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对策研究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对策研究

贾成意[1]2016年在《我国金融软件企业国际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加入WTO后,金融软件行业的发展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并且随着“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以及贸易自由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展开,金融软件行业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竞争领域越来越广,从资源到产品、从创新到宣传,涉及整个领域。随着金融业跨区域间的合作越来越深,金融软件企业跨国化经营越来越多,我国金融软件企业也在积极地走国际化道路,以获取国际市场份额。从我国金融软件企业目前发展的现状来看,各企业年收入不断递增,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化发展的问题逐渐显露。2015年9月,中国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对铭创、恒生电子、同花顺等数家公司非法操作证券运营案做出相应处罚。该则新闻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我国金融软件企业的热议。目前,我国金融软件企业实力较弱、总量偏小,与欧美、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金融软件巨头相比,劣势明显。在“互联网金融+”的大环境下,我国金融软件企业能否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与国际接轨,是金融软件企业壮大自身的关键。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着重对我国金融软件企业国际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原因进行研究,找出中国与欧美、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差距的原因;同时以国内金融软件企业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化问题为研究案例,以其出口量的变化、国际化程度等为研究对象,探索金融软件企业加快国际化的途径,例如对外进行直接投资等。我国金融软件企业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面向国际金融市场的新的竞争策略,为我国金融软件企业的重组并购、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依据。全文共分七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介绍我国金融软件企业国际化的背景和意义,结合归纳国内外现有关于金融软件企业国际化的研究及相关理论,论述目前我国金融软件企业国际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出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对本文研究所涉及的企业国际化理论进行简要的介绍,主要有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国际化过程、企业国际化网络、国际新创企业等理论,并介绍了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测量方法,为测量我国金融软件企业国际化程度奠定理论基础。第叁部分是对我国金融软件企业国际化现状进行分析。首先对金融软件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目前我国金融软件企业多以民营企业为主、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出口量较少、企业知名度较低;其次对我国金融软件企业国际化程度进行测量,衡量金融软件企业国际化程度;最后对我国金融软件企业国际化发展进行SWOT分析。第四部分是对我国金融软件企业国际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我国金融软件企业国际化存在很多问题,诸如出口量较小、国际知名度较低、国外分支机构形同虚设等,并就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是以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案例。恒生电子是我国金融软件企业的标杆,通过研究其发展现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在国际化进程中所采取的策略等,以期获取对加快我国金融软件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借鉴经验。第六部分是探索加快我国金融软件企业国际化的途径。首先借鉴国内外金融软件巨头发展的先进经验;其次从政府和金融软件行业层面上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最后,从金融软件企业自身来找寻对策,例如从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国际化经营管理方式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七部分是结束语,对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就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向。

薛运侠[2]2007年在《提高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的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经济条件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因素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和提高经营绩效的必然选择。目前虽然我国有一部分民营企业成功地实现了跨国经营,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绩效并不令人乐观。究竟什么因素在影响着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绩效?民营企业应该如何做才能有助于国际化经营绩效的提高?政府又该如何进行政策扶持?这些都是当前提高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难题和困惑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总结了国内外有关企业绩效和国际化经营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运用Chandler提出的“环境—战略—组织结构”的指导思想建立了本文“提高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的分析框架,进行方法上的创新;同时运用SWOT分析法找出了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通过案例研究和国际横向比较,找出了提高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的共性之处;另外,以前的大部分文献都是重于分析论证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否应该走出去进行国际化经营,而对于走出去的情况研究较少,本文则从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的层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对策建议,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前进。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在陈述了企业绩效和国际化经营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对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及绩效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小结,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分析框架;第二部分主要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角度探讨了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的因素,为对策分析奠定了基础;第叁部分从微观层面详细探讨了华为公司国际化经营的成功案例,总结了华为国际化经营高绩效的保障措施;第四部分对国外提升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的实践进行分析,从宏观层面进行了横向比较,这些对我国政府更好地为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提高绩效创造条件有借鉴作用;第五部分在总结前几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的宏微观对策。

