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监控技术在数字变电站的运行论文_张凌,杨凯江,李宏斌,田皞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大理供电局 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随着变电站的迅速发展,已经逐渐呈现出了数字化的发展趋势,相较于传统变电站,数字化变电站使用先进的设备、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满足现代化的电力需求,但仍有一些缺陷存在于数字化变电站的运行中,需要对其开展有效的维护,基于此,本文研究了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化变电站的运行,希望能够为数字变电站实际运行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数字变电站;物联网监控技术;运行

引言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以建设超高压为骨干,各级电网协调发展,通过智能化手段,以高效、安全、可靠供电为目标,数字化、信息化、互动化、自动化为特征,实现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概念。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输配电环节是统一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为保证输变电系统的可靠性,人们越来越重视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在输变电过程中存在很多一次、二次高压设备,如:刀闸开关、断路器、电缆、总线等,从长远来看,各种原因可能会导致异常而发生设备事故,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在线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物联网技术,感知外界,构建传感网监控网络,通过网关把传感网接入以太网,实现全方位的采集和监控影响变电站运行的因素。

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基于计算机、互联网基础建立是,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将现实世界和网络空间进行连接的一种网络。从信息的采集到应用,将物联网应用架构分为智能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和高级应用层。但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数字变电站监测中还需解决一些关键问题。

1.1智能传感器技术

智能传感器作为物联网架构体系的底层,起着物体识别与状态感知的作用。鉴于智能变电站中的电磁环境比较复杂、测量对象和参数种类多、测量精度要求高等问题,传感器需要具有以下特点:

(1)抗干扰能力强,抵抗电磁干扰;

(2)集成化、小型化,集多功能于一体,减小体积;

(3)低功耗,解决无线传感器的电池寿命问题。

1.2标识与编码技术

现有电力行业中的条形码类标识容易损坏,且在编码上还存在差异,不利于电力设备的管理、信息共享。目前设备标识中使用较多的是条形码,但存在一定缺陷,尤其是处在恶劣环境中的电力设备,标识比较容易损坏,给仪器的识别带来困难。这两个问题分别用以下方法解决:

(1)标识。使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不仅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还可以借用RFID的通信距离进行大致定位,实现巡检的管理等。

(2)编码。借用现有的智能变电站的架构划分,按照变电站(1~6位)->间隔(7~9位)->电压等级(10位)->设备(11~13位)的标准编号,对其中一些安防等设备可以归到一个间隔进行编号。

1.3通信技术

数字变电站所需通信终端的数量多,数据传输量大,所处环境复杂,因此需要通信设备具有低功耗,无线设备自组网,汇集节点可以适应IEC61850等变电站通信标准,兼容现有通信接口等。

1.4电源技术

电源的可靠、长期运行是物联网各部分长期、可靠工作的重要保障。电源技术可以从下面几点进行考虑:

(1)电能的来源主要有光伏、蓄电池、风能、热电偶发电等方式;

(2)高效的拓扑结构,在纹波要求不高的数字电路部分可以采用开关电源的拓扑结构,在对纹波较敏感的模拟电路部分宜采用开关电源+LDO的拓扑结构;

(3)电源应具有自我诊断、修复或者告警功能。

2、数字化变电站的概述

数字变电站的基本结构分为三层,即站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这些结构层中的智能电气设备实现了变电站信息共享等操作,也提高了在数字变电站的通信速率,这种信息共享的优势在于节省了经济成本,社会资源。其中站控层主要设备有监控主站、信息子站等,使用高速网络汇总实时数据信息并存入相关数据库,然后提供于过程层、间隔层准确的执行信息。间隔层的主要设备是计量装置、测量装置、保护装置等,其功能主要是保护控制一次设备、间隔层内的闭锁和操作。过程层中的设备主要包括智能一次设备、电子变压器,这些设备的主要任务是发送控制指令、收集模拟量、收集开关量等。这些数字变电站中是设备为提高其运行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各结构层的高效运行,需要制定相应的运行维护方法,提高数字变电站的运行质量。

3、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变电站在线监测中的应用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如图所示。关键部分组需要具有以下功能:

(1)应用后台:应用软件架构采用B/S模式,可在远端通过浏览器直接访问应用并获取结果。

(2)数据服务中心:实现对数据的持久化存储;具有服务器的功能,后台或者远端可以使用HTTP协议与其直接建立连接和通信;能够对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响应并返回远端请求的数据。

(3)IED装置:实现异构通信网络的接口统一;对感知层上传的数据进行处理,正常数据直接上传到数据服务中心,异常数据向应用后台上传。

3.1数字变电站设备状态检测

现阶段,电力设备维护往往是使用常规试验测试和维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一些设备中的缺陷,但定期测试和维护方法无法反映各种设备运行状态,事先无法预测的突发性故障。目前,电力系统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高,以往的检修方法无法适应日后的需求。为了满足未来的需要,电力设备应该从“强制修复”转变为“应修必修”。要实现这种转变必须要借助于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在线监测的变压器、母线、避雷器、电容器等电力设备状态,实现设备突发故障预测,达到“应修必修”的目的。

3.2变电站巡检管理

现阶段,大部分数字变电站的检测主要仍是采用基于手动记录的检测方式,该种方式主要有下面几点缺点:

(1)手动记录容易出错,没有照片等可以反映设备的详细信息佐证材料;

(2)记录的信息不易查找,妨碍及时与相关负责人或其他维修人员共享信息;

(3)缺乏有效的监督,监管存在漏洞,容易发生由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的漏检或是不能按时进行检查。

由于大部分的数字变电站仍在使用手动检查模式,很难从手动检查过渡到无人巡检,所以需要仔细研究手动到无人检查过程的过渡。在设备上配有RFID标签和手持终端部件。可以通过手持终端进行查

看相应设备的信息,利用RFID的通信距离可以确保检查人员在一定范围的检查。具体检查管理的实施过程:首先先进行登记,接收巡检任务和手持终端;然后进行检查业务,巡检过程使用手持终端来记录照片等,记录将立即上传于检查管理后台;最后检查完成,归还手持终端,确认检查完成。在巡检过程中,手持终端将提示下一个检查站点和项目,如果在指定路线上有漏检,就会发出警报。

4、结束语

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节点,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对电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文针对变电站在检测、设备运行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变电站运行中的应用。未来智能电网的状态信息采集量将覆盖电网运行的各个方面,所监测状态信息具有广域、全景、全方位、实时性的综合特征,这就需要在其中应用各种先进技术。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变电站中已经和大部分技术相适应。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数字变电站的进一步发展,物联网技术将进一步深入到数字变电站的发展和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马伟,张晓春.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0.

[2]王红星,黄曙,马凯.智能变电站间隔层设备在线式自我状态监测系统设计 [J].广东电力,2013.

[3]黄天聪,邓礼力,薛武.输变电设备物联网通信网络结构及拓扑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5.

[4]尹成,夏云峰,杨武.信息物联网在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

论文作者:张凌,杨凯江,李宏斌,田皞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1

标签:;  ;  ;  ;  ;  ;  ;  ;  

物联网监控技术在数字变电站的运行论文_张凌,杨凯江,李宏斌,田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