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析论文_陈清娴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析论文_陈清娴

广东佛山 528100

摘要: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已经形成了初具雏形的检测管理体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在目前的质量检测管理工作中,现有的质量检测管理体系满足不了新时期的质检要求。因此,对质量检测管理工作进行讨论并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检测管理体系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措施

1导言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起来,施工单位不断的增加也给工程质量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从前期地质勘查、图纸设计、建筑施工、监理、到后期的质量检测、工程验收等等,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技术人员缺乏、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人员应接不暇的问题。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与工程技术人员的缺少造成了一人多岗、技术不熟或者无证上岗、先上岗后拿证的现象频繁出现,这样就给工程项目的质量埋下了隐患,因此,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对整个建设工程项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整个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2现阶段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

2.1行业独占现象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在近些年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部分检测机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整个质量检测行业中,存在着检测水平参差不齐,这就造成了行业独占现象的出现。对于一些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检测机构而言,在市场中有着绝对的优势;无论是从检测技术还是工作效率,都会远超同行业。久而久之,在这种缺乏竞争的环境下,质量检测机构就出现了服务差、不思进取、敷衍了事的问题,严重的阻碍了监测管理工作的提高。

2.2检测部门不规范

在质量检测工作中对于具体的操作人员有着相当高的专业性要求,才能确保检测数据真实可靠。但是就我国目前的质量检测实践而言,行业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部分检测机构甚至没有完善的组织机构,也不具备相应的检测人才。这就造成了行业内专业水准天差地别,在质量检测的管理上也出现了技术差异、标准不同乱象。比如部分检测部门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降低了建筑质量的标准或者压缩工期,这都使检测部门逐渐失去了权威性。

2.3政府的监督缺失

在以往的建中工程质量检测中实行的是核验制度,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设工程通常都由私人企业承包,于是又将管理制度改为了备案制度。这种制度再具体实施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备案制度需要提交诸多的材料并且手续繁杂,因此实效性不足。其次,现阶段由于细分了责权看似分工更加明确,实际上将有机的整体系统打破了,各单位孤立运作不利于质量检测管理工作的开展。可见在私人的建筑企业中,政府的相关部门在质量检测的监督工作中越来越难有效的进行。

2.4检测人员素质低

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是由专业的工作人员开展的,因此检测人员的个人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由于我国质量检测行业起步较晚,而发展又迅速,就造成了检测人才紧缺的现状。部分检测人员并没有切实的掌握检测技术,相关的经验也不足,给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带来了很大的隐患。此外,还有部分在岗的检测人员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在检测中受其它因素的影响而造成了数据失实。

3加强质量检测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制定完善的建筑施工检测程序

对于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汇总出现的质量检测问题,作为质量检测机构人员,应充分认识自身职能,摒弃以往传统落后的行业垄断理念,加大企业先进、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全面质量检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市场机制运行情况,对内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序进行合理划分。一般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检测过程中,可将建筑施工质量检测模块划分为可行性研究报告模块、初步设计文件模块、施工方案设计模块、建设前期准备模块、建设阶段实施模块、建设竣工核验模块等几个环节。在初步建筑施工质量检测体系基础框架设定完毕后,可开展具体设计施工质量检测方案规划,从而为整体施工工程进行宏观调控,保障整体质量检测效力。

3.2加强建筑施工质量检测管理

在现阶段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环节,整体管理效力不高对工程检测数据准确率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环节,相应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结合现阶段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监管岗位的合理设置,并依据具体施工工序进行层次化质量检测监控管理。结合相应法律法规,对实际工序开展环节进行逐步审查,避免质量检测盲点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效率的影响。在这个基础上,相应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行政主管人员也可综合利用GPS定位、4G技术、视频监控技术、IC卡识别技术等多种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工程数字化质量检测管理,对各工序施工机构进行质量监督管控,保证整体工程建设效率。此外,工程质量检测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对整体检测工程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环节,可将检测人员培训作为检测管理的工作重点。在强制性质量检测标准及质量检测业务管理要求的指导下,相应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检测机构可对内部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结合专业考核模式,保证整体质量检测人员专业检测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逐步完善内部人员培训机制,为质量检测人员质量检测理念的更新优化提供依据。

3.3优化建筑施工质量检测机制

完善的建筑质量检测体系是整体建筑施工质量检测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在建筑质量检测取样环节,相应质量检测人员可根据国家规定的见证取样、送检要求,在相应区域位置进行现场取样工作。并依照检验批的设定规范,进行检验样品交接管理。在具体取样送检环节,为了避免相应取样或检测人员违反相关规定,即不随机取样送检或假试样情况,相应质量检测管理人员应加大对质量检测样品取样时间、取样区域的管控,全方位保障样品管理的唯一性。在实际管理环节,相应质量检测人员也可利用相关智能设备将取样时间传输到统一的信息服务终端,并通过服务器管理终端GPS定位功能的应用,确定样品取样位置及取样人员想象力,保证取样时间的准确性。在样品试验环节,相应质量检测人员可依据《建设部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作为独立的运营模块,结合资质管理模式,保证工程质量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在样品检测过程中也可利用智能设备对样品检测环节进行实时检测,并在试验样品检测数据获得之后。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时间-应力曲线图的绘制,在保证整体数据信息真实性的同时,也可及时将整体工程质量检测数据传输到统一的工程监管平台处存档备份。在存档备份之后,可利用人脸识别验证技术,进行数据关联审查,便于保证整体工程质量检测的完整性。

4结束语

总之,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质量检测作为检验工程质量的唯一有效手段,主管部门不容忽视。作为检测工程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试验检测应予以高度重视,禁止盲目凭经验施工,坚持以试验数据说话。在实际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环节,相应建筑工程主管机构应结合现阶段工程建设需要,对内部建筑工程施工检测程序进行科学规划。并逐步完善建筑施工质量检测体系及组织机制,为整体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郭爱华.浅析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03):1859.

[2]郭晓军.对现阶段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的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5(03):136~137.

[3]余强.对现阶段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挂历工作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4):206~207.

作者姓名:陈清娴

作者省份证号码:44162419860702XXXX

论文作者:陈清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析论文_陈清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