李迪[3]2016年在《我国知名体育用品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多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从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后,我国企业便纷纷涌入国际市场,它们不仅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同时也开始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我国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和压力不断增多。企业要想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体育用品企业也不例外。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形势下,首先,以企业国际化发展理论和品牌国际化程度评价理论作为指导,建立评价我国体育用品品牌国际化程度的指标体系,采用蛛网模型,从海外销售占比、国际赞助频次、资金实力、国际化组织结构、国际化经营时间、国际人才招聘、品牌价值、国际化输出方式八个角度,较为全面地对品牌国际化程度进行衡量。其次,以李宁、安踏、361°、匹克四家知名体育用品企业为例,从上述八个方面衡量其国际化程度并进行跨案例比较,分析品牌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化战略。最后,提出了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对策:第一,拓展品牌销售渠道,推动海外销售额增长;第二,选择正确的品牌国际化经营方式;第叁,注重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第四,吸纳和培养国际化人才;第五,提高研发设计能力,增加产品科技含量;第六,均衡发展,避免短板效应。

高丽[4]2011年在《中国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辨识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国际经济竞争中,在全球矿产资源呈“刚性”需求下,资源短缺已经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众多的资源型企业开始进入国际化发展阶段,陆续在全球开展跨国经营活动。我国资源型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不可避免会遭受异于国内环境的各种冲击,面临各种风险,风险管理日益成为企业各项战略决策以及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辨识、测度、控制和管理各种因素带来的风险,已经成为管理学界和企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重点研究了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的内涵及影响,风险辨识、风险评价与测度及风险控制与管理策略。首先,本文基于国际化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构建了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管理理论框架;然后从风险管理的视角,通过对我国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相关概念及内涵外延的明晰,界定了风险辨识的内容,主要包括风险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风险损失、损失暴露等几个重要方面;然后结合资源型企业特征、国际化及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初步构建了资源型企业国际风险管理研究的理论框架;此后在对国际化经营的风险进行分析时,构建了风险辨识方法选择模型,提出了整体辨识方法、部分辨识方法和细节辨识方法;然后构建了风险外部影响因素因子分析模型以及内部影响因素解析结构模型,对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影响因素进行了阐释,并以风险因素为主要变量将企业国际化经营划分为五个阶段;此后本文评价、测量了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及定性分析,设计了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F-AHP)模型对风险进行测度;然后构建了风险辨识机制模型、风险辨识流程模型以及风险控制机制,以对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最后从我国实践出发,提出了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控制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从而有利于更全面、系统地考察和分析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问题,为提高我国资源型企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了相关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莉姿(Vilaiphorn, CHANTHANILEUTH)[5]2016年在《中国企业在老挝经营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中国企业在老挝经营管理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老挝市场的重要的外资企业骨干之一,在老挝的外资比例中占有较高的份额。其在老挝的经营管理对当即经济与技术水平的提升都具有较突出的作用,提供了老挝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改善了老挝的基础设施。但是,中国企业在老挝的经营管理也存在一些,比如,经营管理的行业有些过于集中在资源领域;普遍缺乏与媒体的沟通能力和意愿、企业文化差异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困难等。本文基于企业国际投资理论与跨文化管理理论,探讨中国企业在老挝经营管理的历史与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利用SWOT分析法研究中国企业在老挝经营管理优劣势、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旨在促进中国企业在老挝经营管理的进一步加强与扩大。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对老挝国内以及国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与回顾,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方法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第二章是理论基础部分,分别对企业国际投资理论、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以及企业跨文化管理理论进行研究,为后文的实证分析做理论铺垫;第叁章基于对中国企业在老挝经营管理历史与现状的分析,探讨中国企业在老挝经营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存在的问题;第四章运用SWOT分析法,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研究中国企业在老挝经营管理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第五章结合中国企业在老挝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劣势与挑战,分别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最后第六章是论文的结论部分,对整篇论文所论述的观点进行概括和总结。

