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价值观的构建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新价值观的构建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新价值观的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拓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这必然引起人们价值观的嬗变,对人们的价值标准、价值取向、行为取向、行为模式发生重大影响。所以,对怎样认识这些变化,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在舆论、法制、教育宣传等方面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是完全必要的。

所谓价值观,它是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意义的评价,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它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决定于社会经济基础。因此,科学的价值观就一定是与它的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价值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现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也需要有伦理基础。实际上,任何经济制度、经济体制都有自身的伦理基础,因为一种经济制度或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变更都是由具有一定道德行为和价值观的人的活动所形成的。只有当这种经济制度或体制拥有社会大多数人无论是价值取向还是道德行为上的支持,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才能得到维系。因此,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本来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为科学的价值观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注入了新的活力。

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在一种社会经济结构变为另一种社会经济结构时,它变化着和发展着,并反映着现存的社会经济关系,而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因此,经济关系以利益关系为中介决定着价值观的本质。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近几年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并非全发生在精神生活领域,而大量的是发生在物质生产和交换、分配、消费的活动中,至于精神生活中的不良现象,也有社会物质生活的深刻根源。所以,脱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仅就价值观论价值观,难免流于纸上谈兵。只有对我国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结构和经济运作方式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由于我国目前社会转型时期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因素,建立科学的价值观面临以下新情况和新问题:首先,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走向解体,但仍在相当领域内有效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正在成长但总体尚未形成。与此相联系,人们的观念,也处于变化过程中。原有的主导价值观,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传统价值标准在相当多的人那里失去了约束力和感召力,新的统一的社会的价值标准尚未形成,于是在人们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混乱。但是这种混乱并非完全是负效应,因为在这种混乱中孕育着科学的价值观,并为科学的价值观的建立积累着经验,创造着条件。问题在于如何正确引导当前价值观变化的主流,并采取必要的社会协调和监控手段,使人们的价值观更为科学。

其次,建立科学的价值观的社会环境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对外开放打破了我国五十年代末以来的封闭半封闭状态,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步入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大道,其成效已被十多年的实践所证实。但对外开放也不免进来一些消极腐败的东西,不可避免地发生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冲突、碰撞。因此,适应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需要处理好“放”与“管”、有所吸收与有所抵制的关系,以及中国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与吸取人类一切优秀成果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机制。

其三,在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很不成熟,而渐近式的改革又不可能齐头并进,一步到位,因此,在市场机制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的同时,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弱点也暴露出来了。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必经历史阶段,它的重大历史作用在于打破了以往人身依附的从属关系,以社会化的联系取代自然性联系,从而把马克思说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置于相互平等关系之中,使每一个人走上独立发展道路,逐渐成为自立、自主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人,因而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被释放出来了。但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金钱和利益关系,这就可能成为诱发社会风气败坏的一个根源,滋生个人利己主义。从价值观上揭示市场经济本身的弱点、缺陷,是为了寻找改进的途径,以推动市场经济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不是相反,把一切问题归罪于市场经济。

由此可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学的价值观要借鉴现代文明成果,吸取传统的道德精华,反映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给传统的科学的价值观赋以新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精神。因此,社会主义的科学价值观应体现以下原则:

一是集体主义原则。市场经济作为社会化联系方式,既是利己的也是利他的。它要求通过增进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因此,集体主义原则与市场经济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决定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具有根本上的一致性。即使两者发生矛盾,也要个人利益服从国家、集体利益。所以,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相结合是社会主义的科学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二是义利统一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的追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市场主体的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杠杆,因此,一方面激励人们为自己所获得的利益而奋斗;另一方面要求人们通过诚实劳动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无利可求或劳而无利,都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中人的价值取向的确定,只有见利而不忘义,追利而不缺德的义利统一原则,才是社会主义的科学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三是价值导向原则。如前所述,市场经济是以承认人的价值为前提的,而人的价值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物。个人的价值取向与社会进步的价值目标相一致,这是一种统一。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价值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振兴、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是一般的、共同的价值目标,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必须具有的。但对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来说还不够,还要象邓小平同志倡导的那样,“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因此,价值导向原则就是要在反映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前提下对不同群体和个人提出切实的价值要求,使之充分反映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的科学性和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趋向。需要强调的是社会主义的科学价值观的确立,离不开教育和灌输,所以,各种舆论工具的导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的科学价值观的精神体现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中。它从我国现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出发,将理想与现实,物质和精神,个人和群体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判断结合起来,既是对传统的价值观的继承纠正和发展,也是对人类精神文明成果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吸取和创新。具体说,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理论基础,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思想。它的价值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它的价值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它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主张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兼顾,当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要作出必要的牺牲,顾全国家、集体利益。这种价值观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导价值观。

社会主义的科学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表现,既要保持相对稳定,又要发展和丰富。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既要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要求,又要反映社会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由于当前社会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价值观多元的倾向也是难免的。这种现象并不改变社会主义的科学价值观的本质,反而要求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多元价值观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同时也体现社会主义的科学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标签:;  ;  ;  ;  ;  ;  ;  ;  

社会主义新价值观的构建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