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固然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有人们价值观念上的问题,有体制和管理上的问题,但从教学这个层面来讲,最主要的是课堂教学本身效益不高所致。提出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正是要从专业技术层面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比如,可以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更多开展实验探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教学时,应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包括在现实中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化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8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7-226-01
“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如何构建高效化学课堂?高效的化学课堂要求在化学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基础,以提升学生的化学素质为目的,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而达成课堂的高质量、高效益。简单地说:“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下面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及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一、高中化学高效课堂“自主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自主开放型”课堂在操作上主要包含了五个模块:自学、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巩固拓展、课后反思。课堂划分为三个模块:合作探究、展示点评、随堂检测。课堂三模块大致按照时间划分为:17(分钟)+20(分钟)+8(分钟)。以导学案、固学案为载体,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合作单位进行自主开放型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如何体现开放?近些年来,化学开放题及其教学已经成为化学教学改革及研究的一个热点,许多学者对其涵义、类型及教育的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一些理论问题上已经达成了共识。普遍认为,化学开放题与那种具有唯一正确答案、甚至唯一正确解法的“传统问题”相比,由于自身的开放性质,不再是条件充分、结论唯一,决定了学生不可能按照既定的模式机械地去从事解题活动,而必须主动地、积极地去进行探索,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形成,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个切人口。
二、高中化学高效课堂“自主开放型课堂”学案的编排
“自主开放型课堂”学案的编排分为预习案、课堂探究案、随堂检测案、课后巩固案、教后反思案五个模块。预习案的编排突出教材的基础知识,强调学生课前自主完成;课堂探究案则突出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效果;随堂检测案属于成果展示;课后巩固案通过精选练习查缺补漏,巩固成果;教后反思案突出归纳总结、加深印象。学案的编排中采用“一次备课”、“二次备课”、“集体备课”制,要求老师备课时结合教材特色,做到备学生、备自己、备教材、备教法、备语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质量的“一次备课”是“二次备课”、“集体备课”编写“学案”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高效的“一次备课”,后面的所有环节都是假的、空的、低效甚至无效的。通过汇聚集体智慧采用“集体备课”,提高“导学案”的质量,弥补可能存在的不足。当然再好的“教学案”也要适合自己班级的学情,也要根据任课老师个性化的理解才能科学有效地实施到教学中去。
三、高中化学高效课堂“自主开放型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
1.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入
《新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引进了课堂。每间教室分为9个小组。每个小组依据好、较好、一般三个层次组合,每组6到8人,设立小组长一名。面对班级授课制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它的优势。
2.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相互转换,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生动形象地再现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在中学化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与中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架起桥梁。为此,新课程非常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化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的重大影响。强调化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化学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化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人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化学活动中去。
3.实现“自主开放型课堂”应把握好哪几个关键
“自主与开放”是其核心价值,真正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实现“自主开放型课堂”应把握好:(1)凡是学生能探索的老师绝不代替;(2)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去暗示;(3)尽量给学生多一些思考时间、活动的余地。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和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效课堂的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挖掘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高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赫?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M].北京: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
[2]谢艳兵.更新教学思想,打造快乐课堂[J].中学生数理化,2009,(4).
[3]张广明.高效课堂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11).
论文作者:李志莲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课堂论文; 高效论文; 学生论文; 化学论文; 开放型论文; 自主论文; 学案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7月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