马茜[6]2012年在《CAFTA框架下桂林高新技术企业的国际化能力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通过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及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环节阶段。要提升我国的国家竞争力,关键是要提升我国第二产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提升我国第二产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要提高其国际化能力,最终要提升我国第二产业企业国际化能力,关键是要靠一批具有强大国际化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进行支撑与带动发展。中国企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也经历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与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企业发展历史之短很难让其国际化有经验之谈。很多高新企业不仅在管理方法上滞后很多,技术更新上也停留在摸石头过河的阶段。已有10多年发展历史的桂林高新区是我国5个民族自治区中的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在带动广西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伴随着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正式建立,中国与东盟之间经济合作的加深,以及全国各地一大批有影响的大项目和大企业先后进驻桂林高新区,都为园区进一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论文从高新技术企业的国际化能力形成的角度出发,研究和解决桂林高新技术企业在CAFTA中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与大好机遇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走向国际化这一道路的基本问题。在此研究基础之上,分析了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研究现状,并对桂林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动因及条件进行了多方面分析,探讨了企业国际化能力必须具备的成熟条件及各个阶段的战略和应对问题。本研究尝试性地做出了CAFTA框架下桂林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能力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提升桂林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能力的主要对策及建议,以此来帮助桂林高新区企业对未来国际化发展进行更远更深层次地展望。研究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国际化能力体系构建始终需要从企业的战略管理为基础入手,在基于能力视角的同时,把握资源、绩效、政策与社会网络多种构建途径的统一结合,并逐步分阶段性地建立及改造国际化经营的学习组织与企业文化。企业国际化是近30年来才被跨国公司看作是研究领域的重点之一。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在于论述初步形成规模的桂林高新区如何借助于刚建立不久的CAFTA带来的关税下降为边境贸易提供的发展空间,形成桂林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能力的提升,供以想要促进国际化发展水平为目标的高新技术企业参考和借鉴。

魏娟[7]2007年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程度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际化经营越来越成为企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战略手段,对于国际化经营是否能够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绩效就成为学者普遍关注的话题。对于此问题,国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目前没有一致的结论。有学者认为国际化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绩效,分散风险;也有学者研究证明国际化战略不仅不能提升企业的业绩,反而造成企业绩效下降。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与国内经营相比,国际化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程度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如何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选取电子信息行业的38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的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文章首先介绍了关于国际化经营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对国内外有关国际化经营程度对经营绩效影响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其次,在总结评价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衡量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程度和绩效的指标。再次,本文以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为样本,通过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2005年中国电子信息企业国际化经营程度对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以下二个结论:1.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程度对经营绩效有影响,两者存在相关关系;2.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程度的各个方面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最后作者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并针对实证结果提出提高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的建议。

