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修复行业面临的问题及商业模式分析论文_罗春晖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面临的问题及商业模式分析论文_罗春晖

浙江益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基于我国土壤污染的严峻形势,分析了我国土壤修复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我国土壤修复资金需求量大,资金来源困难、责任界定情况复杂等现状,探讨了“谁污染,谁治理”、“谁使用,谁治理”、“政府出资”、RT、ROT、ROO、TRT等几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修复商业模式。同时,结合我国土壤修复行业正处于成长期初级阶段的现实情况,展望了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并给出了一些有益建议。

关键词:土壤修复;问题;商业模式;分析

导言:

土壤污染泛指具有生理毒性的物质进入土壤而导致土壤性质恶化和植物生理功能失调的现象。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的土壤污染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土壤总超标率高达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分别占11.2%、2.3%、1.5%和1.1%。相较于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累积性、不均匀性、难可逆性等特点,土壤污染物通过扩散进入植物体及邻近生态系统,阻碍植物生长并且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作物产量及品质,严重威胁到人体健康及生活品质。认识到土壤污染的严重性,欧美发达国家在过去三十年间纷纷制订了土壤修复计划,通过对土壤修复技术和设备研发投入巨资,发展出成熟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体系与规范,并积累了丰富的现场修复技术与工程应用经验,土壤修复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对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重视不够,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国家于“十一五”期间才将土壤修复产业列入高技术研究规划发展计划,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土壤修复工作任重而道远。

1土壤修复产业的重要性

修复污染土壤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均积极投入到土壤污染的治理工作当中,及时修复污染土壤可以有效减缓由污染引发的连锁反应,降低污染物向其他环境转移的强度及速率。以重金属污染为例,中国土壤污染呈现出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镇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的趋势。当前,城镇化进程使土地成为稀缺资源,由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城市工业用地被广泛用于商业发展及民居建设,但既有土地的改造项目面临较大风险,尤其是一些工业用地面临超负荷的污染,处理不当可能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此外,农业生产的压力也助推了土壤污染修复产业的发展,统计表明,约有19%的耕地受工业污染转移和农药超量使用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将修复与治理后的污染土壤用于农业生产,这对于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2土壤修复产业链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及相关部门针对土壤管理方面出台了相关规定及政策、技术规范和标准等,主要包括:《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04]47号)、《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发[2012]140号)、《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3]7号)、《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14]66号);《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25.4-2014)和《污染场地术语》(HJ682-2014);《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2014年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目录(第一批)》,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土十条”更是土壤修复事业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同时全国各地也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规定及技术规范。目前,国家正在加快推进土壤污染立法进程与进一步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2.1土壤修复行业从业单位

从事土壤修复的机构基本可划分为四类[12]。第一类是集设计与施工于一身的综合型企业;第二类是土壤修复专业技术类企业,包括专项技术公司、检测公司、咨询公司、药剂公司等;第三类是科研院所;第四类是外资企业。目前一些起步较早的企业,尤其是集成技术与工程经验的综合型公司,已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在行业起步阶段,这些位于产业链终端的公司更容易获利。科研机构很少涉足工程环节,更多是从事修复技术或设备的研发和小试,而外资企业受到政策的限制,很少直接涉足我国土壤修复工程业务,而是侧重于场地修复的咨询业务。而随着土壤修复市场的规模化发展,包括检测、评估、技术设备研发及修复工程设计施工在内的整个产业链都将迎来旺盛的市场需求。

2.2场地调查与污染土壤修复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

我国现行的场地环境评价和修复的框架及技术标准体系已初步确立。目前第三方检测机构是土壤环境调查工作中实施土壤检测的主体,专项技术公司、科研机构、综合型企业均有涉足整体的地块调查、风险评估、场地修复技术方案比选等工作,而修复工程施工主要由综合型修复企业完成,在修复工程竣工验收过程则主要由环保部门的下属机构完成。随着国家政策、法规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出台,土壤调查及修复行业将获得更多的技术、资金支持,同时行业的关注度将迅速提升。参与到整个行业产业链的各类机构与所有从业人员,只有正视前述的技术瓶颈和问题,建立相关的诚信从业规范并自觉遵守其约束,避免无序甚至恶性竞争,同时加强技术积累和能力提升,以创新引领和驱动行业发展,才能在做好土壤环境质量保护与改善的同时,从根本上实现行业的良性、健康和绿色发展。

3我国土壤修复当前商业模式及展望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正处于成长期初级阶段。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理论(industry life cycle),行业的生命发展周期主要包括5个发展阶段:研发期、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我国土壤修复行业正处于成长期初级阶段,未来10年将迎来土壤修复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当前常见的土壤修复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三种,且基本全部集中在工业污染场地领域:

(1)房地产开发+土壤修复。典型案例是北京市红狮涂料厂土壤修复项目,出资方万科集团通过招标方式拿到的原红狮涂料厂地块上的限价房项目,并将 14 万立方米的污染土壤治理项目发包给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有限责任公司,最终通过售卖楼盘实现盈利。

