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婧姑文化传播机制探析论文

陈婧姑文化传播机制探析论文

□哲学与文化思想研究

陈婧姑文化传播机制探析

崔 柳1,吴道锷2

(1.宁德师范学院 语言与文化学院,2.福建宁德网, 福建 宁德 352100)

摘 要: 在民间陈靖姑被视为妇幼保护神,闽台地区信众广泛,新时期的传播格局中借助媒介传播、学术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各种传播渠道,其影响范围日益扩大。但是,通过分析也不难发现,陈靖姑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存在内容单一、媒介利用率不高和内外公众传播方式趋同等问题。为此,加快传播内容建设、 拓宽传播的全媒介渠道、实现媒介传播的立体化能更好的优化陈靖姑文化传播机制,增加陈靖姑文化魅力。

关键词: 陈靖姑文化; 传播机制;传播效果;优化建议

在东南地区的民间信仰中有“陆上女神陈靖姑”之说,陈靖姑在民间被视为妇幼保护神,是福建最有影响力的两大女神之一。2008年,陈靖姑信俗文化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每年特定的时间,都会举行各类有关的传统文化民俗活动,既是信众内心信仰方式的外化表现形式,同时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在更广范围传播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除了传统的节庆传播,多媒体传播模式也已介入其中,不同的传播技巧及传播渠道产生了不同的传播效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原有的媒介生态信息传播机制,渠道进行解构,同时重新构建了信息的生产,传播渠道和表现形式,对大众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深远影响,这也给陈靖姑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不仅进一步扩大了民俗文化传播的时空,也让受众对一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有了更多的认知机会。

一、陈靖姑文化传播价值分析

1.经济价值。陈靖姑文化主要集中地是宁德古田县,因为交通相对落后,重大产业较少,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目前还是福建省省级贫困县,但保存得较为完整的极具特色的陈靖姑文化为其发展旅游提供了重大机遇。宁德古田有 “文化之乡”的美誉,要打赢扶贫攻坚战,民俗文化旅游扶贫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个性化的陈靖姑文化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招牌。因为地域原因,古田原生态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较少,打造集民俗文化、乡土风情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发展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填补自然旅游资源的不足,实现民俗文化助力古田经济发展的目的。

2. 文化价值。民俗文化是特定文化的受众群体思维模式、心理认同、价值观念等依托某项具体器具、事物的镜像长期积淀而成。陈靖姑文化本身就具有保护、开发、利用、传承的价值。在信众中美誉度极高的陈靖姑在保护妇女儿童方面做的善事举不胜举,广大信众尊她为“救产、护胎、佑民”女神,行善向上、扶正驱邪等内涵又与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一脉相承,是代代相传的重要精神财富。习俗传承也是信仰传承的重要手段,通过程序化的仪式性活动,能强化对文化的内涵认知,进而对信仰传承起推动作用。

3.艺术价值。在陈靖姑文化得以传播的漫长岁月中,其传播载体与艺术造型息息相关。其中包括古籍书影、壁画、纸画、建筑装饰、书法等。在福建不同城市的陈靖姑塑像表现方式上,其体态特征、面部神态、服饰、手势和手持物等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地方剧种如闽剧里就融入陈靖姑的舞台表现形式,促进了陈靖姑文化的民间舞蹈传承。

二、陈靖姑文化的传播渠道及效果分析

1.口头传播。传播方式与生产力发展息息相关,在生产力低下的社会,陈靖姑文化得以代代相传主要依赖于原始的口头讲述和演奏弹唱,广义的口头传播涵盖交流的一切内容,狭义的口头传播指沟通的方式和主要内容。此外,习俗、行为等传承方式也加深了传承的深度。在口头传播内容方面,主要以陈靖姑事迹起源传说为主,如诞生传说、学法和除妖故事、归天故事等,,福建宁德至今还留有众多和陈靖姑信仰相关的传统习俗、比如请香接火,宁德古田临水宫作为陈靖姑的祖宫,每年到此请香接火的香客络绎不绝。

