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微创术式对患者胃肠动力效果分析论文_郭文翔

胃穿孔微创术式对患者胃肠动力效果分析论文_郭文翔

益阳市人民医院 湖南 益阳 41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穿孔微创术式在胃穿孔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胃穿孔患者50例,均采用胃穿孔微创术式治疗,统计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及胃肠动力指标(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0例胃穿孔患者术中出血量为(85.80±12.40)ml,手术用时为(74.10±10.30)min,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17.10±3.01)h,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2.80±2.10)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1.12±0.28)d,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结论 给予胃穿孔患者胃穿孔微创术式治疗,术中出血少,手术用时短,且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改善患者胃肠动力功能。

[关键词] 胃穿孔;胃穿孔微创术式;胃肠动力

胃穿孔是胃溃疡常见且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具有发病率高、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效果差等特点,若患者穿孔24 h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会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且可提高病死率,有数据显示其病死率高达20%,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外科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措施,随着微创医学的迅猛发展,腹腔镜器械被逐渐应用于外科手术治疗中,并取得显著效果。本研究将腹腔镜应用于胃穿孔修补术中,探讨其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50例胃穿孔患者,均无凝血障碍,排除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伴有精神系统疾患或血液系统疾患者,女21例,男29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0.74±5.00)岁;穿孔直径0.2~0.7 cm,平均穿孔直径(0.50±0.10)cm;其中胃窦前壁25例,胃小弯部5例,幽门管20例。

1.2 手术方法 均行胃穿孔微创术(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取足低头高位,实施全身麻醉,建立人工气腹(维持12~14 mmHg气腹压),在脐缘处行弧形切口,脐部插入套管,自剑突下约1 mm处置入Trocar(10 mm),经腹腔镜观察腹腔,脐上、剑突下和右上腹行操作孔,抽尽腹腔内积液,寻找穿孔位置,取穿孔缘少许组织进行活检,镜下全层间断缝合穿孔部位,以大网膜覆盖并固定,确认修补无渗漏后,采用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冲洗,吸净冲洗液,留置引流管,术后3 d拔除,术后给予补液、抗感染、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等干预。

1.3 观察指标 (1)统计手术情况(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统计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3)统计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本组50例胃穿孔患者,术中出血量为(85.80±12.40)ml,手术用时为(74.10±10.30)min。

2.2 胃肠动力指标 本组50例胃穿孔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17.10±3.01)h,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2.80±2.10)h,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1.12±0.28)d。

2.3 并发症 50例胃穿孔患者术后出现1例腹腔感染、1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

3 讨论

胃穿孔常伴有剧烈腹痛、刀割样持续疼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需及时进行手术修补,以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既往临床多采用开腹修补术治疗胃穿孔,该术式具有开阔的手术视野,治疗胃穿孔取得显著效果,但其手术切口大,对患者造成创伤大,术后并发症较多,且可对患者胃肠道造成激惹,影响其胃肠功能,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3]。腹腔镜微创修补手术相比于常规开腹手术,其无需开腹,仅需行小切口即可进行手术操作,大大减轻了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对胃肠功能干扰小,有助于其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进而缩短其住院时间,减轻其经济负担。其成像系统及光源可为患者提供清晰、开阔的手术视野,使患者在相当于直视效果的术野下进行手术操作,规避对周围正常脏器的损害,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预后。同时该术式可利用腹腔镜对患者整个腹腔进行探查,明确病变范围、病变部位及病变性质,排除其他原因所引起的急腹症,规避误诊、误治的发生,避免发生医患纠纷。本研究发现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术中出血少、手术用时短,术后排气、肠鸣音恢复及下床活动时间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00%,说明给予胃穿孔患者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手术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促进患者胃肠动力功能恢复。但学者黄进等[4]研究发现,相比于传统开腹修补术,腹腔镜微创修补术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手术时间,这可能与腹腔镜微创修补术对术者要求高,整个手术操作过程均通过器械远程操作,术者无法直接接触患者病变组织有关;故进行腹腔镜微创修补术时要求术者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娴熟的操作技巧。

综上可知,胃穿孔微创术式应用于胃穿孔患者,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少,术后胃肠动力功能恢复效果好及术后并发症少方面,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述静,龙春花,陈桂兰,等.PDCA模式对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22):2752-2754,2758.

[2] 高建军,张国雷,龙士兵,等.急性胃穿孔单纯修补术及胃大切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4):127-129.

[3] 焦德圣.不同术式对急性胃穿孔患者术后胃肠动力、围术期血浆炎性和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6):84-85.

[4] 黄进,刘晓翔.胃穿孔微创术式与传统开放性修补术对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学,2016,22(1):40-43.

论文作者:郭文翔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胃穿孔微创术式对患者胃肠动力效果分析论文_郭文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