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环境下的IA2.0理论分析_ia论文

Web2.0环境下的IA2.0理论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理论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TP393.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214(2014)03-0046-09

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信息服务由以前的单方向对用户输出信息转变为让用户参与到共同建设上来,资源体系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精英控制转向自下而上的平民交流,实践着用户社会化、个性化和自主化的网络新体验。[1]在全民织网的Web2.0环境下,信息的提供社会化,信息组织的主体由信息技术人员转变为网络中提供信息的用户,用户对信息有了更多的掌控力。这使得传统信息构建(下文也称之为信息构建1.0或IA1.0)在此类Web2.0网站环境下的应用遭遇到严峻的挑战。力求适应互联网2.0模式的发展,信息构建的内涵应作出深刻的调整和补充。为此,我们必须从Web2.0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中开辟出新的角度去重新认识、理解和研究信息构建,将“以用户为中心”理念越来越深入到信息构建中,催生“信息构建2.0”时代的到来。IA2.0的核心理念正是以用户为中心和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主张信息应该以用户理解的方式提交。这种盛行的新理念直接促使我们应该为信息构建确立新的内涵要素和评价标准。2.0时代的信息构建必须是基于用户体验的,信息构建2.0是否真正以用户为中心最终也体现在用户体验的水平上。因此,用户体验的水平决定着信息构建2.0的总体水平,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是IA2.0的终极目标。基于此,笔者将用户体验作为Web2.0环境下IA2.0的组成要素和评价依据。在大量考察目前典型的Web2.0网站基础上,对现有关于Web2.0环境下信息构建的研究资源[2-5]分析后,本文提出了Web2.0网站IA2.0应包含相互依存的三个要素:IA1.0、用户体验和信息所处的应用环境,即IA1.0∩UX∩Context=IA2.0,并以此建立Web2.0网站IA2.0评估模型。最后选取笔者组织开发的南京大学数学系网站为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该模型进行实例评估,为Web2.0网站信息构建评估提供参考样例。

1 Web2.0环境下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服务

1.1 Web2.0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组织

Web2.0作为一个近些年出现的概念和技术,至今没有统一精确的范畴。作为Web2.0的积极倡行者和先锋TimO'Reilly将其主要特性描述为:以网络为平台、采摘集体智慧、内在数据驱动、软件发布周期的终结、轻量级编程模型、超越了单一设备水平的软件、富含充分的用户体验。[1]正如TimO'Reilly所描述的那样,Web2.0是一个开放的扁平式结构,其信息组织活动均是围绕用户开展的。Web2.0环境下,网站上多样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如文本、图片、音视频、动画等大多是由用户参与上传、发布和标引的,这也成为Web2.0网站的一大特性。用户在Web2.0网络环境下组织信息,实是一种用户自觉参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信息组织方式。它既是用户个人信息的自我组织,更使得网络系统中的信息不断得到更新。基于Web2.0技术的诸多应用,特别是Blog、RSS、WIKI、TAG、Vlog、虚拟社区等之所以流行,就在于它提供互动平台,允许和鼓励用户参与到整个信息组织过程中来。用户通过Blog、Vlog直接发表评论进行相关反馈;利用WIKI了解信息组织的相关知识,同时提出建议、提交反馈;更可利用RSS技术通过浏览窗口或阅读软件将大量具有RSS-Feeds的信息源聚合到一起,形成自己的信息门户。总之,在Web2.0的网络环境下,信息设计员、网站建设者与用户一起研究适合用户使用习惯(如上传、标引、检索、下载)的网络平台,以使信息资源组织得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用户需求,为处于扁平结构中心的用户提供切实有效的信息服务。