1. 内容单一。陈靖姑文化内容涉及学科门类众多,涵盖神话学、民俗学、历史学、文化学、宗教学、海洋学、文学、艺术等,同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与道教、儒学等文化有机地结合,在岁月的积淀中逐步形成独特的文化体系。但是在传播过程中,更多的是侧重其民俗方面。由于传播内容的宽泛性和不确定性,容易导致受者对这些文化未产生实质性地理解和吸收,依然停留在“看热闹”的心态。[2]从研究的过程来看,学术界对陈靖姑信仰的研究经历了从一般到深入、由单一到多元、从单门类到多学科跨学科的深入过程。从已取得的成果来分析,有不错的成就,但对研究内容做具体分析的话,不难发现,研究的主要成果集中在对陈靖姑民俗的挖掘方面(如陈靖姑来历考证、在不同区域的民俗表现形式等),这方面重复性研究较多,至于其他的跨学科研究则显得比较零散,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目前,学术界也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陈靖姑信仰研究专著。宁德师院以中文系为主体成立了闽东地方文化研究中心,由于成立时间较晚,目前在研究成果方面还没有形成规模。

其次,挑选并采购疗愈系的图书,在参与活动的学校中举办巡回书展。此次主题书展共选择36本对初中生具有情绪疗愈效用之绘本、小说及传记,对应初中生常见的情绪困扰问题、阅读理解能力、生活经验等。同时,素材的角色人物有具体正面的解决问题方式,内容亦兼具趣味性与不流于说教的特性。易言之,本次巡回书展所选用的情绪疗愈书籍,其主题可对应初中生自我认同、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情绪困扰问题,且能使当事者在阅读过程中经历认同、净化与领悟等心理历程,亦即其在阅读时可产生共鸣感,释放负面情绪,从中获得启发者。

3.内外公众传播方式趋同。从公共关系的层面来看,根据组织的内外对象分类,可划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类。[3]就传播目的而言,对于内部公众来说,公关的目的在于使目标受众对本组织充满信心,增强向心力,培养组织文化,对外则是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陈靖姑文化本身带有一定的宗教属性,对于忠实的信徒来说,传播的方式和内容在于不断挖掘其内涵,让受众有文化自豪感;对于外部公众来说,因为其带有一定的看热闹的心态,加上当前这种文化或多或少跟旅游有结合,他们希望看到形式更多的文化呈现。但目前,这种文化的传播方式没有就不同类型的公众开展针对性的公关活动。

4.节庆传播。民俗节庆是指举办主体依托某个特色民俗信仰资源,以打造特定民俗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传播民俗文化为主体目标,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有计划、有组织地举行集会庆典仪式等一系列活动,对于文化传播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往往是隐性的、长期的、间接的。在福州宁德古田,每年的3月和10月左右,会举行陈靖姑文化民俗节庆活动,以陈靖姑文化为纽带,实现“节庆+”互动发展,发挥具有特色、个性的民俗品牌效应, 对于陈靖姑文化来说,节庆活动是进行大众传播的最佳方式。不管是在参与人数还是在吸引传媒的注意力方面,节庆活动在提升文化影响力方面不可替代。陈靖姑文化节庆主要有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和陈靖姑金身赴台巡游等,但规模以及影响地域等都相对较弱,主要集中在福州、宁德古田以及台湾等地。通过举办民俗节庆,吸引海内外媒体的关注,这也给陈靖姑文化在高级别媒体较高的曝光机会,期间通过新闻发布、学术交流研讨、民俗文化表演、文化体验等形式,使这种特定的民俗文化得到充分展示,吸引各类受众的广泛关注。以挖掘民俗内涵、传承弘扬民俗文化为亮点的陈靖姑节庆活动,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形成了品牌效应。

三、陈靖姑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媒介传播。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发展得风生水起,在技术的推动下,为陈靖姑文化的更广范围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平台。手机等移动终端使文化传播渠道多元的同时,受众接触不同文化内容也更加方便快捷。在百度新闻中,以陈靖姑或者陈靖姑文化作为关键词搜索可得到的结果5910篇和12400篇,从体裁方面来看,以动态消息为主;时间跨度来看,有关陈靖姑的新闻每个月都有;从内容分析来看,与陈靖姑文化衍生出来的相关活动、策划等比较多,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学术交流活动新闻,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宣传比较立体。在影视剧方面,涉及陈靖姑的有闽剧《陈靖姑》、电影作品《陈靖姑》等。综上不难看出,陈靖姑文化在新媒体时代下正在逐步实现数字化媒体以及互联网的传播、保存。

