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聪 四川省内江市实验小学 641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对于小学数学在教学方面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期提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对策与建议,进而指导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1-054-01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是广大教育专家探讨的重点问题之一,近些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也不断的深入,广大的数学教师在教学内容组织、教材运用以及教学过程组织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依然存在着一些隐忧,下面,就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包括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两种,在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教学有效性才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就现阶段来看,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内部因素包括两种:一是学生的经验与知识基础,二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外部因素包括两种:一是社会、学校、班级、家庭、课堂的影响,二是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水平、教学方法、人格特征的影响。以上多种因素均会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 做好准备工作
2.1.1 教师的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课堂准备工作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教师而言,必须要做好充分的教前准备,同时,还要明确,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状况,以学生的实际作为出发点,再根据课型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在教学前进行科学的设计可以有效减少教学的盲目性,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2.1.2 学生的准备
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预习,通过系统的预习,学生就能够了解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和难点,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后留出一些作业题,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这样就可以为教学的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2.2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于数学之所以充满神秘、枯燥、乏味、难懂的印象,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教学脱离了实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从生活出发,创造适宜小学生的学习情景,将生活与数学相结合,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接触到数学,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升出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例如,在讲述“角”这一课时,可以从生活情景出发,引出角与直角的概念。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起来,将涉及“角”的物品用一种动态的方式展示出来,然后再进行提问,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物品中的“角”,这样,学生就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3 利用启发式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启发式教学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核心在于问题的设计,在启发式教学模式下,数学课堂不再是传统模式下教师提问,学生机械回答的形式,而是一种教师点拨、学生思考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要围绕小学生的认知能力,问题的设计不宜过于简单,难度也不宜太高,既要引起学生回答的兴趣,也要给学生留下思索的空间。
2.4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纪较小,缺乏自制力,要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有着严密性和抽象性的特征,这种特征往往让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安排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练习,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组,设计一些数学小游戏,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对倍数的理解,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拍七令”的游戏,即从1到99报数,凡念到含有7的数字或者7的倍数时,不允许报数,要拍一下手,下一位同学继续报数,若有人报错数或者,则要即兴表演一个节目。采取这种游戏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倍数的概念,也可以调动起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兴趣。
2.5 合理设计练习题
科学的习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渠道,为此,教师必须要以小学生的现状为出发点,设计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练习题,在练习的过程中,要严格的要求学生,及时检查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分析原因、查缺补漏。在习题的设计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对于暂时后进的学生,宜以简易的习题为主,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补充一些思考题和综合题,这一才能够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总之,任何教学活动都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对于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来说也同样如此,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按照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应当在平等的氛围下进行,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来说,应当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并充分发挥好教材的功能、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而提升学生数学的综合素质,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陈清容,吕世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论文作者:罗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3/9
标签:学生论文; 有效性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中国教师》2018年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