1.2 Web2.0环境下的社会交互式信息服务

Web2.0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组织模式,遵循信息可访问、可理解、个性化、社会性原则,[6]这使得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信息之间、信息与信息之间存在的各种交错复杂的社会交互关系在Web2.0网站中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和强化,改变了传统的用户与信息服务之间只是简单按需响应的互动模式,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互空前密切,以网络社区为代表的人际交互需求俨然已成为用户对Web2.0服务更重心的需求。助推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在于网络用户强烈的社会性需求体验,加之各种新兴社会软件(也称“人件”)的广泛应用。[6]在Web2.0环境下,用户是被作为网站系统的一个构件纳入网站的规划、设计、开发及运行中,用户不再独立于信息系统之外而是真正成为系统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用户与系统、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社会交互广泛发生着。如基于分享体验的网络交互问答平台迅速兴起。新浪开设了爱问iASK频道、百度开设了知道服务、阿里巴巴开设了生意经等。这些“咨询-参考”服务都是依赖用户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达成的,也彰显了Web2.0网站的一大特性——社会交互性。反过来,由于Web2.0具有显著的社会特性,使得用户参与的需求明显地呈现出个体性、互动性和分享性的特点。用户希望按照自己的要求在某一特定的网络服务平台中设定信息的来源方式、表现形式等,同时希望该网络服务平台通过对用户偏好、心理、使用习惯等的分析(譬如建立用户兴趣向量数据库),主动向自己推送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务,从而满足用户的个人信息需求。Web2.0用户对信息不但有自我表达的需求,也有分享信息的需求。这不难从社会性分享软件(典型的SNS)的成功而广泛的应用中得到证实,因为这些分享软件如Flicker、YouTube、Facebook都具有庞大的用户群体。总之,Web2.0是一个强调以用户为核心、具有应用开放性、社会交互性的信息平台,用户需求越发向着多元化、个性化、分享交互化的方向发展。

2 Web2.0环境下的信息构建2.0

2.1 信息构建的发展背景与阶段划分

美国建筑师Richard Saul Wurman先生于1975年首创性地提出Information Architecture(IA,译为“信息构建”)。他以独特的视角将建筑学与日趋恶化的信息环境有机结合,将信息采集、组织、表达和传递与建筑师从事的开发设计工作中的相似之处进行类比,把信息学(Information)与建筑学(Architecture)有机结合为一体,其初衷是将IA作为解决“信息焦虑和饥渴”的对症药。[8]然而IA在创建之初由于各种信息条件和环境(主要指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普及度)的限制,并未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足够的研究重视。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得益于互联网的全球性发展和渐进普及,IA才被重新发现并重点研究如何有效地使用信息资源。而至21世纪初,为适应Web2.0强调以用户为本的核心宗旨,信息构建的内涵相对Web1.0取得了实质性的扩展和深化。因此,以互联网发展为背景、以IA在不同Web阶段的信息设计中的应用为界定,可将IA从提出到当前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前Web时期、Web1.0时期和Web2.0时期,分别对应为书本IA、IA1.0(网站IA1.0)、IA2.0(网站IA2.0)。书本IA属于IA的前Web时期;IA1.0与IA2.0均属于IA的Web时期,因为这期间绝大多数的IA活动最终都体现在Web上,是伴随Web发展的网站IA发展的两个阶段。本文就将对Web2.0网络环境下的IA2.0进行着重考察和探析。

自1975年Wurman先生提出IA至20世纪90年代初,IA未能产生很大反响,主要由于网络商业服务环境和个人计算机联网条件等限制,这一阶段的互联网主要服务于教育科研和企业级应用,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不高、对互联网络信息组织的要求也不高,IA在此阶段的实践对象主要是书本,注重信息的编辑与表达。故称此阶段为IA的前Web时期,也即书本IA。Wurman本人是书本IA的积极实践者和推动者,倡导利用版面设计和编辑技术使信息可视,便于读者理解。

IA的Web时期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Web的成形和Web图形浏览器的发明大大地推动了互联网的全球性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的限制也在1993年之前消除殆尽,网络应用开始普及,网络空间大大拓展,网络信息共享服务渐入成熟,互联网已发展成为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随着网络社会的大发展,Web信息量以指数形式激增,信息以空前的速度传输,社会进入“信息爆炸”时期,随之逐渐暴露出大量网络信息组织混乱、无用垃圾信息泛滥、网站人性化缺失等等问题。人们面对多变而陌生的信息获取场景,获取到有效信息的难度大大增加,甚至不可避免地感到迷茫、无所适从,产生“信息焦虑(Information Anxiety)”,[8]人们更加迫切需要“信息的信息”指引迷途,网站IA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中期,得益于1996年美国图书情报学家Peter Morville和Louis Rosenfeld的加入和努力,IA才得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极大的推广和发展。由他俩创作的信息构建最早的系统性理论著作《万维网的信息构建》(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or the World Wide Web)[9]堪称是万维网信息构建研究的开山之作。至此,IA理论被引入到网站的设计和开发中。经过IA设计的网站其受欢迎程度得到很大提高,用户访问和回访次数明显上升,网站IA迅速“升温”。根据IA关注领域和研究对象的不同,Web时期的IA可作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IA,也即前文述及的网站IA,网站信息正是目前IA应用的主要领域;广义IA则是一种组织信息的理念和方法,研究对象是所有的信息集合,包括现代组织机构信息活动中涉及的各个要素。无论是广义IA还是狭义IA,其内涵和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用户提供获取信息的途径并帮助其理解信息,充分满足用户信息需求。

