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对独立性_精神文明论文

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对独立性_精神文明论文

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对独立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独立性论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在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好的同时,切实把精 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进一步开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已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极其关注的大事。显然,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种种不尽人意之处,如果从理论高度来审视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我们认识不到位,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对独立性及自身发展规律。近年来,我们理论思维的主要误区是,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的相互作用,互为条件关系来淹没精神文明自身的建设,过分强调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依附性, 陷入片面的“经济决定论”。实践证明,两个文明紧 密联系,又各自具有相对独立性,从归根结底的意义说,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但精神文明不是物质明的附属品,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精神文明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范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布局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相对独立的作用领域和相对独立的建设任务。我们应把精神文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客体和对象去认识、去建设,从而切实加强精神文明自身建设。本文试从哲学视角,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精神文明是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范畴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是我们认识精神文明范畴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地位的理论前提。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种特殊力量,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在承认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决定作用的同时,也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一个具有特定性质、相对独立的范畴。社会意识的特定性质表明了它同社会存在有本质区别,它概括和反映的是社 会的精神生活。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说明,在承认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根源性的前提下,社会意识有其自身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它并不总是机械地同社会存在的发展保持绝对一致或平衡。

精神文明本质上同社会意识是同一系列的范畴,二者都属于社会精神生活领域。不同的是,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对应,精神文明同物质文明对应;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包括精华和糟粕两个部分,而精神文明只是社会意识中的精华和积极方面。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重视社会意识的力量,关键是要发挥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正面效应,即精华部分的作用,而这一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精神文明的自觉建设过程。因此,为了强化人们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要意义的认识,应当确立精神文明范畴在整个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的相对独立地位。

确立精神文明范畴在整个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的地位,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认识,从而正确发挥精神力量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因为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最终都要通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平表现出来,精神文明范畴对于我们把握社会进步程度的一般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状态的程度显然比社会意识更具体和更深入。

确立精神文明范畴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的相对独立地位,为我们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对独立性问题,探索和遵循精神文明自身发展规律,搞好精神文明自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我们正确把握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些重要关系提供了指南。精神文明同物质文明建设的不同步或不平衡是一个客观规律,当精神文明落后于物质文明时,就必然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因此要发挥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推动作用,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置于更加优先和突出的地位,搞好精神文明自身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上,精神文明应当体现时代精神,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应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为主题,它必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借鉴必须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主体,指望用西方文化或所谓现代儒家文化来取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体地位都违背了精神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无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由此可见,只有确立精神文明范畴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的相对独立地位,人们才能进一步从本质上把握精神文明的特殊性质和不同于物质文明建设的特殊发展规律,这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理论前提。

二、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理论上看,精神文明在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其中主要是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组成的复杂有机体。其中既有物质生产,又有精神生产;既有物质生活,又有精神生活;既有社会的经济基础又有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既互相联系,又各自相对独立。一种社会形态的健康发展,有赖于正确处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

毫无疑问,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但这种决定力量又是“归根结底”式的。经济并不是社会发展中唯一起作用的因素。这是由人类社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人类社会自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它就是一个特殊的物质体系,其主体是有目的,从事自觉活动的人,这种特殊性集中体现为社会文化的创造发展上,文化可以说是社会的基本属性,是人类社会有别于物质体系的特质,所以,一部社会发展史,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发展史,同时也是精神文明的发展史。在社会发展中,除了经济、还有政治和思想文化的作用,而且政治和思想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制约作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一方面内在地联系着,一方面又各自代表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具有相对独立性,各有自身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在社会总体发展中,只有通过各自相对独立的自身建设,才能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观是综合的、整体的社会发展观;其中,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整体发展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是其它因素无法取代的。

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上看,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从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以来,我党一直把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来认识,而且在认识上不断拓展和深化。我们党强调:两个文明并举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战略方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纲领之一。这实际是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行理论定格,从而确立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布局中的相对独立地位。在这个意义上说,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而决不仅仅是手段,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是一项带有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任务。

重新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理论定位,是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思维定势的思想前提和认识基础,从这一理论定格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又是社会主义本质在人的精神方面的根本要求和具体规定。

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具有相对独立性

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的相对独立性主要是指它的作用领域和建设任务同物质文明是不同的。

首先,精神文明的作用针对的是社会生活中相对独立的领域——社会精神生活领域。精神生活的需要,是所有社会的人共有的。社会精神生活包括社会风气、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理论思维水平、社会审美趣味等等。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精神生活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分,而且精神生活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因此精神文明的作用实质上是要促使社会精神生活向健康方向发展。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它要满足社会成员日益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又要引导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向健康、进步方向发展,满足和引导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这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同于物质文明建设的特色之一。因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只能遵循精神文明自身规律,用符合精神文明的特点和方式来进行建设,正如解决经济问题最终要靠经济手段、遵循经济规律一样。

其次,精神文明建设作用的目标是人的精神世界的现代化,任务是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公民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当今时代,人们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衡量社会发展的尺度不仅在物,更重要的尺度是人本身。四个现代化首先依赖于人的素质的现代化,而精神文明建设就成为培养具有现代化素质的人的一项宏伟工程。我们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为了人的现代化,属于人的现代化,需要现代化素质的人去建设它,同时也只有具有现代化素质的人才能享用它。实践证明:人的素质是建设现代化社会的重要因素,从长远的观点看,甚至是决定性因素。在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化过程首先是一个文化过程,它需要创造一种相宜的文化环境,而没有现代化素质的人的自觉创造,这种文化环境是不会自发形成的。现代化素质的人大体上包括两方面,即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这两方面内容正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提高人的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主要途径。促进人的精神世界的现代化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这不仅是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合目的性的本质之一。可以这样说,人的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它关系到一个社会的衡发展能否得以持续下去,它是产生一切问题也是解决—切问题的根源。因此,我们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着眼点应放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上来。

精神文明作用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在它的物质文明有巨大的反作用。它为物质文明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应该指出的是,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的作用的发挥有一个前提:这就是精神文明只有搞好自身建设,才能发挥它对物质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否则,它将对物质文明建设起破坏作用。所以,精神文明建设应当是提高人的素质在先,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才能真正到位。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刻说明我们可以引用法国社会学家佩鲁在《新发展观》一书中的一段话:“更重要的是,各种文化价值在经济增长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经济增长不过是手段而已。各种文化价值是抑制和加速增长的动机的基础,并且决定着增长作为一种目标的合理性。”这种新发展观重视和强调精神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实际上反映了这样一种趋势:由于科学技术对当代经济发展的作用,人的思想文化素质对现代文明的作用的日益明显和突出,精神文明(国外一些学者称之为文化力)的作用将呈现不断递增的特点。它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经济发展、经济体制变革不是一个可以脱离社会思想文化的孤立过程,相反必须以社会思想文化的相应进步为条件,如忽视因想文化建设,滞后的思想文化放会阻碍经济技术的发展过程。因此,我国现代化进程要想顺利实现,就决不能把社会发展只归结为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变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总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物质文明既相联系,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对独立性,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性,并坚持不懈地去实践,才能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所谓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就上去了;以及物质文明搞好了,再抓精神文明的“缓建论”都是错误的、有害的,违背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我们必须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相对独立地位和作用,实现认识上的转变。认识真正到位,从而为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注释:

〔1〕佩鲁《新发展观》,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5页。

标签:;  ;  ;  ;  ;  ;  ;  ;  ;  

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对独立性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