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在点上——浅谈初中语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新授课切入点的把握论文_许银华

智在点上——浅谈初中语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新授课切入点的把握论文_许银华

(漳州实验中学,福建 漳州 363000)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部编教材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基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立项批号:FJJKXB17-426)研究成果。

摘要: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什么人才能够做人师呢?做人的老师,他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就是“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由此可见,为师者是应该智慧的。但却有中学语文老师这样感叹:“读书三年气自华,教学五载迂至极”,说教书把自己给教傻了,何况学生?面对现在这种考试制度,语文教学的尴尬境地,相信在同行中多少也会有些感触。

关键词:初中语文;不同层次;新授课;切入点

其实我们语文老师如果敢于不作茧自缚,在教学中是可以实现自己的智慧升华的。如何变得睿智?智在点上,初中语文老师智在把握好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新授课的切入点。只要听过魏书生、于漪等特级教师的课,便不难发现,他们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新课的切入点的把握充满了智慧。

魏书生老师上《人生的境界》一课时,用三个问题切入:1.一作者;2.三个词(觉解、入世、出世);3.几种境界怎样达到。三个问题直接勾连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键是这三个问题串联成了文章的理解思路:冯友兰哲学家→三个词语的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的理解(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体悟如何达到人生的这几种境界。

在魏书生老师的另一节课《晏子治东阿》中,同样有这样的体现,用三个问题切入:1.一个人物晏子;2.三个通假字;3.几个句子翻译。当初步探究完以上三个问题后,再次感知晏子的形象,魏老师才由晏子的为人引申开去,阐明文章的微言大意:“晏子这个人,一生生活节俭,深受孔子尊重。连司马迁也曾说过,如果晏子还活着,他情愿为晏子赶车。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一直有这样非常正直、善良的人,他们自觉地追求真理,追求老百姓的利益,无愧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从魏老师的课例中,我们不难发现,简单的三个问题却浓缩了本节新课的重难点,不得不说,这样用问题勾连整节课(问题勾连法)的切入方式,适合阅读能力相对较好的学生,这样的设计充满了智慧。

参看于漪老师的课例,我们常常被于漪老师的课吸引,而在笔者看来,其中最突出的便是于漪老师切入新课的方式:对比式激趣。如于漪老师上《春》,课堂切入是由一个对比导入的:同学们背诵相关春的诗句,再对比导入朱自清先生《春》中的描写,一招而牵全文,学生猎奇的兴趣被充分调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同样,于漪老师在上《晋祠》一课时,是这样处理的:比较《中国名胜词典》中“晋祠”的解说条目与课文对晋祠描写的异同,引入《中国名胜词典》里关于“晋祠”的解说条目,让学生听记。从而引导学生把听记后的五句话与课文中的相关内容对应起来。

于老师这样提问“比较这两段描写晋祠的文字,发现什么问题?两者有哪些不同之处?判断一下是本文写得好,还是词典上说明得好?”学生在对比式激趣下,迅速沉浸到课堂中。

于漪老师这样的新课切入方式无疑更适合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或者说更适合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注意力难集中的学生。这种激趣式的切入点,以最快的方式将学生的神经拉进课堂,高效且充满智慧。

当然,语文新课切入点的路径是多样的,可以是“问题勾连式”,亦可是“对比激趣式”,甚至是“一词贯穿式”。

《海滨仲夏夜》一文可仅仅扣住一个“变”字,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取舍材料、如何描写活动中的景物。《孔乙己》可抓住“矛盾”一词,引导学生在矛盾的人物、矛盾的情节、矛盾的语言等解读中,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可谓要言不烦、一语中的。

余映潮老师上《散步》一文则是用一个训练题贯穿课堂文本的解读:给文章加一个小标题。看似很随意的一个问题设计,实则是紧紧扣住了文章的主题、立意、人物特点等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如此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使课堂有了足够的延展性,此“一问式”切入法往往会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这样的切入方式,在余映潮老师的教学很中常见,如余老师的《云南的歌会》,一个问题:以“《云南的歌会》特色概说”为话题说话;《社戏》,一个问题:文章有哪些美(学生给出的答案:故事美、环境美、人情美、主题美、味道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写百字以内的“微型演讲稿”,要求用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一个句子。

诚然,语文新授课切入点的把握方式多种多样,但不变的是在吃透考纲、教材、文本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找到对文章最智慧的呈现方式,这需要老师对学情的精准了解,需要老师深厚的功底(对文本科学的理解)、虚心的态度(向大师学习),更需要老师做“智慧”的有心人:用心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一节课在智慧的碰撞中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魏书生:“超语文”的教育价值[J].鲍艳华.语文教学之友.2010(09)

[2]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漪著,2006

[3]余映潮讲语文[M].语文出版社,余映潮著,2008

[4]魏书生与民主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魏书生著,2006.

论文作者:许银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3

标签:;  ;  ;  ;  ;  ;  ;  ;  

智在点上——浅谈初中语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新授课切入点的把握论文_许银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