人类进入21世纪初期,互联网应用、基础设施以及网络技术的加速发展,网络用户个性化和社会化的表达需求空前强烈,突出强调网络的开放、参与、互动、共享、创造、扩展,基于Web2.0的互联网建设模式于2003年顺势而至。随着信息载体和所依托的信息环境的变化和发展,IA的内容和对象也在发展变化。对某个Web2.0网站的IA的评价和接受度是建立在用户对该网站信息服务的感知体验上的,Web2.0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理念,密切网站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注重个性化和社会化需求。这些趋向和需求是Web1.0时期的IA1.0所不能充分解释和实现的。Web2.0已经使得信息构建的内容和对象相对于Web1.0而言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催生着“信息构建2.0”时代的到来。2005年美国IA专家Dan Brown首次以“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2.0”为题论述Web2.0环境下信息构建师的职责。综上所言,IA2.0应指Web2.0出现不久后的约2005年至今。IA2.0仍可作广义和狭义之分。下文重点论及狭义IA2.0即网站IA2.0。用户强烈的社会性交互需求和各种社会软件的广泛应用是网站IA2.0得以成形的基础,网站IA2.0实践着“用户导向(User-Oriented)”的服务模式,在信息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都要重视用户的需求、用户的体验和用户的感受,使万维网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应用环境和用户要素与IA设计要素并举。这些表明IA2.0与Web2.0有着渗透彼此的融合与关联——二者都本着以用户为中心和提供丰富的用户体验这一核心理念。

2.2 信息构建2.0的三要素

自1975年Wurman首创性地提出“信息构建(IA)”后,Wurman以及其后国内外学术界如美国的ASIS&T(美国信息科学技术学会)、IAI(信息构建研究会)、Peter Morville、Louis Rosenfeld、Andrew Dillon等,又如国内学者周晓英、马费成、赖茂生、荣毅虹、梁战平等,采取各种方式对IA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2-6,9-13]归纳国内外学者对IA的阐述,发现其定义角度有所不同,甚至存有争论。大致有两方面,一方面认为信息构建是关于信息组织和表达的概念;另一方面认为信息构建是关于体系结构、信息环境设计的概念。笔者参照并归纳Wurman及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将当代IA理解为:基于用户理解和使用体验来建设信息宏观(指体系结构、信息环境)和微观(指信息组织、标识、导航、检索)结构,构建可用、可视、可理解的信息内容,以便用户成功而愉悦地发现和管理所需信息,有效实现用户信息需求的一门艺术和科学。由于IA并没有自身的传统、标准与文化,它是启示于诸多背景领域并进行综合后构筑起来的实践科学活动,无需在文字上给予过多限定反而更利于它的发展。当前,IA正不断地从这些学科领域中汲取新的知识更新自身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为用户信息需求进行着创新服务,代表着当代信息服务的前沿。