范思琦[8]2011年在《企业异质性与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际贸易理论一直致力于解释贸易的基础、影响及其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这些理论从宏观层面上揭示了贸易产生的原因和贸易活动的效用,但是其中都隐含了一个共同的假设――企业是同质性的,所有企业均由一个“代表性”的企业来表示,因而忽略了不同企业自身的内部特性。而最近十几年的研究却不断的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企业是异质性的,如企业之间的生产率、规模等基本特性是存在差异的。经验研究普遍证明了企业的异质性与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存在密切关系,因此,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研究框架,进一步探讨企业异质性如何影响不同企业的跨国行为。本文在模型分析中借鉴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以递进的方式分别研究了企业随机开展国际化经营和自觉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均衡问题。在随机情况下,异质性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时不仅需要克服所有企业都要面对的固定的进入成本和额外的经营成本,其在出口贸易中还需要面对额外的固定销售成本和额外的可变运输成本。当异质性企业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开展国际化经营时,它所面对的成本则包括市场进入成本、额外的固定销售成本和两倍额外的固定经营成本。在一般均衡情况下,生产率较高的异质性企业成功走向国际市场的可能性更大,这其中生产率略低的企业仅以出口贸易的方式进入国外市场,而生产率略高的企业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国外市场。在所有企业中,生产率水平较低的企业仅能服务于国内市场,生产率水平最低的企业则会被迫从市场中退出。在自觉情况下,异质性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分析背景更接近于现实情况,因其充分考虑了企业的主动性,所以不同企业采用的技术水平和雇佣的劳动力是存在差异的,因而不同企业所面临的边际生产成本和固定经营成本也是不同的。采用高技术的企业面对较低的边际生产成本和较高的固定经营成本,而采用低技术的企业则面对较低的固定经营成本和较高的边际生产成本。在均衡情况下,生产率水平越高的企业越容易成功的参与到国际化经营中来,行业内再分配效应在这种情况中依然显着。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会促进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国际化经营中来,企业利润和市场份额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生产率较高的企业会在这两个方面有所获益,生产率最低的企业则会遭受损失。企业自我选择效应的逐渐完成将引发行业内的再分配效应,使行业综合生产率水平得以提高,异质性企业不断优胜劣汰,社会福利水平也会随着商品各类的增加而相应提高。企业异质性假设的出现打开了以往经济学研究中代表性企业的“黑箱”,使企业的内部特质得以融入到规范的经济分析之中,经济分析的结果得以具体到更具差异性的微观层面。但是,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在解释企业国际化经营时所加入的企业异质性变量却大都以生产率或规模作为衡量标准,促使分析得出的一个共同结论就是生产率越高或者规模越大的企业越容易参与国际化经营,或者更容易参与更高级的国际化经营。这一结论更适合于解释那些生产率高、规模大的大型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然而在现实中的情况是,中小企业已经日益成为国际化经营中最活跃的主体,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化经营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大型企业,但是在同一行业中中小企业在现有的生产率和企业规模衡量中往往低于大企业,因此仅仅用生产率和企业规模来代表的企业异质性难以充分解释所有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为了使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能够更好的解释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问题,本文对企业的异质性内涵进行了拓展,认为企业异质性是一个可以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代表企业离散的或综合的性质的变量,它既可以是对企业某些特殊性的描述,如生产率、规模、劳动力质量、所有权结构、产品特性、管理功效、企业家才能、网络能力化、创新效率、组织结构、企业文化、激励机制、组织与管理等,也可以是对这些特殊性的综合概括。企业异质性具有隐蔽性、动态性、累积性、有效性、互补性、偏好性和学习性等特点。中小企业的异质性主要表现在产品特性、企业家才能、网络化能力、创新效率、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等方面。中小企业是当今参与国际化经营的重要主体,这些典型的异质性可以通过相关渠道影响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行为。例如,中小企业可以依靠主营产品的差异形成独特的企业特性,其产品特性的异性决定了企业可以凭借先进的技术手段以极低的成本渗透国外市场;企业家才能异质性可以引发中小企业主动的或被动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网络化能力异质性可以增加中小企业与国外市场的联系机会等等。同时,异质性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出现了天生全球化趋势,利基市场的增加为异质性中小企业天生全球化提供了市场需求,科学技术进步为异质性中小企业天生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保障,中小企业集群为异质性中小企业天生全球化提供了关系网络,政策与金融支持为异质性中小企业天生全球化提供了外部动力。来自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践证明了中小企业的异质性与其跨国经营的紧密联系。中小企业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国民经济均占据重要地位,它们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重要主体。美国参与国际化经营的小企业通常在创新效率和组织结构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异质性;欧盟参与国际化经营的中小企业通常在企业家才能、产品特性、创新效率和网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异质性比较突出,天生全球化企业比重较大;日本参与国际化经营的中小企业通常在生产率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异质性。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欧盟和日本异质性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都遭受了严重打击,企业倒闭、员工失业、进出口衰退、跨国经营萎缩等现象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金融危机的难关,支持中小企业更好的开拓国际市场,这些国家和地区从政策、金融等方面实施了众多创新举措,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逐渐恢复了在参与国际化经营中的积极性。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中,我们都看到了企业异质性与其开展国际化经营的紧密关系。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批企业走向了国际市场,以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等方式参与了国际化经营。中国制造业企业占所有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呈上升趋势,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参与国际化经营相对活跃。中国参与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在所有制形式和网络化能力等方面也体现出了较强的异质性。所有制形式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国有企业凭借在生产规模、要素投入和利用政策上的优势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占据较大比重,另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自改革开放后日益成长为参与国际化经营的重要主体。网络化能力的异质性体现在许多中国企业通过与客户、其他企业和中介机构的关系网络走向了海外市场,从而弥补了中国企业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不足。此外,中国异质性中小企业也在参与国际化经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约有七成的进出口贸易额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加工贸易是中国中小企业参与出口贸易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中国一半0以上的对外投资也是由中小企业来实现的,这类企业多集中于珠江叁角洲和长江叁角江等经济发达和对外经济活跃的地区。