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预应力连续桥梁具有伸缩缝少、抗震能力强、不易变形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在现代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由于预应力技术施工的复杂性,对于操作的专业性也具有严格的要求。为此,本文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预应力施工技术要点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公路桥梁;桥梁建设;预应力;施工质量;质量控制
随着预应力技术施工范围的不断扩大,相应地促进了公路桥梁道路的发展。预应力在公路桥梁加固施工中的作用是确保道路桥梁的使用期限和承重能力达到最优化。多跨连续梁中预应力技术的使用可以起到加固的作用,缓解公路桥梁面临的抗剪、抗压能力不足时产生的风险,因而在公路桥梁建设规模的扩大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1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1支架布置要点
支架的施工顺序为:基础处理-按间距、步距放样布设-支架安装。安装时从桥梁的纵向一端向另一端进行,水平杆由下向上进行。支架搭设时应与桥梁墩身联结,确保支架的整体稳定。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支架的观测,要有详细的记录,并对观测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特别是数据有突变时,要认真对待,仔细分析,必要时进行重新验算。
1.2模板的制作及安装要点
模板的制作对于箱梁的性能有重要决定作用,箱梁在线型和无缝性等方面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板。因此,模板的制作及安置就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性要求。一般来说,高架桥的底模采用分块拼装的形式而且材料宜选用高强度的覆膜竹胶板。拼装工作通常是直接在支架上满铺,这样可以减少拼接过程中缝隙的数量。在模板安装的过程中,模板的线性控制对于工艺质量有重要影响,为此,木板之间链接通常会采用楔口咬合联结的形式,采取这种形式的好处就在于能够防止浇筑过程中的模板变形和漏浆,从而保证箱梁在拆模以后仍然能够顺直而均匀。
1.3预应力施工质量控制
预应力施工主要包含波纹管施工和钢绞线施工两个方面,波纹管和钢绞线施工有着不同的工艺要求,因此,需要分别加以注意。
(1)波纹管的连接与安装要点
两段同型号波纹管在进行连接时需要使用大一号的同型产品作为接头管,且接头长短需要控制在300毫米以内,这样方可承受住混凝土的压力从而防止波纹管接缝处发生漏浆现象。波纹管在连接好以后需要在箱梁模板底部安装。在安装过程中,应该以箱梁底模板为基准,并根据预应力筋曲线确定管底坐标。在箍筋上标上不同坐标点的高度和曲线位置以后,用间距50cm的φ12的定位钢筋将波纹管牢固固定于钢筋骨架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是:避免挤压、过度弯曲和电焊火花烧穿波纹管。安装完毕以后,必须进行细致检查,以确保波纹管的安装符合工艺要求并且接头完好、固定牢靠、管壁无开裂。另外,针对孔道较长的波纹管,还需要在一些特定部位设排气孔以保障注浆的均匀性。
(2)预应力束的制作与安装要点
1)预应力束的制作
钢铰线进场时,经抽检送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钢铰线束的下料长度要综合考虑设计的孔道长度、锚夹具厚度、工具锚厚度、千斤顶长度、长度富余量、安装穿束器等。切断时必需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口要平齐、丝头不散,严禁电(气)焊切割。
2)穿束方法
钢绞线穿束可分为整束穿和单根穿,连续梁钢绞线束一般采用整束穿,穿束工作一般由人工和卷扬机相互配合完成。直线束、短束一般采用人穿束;对于特长束、特重束、曲线束一般采用卷扬机。一般先用单根钢丝穿入波纹管,然后通过钢丝将卷扬机钢丝绳拖入波纹管。穿入速度一般控制在5~10m/min。在预应力钢材布置完后,必须做好电(气)焊等用电设备的使用防护工作,防止电弧或火花造成预应力钢材强度变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张拉控制
由于实际的管道摩阻、锚口及喇叭口摩阻与设计并不完全相符,可根据摩阻试验得到相关系数计算调整张拉力。但预应力值超过设计值过多时,其抗裂度随之升高,致使预应力筋在承受使用荷载时处于过高的应力状态,时间一长很容易产生应力裂纹,严重危害结构的使用安全。