当代IA2.0除具有IA1.0倡导信息的可用性、可视性和可理解性,重视对信息体系结构和信息组织、标识、导航、检索几大核心要素的设计之外,2.0时代的IA其内涵获得了极大的扩展和充实,更加倡导人文精神,以用户为中心,重视用户体验,根据用户的行为习惯来组织、提供和管理信息。传统IA虽也服务于用户,在标识、导航等方面虽也考虑了用户的感受,但依然是从构建者角度对用户的想法进行设计,主观性仍强,并不能很好地践行以用户体验为关键原则的服务理念。随着信息环境悄然改变,Web2.0时代强调以用户为核心的关键原则,注重用户交互、体验和使用感受,重视个性化和社会化。显然传统IA已不能适应信息环境的新要求,Web2.0环境下的当代IA2.0其内涵正取得了实质性的扩展和充实。重视用户体验,体现以用户为核心的宗旨,创新先进的“IA2.0”核心理念。目前有些学者如J.Fleming与M.Hurst建议使用“经验构建”(Experience Architecture),[12]足见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在信息构建领域的重视程度。甚至还有些专家认为信息构建领域的核心是用户体验而非信息设计,而且体验构建包含并超出了信息构建的范围。而笔者认为,用户体验构建是当代IA2.0的组成要件,在构建过程中应该始终关注用户体验这一要素,但认为体验构建可以替代或者包含信息构建的全部要素是不妥的。用户体验是信息构建2.0重要的隐性要素,是Web2.0网站进行信息构建评价的根本依据和评判指标。

注重信息生态是IA2.0的又一扩展和突破。“信息生态”这一概念的引入使得信息活动(如网站建设)不再局限于技术、设计方面,而是愈加重视用户、信息以及信息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以用户为中心设计和管理信息环境,提供合理科学的信息资源空间,以达到信息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信息、用户、信息环境是具有适应性的复杂信息生态内相互依存的三个要素,三要素在持续变化中相互适应与协调发展,维持着信息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然而,由于信息资源分布不均、无用或垃圾信息泛滥、信息获取障碍加大、信息流通失衡,信息生态系统严重失调、日益恶化。而2.0时代的信息构建在保障当前信息生态各要素平衡、遏制当前信息生态系统恶化方面大有所为。具体理解为:①信息构建注重将复杂、紊乱的信息简单化、有序化,保证信息的可用、可视和可理解,从而保证有效的用户体验,缓解用户的信息焦虑,优化和平衡信息生态系统。②信息构建强调以用户为中心,重视用户体验,能帮助用户更快捷地融入陌生的信息环境中,使陌生的信息变得易于理解,提高信息消费质量,缓解信息输出与输入的不平衡,力求系统在动态中保持平衡。

综上所述,归纳如下:信息构建2.0致力于用户体验研究下建设宏观信息架构(信息环境)和微观信息结构(信息的组织、标识、导航、检索)。这便形成了信息构建2.0的信息生态模式:信息、用户、信息环境的三位一体。信息构建2.0在其维度层面应是信息构建1.0、用户体验和信息环境三个集合的交汇,信息构建1.0、用户体验和信息环境构成了信息构建2.0的三个生态环,用三圈交汇生态模型(如图1)来描述,体现出IA2.0尊重人性,重视可用性、可视化和可理解性及良好的用户体验,充分考虑和重视用户、信息和信息环境之间的交互过程,用户在其中的重要地位驱使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渗透到信息构建活动的各个环节,维持着用户行为、信息本身、业务环境彼此间微妙的信息生态平衡。至此,对IA的认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息设计层面(指IA1.0),而要从设计要素、用户要素和业务环境要素三维立体地来综合研究。

图1 IA2.0的三维要素构成模型

2.2.1 信息构建1.0

IA1.0即传统信息构建,它的实践应用是一个项目过程,包括调查、分析、设计、实施、检验评估和可能的返工。它涉及信息的组织、标识、导航和搜索四大系统要素的设计,其目的是帮助人们更成功地发现和管理信息。[9]目前信息构建理论方法主要应用于万维网环境,二者相结合便形成了网站信息构建。在这一实践中,信息构建师以网站用户为内容设计和组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分析用户需求,重视用户在使用网站时的真实体验,运用可视化的技术手段,从信息的组织系统、标识系统、导航系统和检索系统四大核心要素切入,构造出一个便于定位、导航、可理解和良好使用体验的Web空间信息系统。因此可以说传统信息构建的四大核心要素即便是在Web2.0网络环境下也是不可或缺的。这四大系统要素是网站信息构建的外部表现,笔者将其称之为IA2.0的显性要素。它们并不孤立存在,而是彼此关联依赖、互为补充促进的,并且需要不可见的底层部件元数据(Metadata)、受控词表(Controlled Vocabularies)、词库(Thesauri)等的支撑。

