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水库;防洪
引 言:国名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在国民经济的作用下,当前我国水利项目获得了非常显著的发展成绩。当然水利项目发展中,防汛防洪以及抢救措施不到位事件仍有频频发生,为了减少这类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挥水利工程应有价值,体现兴业利民要求,就需要做好水利工程维护管理工作。这是当代水利工程、水利事业发展的关键步骤。
1 水利工程
以我国历史背景可以看到,最早的水利项目可以追溯到都江堰。自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开始出现大量用于调节地区水文以及供给农田灌溉的项目。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国家更是兴修了大量水电项目,为地区提供着稳定的电力资源,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当然水利项目本身的防汛抗旱作用也得到了最大化彰显。水利项目通常包括下述功能:
1.1 农业灌溉
作为农业大国,许多地区之所以大量兴修水利项目就是为了提供给农村地区足够多的水资源进行农业灌溉。农业灌溉所需水利设施通常规模不大,但是却有着水量丰富以及地势较为平坦等特点。
1.2 用水调控
作为有着广阔地貌的大国,我国许多地区都频频爆发出干旱、洪涝灾害。尤其是许多靠近山区、靠近水区的地区更是容易遇到洪涝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当地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同时也会扰乱城乡居民正常社会秩序。我国东北以及长江中下游时常发生各种洪涝,而我国的华北地区则频频爆出各种自然灾害问题。
1.3 水资源开发
水势能十分庞大,兴修水库有助于将水势能变成动能,为人们提供便利。此外许多地区之所以大量兴修水利工程,还有发展渔业的目的。
2 水利项目防汛方法
当前国内很多地区的水利工程都肩负着调节地区水资源分配,保障给排水秩序的任务。尤其是许多地区每逢夏季就容易爆发洪涝。就当前国内水利项目特点来看,主要防汛方式如下面几点:
2.1 堤坝
国内内陆地区的许多河流尤其是东北地区、华中地区每逢夏季多雨季节就会因为河流在汇集以后出现水量快速上涨爆发汛情。目前最常见的应对方法就是在低洼地区与有着严重汛情地区修筑堤坝。堤坝能够减少大量水资源涌入带给沿岸地区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我国黄河流域,比如开封地区就选择高悬河道应对汛期。
2.2 水库
我国自建国以来兴修了大量大型水库,比较知名的要属长江三峡以及黄河小浪底。在汛期防汛中,水库的作用十分突出,尤其是在三峡工程修建结束以后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控制效果十分显著。在洪水到来前制定应对措施尽可能削弱险情的危害程度,减少了洪涝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与损失。因为水库有着特殊防汛作用,所以成为了比较常见的防汛做法。水库可以大范围集中降水,将这些水汇集到一起,减少外界水资源的肆意蔓延。当然水库通常都会有很大的挖深,保障自身的容量与库存能力。在降水结束以后,尤其是汛期过去以后开始排除水分,或是将水资源留在干旱时节供给当地用水。水库通常会被布置在河流附近,在河流上游水流量突增的过程中,水库的储量也会快速增长。直白的来说,在洪水发生以后,大部分的水都会被控制在水库当中,故实现了对水流、水量的有效控制。当然不同地区有着不平衡的降水情况,这种不稳定的水量汇集数据会让水库有时候无法发挥最大化作用。尤其是在水量达到或是超过水库饱和以后就需要分步泄洪,错开洪峰。必须强调的是上下游项目的通讯与配合是应对这一问题最直接的做法,也就是河流上游与河流下游都修建水库。
2.3 蓄滞洪区
在河流防汛中蓄滞洪区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面对河流洪涝时,因为上游有着很大的水量,仅凭水库无法应对、降低与消除洪峰,所以需要利用蓄滞洪区控制一定量的洪水,减少洪水带来的冲击力度。国内蓄滞洪区大多布置在河流滩涂地以及低洼地。在发生洪水的时候蓄滞洪区可以很好的削弱洪峰。此外大多水利项目大多都有配备分洪闸,能够很好的应对汛期防洪处理。
3 防汛抢险
当前国内实际上已经有了十分完善的防汛水利体系,在面对水量不是太大的情况时,大部分地区都能够依靠蓄滞洪区、泄洪闸、水坝与水库应对汛期的抗洪要求。当然在洪水水量超过当地控制能力时,即水量过大的情况下,这些水利设施将无法发挥自身最大化作用,在水量巨大的时候就会引发洪水灾害。所以在管理水利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出有效的应急抗洪抢险系统,以此应对汛期抢险要求,保障水利项目能够发挥应有作用。
3.1 完善气象预警与水文资料
管理水利工程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水利工程气象预警,设置对应的监测设备,以便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洪涝隐患、洪涝灾害,制定准备措施。比如提前加固堤坝等工作,要根据过往经验与水文资料建立准备活动、应急活动。
3.2 重点维护与检查汛期水利设施
防水堤、泄洪道、水闸、水库堤坝的检修维护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直接影响到最后的防洪抗涝作业有效性。尤其是在获得气象资料提示以后,必须第一时间加固处理容易发生问题的地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加固与排查汛期阶段各种水利设施
在汛期很多水利设施都有可能会因为较大的工作负荷出现性能不稳定问题,此时就需要做好检查工作,重点放在加固处理与封堵各种裂缝、渗漏问题。在结束汛期以后,做结构针对性保养处理,以便从容应对下一次的汛期。
3.4 应急响应与撤离
面对较大的汛期,很多水利工程如果无法做到完全应对问题将很有可能会在汛期下游发生大规模洪涝灾害。因此需要提前根据经验制定撤离路线与计划,及时疏散与救援受灾地区,减少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实际抢险过程中需要有专人指导与管理,协调好各方资源与力量。
3.5 兴修堤坝控制水流
泄洪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做好河道的处理,保障河道具备足够的泄洪能力。在应对这一问题的时候需要做好堤坝的修筑,其能够很好的约束水流运行范围与能力,保障河道具备足够的泄洪排水素质,控制洪水泛滥问题,为两岸农业与工业的发展提供助力。在建设堤防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和周围的河道紧密结合,比如扩大河道宽度,当然也可以加高堤防、疏浚河道。利用以上做法控制水流。
3.6 建造水坝