“坚持地方特色,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特色产业链项目”已成为许多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的目标。我州为多民族聚居区,有着深厚的畜牧业、特色林果业等产业发展基础,随着多种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产业基地(如民族地区旅游、民族工艺、民族医药、民族食品深加工等)的发展建设,各类技术型人才供不应求,专业的特色产业技术培训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3.学术传播。近年来,陈靖姑信仰的研究人员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从地方民俗学者到科研院所的专家等,研究的视角从民俗学再到传播学、公共关系学、艺术学、社会学等,分类越来越细,研究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增强。 对于陈靖姑文化传播而言,学术传播是其权威信息传播源,对于深入探索其文化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她的身世、传说及神话、敬奉祠庙的分布及数量、信仰仪式等均有专家和学者做过细致研究、国内研究陈靖姑信俗的文献和著作较多。[1]在史料挖掘方面,福建地方学者通过研究县志、文人笔记、田野实地调查等方式,将散落在民间流传的陈靖姑故事结集出版,如《福建上杭乱弹傀儡戏夫人传》《海游记》,福州评话《陈靖姑》等。在中国知网以陈靖姑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得到数据一百多条,说明专业领域的陈靖姑研究已渐成气候。从学术交流的范围来看,截止2018年,福建已经连续举办“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节”有10届,来自全球范围的专家学者就陈靖姑精神及文化内核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学术探索,影响面也逐渐走向全球。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以陈靖姑民俗文化为纽带,进行文化交流,使得彼此情谊有了更好的文化基础。

四、优化陈靖姑文化传播的建议

2.拓宽传播的全媒介渠道。传播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当前流行的多媒体数字平台技术,其交互性更加深刻,受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极大程度的延展,受众在心理和生理的全媒体接触中,会得到更多的用户体验,如当前非常流行的VR技术。受众的关注度也更容易直接作用到信息内容、产品功能等模块,所以这陈靖姑文化有必要在传播渠道中增加与受众反馈、参与的互动性,在当前媒介大融合语境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是内容呈现和受众交互性。[5]当前陈婧姑文化传播的内容呈现存在单一性,主要是介绍其文化内涵,在参与度上只是对虔诚的信徒作用更明显,而对于期待感受不一样文化的受众来说,其多样性明显存在吸引力不够的情况。通过进一步挖掘陈靖姑文化与大众之间的关联度,并增加受众交互性,有利于其文化价值体系在更多边缘受众中构建。

2.媒介利用率有待提高。当前陈靖姑文化传播渠道主要以论文、学术论坛、节庆活动呈现。在技术的推动下,新兴传播方式的日益多元,但就利用率来说,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弊端。在传统新闻平台的信息推送过程中,陈靖姑文化主要借助地方的古田电视新闻、宁德电视台、闽东日报、宁德晚报、省级的东南卫视、福建日报、东南网、海峡都市报等,国家级的媒体平台信息传播量则比较少。在信息的推送内容方面,主要依托特定节庆的动态消息为主,新媒体时代借力媒体融合,开发融媒体传播渠道是众多有影响力的民俗文化传播的新途径,但是陈靖姑文化这方面的传播渠道依然比较滞后。自媒体传播也是陈靖姑传播的重要途径,福州宁德等城市一部分民俗文化爱好者通过网络自建微信公众号、博客、微博等方式给力陈靖姑文化传播,但传播内容呈现零散状态,如微信公众号福州陈靖姑文化研究会,原创文章只有9篇,阅读量也只在1000左右,传播的影响力有限。

1.加快传播内容建设。媒介的社会责任优先于媒介的权利和自由。宁德的地方媒体如主流报纸和电视媒体作为陈靖姑文化主要的传播平台,有责任和义务通过生产多元化的新闻产品,如通过新闻策划把陈靖姑文化在新时代的新发展、新内涵等进行多元呈现,将其打造文化品牌。目前,陈靖姑文化其传播方式更多是停留在文本呈现的方式,尽管有在其生辰或者相关节日有重要的节庆安排,但立体呈现手段相对还是较少,如在节庆文艺(或民俗)展示环节中,每年展示的内容都大同小异,从内容到形式差别都不大,缺乏一种更为深入和直观的方式表现其文化内涵的魅力。可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如在陕西西安展现盛唐文化的实景演出《长恨歌》,将舞剧辅以独特的声、光、电灯多种传播技术手段,将处于繁盛时期的唐朝文化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形式投射给观众,成为当地形象对外传播的一张重要名片。[4]要以“旅游资源+文化创意”的模式带动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当前,陈靖姑文化已经成为地方比较重要的节庆活动,但是在其内容展示方面依然有较高的提升空间。这种文化的普世价值要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就必须将内容的文本辅以大众传播图像或图片的信息解读,用更直观的表现形式让大众接受。