(1)组织系统。组织系统(也称分类体系)是指对网站内容如何进行分组、布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导航系统的优劣以及网站是否够人性化,决定着网站设计的成败。IA的组织系统由组织方案和组织结构两部分组成。组织方案定义的是网站内容项目的共性,直接影响到这些项目的逻辑分组。组织结构定义的是这些分组之间的关系类型,决定用户访问信息内容的路径,是通过导航系统和标识系统展现的。常见有自顶向下的树型层次结构、自底向上的关系数据库模型、超文本链接的非线性网状结构。

(2)标识系统。标识是以文本或图表的方式描述网站的组织系统中的项目类别以及导航系统中的各种导航要素所代表的信息内容。标识系统是网站组织系统和导航系统效果的直接体现,强调采用符合用户习惯的方式向用户展示每一信息单元,帮助用户理解网站内容,开展互动交流。网站中各个级别的信息标识都是不可或缺的。最高级别上有那些用于描述全局导航元素、网站信息范畴和网站特征的标识。低级别上标识如上下文链接标识。一个简洁、直观、用户友好的标识既提供大量信息,又能在很大程度上为网站稳定用户群甚至挖掘潜在用户。

(3)导航系统。IA的导航系统包括全局导航、局部导航、语境导航和补充导航。它是用户所能感受到的网站内容与结构的外在表现,为用户提供导航工具,便于信息内容可访问。全局导航(也称整体导航)由持续贯穿在网站每个页面上固定位置的导航元素(如导航条、菜单、面包屑导航)所构成,帮助用户确定整个网站的内容领域。它应保持一致性,并引导用户由此进入网站的主要服务内容,如“首页”、“登录”等。根据人一次记忆和保持任务的能力,全局导航的元素数目应控制在7±2之间为宜。局部导航是在全局导航项的下层内容领域(如子网站、下级栏目)之间进行,随内容领域不同而不同,引导用户全面把握当前所在全局导航项所包含的内容概貌。这些内容领域处于层次结构的同一层上。每一内容领域中局部导航元素的位置和风格应保持一致性,以免用户进入某一内容领域时不得不学习新的系统如何使用。语境导航是指引用户集中浏览网站中与当前阅读内容相关的信息,也称上下文浏览、参见导航或预期导航。它是向用户显示他们事先没有想到要找的但与当前内容相关的信息链接,其形式主要有相关内容的聚类、相关链接的聚类、文章作者的链接、相关服务的链接。典型的有卓越网“购买了您最近浏览过的商品的顾客同时购买了”、“查看此商品的顾客也查看了”,淘宝网的“买了此宝贝的人还喜欢”、“浏览了该宝贝的会员还浏览了”等。辅助导航系统(也称补充导航)独立于全局导航之外提供整个网站的纵览,以内容目录、站点索引、网站地图、导航帮助、指南、用户手册、快速演示等形式提供用户直接进入所需内容的专门入口,而无需通过网站层次结构逐级进入。

(4)检索系统。检索系统是传统IA四大系统中层次最深、需要技术支撑最多的组件,其查全率、查准率及相关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用户的使用体验。一个优秀的检索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独立于导航系统之外直接跳到其所感兴趣的特定主题信息中去获得其需求的途径。用户信息需求各异、需求的层次参差不齐、检索习惯各个有别,因而检索系统的设计必须支持多种检索方式,包括支持多范围检索如站内或站外、多区域检索如全站或某栏目、多字段检索如标题或全文或关键词,支持常用检索语言如布尔检索、同义词检索。此外,检索结果页面中应提供过滤、排序、二次检索、相关度显示等功能,引导用户的下一步信息消费行为。

2.2.2 用户体验构建

Web2.0环境下的IA2.0必须充分考虑用户、信息环境和信息本身的生态协调,而信息环境与内容的设计又必须以适应用户体验为前提。用户体验是用户与信息服务互动的客观反映。重视用户体验的构建,其实践意义和社会价值不单在于用户简易而快捷地对信息内容的成功把握,而且更加强调用户在操作或使用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形成的感性体验和理性价值。[14]因此笔者认为,用户体验必须成为IA2.0的重要组成部分,是IA2.0核心的隐性要素,在信息构建过程中应该始终关注到用户体验,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是IA2.0的终极目标。因此可以把用户体验作为衡量IA2.0成功与否的评价指标。