(2)政府购买。典型案例是武汉市原武汉药用玻璃厂(硚口)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政府出资接盘的原因是2003年收储该块毒地前未做环评,并在2006年出让给三江航天并导致工人中毒事件,2010年毒地被退回。土壤修复共耗时3年、投入2.8亿元,加上1.2亿元的赔偿款修复成本合计4亿元,其中中央预算拨款0.56亿元。但2014年解毒地块拍价达14.4亿元,远超于土壤修复成本。

(3)PPP模式。典型案例就是“岳塘模式”;2011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中,明确将竹埠港作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七大重点区域之一,随后竹埠港内的28家化工企业已全部关停。2015年8月,国家发改委已批准湘潭岳塘竹埠港地区为全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单位。竹埠港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的资金来源包括规模达4亿元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债券、国家重金属污染治理一期项目的环保资金1亿元等。

总体来看,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具备较好盈利模式。城市中心搬迁重污染企业地块修复,由于土地具备较好流转价值,具备受益者付费盈利模式;相关地块可先修复,后进行地产开发,通过PPP模式解决治理资金缺乏等难题,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而矿区土壤污染治理和农田土壤污染治理虽然已出现成功案例,但仍停留在事件响应模式的阶段,盈利模式尚不明确,政府财政拨款依然是主要资金来源。

从企业获得土壤修复项目的角度看,企业可以选择两种商业模式:BOT模式和EPC模式。其中我国目前比较多见的是EPC模式。从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前景来看,BOT模式具有更加灵活的资金融通方法,同时对土壤修复企业的激励作用更为明显,是未来我国积极探索的盈利模式。

随着相关制度的日趋完善,法律法规的更加细化和可执行性加强,土壤修复产业将从房地产开发驱动阶段逐渐向法律驱动或政府引导为主的阶段过渡。到2020年后,可能会进入一个意识驱动为主的时代。国应学习基于风险评估和优先排序的污染土地管理国际经验。在设定修复目标方面,要防止过度修复,避免在有限的场地上花费太多的资金和努力,使社会付出过于高昂的代价。修复目标值取决于污染土地带给社会和环境的风险水平,应建立适当的,考虑未来土地利用和土地特点的土壤修复目标,应采用基于风险的管理体系,这种修复体系通常比彻底的修复工作量要小,而且会显著节约修复费用。另外,目前我国污染场地面积大数量多,但修复资金有限,因此场地修复的优先次序尤为重要。一些发达国家实行污染土地风险等级评估和国家优先场地名单,对污染土地进行风险等级划分,从而确定修复的优先次序。场地经过污染调查与评估,在保证人体健康、环境安全的前提下,修复基金将被优先分配给社会和环境危害最严重的场地。

应结合本国土壤污染实际情况,建立基于风险评估和优先排序的污染土地管理体系。

加快推进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设备、药剂材料的国产化。在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要着重推进技术、设备、药剂材料的国产化。国际上,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体系基本形成,虽然我国可以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来发展土壤修复技术,但是国内的土壤类型、条件和场地污染的特殊性决定了需要发展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适合国情的实用型修复技术与设备,以推动土壤环境修复技术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降低修复成本。

加快推进我国土壤修复与互联网的融合。“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土壤修复应同其他传统行业一样,借助互联网平台,结合智能监测网络,从而带动土壤修复的生命力,实施“净土”战略,保障人类的食物安全和身体健康。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企业废地、工业园区和农业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场地土壤修复的技术水平、施工能力和管理经验等总体上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仍较落后。随着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对土壤污染问题的重视,一系列针对土壤污染防治政策的发布,必将给土壤修复市场带来了重大发展契机。相信通过各机构及从业人员的不断努力,在未来5-15年内,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将逐步形成并完善,完成“土十条”所设定的工作目标及主要指标,也将实现“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魏复盛,陈静生,吴燕玉,等.中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J].环境科学,1991(4):12-19.

[2]韩冬梅,金书秦.我国土壤污染分类、政策分析与防治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4,43:42-48.

[3]我国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产业现状[J]. 赵金艳,李莹,李珊珊,张爽. 中国环保产业. 2013(03).

[4]以机制创新破解城市污染场地修复资金难题[J]. 田军,文斌,刘世伟. 环境保护. 2012(11).

[5]现代土壤修复技术综述[J]. 刘明浩,花发奇. 科技创新导报. 2012(15).

[6]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固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郝汉舟,陈同斌,靳孟贵,雷梅,刘成武,祖文普,黄莉敏. 应用生态学报. 2011(03).

[7]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J]. 骆永明. 化学进展. 2018(Z1).

论文作者:罗春晖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0

标签:;  ;  ;  ;  ;  ;  ;  ;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面临的问题及商业模式分析论文_罗春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