1)张拉前机具的检查及校验
张拉前需保证油泵油量充足,保持千斤顶与油泵以及高压油管两端连接器的清洁无杂物,确认千斤顶及油泵无漏油现象。由于张拉装置存在内摩擦,压力表显示的张拉力值与设计值必然会存在误差,因此千斤顶及压力表在使用前需要进行配套标定。张拉要用精密压力表(精度0.4级),检定周期为每周一次,千斤顶检定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且不超过200次张拉作业。
2)孔道摩阻系数的实测
预应力筋的设计张拉控制力一般指的是锚下控制力,它包括了预计的预应力损失值,但不包括锚头摩阻损失。因此在进行预应力张拉施工时,实际张拉控制应力必须加上锚头摩阻损失。针对锚头及孔道的摩阻损失应请具有资质的检测方检测。当实测的孔道摩阻系数与设计摩阻系数存在偏差时,应及时与监理及设计单位联系,以便调整张拉应力及相应的设计伸长量。
3)张拉过程的控制
张拉时一般采用张拉力控制、伸长值做校核进行“双控”。张拉时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允许偏差为±6%。预应力筋张拉顺序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按规范给出的先纵向、再竖向、后横向的顺序进行预应力的张拉,且保证竖向和横向预应力筋张拉滞后纵向预应力筋张拉不大于三个悬浇梁段。张拉施工要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和龄期要求,防止混凝土初始弹性模量不足,引起桥梁内部应力增大。
张拉过程中可能出现断丝、滑丝现象,分析原因主要有:施工中存在焊渣等其他灼伤、碰伤钢绞线;钢绞线自身质量问题;张拉力大于设计;夹片质量问题;摩阻力太大;限位板不配套等。这些问题,施工中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防止钢绞线的损伤。尤其要做好材料进场抽检工作、油泵压力表的检测工作和限位板配套。当断丝和滑丝数不超过规定值时,可采用超张拉方式补足应力,超过规定值则需卸锚,更换钢束,重新张拉。为防止张拉后工作夹片回缩至工作锚孔里,施工时要做到钢绞线于工具锚处平顺、工作夹片齐头的同时保证工作夹片与工作锚配套。
2预应力技术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张拉时间及力度控制要点
许多施工人员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在混凝土中加入早强剂,在张拉结束一段时间后,混凝土会达到一定的强度,其强度的提高速率较高,与之相反的弹性模量的提高就会收到影响,导致预应力流失。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操作经验不足,力度不稳定,各个桥段的张拉力度不均匀,会对预应力混凝土的受力方式、外力传递路径等产生影响,造成预应力的下降,掌握好张拉的时间及力度是及其重要的。
(2)注意钢筋管道堵塞
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或者现场管理工作的食物,会出现预应力钢筋管道被堵塞,预应力筋无法通畅的穿过,其实际伸张值与预设伸张值出现较大出入,给工程的进度及成本控制工作带来很大阻碍,因此,对于施工人员的操作技术及个人素养有要有一定的要求,并做好现场的管理工作。
(3)注意添加外加剂的用量
混凝土收缩及徐变混凝土在配置及使用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其工作性,会添加许多外加剂,但是其在收缩和徐变的过程中使预应力降低,因此应选用收缩及徐变性小的外加剂。
3总结
总之,在公路桥梁建设中施工技术人员只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施工技术,对每一道工序、环节进行系统的控制与监督,才能不断地提升公路桥梁施工整体的质量,以及满足现代社会的交通运输需求。
参考文献:
[1]金家明.预应力施工工艺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与建设,2011.4.
[2]刘艳红.预应力在道路桥梁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
[3]马剑飞.大跨径预应力连续梁桥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12).
论文作者:梁焕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0
标签:预应力论文; 桥梁论文; 波纹管论文; 过程中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公路论文; 孔道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