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期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论文_徐叶萍,王亚君,吴丽珍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一科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老年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期抑郁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及开始后第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干预6周后,用HAMD减分率评定总体疗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干预第6周末,两组患者HAMD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老年期抑郁症;改善抑郁情绪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8-0018-03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depressive symptom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Xu Yeping ,Wang Yajun ,Wu Lizhen.

The First Psychology Department,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Urumqi City , Urumqi 83000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Methods From March 2016 to March 2018, 60 cases of senile depressive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the geriatrics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digital table method,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drug treatment and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is basis. The effect was evaluated by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before and second, fourth, sixth weeks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After 6 weeks of intervention, the total curative effect was evaluated with the reduction rate of HAMD,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At the end of the sixth week of intervention, there was a difference in HAM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0%,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56.7%,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drug treatment and nursing, the increas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epression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patients more effectively.

【Key words】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Senile depression; Improving depression

抑郁症又称抑郁发作,或抑郁障碍是以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为核心症状,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精神科常见疾病。国外研究发现抑郁症作为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脑疾病,已经影响到全球20%的人群[1]。抑郁障碍是老年最常见的精神障碍,精神病院的老年病房中有一半是抑郁症[2]。老年期抑郁症起病较为隐匿,患者由于受老化过程心理和生理变化的影响,对忧伤的情绪往往不能很好表达,常诉说躯体不适,有时躯体焦虑完全掩盖了抑郁;心境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特别是伴有早醒时;情绪反应不仅表现在心境上,并且伴有机体的某些改变:最常见是食欲减退,无饥饿感,多伴有体重下降;口干、便秘;躯体不适可涉及各个脏器,心慌、心跳、出汗、恶心、呕吐,老年患者可为此多次送到急救中心。对比其他医学学科,精神症状相对隐蔽,老年人常伴有各种躯体疾病和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的抑郁心境往往为躯体症状所掩盖,患者及其家属将其不适归于内科疾病,反复到综合医院检查而延误治疗。针对老年期抑郁症的疾病特点,我院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促使患者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应对疾病,增强对自身健康的维护能力,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抑郁情绪,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老年科收治的老年期抑郁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21例,女9例,年龄62~81岁,平均年龄为(75±5.5)岁;对照组男23例,女7例,年龄64~80岁,平均年龄为(74±6.5)岁。所有患者的抑郁症状符合《ICD一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F32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HAMD-17项评分≥17分;意识清楚,沟通能力正常;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排除脑器质性疾病及其他器质性或药物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老年痴呆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护理评估 病前的个性特点、病前生活事件、情感与认知特点、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社会支持系统、饮食、睡眠情况,是否伴有各种躯体疾病和脑血管系统疾病,注意发病前的心理社会因素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

1.2.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有效的护患沟通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护患关系的发展利于心理问题的解决。以同理心的心态来体会患者的处境,保持与患者的密切接触,尽可能多陪伴患者,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如静静陪伴、抚触、鼓励关注的眼神,以表达和传递对患者的关心与支持,减轻患者痛苦或境遇。非言语交流与支持对于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的无力感和自尊心低下有效。

1.2.3支持性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对忧伤的情绪往往不能很好表达,常否认或掩饰心情不佳,甚至强装笑脸。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同情心,允许患者有足够反应和思考的时间,耐心倾听,理解患者痛苦的心境,共情患者的情感,使患者确实感到护士能理解其内心世界和感受,以了解病史和问题的症结,表达对患者抑郁心境的体验和所面临问题的理解。

1.2.4鼓励情感疏泄 积“压”成疾是抑郁症一个重要致病因素[3],帮助患者认识和接纳痛苦感,鼓励其表达出被压抑的情感,消耗储积的负性能量,以减轻痛苦或烦躁。共同探讨与疾病有关的应激源及应对方式,协助患者消除应激。

1.2.5疾病健康宣教 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各种躯体不适,如胸闷、气短、疲乏无力、消化功能减退、恶心呕吐及体重减轻常被患者及家属误认为内科疾病,辗转在综合医院进行对症治疗而延误病情,因此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宣教老年期抑郁症的疾病特点,学会观察情感症状是否与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平行并随之波动,有无情绪昼重夜轻,有无体重减轻,以避免抑郁心境被躯体症状所掩盖。强调抑郁症是功能性疾病,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治疗的信心,强化家庭功能以更好地帮助患者。

1.2.6自杀风险评估与护理 抑郁患者半数左右会出现自杀观念[2]。老年抑郁障碍自杀的危险比其他年龄组大得多。老年抑郁症有自杀隐匿的特点,常不明确地表达自杀观念或否认有自杀的念头。聚焦于预防自杀,直接主动毫不回避有策略地询问患者有无自杀的念头、意愿的强烈度、对自杀想法的控制能力,能使患者感到护士真正体会、理解其痛苦的感受。保持与患者的密切接触,对患者的每个细小反常现象追踪不放。帮助患者理解到自杀观念是抑郁症的症状,是一种非常极端错误的想法。运用患者抵抗自杀意愿的内外部资源,积极地向患者传递正性的信息,向患者提供希望。加强与医生、家属的沟通,采取及时有效的危机干预措施。

