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论文_杨佛代

甘肃省临洮县卫生健康局药品配送中心 甘肃临洮 730500

【摘 要】目的 探讨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提出防止措施。方法 收集某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92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药物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类型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 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后患者不良反应会累及皮肤,呼吸、循环、消化、神经和血液等多个系统的组织和脏器,其中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34.78%,其次为循环系统为22.83%,血液系统最低为4.35%;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为头孢曲松钠18.48%,其次为头孢替安和头孢替唑钠,均为13.04%;不同给药途径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差异,有56例为静脉滴注,24例为口服,12例为肌肉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87%、22.83%、13.04%。结论 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主要发生于皮肤、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静脉滴注最易出现不良反应,临床用药时需要皮试,注意患者体质,严格掌握其禁忌症,预防不良反应发生,提高医疗安全。

【关键词】头孢菌素;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措施

细菌感染是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随着青霉素的广泛使用,增强了人们对细菌感染的耐受力,青霉素衍生物头孢菌素类药物至今仍是医院控制各类细菌感染的一线用药,其实质为广谱的半合成抗生素,作用后组织浓度较高,可有效的控制和预防疾病,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极易出现不良反应,会对疾病的治疗、患者病情恢复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县某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92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0例,女42例,年龄12~84岁,平均年龄45.93±6.21岁,其中呼吸道感染43例,泌尿系统感染31例,消化系统感染13例,其他5例。

1.2:根据医院实际和各个科室结合制定不良反应调查表,主要包括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类型,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类型和相应处理对策。

2.结果

2.1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类型

结果显示,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后患者不良反应会累及皮肤,呼吸、循环、消化、神经和血液等多个系统的组织和脏器,其中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34.78%,其次为循环系统为22.83%,血液系统最低为4.35%,详见表1。

表1 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类型

2.2引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分析

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为头孢曲松钠18.48%,其次为头孢替安和头孢替唑钠,均为13.04%,详见表2。

2.2引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给药途径分析

有56例为静脉滴注,24例为口服,12例为肌肉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87%、22.83%、13.04%。

3.讨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临床可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具有疾病控制率高、覆盖率广、适应症多等特点,其作用机制与青霉素类似,抑制细菌细胞壁形成从而发挥杀菌功效,和青霉素相比,头孢类药物使用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抗菌谱更广,尤其对厌氧菌的杀灭效果更好,因此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抗生素。按照头孢类药物的功能和研发时间可分为四代,其中第一代药物主要有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等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肺炎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皮肤、组织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第二代头孢代表药物有头孢克洛、头孢呋辛,主要用于治疗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后引起的骨关节炎或败血症;第三代头孢为头孢唑肟、头孢噻肟等,能够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感染,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第四代头孢代表药有头孢唑喃,其具有更广的抗菌谱,效果更为明显[2]。

本研究结果显示,头孢类药物使用后患者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其次是呼吸系统,头孢曲松钠的不良反应最高,静脉滴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口服和肌注,提示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最容易引起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可能与药物经血管直接进入体内,药物浓度偏高有关,其次可能与渗透压、pH值等因素有关,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静脉滴注给药的时候,要注意用药剂量和滴注速度,避免不良反应发生[3]。

针对头孢类药物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出以下防治措施,首先在用药前行常规皮试,在选取药物前,医护人员要了解患者的过敏史、体质等情况,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和药物种类,同时要求其充分了解药物禁忌症和适应症,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文献资料显示,有高达83%的患者在饮酒后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在服用药物2~7d内禁止患者食用酒精类食品[4]。

综上所述,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主要发生于皮肤、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静脉滴注最易出现不良反应,临床用药时需要皮试,注意患者体质,严格掌握其禁忌症,预防不良反应发生,提高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吴再起.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用致不良反应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108-109.

[2]汤小平.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2):146-147.

[3]苏昆. 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3):14-16.

[4]李林军. 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用药致不良反应的分析[J]. 当代医学,2017,23(34):82-82.

论文作者:杨佛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分析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论文_杨佛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