2.0时代,由于Web具有应用开放性、个性化参与以及社会化交互等显著的平台特性,基于对不同用户的理解,用户体验必定向着个性化、多元化和丰富化的方向发展,多层次、动态性、交互性特征愈加显现。用户体验本质上就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出、分析、解决信息需求问题。用户作为IA2.0组织的中心,其强烈的个体主动参与、社会交互需求以及基于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的各种社会性软件的广泛应用提升和丰富了信息构建中的用户体验元素。作为IA2.0隐性要素的用户体验也因此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强化,用户体验正不断地从低层次(本能层:通过信息展示给用户带来的视觉冲击感受)向高层次(行为层进而到反思层:通过信息交互服务给用户带来的情感、意识、理解、信任等长期的、深层次的心理感受)发展,实现用户浏览体验、交互体验、情感体验进而达到信任体验,如图2。

图2 基于普遍心理分层理论的用户体验层次模型

(1)个性化表达增强用户体验。用户个性化的表达需求在当今网络社会中是普遍而持续存在的。增强用户体验,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用户直接与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系统进行主动交互并参与到信息构建中来。Web2.0理念和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用户自我表达愈发容易,众多用户的个性化表达需求急剧释放出来并表现为多样化。当用户角色(如背景知识、兴趣爱好、信息需求等)不同时,系统就会表现为不同界面显示、不同资源服务整合而成的个性化信息构建空间。

基于用户特征建立真正提供个性化信息表达的个性化信息构建空间是IA2.0的典型特征和时代趋势。大量的用户在个性化信息构建空间中进行自我表达,主要包括用户自定义分类目录、自行添加信息内容、自行标引信息、自行构建社会关系等,产生了大量的个性化内容,我们统称为微内容。由用户按个人意愿产生和创造微内容的微信息构建蕴涵用户个人的习惯、兴趣、期望、知识、技能和经验。另一方面,个性化信息构建空间也能够收集并分析、存储用户的访问信息,建立用户数据库,以此生成用户的关注焦点、兴趣、爱好、声誉、社区等,向用户个性化推送相关服务;同时也能够适应用户偏好的变化,作出适应性的改变。这些可大大增强用户的体验效果。

(2)社会性交互增强用户体验。社会性是Web2.0强化最显著的新特性,IA2.0更加重视Web系统的社会性架构,深度挖掘用户之间的社会交互,增强用户深层次的社会化体验效果。IA2.0强调以用户为中心,而用户的社会性交互需求是普遍存在且多元化的,它多产生于社会性软件中普遍存在的各种复杂社会关系。由此可见,社会软件为用户的社会性交互需求的实现提供了实在的物质载体和便利的环境条件,用户被作为人件参与到系统架构设计和运算中来,不断地创建并输入微信息、广泛进行会话、形成群组、分享信息、相互评价以形成声誉,进而使得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信息、信息与信息之间发生广泛的非线性的社会关联和交互,加上来自社会软件的反馈,实现用户的社会需求和自我价值,提高用户的社会化体验效果。

社会性软件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用户不再独立于系统之外而是作为系统的一个构件存在于系统之中。Geme Smith通过对Matt Webb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对Web2.0的考察,提炼出所有社会性软件的共有特性并将其描述为一个由标识、呈现、关系、会话、群组、声誉、分享七个要素[15]组成的社会软件积木蜂窝模型。[7]其中标识成为七个要素的中心,也是所有社会软件必须具备的唯一要素。由社会软件的要素组成可清晰地将其对应到用户的社会性交互需求上来。①社会化信息搜寻[16]:以信息为媒介建立用户之间的联系,“让合适的人找到合适的人”,形成稳定的用户群。比较突出的如社会网络,[14]让用户能够通过互联网社团找到所需信息。它体现在社会性软件的“关系”、“群组”要素,构建信息的过程中除提供直接的信息搜寻路径,同时还要提供间接的社会信息搜寻路径。②社会化信息分享[16]:用户不但有个性表达的需求,也都有与他人分享知识、资源、情感等的需求。这种分享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来自他人的认可,它体现在社会性软件的“分享”、“声誉”要素,用户参与分享并获得相应的网络影响力作为其收益。很多社会性分享软件拥有庞大的核心用户群便是例证,如YouTuBe在线视频分享平台。③社会化信息交流[16]:用户越来越多地依赖网络交流情感、发布和探讨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等需求体现在社会性软件的“呈现”、“会话”要素,用户通过即时通信如Twitter、聊天室等渠道告知他人自己的状态、想法,他人在线看到后便会通过留言、评论、回溯引用等方式进行回复。