中国参与国际化经营的中小企业在企业家才能、网络化能力和产品特性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异质性,提高了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成功率。新一轮金融危机的蔓延揭露出了中国参与国际化经营企业在企业异质性方面的不足,中国企业除应加强危机意识、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外,更应该在生产率、创新效率和网络化能力等异质性方面加大建设力度,积极融入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之中,以创新产品突出企业品牌,在开放式的合作中形成集群效应,从而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易志高[9]2006年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跨国公司的作用日益突显,它既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而且近些年,随着经营战略时代的来临,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也开始有所调整,逐渐变得更为清晰和有攻击力。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首先必须制定和选择正确有效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明确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目标和实现途径,方可实现健康的国际化成长。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文章从战略的角度剖析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并深入探讨了中国企业国际化扩张的战略模式及其选择。首先,文章深入分析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历史、现状及问题。接着,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动因、国际化发展的水平和国际化经营优势等作了剖析,并从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的动态变化性出发,深入探讨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同时,参照和借鉴当前主流跨国经营战略理论模式提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MIV”式动态扩张战略模型,即从市场、产业、企业叁个层面归纳出市场节奏型扩张战略(MRES)、产业链延伸战略(ICES)、价值链递进战略(VCES),并给出了这叁种战略模式选择的决策模型。为了验证“MIV”模型的可行性,论文针对MRES、ICES、VCES叁种扩张战略模式,分别进行了案例分析。最后,从企业、政府两个层面提出了创新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对策与措施。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是在总结前人跨国经营战略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MIV扩张战略模式,并探索性地把波特“钻石理论模型”中的初级、高级生产要素概念和国内学者陈泽明的“生产要素价值量随不同的经济阶段和不同的区域空间而变化”的理论成果融入到MIV战略模式,得到了MIV动态扩张战略模型。同时也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跨越式发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刘清永[10]2007年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文中认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对于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性的认识水平日益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成为了企业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不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中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因素的影响,中国企业对于国际市场的适应能力普遍较差,企业中从领导到普通员工对于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够适应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要求,企业对于国际上一些通行的做法知之甚少,在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中,对于外国的法律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缺乏相应的了解等,政府和企业应该如何配合才能使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更为顺利,诸如此类的问题制约着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成功实施。为了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对于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就成为了本文的研究出发点。本文主要采用综合分析以及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于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进行论述,对于日韩企业国际化经营部分采用了案例分析方法。通过对于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迫切性以及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分析,突出地强调了国际化人才队伍培养;企业间相互协作;实施品牌战略;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管理;建立国际化的企业文化等对于企业国际化经营取得成功的重要意义。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论述,指出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水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增强生存和发展能力,形成并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本文创造性地把企业品牌战略、知识管理理论以及国际化的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成败的关键位置予以突出和强调,并对于以上方面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的重点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进行论述。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企业国际化经营是当今中国企业必然的战略选择,企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要积极主动的采取应对措施,克服企业自身的不足,以国际化的眼光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战略,制定可行的规划,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推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我国金融软件企业国际化问题研究[D]. 贾成意. 安徽大学. 2016

[2]. 提高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的对策研究[D]. 薛运侠. 天津师范大学. 2007

[3]. 我国知名体育用品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多案例研究[D]. 李迪. 成都体育学院. 2016

[4]. 中国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辨识与控制研究[D]. 高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5]. 中国企业在老挝经营管理问题研究[D]. 莉姿(Vilaiphorn, CHANTHANILEUTH). 吉林大学. 2016

[6]. CAFTA框架下桂林高新技术企业的国际化能力发展战略研究[D]. 马茜. 广西师范大学. 2012

[7].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程度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D]. 魏娟. 西安理工大学. 2007

[8]. 企业异质性与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D]. 范思琦. 吉林大学. 2011

[9].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模式研究[D]. 易志高.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2006

[10].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D]. 刘清永. 山东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