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思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发论文,思维论文,地理论文,小学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原则呢?浅淡一些自己粗浅看法。
一、设疑问难,启发学生思维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陶行知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教学过程也是如此。教学不断地见疑(发现问题)、质疑(提出问题)和释疑(解决问题),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应抓准启发时机,即在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下提问。这样才能按照学生认识事物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我在地理教学中、从以下两个方面设疑问难,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第一,设疑于教学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开端的启发提问,应创造设计出学生难以解决的悬念,把学生的情绪和思维状态调动起来,为学习本课的知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我在讲“地图”这一课时,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小华和小明画的平面图,然后巧设导语说:同学们,小华和小明学习了平面图这一课后,对老师说:“老师:我们想给自己所住的县画张平面图,可以吗?”老师说:“你们的想法很好,可是给县画的图不叫平面图,叫地图。”小华和小明听了问老师:“什么叫地图?为什么不叫平面图?地图怎么画呢?地图与平面图有什么不同?”接着我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这一课,来回答小华和小明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一步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从而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启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
第二,设疑于教学重点、难点。地理教学中有些内容抽象难懂。如讲“四川盆地”是我国地形最完整的盆地的概念,这是一个难点,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附图,启发大家发现它的四周都被高山和高原环绕着,再让学生沿着东南西北的顺序逐一用黄色和褐色把这些大山和高原涂上颜色,这样形成一个四周环绕图形,学生再用绿色带点黄色描涂中间的低地。这样盆地内部低地和四周的高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较顺利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形成了四川盆地是我国地形最完整的盆地的地理概念,解难于设疑之中。
二、运用直观,启发学生思维
在地理教学中,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出发,演示直观尤为重要,给学生以具体启示,引起联想,加深思考。运用电化教学手段,通过银幕的形象,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吸引学生注意观察思维和想象,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一)运用地图直观教学,它能使枯燥的知识形象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课堂上注重运用地图直观教学,能增强学生记忆效果,发展学生思维。例如:教学《政区和地形》这课时,使用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图,通过教师启发,学生认真的观察,就会全面了解我国地形情况:西部多山地和高原,用黄色和棕色表示;东部是平原,图上用绿色表示;陆地上有许多河流和湖泊,用蓝色表示。通过观察地图,同学们还能了解想象祖国各地的气候、生产、交通及人们的生活情况。这样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
(二)运用景观图片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形象鲜明逼直的地理感性知识,地理教学的景观挂图,色彩鲜明,重点突出。例如讲《黄土高原》一课时,挂出“黄土高原”的挂图,让学生看一看,问他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这里的山地与东北地区的山地有什么不同?与学校所在的山地有什么不同?通过看图谈话,使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的景观特点:地面上森林、草地很少,低地到处覆盖着黄褐色的土壤,高原顶部比较平坦,边缘上多沟谷和陡坡,大小河流的水都很浑浊。为什么造成这样的景观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其原因。
(三)运用教材中插图直观教学,启发学生思维。我们小学地理课本中插图的用途也很大。教师在讲到有关内容时,可指导学生仔细看图。例如讲到黄河下游“地上河”时,可让学生在“地上河”示意图中找到开封铁塔、树木、黄河大堤和黄河河道,并提问:“开封附近的学生怎样才能看到黄河的河水?与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通过书上的插图了解到黄河水面比两旁平地高出7米,站在开封的铁塔上,可以看到黄河的船只比两旁平地的树木还高,学生对“地上河”的印象就深刻得多了。
(四)运用电教手段,启发学生思维。地理课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把课文中潜在的美,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感情。如教《东北林海》一课,学生对东北林海的景观不太熟悉,因而我运用了投影片,让学生边看投影片边了解教材中的内容:春天,落叶松、桦树、白杨树都换上了绿色的新装,新生的嫩叶像花束一样,在灿烂的阳光下闪动。夏天,各种树木的枝叶长得更加繁茂,森林的边缘和林中草地上生长着鲜花、香菌和野果,时时放出清香。秋天,林子里的树叶变黄了,在耀眼的阳光下闪着金光,红色、桔红色的树叶慢慢从树上落下来,人们的脚踩在落叶上发出沙沙的响声。冬天,下雪以后,雪花聚积在树枝和树干上,好象给森林披上了一件白色的银装。由于投影片能给学生提供直观材料,把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的形象,图文并茂地把东北林海四季景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教材的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运用比较,启发学生思维
比较法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石,许多地理事物只有借助比较,才能区别一般性和特殊性,并突出其特征,明确其相似性和差异性。比如讲长江时,可与前面讲到的黄河进行对比启发提问:1.黄河的发源地在什么地方?长江的发源地在什么地方?2.黄河、长江分别流经哪几个省、市、自治区?3.黄河、长江分别流经哪些高原、平原、盆地?4.黄河、长江分别注入什么海洋?5.黄河和长江的长度怎样?6.黄河、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的特征如何?7.黄河含沙量大,水量少,长江含沙量少,水量大的原因是什么?这样通过与黄河进行比较启发提问,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的各方面知识就一目了然。因此运用比较启发提问,可以加深学生对某一地理事物和现象不同方面,不同部分的理解,认清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并起到温故知新、触类旁通和知识迁移的作用。
总之,教学方法是很多的,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应当具有启发性的。只有坚持启发式,才能按照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积极思考和实践。并通过思维加工,去掌握知识、概念和结论。教学是为了学生,要教给学生如何学习,这正是启发式教学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