新课程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学,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以促使学生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需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育环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教师需要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教师需要通过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策略。
二、观摩课内容与背景
这是一堂小学英语观摩课,上课的是一名颇有经验的教师,并曾经在大赛中获过奖,听课的教师有100人左右。上课的方式是借班上课,教材是牛津英语,本堂课属于该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话题是时间的表达与问答,句型主要有“What time is it?”“It's…”“What time do you…”“I…at…”四个。就教材的编写意图来看,是让学生学会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询问和回答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
本堂课预定时间40分钟,实际上课完成时间为45分钟。
由于此观摩课有录像,因此根据录像时间制作了教学流程表并表示如下,以形成整堂课的宏观和微观概况。(见下页教学流程表)
三、课堂情境的分析与反思
1.以学生为主体,面向生活实际。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区别于以往的要求,具体体现在教学理念上就是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对课堂的教学设计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的实践,即不仅仅是为了学语言而学语言。
在这堂课中,教师能够很好的突出语言是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一点,从教学的设计和过程中都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做法。使得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都围绕着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问他人时间what's the time,在生活中是很现实的东西,教材有其固定的句型以Mike和他的grandma的对话作为例子,因此是死板的,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很容易陷入只让学生听录音跟读然后背诵教材上这样固定的语言对话模式,最多让学生上来表演对话,所以很容易产生不同教师教授出来的学生效果各不同的结果,有些学生可能记忆力好些,背诵的效果好些。但运用时候未必会得心应手,相反的,我们更容易看到手足无措的哑巴英语或呆板英语,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语言的教育没有面向生活,没有把所学的和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学到的不是自己的东西,当然容易忘记。或者感觉到和自己的生活无关,学生也不会有足够的兴趣去记忆,效果自然不是很好。在这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虽然也采取了学生读对话这一教学环节,但仅仅是作为巩固所学句型之用,大量的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不断的尝试用这个句型,结合同学实际,以pair work和group work的形式去练习,这样的练习不是机械单调的重复,因为每遇见一个新的同学,就是新的语言情境,就需要不同的变化句子主语,尽管句子核心没变,但这种核心得到的重复是有效的语言输入。学生在这种情境下获得的语言是持久的,有效的。
反思平时,很多缺乏经验的教师,在备课层面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尽量地把知识点覆盖全面,也就是只考虑到教学参考书上所列的重点单词,总会去想多少单词需要讲解和学习,多少重点句型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操练等,而不是首先去想如何在生活中能使学生去运用这些内容。没有与生活联系的内容很容易被学生无情的忘记。
正如一位教学专家说言:Tell me,I will forget.Teach me,I will remember.Involve me,I will learn.就小学英语多种教材来看,很多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但如何更好的把这些语言素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动地联系结合起来,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
2.交流需要实践,创新需要思维。新课堂主旋律是强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实也是过去所提的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口号,创新和实践很容易落人时髦口号的俗套。更重要的在于,如何在英语课堂上落实到实处,体现在语言的教学上,所谓实践,也就是语言的实际交流,而创新也就是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外语教学法历经演变,语言的交际原则引领了时代的潮流,经历过老教材的教师都会很容易的看出交际性原则在教材上是如何体现这一转变的,比如过去的教材很常见的就是This is…或者That is…或者就是What's this等比较单调的句型展示,并没有给这种句型一个交际的语言实境,很容易为句型而句型。而时下新课程很强调学生的交流,交际性的原则很强,教学需要考虑到学生学了要会用,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用,以及这样用是否有效合理等问题。
教学流程表
就这节观摩课来说,学生的思维是始终被教师激发而活跃着的,学生一直在思维而不是在单纯的模仿读音和背诵句子,学生都是为了实现交际的任务去学语言知识的,而操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小小的实践任务的完成,体现在课堂上,就是为了了解同伴,乃至教师(包括听课教师)的作息时间而不断地运用What's the time这个句型以达到条件反射脱口而出的效果。小学生的兴趣很需要激发和维持,在激发容易维持难的现实状况下,上课的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时转换任务的对象,从半生半熟怯生生地问上课的教师,到大胆地问同学,再到大胆地走下去问听课的教师,What time do you…这个句型的反复应用,恰好体现出了语言是在不断运用于交际目的情境而习得这一外语学习自然的过程,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当教师在发动学生去问听课教师时,学生可能觉得对问话的语言掌握得还不够熟练,并未觉得他们有足够的信心下去问的时候。教师能及时捕捉到这一点,而退了一步,让学生再练习一会,这种考虑到学生思维认知发展的过程性的做法值得肯定。