(3)用户体验要素分析。作为IA2.0隐性要素的用户体验要求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信息设计并提供服务,从信息内容组织和信息环境选择两方面充分考虑用户在获取信息、使用信息和发掘信息价值过程中的感受和期望(其中涉及偏好、价值、美学等内容,受用户主观反应的影响而难以量化)。工程师Jesse James Garrett从宏观要素出发提出包括战略(Strategy)、范围(Scope)、结构(Structure)、框架(Skeleton)、表面(Surface)几个层次的网站用户体验要素设计可视化模型。[17]2004年著名信息构建专家Peter Morville凭借自己长期的信息构建经验,基于Garrett的成果并结合传统IA,将信息构建领域的用户体验描述为一个包含七个元素的用户体验蜂窝模型。[18]该模型由有用性、可用性、合意性、可寻性、可获得性、可靠性、价值性七个元素组成。其中价值性成为七个元素的中心,其实现是信息系统开发和设计的最高目标。七个方面具有密切相关性和全面性,强调了信息系统的环境、内容和用户的协调,充分体现了用户体验的层次性和丰富性。然而不同Web系统下用户体验元素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这个取决于系统目标和用户性质。因而在根据用户体验模型设计评估指标时不必面面俱到,而应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体验元素。用户体验蜂窝模型为后来学者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视角。Robert Rubinoff认为品牌(Branding)、交互性(Interaction)、功能性(Functionality)、内容(Content)是考察和量化用户体验的四个互相关联的核心要素。孤立的品牌、交互性、功能性、内容等要素无法衡量Web系统的用户体验是否成功。但当这四大核心要素综合在一起时便构成了量化用户体验的最主要指标。笔者考察了基于Web2.0的IA即IA2.0,网站IA2.0本着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组织和设计信息内容和信息环境,以提供积极的用户体验。随着Web2.0模式的日趋成熟,网站用户向着强烈的个性化和社会化发展,信息环境也变得更加多样和开放,信息内容也多为自组织和自服务的形式。在这种典型特征和发展趋势下,Morville的用户体验蜂窝模型对网站IA2.0下的用户体验的描述显得不再全面,信息用户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特征应该反映到网站IA2.0中来。为此,笔者改进了用户体验蜂窝模型,设计了“IA2.0用户体验推进模型”,如图3所示。任何一个Web2.0网站的IA都具有一定的社会目标,信息内容受到一定机制的激励和制约,同时IA应适应用户提出的个性需求,支持用户的自信息构建行为,并能产生积极的社会网络效应。基于IA2.0用户体验推进模型,结合品牌、交互性、功能性和内容四大核心要素,笔者将描述IA2.0用户体验的九个参数划归到四大要素之中,如图4。①品牌:可靠性、合意性;②交互性:可寻性、可获得性、个性化、社会性;③功能性:可用性;④内容:价值性、有用性。通过对IA2.0用户体验的每个核心要素中的一系列描述性参数的把握(给描述性参数定级打分),可从定量的角度给出网站IA2.0的用户体验的客观评价,从而有的放矢地提高用户的体验水平。

图3 IA2.0用户体验推进模型

2.2.3 信息环境

IA2.0采用开放式、半结构化的信息环境架构体系,以满足用户的参与性、个性化和社会性需求。IA2.0的信息环境泛指信息用户及信息本身所处的整个业务应用的优化集合体,是Web2.0时代所塑造的全新信息生态环境,当前它正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开放化。泛Web信息环境包括信息系统的目标和架构(尤其指社会性目标和社会性架构)、IA社团、实现信息架构所需的先进的硬件资源(包括服务器设备)和成熟的软件技术与平台集成(包括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Web服务器和以Open API、Web Service、Widget或云计算的形式在有效授权和认证机制条件下调用和运行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实现开放平台的多元化扩展和服务的集成整合)、技术支持与用户技能要求、信息构建的相关文档(如信息构建的研究报告、架构蓝图和手册等)、IA的成本与预算、组织文化以及约束限制。信息构建需要从人的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综合考虑信息环境,力求做到组织站点的信息构建与其信息环境相符合。IA2.0的信息环境支持用户对于信息的自我表达和自我获取,用户的行为创造出环境的部分结构,而用户的这种“群智慧”又能够解决信息构建的应用问题。

