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析与控制干预论文_蒲丽媛

风湿免疫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析与控制干预论文_蒲丽媛

蒲丽媛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云南昆明650032)

【摘要】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医疗设备及诊疗手段的持续更新。目的 分析探讨风湿免疫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因素,并总结相应的控制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风湿免疫科在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3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点,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结果 30份送检标本中共检出35株病原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最高,相应占比为34.29%(12/35),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占比为28.57%(10/35),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等的检出率分别为14.29%(5/35)、11.43%(4/35)、8.57%(3/35)、2.86%(1/35)。所有患者均经积极的干预和控制措施后,多重耐药菌得到有效的控制,并经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后,原发病的治疗效果良好,均康复出院。结论 风湿免疫科多重耐药菌类型较多,以白假丝酵母菌检出率最高,因而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与控制措施,以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最大限度的避免发生院内的交叉感染。

【关键词】风湿免疫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干预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5-0327-01

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设备与诊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严重威胁病患及其周围人群的健康。风湿免疫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紊乱、机体抵抗力低下,病情迁延、反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易引发医院感染及出现耐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风湿免疫科在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3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58-86岁,平均年龄为(74.2±3.5)岁;患者住院天数为14-43d,平均为(26.5±2.6)d。其中,16例为下呼吸道感染,10例为泌尿道感染,4例为血液感染。26例患者运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另4例运用的抗菌药物少于2种。

1.2 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

细菌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ATB微生物鉴定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药敏结果按美国NCCLS2000年标准。

1.3 调查方法

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搜集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病原菌的种类、感染部位、侵袭性操作和使用抗菌药物种类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30份送检标本中共检出35株病原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最高,相应占比为34.29%(12/35),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占比为28.57%(10/35),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等的检出率分别为14.29%(5/35)、11.43%(4/35)、8.57%(3/35)、2.86%(1/35)。所有患者均经积极的干预和控制措施后,多重耐药菌得到有效的控制,并经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后,原发病的治疗效果良好,均康复出院。见表1。

3 讨论

多重耐药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是指在使用3种或3种以上抗菌药物后依然表现出较强耐药性的病原菌。近年来,随着广谱性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多重耐药菌的种类越来越多,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由多重耐药菌而引发的感染往往较为复杂,其治疗与护理难度也较大。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其病情往往较为复杂,多迁延难愈,加之多数患者免疫功能出现紊乱,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需要长时间服用各类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或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因而大大增加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疾病的发生。分析探讨风湿免疫科多重耐药菌的构成分布特点,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相应干预与控制措施如下:①构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警机制:严密监测并分析感染的现状,依据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病原学特点,制定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措施。②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医护人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防范手段及隔离知识等的掌握程度将会对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因而应加强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提升其防范意识及预防隔离水平。③制定行之有效的隔离措施: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予以隔离,且给予密切的观察,减少人员的陪护及探视。④加强清洁及消毒工作:注重保持诊疗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诊疗室应加强清洁与消毒工作,严格执行消毒规范,并对诊疗设备、各类医疗废物等予以定期检查和监督。⑤严格遵守无菌技术的操作规程:医护人员应当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尤其是在对患者予以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留置导尿、放置引流以及换药等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最大限度的避免污染,降低感染发生率。此次研究以我院所收治的3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病原菌种类及分布特点。结果表明30份送检标本中共检出35株病原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最高,相应占比为34.29%(12/35),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占比为28.57%(10/35),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等的检出率分别为14.29%(5/35)、11.43%(4/35)、8.57%(3/35)、2.86%(1/35)。所有患者均经积极的干预和控制措施,多重耐药菌得到有效的控制,并经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后,原发病的治疗效果良好,均康复出院。这与相关的研究结果相似,表明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且多重耐药菌的种类较多,应当予以特别的重视和关注。

4 结语

综上所述,风湿免疫科多重耐药菌类型较多,以白假丝酵母菌检出率最高,因而应采取积极的有效的干预与控制措施,以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最大限度的避免发生院内的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宋立红,贾会学,贾建侠,等.医务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19(1):35-37.

[2]赵红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J]. 全科护理,2017,7(8):2023.

[3]夏娟,鲍惠红,吴竹群.风湿病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8,21(6):1116-1117.

论文作者:蒲丽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3月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风湿免疫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析与控制干预论文_蒲丽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