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中心医院输血科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目的 分析输血科职业暴露的现状、发生原因,同时探究相对应的防范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发生职业暴露的输血科工作人员2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工作年限、暴露部位、原因、种类及暴露后用药情况、风险评估等多方面。结果 职业暴露中发生率最高的是实习生(48.00%),其次为工作年限<5年的工作人员(32.00%);暴露血源来自于血液制品与患者的占比分别是25%、75%;暴露的部位主要为手部,暴露的主要类型为溅洒;在艾滋、梅毒、丙肝、乙肝4种暴露源中,主要的暴露源为乙肝;依照暴露源的病毒类型与病毒载量、暴露级别评估暴露者的风险,在出现皮损的情况下给予2例梅毒、2例丙肝、4例乙肝暴露者预防性用药,并实施追踪监测,未出现病原体感染。结论 输血科需完善医院感染制度,并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针对性培训,使操作流程规范化、合理化,构建院感监测体系,在出现暴露后实施及时有效的预防与处理手段,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关键词:职业暴露;输血科;探究;防范;措施
职业暴露是在医护人员进行诊疗与护理的过程中,与有毒有害物质、传染性病原体接触,对其健康造成一定威胁与损害,危及其生命健康的情况[1]。而输血科作为较为特殊的一个科室,工作人员每日需与血液进行直接接触,从采集到输注的每个环节,工作人员都有可能发生医源性感染。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输血科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确保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25例出现职业暴露的输血科工作人员,其中男7例,女18例,年龄22-43岁,平均(28.79±4.26)岁,教育水平:大专6例,本科及以上19例,工作时间4个月-10年,平均(4.28±1.16)y。
1.2方法
结合科室自身的工作特性,并依照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登记表中的内容,指导职业暴露工作人员登记的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姓名、年龄、是否存在传染病(梅毒、丙肝、艾滋、乙肝)、工作年限、电话、免疫史、暴露位置、时间、地点及方式;暴露源信息包括:来源(血液制品/患者),血液制品为暴露源时,对血袋编号、血型、成分码、有效期、制备期进行登记,患者为暴露源时,对其年龄、性别、姓名、联系方式、住址、传染病情况进行登记,同时登记暴露经过、有无实施处理、处理方法与时间。针对有确切的传染病暴露源,需明确其血清学类型、暴露的损伤情况、检测时间、预防用药与监测状况。汇总以上信息并进行综合性分析。
2.结果
2.1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分布情况
总共出现职业暴露情况25例,发生率最高的为实习生,有12例(48.00%),其次为工作年限不超过5年的医务人员,有8例(32.00%),从业时间超过5年发生暴露事件的仅有2例(8.00%)。
2.2暴露源的病毒分类情况
病毒分类主要包括艾滋、乙肝、梅毒、丙肝,其中乙肝为最主要的暴露源,详见表1。
2.4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与处理情况
针对暴露源分类、暴露级别、病毒载量情况评估工作人员是否需要采取预防性用药措施,为其选取适宜的用药方案。2例丙肝、2例梅毒、4例乙肝暴露者在发生皮损的情况下给予相对应的用药方案,且实施定期监测,跟踪随访后未发生感染现象。
3.讨论
输血科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需要每天接触血制品与血液,其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风险极高。因此,为确保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防止医源性感染的意义十分重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职业暴露的主要发生人员为实习生,其次为工作年资小于5年的人员,这与原素梅等研究结果[2]相似。同时还发现暴露来源主要为患者的血液样本,暴露部分主要为手,主要的暴露原因为溅洒,暴露源病毒主要为乙肝,在发生暴露后,对工作人员进行风险评估,给予针对性的预防用药,并实施监测,随访后并未出现感染情况。提示输血科需构建完善的医院感染制度,对工作人员实施针对性的培训,使操作流程更为规范化,发生职业暴露后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预防措施,主要包括:①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院感小组,规范各项条例,给予新进员工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定期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教育,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操作更加规范化,同时对培训进行考核,提升其防范意识,减少发生职业暴露的几率[3]。②对科室的工作环境进行优化,增添生物安全设备与自动化检测仪器,科室布局应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与污染区,实验室保持良好的通风,物流与人流需分开,引进全自动检测设备,以降低手工操作概率[4]。③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工作时穿好工作服,戴好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需穿戴护目镜、胶鞋、隔离服等,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规程进行,为工作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检查感染性疾病情况,并记录在案,同时监督工作人员完善有关的疫苗免疫[5]。④依据废物垃圾分类相关的条例进行处理,将垃圾进行分类存放,黑色垃圾袋专收生活垃圾,黄色带生物危害标志的专收医疗废物垃圾,同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利器用专门的利器盒装好,交与专人接收,并进行登记处理[6]。⑤确保血液的质量,对输血指征进行严格管控,窗口期亦不能确定不具备感染性,需提升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规范工作的操作流程[7]。⑥构建健全的监测体系,包括暴露发生后评估、报告、预防用药、监测的全部过程,针对职业暴露的发生者,需采取及时的风险评估,实施对应的处理方案,缓解其心理压力[8]。受样本量与时间等原因制约,本次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综上所述,输血科将医院感染制度完善,为工作人员提供针对性的培训,使操作流程合理化、规范化,建立院感监测体系,暴露发生后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与处理方案,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姗,欧阳春.输血科职业暴露分析及防范措施[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7,30(02):308-310.
[2]王靖,樊宏英,程芸,等.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调查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04):374-376.
[3]陈莉,孟长秀,薛均,等.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0):86-88.
[4]汪娟,李维,夏代全.采供血机构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与风险防范[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2):1922-1923.
[5]戴莉.新入职护士职业暴露风险分析与防护策略[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6):107-108.
[6]李润蓉,沈振威.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防范对策[J].吉林医学,2016,37(02):440-442.
[7]李云国.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因素及防范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28-29.
[8]张霞.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01):15-17.
论文作者:邓智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职业论文; 发生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乙肝论文; 情况论文; 丙肝论文; 梅毒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