作为低水头水工建筑水闸同时具备泄水、挡水作用。按照作用可以将其分为分洪闸、挡潮闸、节制闸、排水闸等组织。其中分洪闸是分泄洪水最直接的水闸。在河道水流超出安全警戒线以后,为了防止洪峰带给下游地区洪灾影响,就需要引导这部分洪水进入低洼地区。挡潮闸大多被设置在河流河口,在潮水高过河水位的时候关闭,反之开启。节制闸能够很好的调节上游水位与下泄流量。排水闸在河水水位超过堤坝水位以后关闭,减少倒灌,反之开启放水。
3.7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大面积实施封禁治理和保护措施,实现生态自然修复,减少人类活动的侵扰,涵养水源,逐步恢复和增强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局部地区和重点沟道因地制宜,生态自然修复、人工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监督执法体系建设,依法加大开发建设活动的监管力度,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控制新的水土流失。根据當地自然特点和水土流失状况,应结合林地管理,对生态敏感与脆弱区域实施封禁保护,对草场退化区域,结合草场权属,实施围栏封禁,轮封轮牧,搞好生态修复。在海拔较高的石质山、山地草甸和森林植被应减少人为活动,以保护为主。对于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草原退化区域,未来应实行围栏封禁,轮封轮牧,进行生态修复。对于处于农牧结合区域、人为活动非常频繁的山地草原地区,过去大部分山坡农耕地已经退耕还林还草,但大部分成活率和保存率较低,未来在封禁治理的同时,应实施林牧复合生态模式,结合退耕地造林(灌木)和退化草场种草措施,恢复生态植被,改良草场,发展饲草养殖业。分布在流域沟道及其周边地区,应结合流域中上游和沟坡上部的生态治理和修复,在沟滩地、沟坡地、沟岸实施水土保持生态林建设和沟岸防护林建设;在侵蚀严重或正在发育的条沟道实施谷坊、沟头防护等小型水保工程。
3.8 加强创新,推广新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在当前的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系统中,很多设备比较陈旧,或者不能完全适应防汛抗旱的要求,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不断更新相应的设备,大力推广新技术。大力推广节水灌溉设备是满足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保障。节水灌溉技术的大力推广和使用,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充分得到利用,进而防止农田出现干旱,保障农业生产。当前,农田的灌溉措施主要分为渠道防渗、低压喷灌以及灌溉管理等。然而,在相应的灌溉措施实施的过程中,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材料,通过技术创新和材料创新,使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到农田防汛抗旱中。当然,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改革和调整,国家在不断重视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将更加注重对资源的节约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另外,应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作为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的重点工作。与此同时,在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同时,还应该完善节水节能、优化调配、监测管理等工作。
3.9 加强水库防洪管理
落实防洪责任制度,将防洪责任分解落实,具体到人。要进一步构建防汛管理机构,保证水库防洪安全工作。对水库以及周边的环境定期巡逻和检查,及时排除水库存在的安全隐患,真正将维护养护工作落实到位。为了保证水库坚固性,应进行除险加固。制定科学的加固方案,对水库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结合水库坝基本情况,采取强有力的防渗处理办法。
4.0 提高对水利工程防汛抗旱的认识
水利工程建设对防汛抗旱有着极端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因此地方政府和当地的百姓都应该对水利工程有着充分的认识并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在一些地方,由于宣传、认识原因导致很多政府领导对水利工程建设和维护的支持不够,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短缺问题经常出现;由于宣传、认识原因当地的百姓对水利工程的认识不够,不仅认为一些水利工程是面子工程甚至可能会破坏工程设施。水利工程的建设、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长期、定期的维修和检查,这都需要政府部门给予有力政策和资金支持,也需要当地百姓能够爱护水利设施,不去破坏,协助职能部门维护和管理好能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保护的宣传工作,是为水利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政策支持的保障。
结束语
对于水灾害多发地区,汛期水利防洪价值十分突出,其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下游区域居民的生产、生活有效性。利用蓄滞洪区、防洪闸、泄洪道、水库等水利设施综合控制、协调处理洪涝灾害可以让当地以最稳定的状态应对自然灾害。水利工程如果无法有效对抗汛期洪涝,就需要第一时间建立应急响应系统,撤离当地人群。要减少洪涝灾害带给当地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阎辉.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及优化策略[J].山西农经,2019(8):164.
[2]孙静.浅论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和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9(1):393.
论文作者:伊清岭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水库论文; 水利论文; 汛期论文; 地区论文; 项目论文; 水量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