反思在平时教学中,很容易赶着学生上场,实际上实践是需要过程的,语言的操练时间要足够到学生有自信主动、有表达交流的需求时再分配任务比较合适,更何况,在考虑到保护维持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是对语言的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另外,语言的熟练是属于哪种层次的熟练,是仅仅机械反射的熟练呢,还是真正融入学生脑中的熟练?这同样在各项任务学生完成的质量上可以得到有效反馈,教师应该能及时调整步骤跟上或引导学生的思维。
3.任务简明有效,预设生成并重。新课程之新还体现在任务学教学方式上的改变,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任务型教学理解为跟读或者男生读女生读或者角色表演读。也不能把任务过于复杂化,比如光解释这个任务就要花好多时间让学生去理解之类的任务。因此,如何更好地设计一个个任务,围绕语言的学习,必须注重任务的简明有效,什么样的任务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语言能力,而不是纯粹地为任务而任务。比如有的公开课上了一节下来,又唱又跳,好不热闹,但结束时候可能学生什么都没学到,游戏与任务并不矛盾,也并不能为了单单课堂的好看热闹而设计些华丽不实的任务和游戏,只注重花架子形式和表面的热热闹闹。
在这堂课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一点,即教师设计了一个非常常见和简单的采访调查的任务,学生们被安排互相采访同学的作息时间,这样的任务设计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让学生不断地用所学的句型进行实际语言情境下的操练,任务简单明了,也很有效果,因为一切都是学生在比较熟练掌握了这一句型后开展的,因此能够保证任务的有效性,而这样的任务对学生来说并不会显得过于复杂,学生很容易上手,因此效果也比较明显。可以看到,在pair work和group work中,学生的交流热烈而真实,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在有效地进行语言的交流,也因此获得了各自的发展,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注重全体学生发展这一理念。
在这堂课中,除了教师有效调动课堂气氛之外,我们也看到实际课堂生成中存在着与预设有偏差的地方,比如在发动学生去采访听课教师这一处,有些地方教师需要学生起来回答或发问的时候,学生并没有那么积极主动,这样的课堂并没有以往我们所理解的课堂冷场,实际上新课程需要这样的课堂空白和课堂冷场,这并不表示这堂课就不行,相反的,这能够更真实地体现出课堂的生成与预设之间为什么有这样的偏差,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反思教学过程,拓展学用渠道。
反思过去的公开课,为人诟病之处就包括这种学生人人会发言、人人发言很精彩的假课,而新课程不仅强调预设要尽量考虑到多方面因素,同样也注重实际课堂的生成,因为这是宝贵的真实资源,有利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行为,调整教学方法,反过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因此,当学生不会的时候,要反思为什么不会,是练习时间不够吗,还是教师语言指令不清晰,当学生不愿意回答的时候,要思考为什么不愿意回答,是教师的问题不够新颖吗,还是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缺乏此类情境?
4.以大纲为本,拓展课程资源。新课程理念提倡一纲多本,甚至提倡教师根据自己地区学校的实际自编校本教材,因此如何以教材文本为主,又不局限于教材,尽量拓展开发不同的课程资源,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多年以来,小学英语存在多套教材,不同的教材各有长短,过去的教材是死的,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教参让怎么教,就怎么教,教师完全用填鸭子式的死板教学方法,新课程改变了这样的落后观念,提倡教师尽量拓展课程资源,做课程的开发者,而不仅仅只是一个执行者。
本课所使用的教材是牛津英语,牛津英语教材的体例相对其他教材而言更具体例性,而且教材的编排是从一年级开始学英语的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和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起始有一定的不同。
从这一堂观摩课中,也可以看出,学生的胆子大,敢于表达,基础积累得不错,这为课堂的成功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此很多时候,上课教师并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规定好的句型,而是不断地通过变换人称、时态以及单复数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比如在使用了What are you doing?问了一个女学生之后,马上又对另外个同学用She was这样的第三人称转述,以提高语言运用的灵活性。纵观整堂课的学生表现,比如从学生对语言运用的顺利过渡以及各种表达句型和词汇看出,平时学生的基础不错,能很好的适应这样一种跨度,也能够看出教师在观察学生方面的功力,这在刚开始上课的warm up中也能看出,特别是这种公开课,学生与教师间没有充分了解,如何尽快利用这样短暂的warm up时段对学生知根摸底,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比如该教师就通过耳语这样新颖的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进入状态的同时,也大概了解到了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水平,从而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反思我们平时面对学生多半是处于熟视无睹的状态,对学生的语言发展和身心发展的变化并不主动关注,从而也就对各种突发情境变得麻木而不敏感,很容易造成沟通的失效,对于教材的处理也就并不那么得心应手了,某种教材也只是从某一个侧面提供相应范围的语言范例,并不意味着是语言的全貌。因此,加深对学生的深刻研究和了解,勇于拓展课程资源,开发教材,不局限于单一文本,是教师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节观摩课所展示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实践,给我们的启发远不止这堂课的一些精彩的表象,观摩课的作用也不仅仅局限于现场的欣赏和学习,更重要的是它能带给我们关于新课程理念与实践的思考和反思,并能有所借鉴。我们说,功夫在诗外,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同样理论的深化和升华也来源于对实践的不断探索和反思,就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来说,很多层面的复杂因素都在新课程理念下被重新审视、考察、探究,如何发挥包括任务型教学在内的各种模式,教师需要做课堂实践的主人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