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系统管理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论文_杨勃

邵阳市中医医院肿瘤内一科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分析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系统管理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398例肺癌化疗患者纳入至本次试验中,分析所有患者癌因性疲乏系统管理相关因素,并给予患者相应的干预对策,对干预前后患者疲乏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疲乏评分较干预前更低,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癌因性疲乏系统管理相关因素包括癌因性疲乏的测量评估、健康支持者相关因素及肺癌患者自身因素。结论通过分析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系统管理的相关因素,并给予患者干预对策,有助于改善患者疲乏状况和身体症状,值得进一步采纳和推广。

【关键词】癌因性疲乏系统管理;相关因素;肺癌化疗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是肺癌,据有关资料显示,该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其占据首位,现阶段,主要通过化疗方式进行治疗,但是在此期间,除了可以将癌细胞杀死,同时也会对机体正常细胞造成损伤,使得患者产生相对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是癌因性疲乏,其对患者康复及治疗有着直接影响,所以需要给予相应的干预对策[1]。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系统管理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进行分析。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398例肺癌化疗患者纳入至本次试验中,其中,200例男患,198例女患,年龄分布于28岁-72岁之间,均值(55.74±2.36)岁。

1.2 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癌因性疲乏系统管理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患者干预对策:①运动干预:以患者身体发展状况、年龄及心肺功能等为依据,为患者制定运动方案,每日进行15min的有氧运动,包括有氧健身操、打太极及间断步行等,每日运动总时间为30min,每周3次,根据患者耐受状况适当增加运动强度、次数及时间等,增加期间以患者无过度疲劳为适中,将运动目标最大心理控制在60%-80%之间,患者运动期间,由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身体状况,一旦产生异常状况,立即向主治医生汇报。②心理护理干预:护理管理期间,主动与患者交流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通过有目的及有计划的方式为患者及患者家属介绍癌因性疲乏临床表现、康复危害、治疗危害及相关知识等,为患者讲解肺癌疾病与癌因性疲乏之间的关系,使患者可以主动阐述自身感受,并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定期组织患者开展活动,每周1次,每次1-2h,让所有患者集中在一起,分享自身抵抗疾病的经验,改善患者心理压力。除此之外,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对音乐曲目进行选择,让患者感受音乐,每次60min,每日2次,通过音乐方式使患者保持轻松状态,改善其身体及心理压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③呼吸训练:帮助患者进行呼吸功能及深呼吸训练,锻炼期间,患者选取坐位或者仰卧体位,身体处于放松状态,集中注意力,缓慢进行深呼吸,一直到肺容量达到最大,最后缓慢呼出,从屏气开始到结束时间通常为10s,每次练习15-20次,每日2次。④饮食干预:化疗期间,受疾病及化疗药物的影响,使得患者食欲降低,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将自身想要的饮食模式说出,加强对饮食种类的重视程度,通过煮、炖、蒸等方式烹饪食物,严禁患者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存在白细胞降低现象,则需要在饮食中添加补血养气食物,另外,将药膳饮食加入到患者饮食中,利用中药调节患者机体。每周检测1次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及体质量。⑤睡眠及休息干预:严禁患者长时间饮水,对患者创伤休息时间进行限制,规定患者卧床休息时间,患者睡眠之前,严禁患者大量饮食、进行刺激性运动,入寝之前,给予患者热水泡脚和热牛奶,并按摩患者涌泉穴,每日进行1h的训练。

1.3 观察指标

对398例患者干预前后疲乏状况进行对比,完整记录有关数据。应用疲乏量表第患者疲乏状况进行分析[2],总分值10分,无疲乏评分为0分;轻度疲乏处于1-3分之间;中度疲乏处于4-6分之间;重度疲乏处于7-10分之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数据中计量资料()的处理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检验值为t,组间对比值为P,P<0.05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后患者疲乏评分较干预前更低,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详情如下表1:

表1 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疲乏状况(,分)

3 讨论

3.1 分析相关因素

3.1.1 癌因性疲乏的测量评估

据有关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癌因性疲乏测量,现阶段多个国家研究了癌因性疲乏测量,并在临床中进行了护理实践。现阶段,较为常用的癌因性疲乏测量工具包括疲乏症状量表、情感状态量表、多维疲乏量表、简短疲乏症状量表及癌症治疗功能评估疲乏量表等。基于此,美国研究了癌因性疲乏评估及治疗指南,并针对其中存在的体温进行深入研究。相关研究表明,研究期间,癌因性疲乏测量工具尤为重要。所有护理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患者癌因性疲乏经历进行分析,与此同时,联合准确数据,对癌因性疲乏测量表的可行性及全面性进行评估。

3.1.2 肺癌患者相关因素

相关研究表明,无医保险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较医疗保险者更高,其与采取化疗患者的精神负担、经济压力等存在紧密联系。相关研究表明,女性肺癌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为癌因性疲乏,该症状可能与女性血红蛋白水平存在紧密联系,与此同时,年龄也与癌因性疲乏有关,随着年龄的提高,患者身体各项技能逐渐降低,使得患者环境适应能力逐渐降低[3]。受化疗因素的影响,使得患者产生恶心、呕吐及食欲降低等症状,导致患者营养摄入量减少,使得患者机体需求量存在明显差异。

3.1.3 健康支持者相关因素

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表现、发病机制及原因等存在多维性,在以往的研究过程中,医务人员并未加强对其重视程度,同时也缺乏合理对策,在患者感受到疲乏之后,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有些甚至产生疼痛。有关专家认为,引发疼痛的主要因素是疲乏。尽管患者存在疲乏,也未采取有关对策。经过本次试验结果可知,干预后疲乏评分较干预前更低,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癌因性疲乏系统管理相关因素包括癌因性疲乏的测量评估、健康支持者相关因素及肺癌患者自身因素。

总而言之,通过分析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系统管理的相关因素,并给予患者干预对策,有助于改善患者疲乏状况和身体症状,在临床中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文玉,涂艳丽. 系统护理干预对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学信息,2016,29(7):175-176.

[2] 郝丽琼,吴师容,曹丹,等. 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情况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7):37-40.

[3] 林顺华,陈榕钦,陈桂莲. 护理干预对肺癌放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7):100-101.

论文作者:杨勃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系统管理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论文_杨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