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舍中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是对传统历史教学模式全方位的更新,这种创新教育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适应当今知识经济的发展需求, 社会必须培养大批创造性人才。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的训练,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创新思维;科学素养;立德树人;历史与社会;
为适应时代发展, 国家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标, 也是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核心[1]。创新是一个国家富强的不竭动力, 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途径。当前学校教育中, 创新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素养能力, 是关乎学生终身成长和发展的问题,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仅仅让学生学习一些具体的人文知识是不够的, 还需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这些知识背后蕴含的学科思维, 真正完成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使命[2]。因此,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重要且必要的。
1、联系实际、追溯历史,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必要手段
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素养、有创造力的新一代人才。其教学不是仅仅满足于对纯学科知识的追求,而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了解过去,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未来。当今世界,矛盾交织,错综复杂,焦点热点彼伏此起。近年来愈演愈烈的中东问题、巴以问题、朝核危机、恐怖主义以及台海危机、中美日关系,及近期的世界性的金融海啸,在每一个事件的背后都有它深刻的历史与社会背景和根源,这都是我们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该关注和联系的问题。西汉贾谊说“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历史事件与时代的结合,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发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关注现实社会。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我们一线教师要在教学中结合相关内容,紧密联系现实的热点和焦点,教会学生使用历史这面镜子“鉴古而知今”,“鉴古而论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鼓励学生质疑求新, 培养探究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白, 不能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 学生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样是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的。首先, 教师要活跃课堂氛围。如在讲解“地形特征”时, 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大胆提问 (学生提问说明对了解的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思考) , 例如, 学生会提出“在地球上海拔越高, 按理论上说距离太阳就越近, 可为什么反而还越冷?海拔越低却还越热呢?”等问题, 此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大气的恒温作用, 学生们会自然得出“相同热量在空气稀疏的地方温度保持时间短, 在空气密集的地方温度保持时间长, 所以, 虽然珠穆朗玛峰海拔高空气反而稀疏, 导致温度低”, 由此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这种学生感兴趣的现象, 学生就很善于、敢于提问。其次,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 通过观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情况, 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作出有意义的提问, 提问水平提高, 学生的探索欲也会增强,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而且创新思维也会得到提升。
3、创设直观情境, 培养发散式思维
在当前历史与社会教学中, 可以采用直观的实物媒体来进行情境创设。实物媒体主要包括电脑多媒体幻灯片、图片、录音、视频、文物等;此外, 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喜剧表演等方式创设虚拟情境。例如, 在学习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特征时, 可以在多媒体幻灯片中展示二者的体貌特征图,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可以了解到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 山顶洞人则同现代人区别很小;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社时代;教师再接着放映一些关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掌握技能的动画或视频, 引导学生思考, 这两种早期人类除了在体貌特征上有差别, 在其他方面还有差别吗?通过观看动画或视频学生可以很容易得出: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 而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
上述案例中通过放映图片、视频和提问的方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大胆想象, 总结自己的观点, 在锻炼学生形象思维的同时也有益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创新思维的核心即是发散性思维, 它可以克服学生固有思维模式, 提升迁移能力, 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思考问题[1], 从而寻找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4、淡化参考答案, 培养创新精神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 教师要避免做操纵者, 应尽可能地启发学生, 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挖掘他们创新思维的潜力, 围绕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解除思想束缚。同时, 还要淡化参考答案, 鼓励学生:你们的答案可以比参考答案还要完美。并且教师在总结时, 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一定评价, 对于答案有理有据的学生要给予赞赏, 对于其他不同答案的学生不能进行批评和压制。要真正让学生清楚:参考答案是对的, 但不一是就是最好的, 你们做出的答案一定比参考答案还要好。这样的评价方式, 可以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激活创新思维
除了在课上开发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外, 还要在课外活动中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把在课上学习的内容做一个补充和延伸。课外实践活动开展的形式很多, 比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粉笔画板等。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丰富的课外活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 不拘泥于书本教材, 可以放飞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能力。比如, 开展一个关于《现代社会需要全能型还是专业型人才》的辩论赛, 双方辩手凭借自己的能言善辩展开激烈辩论, 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坚持自己主题的同时需要找出各种有理的证据, 此刻有益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 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使创新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祖敏.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5, (50) .
[2]陈新民.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课程, 2017, (2) .
论文作者:徐丽英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学生论文; 社会论文; 山顶洞人论文; 创新思维论文; 历史论文; 思维论文; 教师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