1.2.7睡眠护理 约有80%的老年期抑郁症患者有睡眠障碍,主要是中段和末段睡眠差。典型的是早醒,晨2~3点醒后,即陷入度日如年的痛苦绝望之中[2]。由于抑郁症有昼重夜轻的特点,早醒时恰为患者一天中抑郁情绪最重的时候,患者最易在此时出现自杀行为。保持与患者的密切接触,陪伴安抚患者,使其延长睡眠时间。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无论夜间睡眠如何,白天都不要补偿睡眠,引导患者增加活动量,户外散步、晒太阳、听一些舒缓的音乐以减轻心中的压抑情绪,有助于入眠。

1.2.8避免独处,转移注意力,引导患者活动 孤独既是产生抑郁的原因,又是抑郁症引起的结果,在独处时特别容易陷入负性思维中。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在患病以后与人交往的话题仅围绕自身疾病和健康,对疾病或健康过分关注和先入为主,显著减少和缩小了其原有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范围。要引导患者做原来喜欢的事情,找到使其增加能量的事情,重拾或发展新的兴趣和爱好,促进患者与他人交流,可以获得新的信息和知识,愉悦身心,减少孤独和隔离。坚持做,情绪就不会日益低落。鼓励患者自我监察和记录苦闷的情绪,帮助其认识情绪波动的特点,以增强自信心。

1.2.9重建正确认知 生活中快乐与否,并非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事物的认知与态度。研究发现在抑郁症状减轻之前患者的负性想法就已经发生了改变,这说明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式就有可能改变其情感感觉[4]。

抑郁症患者的“认知评价和察觉”的心理中间机制存在问题,由之产生非常态的负性情绪和消极行为应对模式,使之认识到其抑郁情绪和行为源于认知上的负性评价。学会使用合理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正确理解和对待各种社会心理矛盾。

1.2.10小组心理护理 将心理状态基本相似、疾病相同的患者纳入一个小组进行集体的心理护理,是采用患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帮助以及相互支持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的一种护理方法[5-6]。小组心理护理可以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交流氛围,使患者在活动中加强与人的沟通,自然表达对疾病的内心感受及被压抑的情感,有利于患者释放内心储积的负性能量,彼此受到启发和自我教育,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和增强应对的能力。让恢复好的患者,讲述自己的真实体会和经验,一方面达到相互学习成功方法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对其他患者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对于消除患者的孤独感、无助感和无用感有帮助。很多时候,患者之间的说服力大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说服力。

1.2.11强化家庭功能 家庭是患者最主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建立积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家庭气氛,给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外在条件。多陪伴和鼓励患者,针对性地处理患者情感上的需要,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及温暖,使家人更好地帮助患者。

1.2.12建立和发展社会支持系统 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因素在抑郁症患者中的作用,帮助患者发现和寻找各类可动用的心理社会支持源 扩大正常人际交往,打断和遏制抑郁障碍发生与人际关系低下之间的恶性循环。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现实和注意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1.3 观察指标

1.3.1 HAMD评分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第2、4、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对患者的抑郁情绪进行客观评估。

1.3.2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6周后,采用如下标准评价抑郁临床疗效:护理干预6周后与护理干预前的HAMD评分减分率=护理干预前的评分—6周后的评分/护理干预前评分。其中痊愈为HAMD评分减分率≥75%为痊愈(或总分≤7分为临床痊愈),显著进步为HAMD评分减分率≥50%~74%,进步为HAMD评分减分率≥25%~49%,无效为HAMD评分减分率≥<25%,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法后的临床疗效对比,详见表1。

3.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重性精神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可显著影响个体的心身健康、社会交往、职业能力及躯体活动[7]。不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同时也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医疗负担。真正折磨生命的并非物质境遇,而是精神境遇,即使疾病是一场灾难,让患者建立信心,提高自我帮助的能力就是阻止第二场灾难来临的最佳办法。心理应激因素可能在本病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8],因此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可望取得最佳效果。高龄老人的生活方式渐趋单调,枯燥,缺乏社会活动及人际沟通与交流,愈益孤寂者多;老年人的社会心理因素与环境因素密切有关,“空巢”现象、丧偶、家庭人际关系以及老年人的家庭角色变化;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心脏病等躯体疾病也越来越多。针对老年期抑郁症的疾病特点,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及自我效能,引导患者逐渐学会情绪的表达,重建和发展人际关系,保持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研究结果显示:经过6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自助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Nestler E,Barrot M,Dileone R,etal Neurobiology of depression [J].Neuron,2003,34(1):13-25.

[2]沈渔邨 精神病学第5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6月第5版第31次印刷,560-586.

[3]曹新妹.精神科护理思维与实践[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年8月第1版:48-56.

[4] RobertL.Leahy,StephenJ.F.Holland,LataK.McGinn著 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治疗计划与干预方法[M].2014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26-27.

[5]彭菊意,王磊,刘明,等.青少年抑郁症病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1):31-32.

[6]郝燕妮,罗珊霞,余建英,等.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一级亲属心理状况调查与护理干预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6):131-132.

[7]江开达.抑郁障碍防治指南[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年6月第1版:14.

[8]孙学礼.精神病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第3版:279.

论文作者:徐叶萍,王亚君,吴丽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9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期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论文_徐叶萍,王亚君,吴丽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