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行中常见事故原因分析及完善策略论文_萧伟锋

变电运行中常见事故原因分析及完善策略论文_萧伟锋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523000)

摘要: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电力系统也有了更高的需求,要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和正常,不过在实际变电运行中还是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因此事故的防范和处理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原因出发加强事故管理,更具有专业性和有效性,所以为了完善变电运行事故的防范措施,围绕事故原因展开探讨。

关键词:变电运行;电力系统;安全事故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不断进行,也提高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其中变电运行就是重要一项,科研人员、社会、企业均对电力运行和电网安全管理越来越关注。变电运行最主要的特征是隐蔽性强、隐患多、危险点多、设备多,所以在工作中细小的疏忽,均会影响运行的安全性,甚至诱发生命安全事故、电网安全事故等,因此要根据常见的事故原因,制定针对性强的管理策略。

一、变电运行中常见的事故原因

在变电运行中变电操作是重要工作,是通过一系列操作转变电气设备的运行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自动装置配置操作、工作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和操作方式、设备等都是影响变电系统运行安全的因素。常见的导致事故的原因有:

(一)设备维护不到位

在变电运行中有较多的系统和设备,如果使用时间较长,便容易发生各种问题,所以电力企业要制定一定的检修措施,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但是,当下很多设备检修人员缺乏经验、操作能力不足,加之有侥幸心理,不重视日常检修,频繁出现设备故障,也就增加了停电频次等问题,进而降低了变电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

(二)安全管理不严谨

合理的管理方式能有效减少或预防安全事故,所以在变电运行中发生事故与管理不严谨有着重要关系,现如今,电力系统中更加关注主营业务,容易忽视细节问题,所以安全管理中存在监督、审核不到位情况,另外,管理人员工作划分、职责划分上缺乏明确性,也就造成管理混乱,出现问题互相推脱的状况[1]。

(三)工作人员操作失误

变电站中工作人员的操作直接影响着运行安全稳定性,可以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工作人员运行操作程序不熟悉,提高了事故的发生率;其二,因为工作人员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内容,容易身心俱疲、掉以轻心,进而在操作中出现失误;另外,工作人员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也会提高操作失误率,诱发安全事故。

(四)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变电站缺少健全的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在事故责任认定、奖惩等方面缺乏准确界定,无法规范引导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这也就在变电运行中留有隐患。另外,制度的不健全,事故发生后缺少补救措施,会扩大企业经济损失量。

二、变电运行中常见事故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设备巡视管理

为了提高设备的稳定性,要定期进行设备维护,适当增加巡视次数和巡视力度,首先,提升负责巡视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不断总结经验,能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合理分配巡视工作人员,根据巡视人员能力、素质等搭配分组,确保设备巡视的有效性;最后,不断提升巡视人员的专业技能,充分、全面的掌握设备性能、结构、特点等,这样在巡视中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另外,如果巡视中发现的问题无法解决,要立即上报,告知专业人员进行维修,防止发生严重的事故。

(二)提升检修技术水平

在变电运行中检修技术是最为关键的内容,为了提升技术水平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危险点防范:对危险点进行全面分析,积极的控制和预防各种危险,做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同时,还要更改工作思路,提升防范意识,让检查、预防成为工作常态。

2、遵守维修程序:如果在变电运行中发生事故,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维修程序,先对跳闸、自动装置等设备一一排查,确保工作有序展开;如果发生的事故过于严重,第一时间将设备运行情况和事故原因上报相关部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抑制谐波干扰:在变电运行中谐波最容易造成事故,所以变电站要对容易发生谐波的设备和敏感度高的设备分开供电,将电抗器和电容器回路串联,来削弱和对抗谐波,另外,在供电系统的应用上可以选择气体放电系统,用隔离式变压器遏制高次谐波的不良干扰[3]。

(三)加强工作人员管理

在变电运行中很多事故的发生都是人为因素所致,因此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管理的同时,还要通过培训和学习提升其责任感,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做好教育培训:如今已经步入智能电网时代,各种装置和技术也随之发生改变,所以操作人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了解最新、最先进的知识,提升自身对设备的了解和操作技能;另外,变电站在引入新设备后,要组织学习,让所有操作人员能全面掌握其操作方法、结构、检修方式等,进而打造高技能的技术团队[4]。

2、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安全知识的培训,让操作人员了解危险点控制和防范措施,增强其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心,在工作中更加尽职尽责,保证变电运行的安全性。

(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1、制定生产安全责任制度:首先,要制定安全操作流程,将安全管理标准量化、细化,提升各项制度的可操作性,用制度保安全;其次,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并指导工作人员依照安全制度进行规范操作;最后,通过竞演比赛、案例分析、宣传教育等方式,让工作职责更明确,将安全管理观念深入人心,在日常工作中更加自律[5]。

2、制定危险因素的监管机制:由于在变电运行中危险因素多而复杂,所以要有完善的监管机制,监督操作中的每个环节,做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有效控制不利影响。首先要对人进行监督,也就是监督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能力、执行能力,其次要对技术进行监督,也就是利用技术管理、技术革新等方式,控制变电运行状态,还要在出现异常状况后进行跟踪,以免发生严重的事故。

3、制定故事应急处理方案:根据既往工作经验和常发生的事故,提前制定事故处理方案,提升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这样在事故发生后,能短时间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准确掌握事故原因,做到有效控制,降低事故的严重性和经济损失。

4、制定交接班制度:变电运行中很多事故的发生时间,都是交接班时,所以要加强交接班管理,在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有着特殊性,在出现异常或缺陷时,不能急着交接班,而是仔细记录和交接好相关问题,包括异常原因、操作要求、处理方法等,让管理和工作保持连续性。

5、制定设备检修制度:为了延长设备使用时长,降低设备事故率,要有完善的检修制度,在设备采购中,选择功能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的设备;对安装过程进行监督,保证安装质量;还要在验收环节严把关,确保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在使用期间,根据设备的特性和常发生故障的类型、概率、原因,定期和不定期维护检修,确保设备运行正常[6]。

结束语

如今电力行业高速发展,安全管理水平也要随之提升,以保证供电的安全和稳定性,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变电运行在电力系统中是重要的工作,在此过程中最容易发生事故,与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完善、工作人员能力不足、设备问题等有关,所以为了改善管理质量,就要根据以上原因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排除安全隐患,保证变电运行有序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朱腾超, 蔡翠平. 变电运行中常见事故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30):140-141.

[2]刘海涛, 刘海燕, 董勇杰. 变电运行中常见事故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J]. 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6(10):00141-00141.

[3]刘厚成, 闫海波. 变电运行中按季节特点事故点分析与解决对策[J]. 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7(2):00174-00174.

[4]陈文睿. 变电运行中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J]. 技术与市场, 2016, 23(7):260-260.

[5]黄柳.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策略分析[J]. 华东科技:学术版, 2016(10):332-332.

[6]黄佐财.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中继电保护改进策略研究[J]. 丝路视野, 2017(34):166-166.

论文作者:萧伟锋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7

标签:;  ;  ;  ;  ;  ;  ;  ;  

变电运行中常见事故原因分析及完善策略论文_萧伟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