编者按:全球竹藤基因组计划(The Genome Atlas of Bamboo and Rattan project, GABR)是一个国际合作的、非营利性项目,于2016年启动,旨在通过全球化范围的合作研究,揭示竹藤的遗传信息,从组学的角度阐明竹藤植物的系统进化,为竹藤资源的深度挖掘、开发与利用提供基础信息,实现对全球竹藤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作为该计划的首批成果,“染色体水平的棕榈藤基因组”、“毛竹最新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与其基因可变剪切图谱”,已分别于2018年8月、9月在GigaScience杂志上发表。

3. 实现立体化的媒介传播。在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中,陈靖姑文化都以特定时节的消息类新闻为主;在印刷品方面,也是以学术类书籍为主,从内容到形式,传播渠道并未将传播效果最大化。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其传播渠道的建构必须加快与新媒体的合作,才能够做到更好的推广。对于稳定的内部受众如忠实信众来说,在新时代要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如找到海丝文化与陈靖姑文化之间的契合点等;对于外部公众来说,至少要让其感受到文化的多彩,在视觉听觉方面有进一步的欣赏价值。要将新媒体的互动和媒介产品进行重新配置,如精选陈靖姑文化中受众感兴趣的具有普遍价值的文化内容,兼容图文、音频、视频、游戏等不同介质加以传播,将其打造成为各类公众都能参与其中并能找到满足各种需求的产品。

总之,作为东南沿海一带重要的陈靖姑文化来说,其传播与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及科学技术水平息息相关,在新时代,这种文化的大众传播从内部信众逐渐扩展到外部边缘信众(对其文化感兴趣的人),媒介传播从方法到技术都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通过多层次活动、多序列的文化展示等,在受众的认知世界中首先构建出陈靖姑文化的基本内核,祭祀巡游等具体民俗活动又能将新时代对这种文化的新传承和新内涵予以呈现。媒介的参与、学术活动的升华、大众传播的助力,三者形成合力,在更广范围一定会构建陈靖姑文化积极向上向善的媒介形象、学术形象和大众形象。

我告诉他,大家想知道一个相对量化的数字。他说准备MS考试这3年,“3000-4000款一年,是个可以达到的量”。但前面还有9年的学习,若从刚开始准备侍酒师考试算起,平均下来每年大约在2000款,“到后面试酒的机会变得更多了,也就达到了三四千,甚至更多一点的品鉴量级。”

参考文献:

[1]黄腾华.女神影响力之比较——基于妈祖信仰与陈靖姑信仰的研究[EB/OL].莆田文化网,2014-11-06

[2]林辉. 深化陈靖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02).

[3]李灿.内刊的定位及转型[J]. 青年记者,2014,(20).

[4] 冽玮.马智峰 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经久不衰 文创成发展密码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5/06-06/7326605.shtml[EB/OL].中国新闻网,2015-06-06.

[5] 张小强.郭然浩 媒介传播从受众到用户模式的转变与媒介融合[J].科技与出版 ,2015,(07).

Analysis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Chen Jinggu

CUI Liu1,WU Dao-e2

(1.School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Ningde Normal University, 2.Fujian Ningde Network,Ningde Fujian 352100, China)

Abstract :Chen Jinggu is regarded as the Godess of women and children in the folk. She has a wide believers in Fujian and Taiwan. In the new period of communication pattern, with the help of various communication channels, such as media, academic communication and mass communication, her influence is expanding. However, through the analysis,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e problems of single content, low media utilization and convergenc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public communication modes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e dissemination of Chen Jinggu. Therefore, we shoul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cation content and broaden all media channels for communication. The realiz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media dissemination can better optimize the cultural dissemination mechanism of and increase the cultural charm of Chen Jinggu.

Key words :Chen Jinggu;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ransmission effect; optimization 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638(2019)06-0031-03

收稿日期: 2019-03-15

作者简介: 崔柳(1983- ),男,副教授。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实务研究;吴道锷(1969-),男,高级记者。主要从事新闻实务研究。

基金项目: 宁德师院2018年“服务地方行动专项计划”闽东文化专项课题(2018ZX216)

(责任编辑 董翔薇)

标签:;  ;  ;  ;  ;  ;  

陈婧姑文化传播机制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