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教育的新型正规化探索
——基于延边朝鲜族教育发展史的研究(1945-1949)
王彦龙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长春 130024)
摘 要: 抗战胜利后,延边朝鲜族人民废除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制度,实现了发展本民族文化教育的愿望。随着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生产建设,支援战争”成了党的中心工作,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以开展文化学习为主的新型正规化教育的口号,为此,延边地区建立了统一的正规学校教育制度,加大文化课教育的比重以及加强民族师资队伍建设。在实施新型正规化教育改革过程中,延边地区教育工作者为了纠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提出了注意道路问题,领导问题,师资和教材问题以及政治教育和服务工农群众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培育出大量的优秀人才,同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朝鲜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延边地区;朝鲜族;新型正规化;教育制度
抗战胜利后,东北地区在战后“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决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加上抗日战争胜利的实践,使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教育是夺取革命胜利不可缺少的一条重要战线,知识分子是夺取革命胜利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1]随着党的七大声音的传播,大批干部和主力部队陆续出关,他们把重视教育的传统带到了东北地区。1945年8月18日,东北抗日联军和苏联红军进驻延吉,从而使苦难深重的延边人民得到了彻底的解放,然而,蒋介石的军队却开始向东北进犯,到1946年夏则发动了全面内战。在极其艰苦恶劣的战争环境下,尽管当时东北地区经济没有得到恢复,人民生活还没有安定下来,但有着发展民族教育优良传统的延边朝鲜族人民自发地掀起了群众性的办学热潮。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从乡村到县城,筹办了数百所民办学校,废除了日本帝国主义实施的奴化教育制度,实行了以开展文化学习为主的新型正规化教育,同时,为土地改革和根据地的建设,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以说,这是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上的一大创举。
公元前4世纪时,我们可以认定为意定代理人的唯一类型只有奴隶和家子,他们处在家父的权力之下。对于之外的任何其他人而言,适用的是这样一条极为古老的市民法原则,即“无人能通过一个不隶属于其权力之下的家外人取得物或权利”。正如盖尤斯在《法学阶梯》2,95所记叙的:
一、新形势下孕育出的新方针
1947年5月,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东北的军事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东北革命根据地即将建成,在中国共产党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并即将取得战争胜利的情况下,5月5日中共中央东北局作出了《关于东北目前形势与任务的决议》(即“五五决议”),并指出:“目前东北党正处在一个新形势的前面……积极组织力量,全力准备大反攻,大量歼灭敌人,大量收复失地,巩固和扩大解放区。”[2]1947年6月,中国共产党共歼灭国民党军队多达112万人,有效地阻止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到1948年夏秋季,东北90%的地区已获得解放,东、西、南、北满已联成一片,[3](P50)东北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摧毁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势力,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广大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解放,翻身农民有地、有衣、有食,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随和的他总是带着自信的笑容,让人感到特别亲切,一种独特的魅力总能吸引着身边的人,给人莫名的动力,更容易投入到工作中。“任何的约束,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他总是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新来的同事,有新的想法总能和他们分享,一起进步、一起实现自己当初的宏图壮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随着经验的积累、内心的逐步强大,相信王振东将会在铁建的行业里一展宏图,搏出一片天,实现自己的基建梦想。
