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戴河运营看我国既有铁路提速的技术对策_道岔论文

从北戴河运营看我国既有铁路提速的技术对策_道岔论文

从“北戴河号”开行看我国既有铁路提速的技术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戴河论文,看我论文,对策论文,开行论文,铁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北戴河号”快速旅客列车于1996年7月1日在北京—北戴河正式开行。通过北京铁路局开行“北戴河号”的经验和体会,阐述了我国既有铁路提速的有关技术对策。

关键词:快速旅客列车 既有线改造 京秦线 提速对策

“北戴河号”快速旅客列车继“先行号”后于1996年7月1日在北京—北戴河正式开行,这是我国既有铁路旅客列车提速工作取得的又一个重要成果,它再一次表明,进行既有线提速,是铁路走内涵发展道路,实行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方向转变的重要举措。认真、系统地总结京秦线旅客列车提速工作的经验,对加快我国既有线旅客列车提速工作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 要有明确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目标

北京铁路局管内的繁忙干线较多,现行旅客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均低于110Km/h,迫切需要提高。根据铁道部提高旅客列车运行速度的总体部署,我局对京广、京哈、京沪、京秦几条主要繁忙干线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最后选定京秦线作为我局提速工作的起步线。其理由如下。

(1)北京—北戴河是我国的主要暑运通道,每年7~9月承担着季节性的强大旅游客流,这些客流大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模范、优秀工作者、人民教师和青年学生,他们具有广泛的社会代表性;此外该线每年夏季还要接发相当数量的专运列车。因此,该线首先提速不仅是客流量的需求,而且具有明显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2)北京—北戴河的线路基础条件好,尤其是燕郊—丰润区段,是1984年新建成的双线电气化线路,无论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还是桥、涵设施,其设计技术标准较高,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好,是韩杼滨部长命名的第一条“安全达标线”,具有坚实的技术基础,这对减少技改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增强提速工作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北京—北戴河与沈山线相连,且与铁道部已经规划建设的秦沈准高速铁路相通。因此,北京—北戴河先期提速,一期可与沈山线的提速贯通,延长快速列车的运行行程,扩大其社会、经济效益;二期可与秦沈准高速铁路相接,形成一条北京—沈阳全长700多公里的准高速铁路,将我国的准高速铁路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2 根据列车运行时分的要求实行分阶段的提速目标

由于北京—北戴河的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提速工作必须抢在1996年7月1日实施。因此,留给一期改造工程的设计、订货、施工、试验的时间十分紧张。在技术难度大、涉及面广、改造时间短及投资数量等几个因素的控制下,通过对北京—北戴河的线路、桥涵、信号、道口等技术设备的现场调查和分析,并考虑机车、车辆的供应情况,根据运行时分的要求提出了分阶段提速的思路。

(1)整个提速工作分两步进行。一期工程要求在1996年7月1日实现,所能进行改造的项目不能太大。因此,确定一期工程使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提高至140km/h,北京—北戴河全程277km的运行时间由目前3h38min压缩到2h30min,使列车的平均技术速度达到110km/h;二期工程拟使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提高到160km/h,将全程运行时间缩短到2h。

(2)在一期工程中,根据对改造工程量的经济、技术比较,全程拟分5个速度段:北京—燕郊共3.5km,处于城市中心枢纽地区,不需要亦不可能有较高的速度,故将列车的技术速度提至87km/h;燕郊—京秦K73间长50km,线路条件较好,故将其允许速度提至160km/h;京秦K73—丰润共65km,线路的允许速度提至140km/h;丰润—北戴河127km,线路的允许速度提至120km/h,个别区间提至130km/h。

(3)合理更换道岔是提速的关键,必须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利用、节省资金。根据全程分4个速度段的要求,将大厂、三平、三河、段家岭、蓟县南5个站的正线通过道岔全部更换为新型12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使列车直向通过道岔时不限速,同时将上述5个站更换下来的可利用的60kg 12号AT道岔28组换到速度较低的地区,从而提高了全线的速度(据测试资料表明,60kg 12号AT道岔直向过岔速度度可达140km/h)。达到合理利用、节省投资的目的,同时必须与电务配合,加装外锁闭装置,以确保安全。

3 近期改造与远期工程相结合

一、二期提速目标既有明确的划分,又无实质性的区别,两者的改造工程应当紧密衔接。

(1)根据京秦线旅客列车提速的总体安排,在确定一期改造工程时,为减少将来二期工程时出现重复改造,避免工程浪费及对运输生产造成干扰,在一期提速区段燕郊—京秦K73间的线路,已一次按160km/h的线路允许速度进行了改造,共对5个站的60组普通道岔更换为新型可动心轨提速道岔。这样,在车辆构造速度提高后,近期还可以尽快组织160km/h的运行试验,使一期与二期之间的时间间隔缩短,从总体上加速京秦线提速工作的进程。

