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周淑丽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周淑丽

山东省海阳市第九中学 265100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是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数学教育。由于教材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初中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学生可能会不适应这种变化,刚进入高一年级就会遇到学习上的“不适应期”,严重的会导致其失去学习兴趣,出现学习成绩滑坡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中高中教学上的衔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初、高中数学在学科知识上、教学方法上、学习方法上能彼此相通、互为一体,有利于初、高中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 教学衔接 学习方法

新学期伊始,高一新生满怀热情、信心满满地投入到了新的学习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也渐渐地浮出水面,很多学生在升入高一以后,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其中也不乏初中的数学尖子。很多学生望数学而生畏,甚至敬而远之,学生的数学成绩出现了较严重的两极分化,有些甚至对数学失去了信心。造成这些的原因,主要是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部分学生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导致初高中的衔接不好,产生了以上问题。在初高中数学的衔接上主要存在两大方面的问题:知识的差异和学习方法的差异。

一、知识的差异

初中数学知识点少、难度低、知识面窄。而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既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它抽象性、理论性很强,对学生的智力因素要求很高,成为很多学生的“瘸腿科”,这也就是为什么学生们常说“得数学者得天下”。尤其是在高一,首先碰到的就是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集合、函数等概念,使一些初中数学基础很好的学生也难以适应,导致一进高中大门就被数学这块砖砸晕了。

现行高中数学课本,与初中数学相比,初步分析有其以下显著特点: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从浅显至严谨;从定量到定性。初中数学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且其公式参量也较少,因此,学生对初中数学并不感到太难。高中数学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加宽了。再加之教材从数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最难的部分“函数”放在高一阶段,也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在知识点的衔接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我们必修一第一部分就是集合,而在用描述法来表示集合时常会遇见一元二次方程和绝对值不等式这样的一些问题。如A={x|12x2-5x-2=0},B={x||x|≤1},求A∩B。虽然是个简单的集合运算问题,但有些学生不会解一元二次方程和绝对值不等式,有的只会用求根公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不会因式分解,导致有时会浪费时间。而关于绝对值不等式更是学生的弱点,特别是遇到一些含参数的绝对值不等式问题,更是不知从何入手。主要就是初中这部分没引起重视,不理解绝对值不等式的含义。如高中数学的立体几何部分,对学生的空间立体感要求比较高,首先可以从感官上来感受空间重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特别是三视图这一节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同时也和初中有一定的联系。总之,初高中的知识点有一定的联系,但高中数学知识更完善,对能力要求比较高。

二、学习方法的差异

初中课堂教学容量小,知识简单,课节多,课堂节奏比较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教师课堂较慢的速度,能够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老师布置作业,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堂内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高中数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课节少。拿我们学校来说,高一每周六节数学课,每学期要完成两本必修内容的学习。这样就导致课堂时间很紧张,每节课都要精心安排。而课外时间更是有限,学生每天三节自习课,九门课程,能够分给数学的时间可想而知。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练习,这就导致一些基础差、能力弱、上课不认真的学生注定是要被甩下的。所以高中数学对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自学能力、理解能力等要求比较高。

模仿与创新的区别。初中学生模仿做题,他们模仿老师思维推理较多;而高中学生有模仿做题和推理思维,但随着知识的难度加大和知识面广泛,学生不能全部模仿,即使学生全部模仿训练做题,也不能开拓学生的自我思维能力,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只能是一般程度。现在高考数学旨在考察学生的能力,避免学生高分低能,避免定势思维,提倡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初中学生大量地模仿带来了不利的思维定势,给高中学生带来了保守的、僵化的思想,封闭了学生丰富的创造精神。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做好学科知识的衔接。在初高中数学有效衔接的学科知识方面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四基”教育,即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教育。尤其是基本的定义、定理一定要大力强化,不需要一字不差的记忆,但一定要理解透彻,这样才有利于应用。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数学题都是围绕着定义、定理或性质展开的。(2)在教学活动中突出抓好“三个点”,即抓好连接点、补充间断点、拓展深化点,夯实学科基础知识。初、高中数学联系密切的知识点: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三者的关系,绝对值不等式、立方差、立方和公式,因式分解,三视图,框图等。(3)构建数学知识网。高中数学教学中相关联知识点的梳理衔接,构建数学知识网,夯实初中数学基础,运用概念图、流程图将各个重要知识点串成线、织成网,使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顾、全面的了解。

2.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对初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衔接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1)通览教材、大纲、课标,重点理解和把握初高中数学内容主题的互补和递进关系。例如:初中学习了圆,但它主要涉及的是有关圆的证明、弦和弦心距,而高中对圆的学习主要是圆的方程和圆的计算,在圆的计算中就经常用到我们初中学过的弦长、弦心距和半径的关系。在初中学生学习了简单的三视图,这对高中学习立体几何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形成。这样,数学的核心主题在于两个学段的分布既各有侧重,又在整体上实现互补。在相同主题的处理上,采用了初、高中递进安排的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要确定新学年开始前的学习内容,订出相应的计划,使得学习的内容有利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数学的衔接。(2)要深入了解学生,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教师对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情况要进行调查了解。例如: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初中时的数学学习情况、对数学的兴趣如何、数学基础好或差的成因是什么,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所帮助。要将数学所学内容多与现实联系、多与生活实际联系,这样才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强化能力培养,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的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能力的任务,初高中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3.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一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部分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以具体指导。如:高中学生往往有这样的经历,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就是题做不出来。这主要还是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理解不深,还在沿用初中那种死记硬背的方式,导致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因此,在学习中还要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总之,初、高中教学属于两个不同的学段,其中必有衔接的规律可循。除了知识之外,学生不同学段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思维形态、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都应该研究。如果高中教师不清楚学生在初中学了什么、没学什么、应该学好而没有学好什么、学习方法和习惯是什么样的,那么,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知识就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年玉敏 初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问题的研究。

[2]张丹红 初高中数学衔接对于增强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

[3]郭银 苏桂萍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数学教学通讯》,2010,09。

[4]狄小平 初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衔接问题的探讨.《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12。

论文作者:周淑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  ;  ;  ;  ;  ;  ;  ;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周淑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