Web信息构建需要重视信息本身、信息用户和信息环境三位一体的信息生态平衡。信息是Web网站的灵魂,是连接信息用户与信息环境的纽带,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给用户提供积极的体验。用户作为信息服务的对象始终处于中心地位,用户的需求和体验不仅决定信息组织的方式和信息服务的内容,而且决定信息设计的目标和架构。而任何Web站点都离不开信息环境的支撑并受一定的约束而存在,用户也总是处于特定的信息环境之中,在泛Web信息环境中扮演一定社会角色的用户,由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必然产生多样化的需求,从而激发出相应的信息行为。随着Web2.0的业已发展和日渐成熟,用户已变得积极主动参与环境,在Web2.0可读写架构下个性化生产和贡献信息内容,拓展和增强了信息、环境、用户三者的交融,以利于信息构建更佳动态地与用户体验相适应。

图4 量化用户体验的评价要素构成

3 结语

传统信息构建所强调的“使信息易获取和可理解”的基本理念和根本目的随着信息载体和所依托的信息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已不能够充分解释和满足当今用户的信息需求。具有开放性应用、个性化分享和更重社会化交互的Web2.0信息环境扩展和强化了IA“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内容,丰富了用户体验。用户需求更加个性化、多元化以及更具动态交互性。笔者所论及的IA2.0理论正是从传统信息构建、泛Web信息环境和用户使用体验三个维度入手分析和研究——充分重视和理解“用户、环境和信息本身”三位一体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即在充分理解信息本身和信息所处应用环境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信息用户的需求和意愿,并通过统筹规划、设计以便于既能满足信息用户的预期需求并使其拥有愉悦的使用体验,又能彰显信息系统预期目标的价值,构筑起信息生态平衡。关注Web2.0和IA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并将其融入到网络信息空间的构筑实践之中,必将有助于我们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对IA2.0问题的探究给出了不同于前人的思维方法和论述体系。笔者将用户体验作为核心的隐性要素扩展和深化到IA2.0中来,提出“用户体验构建”并阐述之。笔者认为,IA2.0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在于对信息的组织、导航、标识、检索的设计,而且更要把握用户个性化、多元化、动态交互性以及强烈的社会共享性的信息需求,重视用户在使用信息中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在如何量化用户体验的过程中笔者结合了P.Morville的用户体验蜂窝模型以及Web2.0所强化的个性化、社会性原则,增加“个性化”、“社会性”两个元素到体验模型中,从而提出了“IA2.0用户体验推进模型”。

IA2.0阶段,信息构建设计中不只在注重选用先进的技术、硬件设备和设计适用的功能以达到信息的易获取和可理解,还应该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将技术服务、内容和用户需求体验结合起来进行系统设计,从而让技术、资源的服务来适应并增强用户体验。始终考虑用户体验,将用户体验的分解要素作为其衡量指标。简言之,IA2.0所主张的就是实现信息本身、信息用户和信息所处应用环境三者的有机整合,共同致力于创造出一个健康、平衡的Web信息生态系统。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晰认识到,目前尤其在国内,IA2.0领域的用户体验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建立有一定规模的信息构建和用户体验专业的实践社团来参与国际上的信息构建活动。[11]究其根源,一方面,人们对用户体验重要性的认识缺乏系统理论的阐引和指导。更重要的是,用户体验在Web领域(如网站)的实践还未多见,实用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应用水平尚显滞后,尤其是对用户体验的量化研究还不足以支撑其在Web信息构建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本文后续提出的将用户体验量化后用于建立网站IA2.0评估模型也只是一次尝试性的探究。笔者深知对IA2.0和用户体验的研究远没有尽头,尚有很大的未知空间需待探究。

标签:;  ;  ;  ;  ;  ;  ;  ;  ;  

Web2.0环境下的IA2.0理论分析_ia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