此时,东北地区即将全境解放,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也由农村开始逐渐向城市转移,“生产建设,支援战争”成了东北地区的中心任务。为了适应东北新形势下经济文化方面建设的需要,教育工作需要建立正规化制度。延边朝鲜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始终在少数民族中居于领先地位,抗战胜利结束后,虽然延边地区的朝鲜族人口比1944年减少11万余人,但朝鲜族学校却大量增加,小学接近达到普及,中学数量约占吉林省的一半。[4]在这种新形势的迫切要求下,延边地区教育事业已具备了向新型正规化方向转变的条件和可能。1948年6月12日,吉林省教育厅为了研究实现新型正规化教育的措施召开了土地改革后的第一次各县教育科长会议,讨论决定了以文化课教学为主的新型正规化教育方针。延边行政监督专员公署于6 月20日召开延边各中学校长会议,贯彻落实吉林省召开的各县教育科长会议的精神。当时的延边地区朝鲜族教育通过政治启蒙工作,在争取、教育、改造知识分子,培养新的知识分子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就学生文化课的质量来说,仍然很低。如延吉市二中在延边各中学校长会上汇报中指出,初中一年级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仅相当于初小四年级的水平,初中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则相当于高小二年级学生的水平。[5](P102)
进入互联网时代,所有渠道都被打通,信息如潮水一般涌来,将每个人都拉入数字的漩涡,从前被人珍视的纸质文本被遗忘在时光的角落。然则在数字阅读浪涛的冲击下,浙江印刷集团却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我好奇地询问金汉宏董事长是不是有什么独门绝技,其笑着说:“并不是说数字阅读的量增多了,传统的纸质印刷产品就会减少。不可否认的是,报纸、期刊的印刷量确实减少了,但随着人们对于阅读的兴趣的增加,书籍的印量并没有大幅减少。现在正是生产旺季,我们并不苦恼数字阅读对我们有什么影响,而是思考如何完成如此大的印量。”
二、探索中制定的新制度
针对“目前是一个新旧交替的过渡阶段,要通盘彻底改造国民党那套学制、课程等教育制度,实际还不成熟,因此目前只能采取改良办法,中学小学学制暂时不变。”[7]所以,小学仍为四二制,中学仍为三三制。高中按地方建设的需要分科,地方需要什么科,就设什么科。[8]这种教育制度正是在开始克服过去短期训练班那种缺乏正规制度的现象,于是建立入学、毕业、考试、升级、放假、校规等制度。[9]
(一)建立统一的正规学校教育制度
1948年12月9日,延边行政监督专员公署在《关于民族政策中的几个问题》草案中提出文化教育方针:“要加强文化建设,提高人民的阶级觉悟。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是以民族形式来贯彻新民主主义的内容,克服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残余,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的新民主主义文化。”[5](P78)18日延边地区又召开了各中学校长会议,总结了六月会议以来实施新型正规化教育的情况,讨论研究并决定今后教育工作的方向,制定了教学计划,同时制定出朝鲜族正规化教育教学制度。
过去短期政治训练班,是为了适应解放战争与土地斗争的迫切需要,以突击、速成的方式,给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知识分子以短期政治训练,使他们初步具有革命思想,并建立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而动员他们去参加革命工作。这种学习班的特点在于:一是集中进行政治教育,改造思想,二是没有定型的学制、课程及其他教学制度,流动性大,变动性大,三是学习期限短,带临时性、突击性与速成性。而为了适应新的革命形势和革命任务,建立新型正规化学校制度,则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培养知识分子,既有政治课,又有文化课,还有业务课。所要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懂政治,建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而且还要有相当的文化科学知识与业务知识。特点有:一是有正规的制度化教育(包括学制,课程等),二是循序渐进的学习课程,三是文化课中包含政治教育。[10]这就要求所有学校建立这种新型正规化教育制度,这也就是目前办正规学校的实质。
(二)加大文化课比重
其次是领导问题,即如何实行民主集中制,民主和集中如何相辅相成。在民主前提下集中领导,在集中的领导下进行民主运动,发挥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切实感到新型正规化教育与过去封建教育、法西斯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是根本不同的。在实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想不到的问题或者走一些走弯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如何实行民主化领导的问题。领导民主化,是否一切让教职员工和学生说了算,领导者只是随着他们的思想走呢?当然不是的,这是一种极有害的极端民主化的思想。领导民主化不能只是组织个“校务管理委员会”,按时开开会,听取一些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意见,这样必然流于形式,从而引不起大家的兴趣。领导民主化实行起来与否,能够贯彻与否,得到群众拥护与否,主要决定于民主内容,即民主内容得充实,群众兴趣越大,积极性越高,则领导民主化越容易实现。这是保证新型正规化教育得以实现的决定性问题。只有这样,实行了民主集中制,就实现了领导民主化,才能更密切团结进步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才能有明确阶级立场及革命认识,更好地引导大多数群众,从而建立起新型的正规化教育制度,保证了正规化的文化课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东北解放区第三次教育会议于1948年8月12日在哈尔滨市开幕。到会的各省、市的教育厅、局长及大中学校与专门学校校长等80余人。[6](P716)会上,全体代表明确了党的中心工作,已由战争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为了适应这一形势任务的转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实行新型正规化教育的方针,为生产建设服务。重点是办好中等以上的学校,培养各类人才。同时要加强对国民教育(小学教育)的领导,有计划地推行社会教育。另外,通过研究,初步明确了新型正规化教育的实施办法。[3](P52)为此,东北地区建设新型正规化教育正式拉开了帷幕。