(2)对于少数平交道口,结合地形、地物条件和可能的工期,做了4处立交。同时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拆除了过密的平交道口8处,这一改造,也为今后实现更高速度的快速列车提供了基础。

(3)在一期提速段的缓和曲线改造中,没有沿袭传统的按三次抛物线计算的方法,而是按更高的速度目标,即按四次抛物线计算公式进行验算的。这样,虽然曲线改造长度略长一些,但由此带来的好处,不仅可以满足二期的需要,对一期提速列车的运行更增加了平稳性。

对曲线的改造亦贯彻了上述原则,凡是需改造的曲线一次按160km/h的要求,使曲线半径尽可能改大,一般不低于1400m,外轨超高的设置按最低速度80km/h考虑,使之欠超高不大于90mm。

(4)对病害桥梁的改造也是一次按行车速度160km/h的要求进行的,从而避免重复改造。

4 探索快速列车的科学管理方法

快速旅客列车与普通旅客列车在速度上相差30%以上,这一速度的提高,对既有线目前的行车组织方法,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需要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1)列车运行速度虽然提高,但自动闭塞的区间通过信号机间隔没有作相应的调整,相对来说,司机确认信号的时间变短,增加了司机操纵的困难。

(2)速度提高后,原来有人看守道口的报警距离相对不足,需要作相应的延长。

(3)列车运行速度提高后,通信手段没有变,现行的车机联控方式不是可以省略,而是要相应加强。

(4)快速列车的主要特点就是快,列车由各站通过的图定时分,已精确到了1/2min,因此,列车在全线运行时,不能为避让一些随意穿越铁路的行人而降速运行,需在不危及列车运行安全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图定速度,以维持列车正点运行。

(5)列车过站的速度加快,现行车站的各项技术作业时间、车站间隔时间都要作相应调整,凡影响快速列车运行的作业,要根据各站设备的情况适当提前结束。

(6)快速旅客列车与普通旅客列车同时存在,特别是还与低速的货物列车混合运行,必然对列车调度指挥的要求更高,主要要求提高三小时计划的预见性,并尽量减少对其它列车的正点与运行秩序的影响。

(7)为适应开行快速列车的需要,应尽快制定线桥养护维修标准。尤其对轨向、轨距、不良处所以及钢轨不均匀侧磨等线路病害要作明确的规定,以便及时消减病害,确保安全。

(8)进行财务分析、确定支出标准,达到收支平衡。列车速度提高后,除机车车辆购置及线路信号设备在强化改造初期需投入外,日常维修养护费用支出也将增加,因此必须进行财务分析,据以确定合理运价,争取达到收支平衡,并获得一定的利润。

(9)应及时总结开行快速列车的运营经验,尽快制定有关设计规范,确定主要设计参数,为设计新线提供可靠运营数据。

5 系统工程要系统配套

开行快速列车直接涉及到机车、车辆、工务、电务、运输、劳人等部门的设备和管理工作,是一个较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系统配套。

(1)首先要有设计功率、构造速度较高的机车,并要配备高技能的操纵司机。目前配置给北京局的机车是曾在广深线正式运行的DF[,11]型机车,具有较大的潜力,因此在短期内选拔、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司机,是对我局司机队伍的一个实际考验。

(2)车辆是主要的移动设备,虽然北京局已有构造速度为140km/h的双层客车,但要真正达到此速度,还需要加装电子防滑设施,更换高质量轴承,以确保列车在发生紧急制动后,不致于发生擦伤车轮的现象。经过6月份的多次专题试验,证明新加装的电子防滑设备性能良好、工作稳定。

(3)线路是快速列车运行的基础,也是既有线提速任务最重的部门。北京—北戴河一期工程有7组12号道岔改为18号大型道岔;共换了67组新型可动心轨提速道岔;部分普通道岔换成了AT型道岔;对提速段的曲线超高及缓和曲线进行了改造;对全线的线路基础采用大型养路机械作了全面捣固;对不平顺的钢轨进行了打磨;对个别病害桥梁进行了加固处理;对伤损的桥枕和轨枕进行了更换。可以说,对北京—北戴河线进行了系统的加强,为快速列车开行奠定了最可靠的安全基础,也是北京局开行“北戴河号”快速列车的成功之举。

