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暨蔡甸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湖北武汉 4301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9月于我院门诊收治的偏头痛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后72h内两组患者的头痛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干预后的72h内,观察组内45例患者的头痛症状均得到缓解,其中24h内缓解者29例(64.4%),48h内缓解者15例(33.3%),72h内缓解者1例(2.3%),有效率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偏头痛症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偏头痛;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291-02
偏头痛是一种很常见的神经血管紊乱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常表现为单侧搏动性头痛,持续4~72小时,伴有畏光、畏声、恶心、呕吐等症状[1]。据统计,偏头痛的发生率较高,约为10%,且极易导致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等多种精神心理症状[2]。因此,本文从心理角度入手,对偏头痛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9月于我院门诊收治的偏头痛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47例,年龄19~48岁,平均(34.0±5.2)岁,病程0.5年~6年,平均(1.7±0.9)年。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2013年国际头痛疾患分类第3版(试用版)(ICHD-3β)[3]关于偏头痛的定义。根据发作时头痛程度及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进行分级,分级方法见表1。本文90例患者的偏头痛程度均为2级或以上。根据其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疼痛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偏头痛的疼痛分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嘱咐用药、常规健康宣教、定期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包括: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偏头痛疾病宣教、疏导不良情绪、改变日常生活习惯、调整心态。
1.2.1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接待患者时应态度诚恳、主动亲切,必要时予以搀扶、让座、陪伴等。对患者表示充分的理解与同情,耐心与患者沟通,及时予以心理支持,采用真诚的沟通增进护患关系。枚举偏头痛治疗成功的病历,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1.2.2偏头痛疾病宣教 根据患者不同文化水平及个人情况,通过口头结合书面方式向患者宣传偏头痛的诱因、治疗方法和预后等疾病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对偏头痛的恐惧;鼓励患者提问,并详细解答疑惑。
1.2.3疏导不良情绪 以和蔼的态度对患者表示充分的理解与同情,鼓励患者诉说不良情绪,耐心倾听,及时予以心理支持。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家属强调家人的陪伴与关怀对缓解偏头痛的重要性,鼓励患者与其家属保持有效沟通,护理人员与家属合力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到值得愉悦的事情上,调动患者积极情绪。
1.2.4改变日常生活习惯 根据患者所提供的信息,分析其诱发偏头痛的因素,如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过大、周遭环境刺激等,指导患者改变生活习惯,如调整作息、改变生活节奏、适当运动和娱乐、多在安静舒适环境休息,或远离刺激原等。鼓励患者多接触感兴趣的活动或培养新兴趣,如运动、书法、欣赏轻松愉悦的音乐等,转移注意力,从而减轻对偏头痛的感知。
1.2.5调整心态 鼓励患者家属尽量多给予陪伴、照顾与关怀,帮助其减轻疾病对生活、学习、工作所带来的困扰。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多对其特长和才艺表示赞赏,让其得到心理上的自我认同,并对患者为其自身治疗疾病所做出的努力予以肯定,提高其治疗积极性。
1.3 评价指标
缓解的定义:头痛等偏头痛症状消失,可顺利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效果分级:①24h内缓解:头痛症状持续≤24h;②48h内缓解:头痛症状持续24~48h;③72h内缓解:头痛症状持续48~72h;④72h或以上缓解:头痛症状持续≥72h。头痛持续时间越短、缓解越快,则效果越好。有效率=(24h内缓解例数+48h内缓解例数+72h内缓解)/组内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正态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后的72h内,观察组内45例患者的头痛症状均得到缓解,其中24h内缓解者29例(64.4%),48h内缓解者15例(33.3%),72h内缓解者1例(2.3%),有效率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头痛症状缓解情况的比较[n(%)]
a:组间比较,P<0.05。
3.讨论
偏头痛是体内外多种因素刺激下的结果,在各种刺激下,集体的脑干三叉神经-血管系统反射环路被激活,经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最终引起复杂的精神心理、情感反应及睡眠等功能的变化[4]。偏头痛除疾病本身可造成损害外,还可以导致脑白质病变、认知功能下降、后循环无症状性脑梗死等[5],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近年来,心理护理对疾病的预防及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它可以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因素,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6]。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主张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关系密切,本文据此对偏头痛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偏头痛疾病宣教、疏导不良情绪、改变日常生活习惯、调整心态等方面进行护理,旨在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缓解头痛。结果显示,采用心理护理的观察组,头痛缓解有效率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东,万琪.偏头痛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4):289-292.
[2]赵娜,任凤龙.偏头痛并发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医学疾病杂志,2015,18(1):82-83.
[3] Headache Classification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M]. 3rd edition (beta version). Cephalalgia, 2013: 629.
[4]张喜荣,黄孝静.偏头痛伴有焦虑/抑郁及功能残疾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8):69-71.
[5]林燕,张文,武陈涛.偏头痛患者脑血管病一级预防证据评价[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5,15(1):33-38.
[6]项颖卿,罗萍,章国良.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307-308.
论文作者:方妮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偏头痛论文; 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头痛论文; 症状论文; 疾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