首先,新型正规化教育必须遵循新民主主义道路。这种新型正规化教育,必须具有民族的内容,适应现阶段中国国情及要求,以确立“生产建设,支援战争”为目的的服务革命的思想。新型正规化教育必须遵循民主集中制,并在其领导下,充分发挥教员和学生的作用,使学生们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并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新型正规化教育是要为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培育大批人才而努力,同时,要铲除那些没有阶级认识及立场,实质上仍是为封建教育、奴化教育以及法西斯教育服务过的,那种“为教育而教育”“为文化而文化”“为科学而科学”的极端有害的思想。
实践证明,实行新型正规化教育,并不是否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短训班办法,而是要在建立新型正规学校教育过程中,不断与旧型正规化思想和其他错误思想进行斗争。只有改正错误的思想,才能正确实行新型正规化教育,因此学习政治与学习文化,两者不可偏废,决不能让政治学习与文化学习相对立,而应把两者紧密联系起来。
(三)加强民族师资队伍建设
在训练、培养提高原有教员的同时,还大力办好师范教育,努力培养新教师队伍。1945年11月1日接管了日伪时期的间岛师道学校,并把它改造成为延吉师范学校,当时有320名学生,学习年限3年,设朝鲜语文、数学、汉语、教育、物理、化学、体育等学科,培养小学教员。吉林省政府于1946年8月把这所师范学校改称为省立民主学院教育系,培养中、小学教员。1948年3月成立的延边高级师范学校,开设培养小学教员的初级班和培养中学教员的高级班。高级班又分为文科班和理科班,学制为四二制;1948年12月延边高级师范学校改称吉林省立延边高级师范学校,学制改为三三制。[12]通过加强对教师政治、业务学习的领导,使得广大教师既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又努力提高文化业务水平,同时使延边地区出现了教师热爱教育事业,认真教学,为培养祖国新一代而辛勤工作的新气象,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和模范教育工作者。朝鲜族师资队伍在朝鲜族中小学蓬勃发展过程中得到壮大和发展,对延边以及整个东北解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办好新型正规化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民族师资队伍建设是必须做好的一件重要工作。党和政府为了使教员的业务水平达到适应新型正规化教育的标准,通过利用短期集中受训的方式,培养了一大批中小学校教员。为此,东北解放区对教师的来源和培养提出:第一,应尽量任用原有教员,他们占现有教师的大多数;第二对现有的业务能力差、文化程度低的教员进行培训,迅速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政治素养;第三,加强教师队伍新成员的培养,大力培育高小及初小教师;第四,吸收本地区及关内的知识分子作教师。[6](P722)1947年1月在延吉县召集了250名朝、汉族教员的学习会,总结了一年来的工作,并讨论了今后如何改革教育工作的问题。同年7月在龙井召开吉东地区中小学校骨干教员训练班,学习《东北政委会关于改造学校教育与开展冬学运动的指示》,肃清了传统的旧教育思想。1948年7月在延吉举办汪清、和龙、珲春等30所中学教员170名的短训班,研究了教学工作。1948年12月1日,《教育通讯》朝鲜文版出版,在对教育工作者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教育理论,交流经验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5](P115)
三、实践中面临的新问题
新型正规化教育,是延边朝鲜族也是整个东北地区教育工作努力的方向,自从1948年在东北第三次教育会议提出这一任务后,延边各地教育工作者都开始为建立新型正规化教育制度而努力。在进行新型正规化教育改革过程中取得了成绩,也发生了偏差;碰上了困难,也遇到了问题。成绩是初步建立了新型正规化教育制度,加强了学校文化课的内容;偏差是就旧式正规化教育思想依然存在,放松了对政治理论的教育,还有许多学校关起大门办学校,没能使学生适当地与生产建设接触,并为之服务;困难是领导方式不明晰,师资、教材以及必要的物质条件的匮乏;问题是如何才算新民主主义的新型正规化教育呢?整个东北地区都在摸索研究。
为了发扬成绩,纠正偏差,克服困难,弄清问题,使新型正规化教育更进一步,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在提高文化课教育过程中,难免出现了一些偏差,个别地区和学校提出“一切为了文化课上课”的口号,因而不注意学生的社会活动和课外活动。对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限制得太紧,学校不给学生安排课外活动时间,用文化课去压学生。这种教学与实际脱节,不做社会活动,轻视政治学习等毛病,都是旧型正规化思想的体现。还有一些教员和学生,把正规化学校教育看成是多教、多学文化课,从而产生了忽视政治课。例如某地区初中生考师范院校,数学能达到九十多分,语文、地理、历史等成绩只有四十分左右,而政治常识却低至二三十分。[11]在思想改造教育阶段曾忽视文化课学习,现在又忽视政治,则走向了另一极端。再者,在新型正规化教育刚实行的时候,少数学校没能更好地把改造思想的教育转变到文化学习上来,仍然沿用短训班那一套,上课时间过少,入学、毕业仍无一定手续。文化课仍处在无目的、无计划的混乱状态中。尤其在农村,一部分学校不按时教学,不按规定时间完成课程进度,不能完成教学计划,教学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学生水平仍然过低。[7]这些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调整后,才逐渐得以解决。