(4)作为快速列车耳目的电务设备,受施工时间和投资的影响,一期工程改造量最少,是下一步应当重点加强的因素,尤其是自动闭塞制式,目前仍为交流计数方式,其频率响应速度较慢,不能适应列车快速运行的要求,时有机车信号掉码现象。一期改造工程中,对提速段的车站正线逆向道岔,均加装了外锁闭装置,信号联锁条件得到了加强。

(5)改革客运组织,是实行快速旅客列车的必然结果。只有提高客运服务水平、加强客流组织和客票票价管理,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流,提高开行快速列车的社会、经济效果,为京、津、冀、秦地区的旅游事业和经济发展发挥更好的作用。为此我们充分借鉴了上海局的经验,现已得到了良的反应。

(6)开行快速列车对职工的技术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一大批具有现代科技知识的技术队伍:高水平的操纵司机,车辆检修、工务维修及电务维修人员;乘务员需具备一定的外语会话能力。

(7)调整生产结构、封闭小站。根据开行快速列车的要求,必须加大站间距离,封闭装卸作业量最小的中间小站,集中办理货物运输,改进运输组织,这对减小技改工作量、提高设备能力、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效果是明显的,故在一期改造中我们首先封闭了邦均、彩亭桥、韩家林、管城4个中间站。

(8)平交道口是快速行车安全的巨大隐患,必须综合改造。首先取得当地政府支持,合并或取消过密的平交道口,将其数量减少到最小;对保留的平交道口增设安全防护装置,加强监护,派人看守;对繁忙道口,符合修立交条件的改为立交,以确保安全。

(9)对于行车速度大于140km/h地段应修建护栏,将铁路封闭起来。

(10)加装适应快速列车要求的红外线轴温探测装置。

6 延展快速列车开行距离,增加开行对数,适当提高货物列车速度

目前北京—北戴河只是日间开行1对快速列车,运行全程只有277km,其社会、经济效益已初见端倪,但相对于全路繁忙干线、相对于现行旅客快车,仍是距离太短、列车对数太少。

从铁路运输面临的严峻形势看,也要求延展开行距离,增加开行对数。据统计,1995年全国旅客发送量为114亿人,比1990年增长47.7%,货物发送量为125亿t,比1990年增长29.1%,而同期铁路的旅客发送量为10.2亿人,货物发送量为19.93亿t,客货周转量铁路占全国的比重分别由1990年的53.4%、71.3%下降到1995年的41.0%、53.4%,铁路在运输市场所占的份额逐渐下降。短途运输公路已占明显优势,公路中长运输发展迅速,民航客流增长很快。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建有高速公路地区,运输市场竞争更为激烈,铁路的客货运所占份额下降幅度更大,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变化,铁路必须转变观念,调整技术结构,大力发展快速列车,延展开行距离,增加开行对数。

(1)快速列车应有一个合理的最佳旅程。目前沪宁、京秦两线开行快速列车,都是为解决运能的急需而进行的,如要与高速公路、民航进行合理分工和竞争,应有一个最佳运程。

公路交通能实现“门到门”运输,组织灵活,适于短途运输,但占地多、能耗大、污染严重、事故频繁;航空交通虽适于长途运输,但成本高、运能小、耗能大,往返机场时间长;铁路交通具有全天候、高密度、中长距离运输优势,具有运量大、适应性强,安全、舒适、方便,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污染小,且与环境的兼容性好,造价和运营费用低等特征。因此,铁路在运输市场上应当是具有竞争力的。

经多种交通工具技术经济比较和测算,快速列车的优势里程应定在500~1500km。照此距离计算,我局开行快速列车,以开行北京—济南、北京—沈阳、北京—武昌为宜,其运行时分分别在3、6、8h左右,以提高其竞争力。

(2)快速列车的开行对数也应有一个合理的数量。太少,改造工程投资难以发挥作用;太多,与既有客货列车争能力。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线路条件、既有客货列车对数,通过计算或图解分析确定。就京秦线而言,如能将该线现图定的6对直通旅客快车全部按快速列车的技术要求更换为新型车辆,采用相应的机车牵引,将进一步提高京秦线一期改造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并且当北戴河—沈阳的提速试验完成后,北京—北戴河—沈阳全部由快速列车贯通运行,全程可达741km,则将在我国的北方形成一条高水平的快速通道,为中国既有线提速工作作出新贡献。

(3)货物列车速度也要适当地提高。如采取技术措施将京秦线货物列车速度提高到80~90km/h,将会大大提高该线的通过能力,产生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对于线路超高的设置也将带来极大的好处。

(收稿日期1996-08)

标签:;  ;  ;  

从北戴河运营看我国既有铁路提速的技术对策_道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