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室护士在采血过程中降低针刺伤发生率论文_杨正敏

贵州省医科大学凯里第二附属医院 贵州凯里 556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抽血室护士在采血过程中降低针刺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将我院抽血室24名护士纳入本次研究,分析在采血过程中引发针刺伤的原因,进一步提出降低针刺发生率的措施。结果 半年内,在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方面,0次4名(16.67%),1-2次12名(50.00%),3-4次6名(25.00%)、>5次2名(8.33%)。由此可知,在半年采血工作中,有83.33%的护士发生过针刺伤。结论抽血室护士在采血过程中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诸多,有必要对抽血室护士加强采血技巧培训,并对采血室工作环境加以改善等,进一步使针刺伤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

关键词:抽血室;采血;针刺伤

相关研究称:抽血室护士在采血过程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并不少见,在发生针刺伤之后,若未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则容易引发感染[1]。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护士采血过程针刺伤的发生。本次将24名抽血室护士纳入研究,其目的是分析探讨抽血室护士在采血过程中降低针刺发生率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纳入研究的24名抽血室护士工作时间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均为女性,年龄在21岁到38岁,年龄均值(31.8±2.4)岁。文化程度:中专5名、大专12名、本科7名。工龄为1年到11年,平均(5.8±0.4年。

1.2方法

以抽血室工作情况为依据,对问卷调查表加以制定,主要调查本次纳入研究的24名抽血室护士在采血工程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以半年为调查时间总长,针刺伤分为四个标准,即为:0次、1-2次、3-4次、>5次;进一步分为发生针刺伤的原因,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2]。本次一共发放问卷24份,均有效收回,有效收回率为100.00%。

2.结果

半年内,在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方面,0次4名(16.67%),1—2次12名(50.00%),3-4次6名(25.00%)、>5次2名(8.33%)。由此可知,在半年采血工作中,有83.33%的护士发生过针刺伤。见表1:

注:“1-2”次与“0次”相比,*P<0.05。

3.讨论

3.1针刺伤原因分析

相关资料显示:针刺伤容易引发感染,最为常见的感染包括HIV、HCV以及HBV等[3]。为了抽血室护士的健康着想,针对针刺伤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意义重大。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发现抽血室护士在采血过程中引发针刺伤的原因包括:

(1)采血技术操作规范程度不高。在采血过程中,抽血室护士未能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与此同时在采血技术操作上显得不够熟练,进而易引发针刺伤。

(2)采血环境差。在采血环境差的情况下,易使采血针刺伤的发生几率增加。较差的采血环境包括:采血病患多、光线不够以及采血室嘈杂等,这些较差的采血环境容易使采血护士心理上受到影响,比如焦躁、烦厌等,进而便容易使针刺伤的发生率增加。

(3)采血护士本位原因。从采血护士本位方面来看,若干对针刺伤的严重程度认识不足,在不重视采血工作的情况下,便容易造成操作上的失误,进而引发针刺伤。与此同时,在意识薄弱的情况下,采血护士容易出现不良工作习惯,例如:采血之后在针头处理上显得非常匆忙,或者对针尖的方向不够注意,从而导致刺伤自己或他人[4]。

(4)锐器桶更换因素。在不能根据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规定标准的情况,比如:处于锐器桶内的采血针在锐器桶内四分之三处便对锐器桶进行更换,而 当锐器桶当中的采血针过满,锐器桶无法盖严实,这样一出来的采血针便会使采血护士引发针刺伤。

(5)采血针原因。当所应用的采血针对采血护士防护显得不完善的情况下,采血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便容易被刺伤。

(6)采血病患不配合。在采血过程中,如果采血病患不配合,便容易出现躁动、挣扎等状况,进而容易导致采血护士被针刺伤。

3.2降低针刺伤发生率措施分析

结合上述分析,认识到导致抽血室护士在采血过程中针刺伤的原因诸多,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对抽血室护士加强培训。通过培训,使采血护士的采血技巧、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与此同时,使采血护士对采血工作的重要性加以认识,规范自身工作习惯,加强自身在采血工作中的防护,进一步使针刺伤的发生得到有效降低。

(2)优化采血工作环境。使采血室维持充足的光线,保证采血室不会有嘈杂、混乱的情况发生,使采血护士在优良的工作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而积极、认真地面对采血工作,进一步使针刺伤的发生得到有效降低。

(3)对医疗废物处理规范标准加以明确。根据医疗废物处置规程对采血针加以处理,对于乱扔采血针的行为严格禁止,并配备好锐器回收桶,以此使针刺伤的发生得到有效降低。

(4)及时更新采血工具。需对采血工作进行及时更新,并对相应的防护工作做好,确保采血护士在工作中不会出现针刺伤。

(5)构建针刺伤管理报告机制。通过针刺伤管理报告机制的构建,对针刺伤发生的原因进行及时分析,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从而使针刺伤的采血护士引发感染的情况得到有效避免。

(6)加强对不配合病患的教育工作。由于病患不配合容易出现躁动、挣扎,进而容易使采血护士发生针刺伤。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不配合病患的教育工作。耐心、认真地对病患解释采血过程配合的重要性,缓解病患的心理压力,以此使病患配合抽血,进而使采血护士被针刺伤情况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陈丽勤.浅析门诊采血窗口针刺伤的原因及预防[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05(11):586.

[2]赵金强,成宇,刘安定.使用一次性采血针的几点注意事项[J].中国现代医生,2015,05(12):135-137.

[3]赵雪飞.密闭式安全静脉留置针联合采血针采血对电解质结果的影响研究[J].科技风,2015,05(11):188-189.

[4]孙微微,刘畅,刘佳,孟颖,王梅.新型安全型留置采血针的应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5,02(19):156-157.

论文作者:杨正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2

标签:;  ;  ;  ;  ;  ;  ;  ;  

抽血室护士在采血过程中降低针刺伤发生率论文_杨正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