东北行政委员会于1948年10月颁发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对中小学文化课做了明确规定:“中学、高校文化课占90%,政治课占10%,初小课程全部为文化课,只在常识和国语课里面包括政治常识。”[3](P53)延边朝鲜族中学,根据东北解放区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规定以及《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结合民族特点,特制定教学计划。1948年12月,延边行政监督专员公署在延边各中学校长会上明确规定了各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如语文课是能学好各门学科并准确表达自己思想的共同的基础课,数学课是培养计算能力、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最基本的基础常识课,政治常识课是改造旧思想、树立革命的思想以及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的进步的思想作风的学科,历史课是通过学习革命斗争经验来理解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地理课是学习经济地理、认识地理条件和经济概况,尤其是学好有关交通知识的学科,自然科学是为学习技术知识打好基础的学科。[5](P105)
本研究中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血清BNP、COX-2、ACE2、TIMP-2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MMP-1水平低于单纯糖尿病患者。这一结果提示,糖尿病心肌病患者TIMP-2、MMP-1比例失衡引起心肌结构、功能发生改变,引起心肌肥大、胶原沉积、心肌纤维化等病理改变,进而引起心功能异常,心室压力、室壁张力增加,导致血中BNP水平升高。COX-2、ACE2可通过血管内皮损伤参与心室重构过程。因此可将上述指标联合检测作为糖尿病心肌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第三,师资和教材问题。延边地区学校里的教员绝大多数都是旧教员,他们不但受旧教育影响很深,很多在正规化教育的号召下,最容易误会为实行旧的一套正规化教育已经完成了,所以,通过这些教员来实行新型正规化教育是很难实现的。但是,这些教员很大部分人具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他们所缺乏的只是革命理论、政治知识、阶级立场和实际经验。所以,必须组织和引导他们进行政治理论的学习,多去接触工农群众以及相应的实际工作,使他们不仅获得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而且逐步将这些知识贯彻于他们的业务学习与研究当中。那么,他们所教出的学生,不但在政治理论学习下有着坚定的革命认识和立场,而且通过文化课的学习,还启发学生们的革命创造力,将革命文化传统发扬光大。所以,改造师资问题,也是实行新型正规化教育的重大问题之一。另外,教材问题对实行新型正规化教育有很大影响,这就需要上级领导组织人力去研究编纂,并使之更加完备。同时,这些教材也需要经得住实际应用的考验,经得住教员与学生的研究,使之逐步充实而完备起来。所以,实行正规化教育,不能忽视和放松师资和教材问题。
速卫起重机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是SWF在中国的贸易公司。SWF是全球起重机和起升设备行业的业界领先者,客户包括独立的起重机制造商、提升设备经销商和服务公司。SWF拥有极为全面的产品目录,被广泛应用于对性能和质量有极高要求的领域。此外,公司还拥有完整的服务包,包括全天候客户服务支持、客户专用配置软件、技术和销售培训以及一系列的客户特定服务。
最后,政治教育与服务工农群众的问题。学校要有一定的政治学习,而且要通过文化课的学习来加强对革命的认识,也就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青年与学生的思想认识基础。所以,在新型正规化教育过程中,政治理论学习和文化课学习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开的。一方面,通过政治理论的学习可以加强对文化课学习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文化课的学习又加强了对革命的认识,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多锻炼、多联系实际,并与工农群众打成一片,从而使理论更好地联系实际。所以,在不影响正规化学习的条件下,动员和组织学生为生产建设服务,同时,进行社会教育活动,办工农识字班、夜校、黑板报、组织工农通讯小组、工农文化娱乐小组。这样新型正规化教育更容易达到预期的目的,才能更好地为生产建设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四、结语
延边朝鲜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一直具有领先地位。解放战争时期,得到解放的延边朝鲜族地区在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指导下,能够自由而全面地展开各类教育事业。1948年,延边朝鲜族开始确定实行新型正规化教育制度之后,不仅废除了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时期的实施的奴化教育,而且改造了旧知识分子,从而确立了新民主主义教育制度。这一时期虽然为过渡时期,但是延边朝鲜族教育事业逐渐转向建立正规化学校制度,加强了文化知识学习,为建国后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造就各类人才。可以说,延边朝鲜族人民积极支持和支援教育,用自己的力量创办学校,是这一时期朝鲜族新型正规化教育过程中一大特点,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朝鲜族地区很快普及初等教育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剑英.晋察冀边区教育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34.
[2]朱建华.东北解放战争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92.
[3]苏甫.东北解放区教育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4]邢安臣,白俊成.东北解放战争中的少数民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199.
[5]朴奎灿.延边朝鲜族教育史稿[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6]王鸿宾,向南,孙孝恩.东北教育通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7]董纯才.关于办正规学校的问题[J].东北教育,1999,(4).
[8]许青善,姜永德.中国朝鲜民族教育史料集(第2卷)[M].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2003:414.
[9]董纯才.论东北教育的改革——在东北第四次教育会议上关于东北三年来教育工作总结报告[J].东北教育,1949,(11).
[10]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东北解放区教育资料选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196.
[11]陈仲瑶.教育正规化建设中的几个偏向问题[J].东北教育,1949,(5).
[12]韩达.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第一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537.
Exploration on the New Formalization of Ethnic Minority Education: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Korean Education in Yanbian (1945-1949)
WANG Yan-long
(Marxism Department,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China)
Abstract: After the victory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Yanbian Korean people abolished the Japanese imperialist enslavement education system, to achie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aspirations.With the liberation of the Northeast in November 1948,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support the war" has become the center of the party work,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put forward to carry out cultural studies mainly to the new formal education slogan,for which the Yanbian area established Unified formal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cultural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teachers.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new formalized education reform, the educational workers in the Yanbian area put forward timel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 of road problems, leadership problems,teacher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as well as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ervice to the masses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in order to correct the deviations in the reform process.Goo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democratic new China to cultivate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s, at the same time,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Korean area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Key words: Yanbian area; Korean nationality; new formalization; educ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 G7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6959(2019)07-0184-05
DOI编号: 10.13965/j.cnki.gzmzyj10026959.2019.07.029
收稿日期: 2019-04-27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期党处理阶层关系的历史经验研究”(项目编号:16BDJ011);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重大政治论断教学研究”(项目编号:19JDSZK061)阶段性成果。
[作者]王彦龙(1985-),吉林集安人,法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民族教育理论。
(责任编辑:李筱竹)
(责任校对:笑 著)
标签:延边地区论文; 朝鲜族论文; 新型正规化论文; 教育制度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