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章芝玲

浏阳市集里医院 眼二科 湖南浏阳 410300

【摘 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眼科收治的78例白内障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措施,对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护理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显著改善,经统计学计算,组间评分结果具有较高的可比性(P<0.05);观察组护理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其数据结果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讨论: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及时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提高临床护理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疾病能够得到尽快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眼科白内障;护理效果

白内障是临床眼科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该病若治疗不及时,将会导致患者视力急剧下降,该病若治疗不及时,最终可造成患者失明。手术是临床针对该病主要采取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而大多数患者对白内障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安全性掌握甚少,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极易出现恐慌及焦虑抑郁情绪,从而降低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1]。为此,本次研究将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观察,并将其与临床常规护理进行了效果对比,现将具体情况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现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外眼科进行治疗的白内障患者78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中有20例男性患者,有19例女性患者,患者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75岁,中位年龄为(55.0±3.1)岁;对照组中有21例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患者最小年龄36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为(55.5±3.2)岁。经统计学计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之间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积极配合医生顺利完成各项手术流程。术后对患者用药、眼部护理及饮食进行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措施,术前护理:首先将医院环境及相关设施向患者介绍,降低患者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情绪,帮助患者完成术前各项检查,对患者及时讲解白内障疾病相关知识、自我护理措施、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手术注意事项及积极配合护理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正确了解疾病相关知识,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慌心理,提高对手术治疗信心。对患者心理情绪变化进行及时掌握,并将患者存在的疑问进行正确解答,通过语言沟通及心理疏导,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2]。术中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避免发生不良现象,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手术。术后护理:指导帮助患者采取平躺静卧,避免头部剧烈活动,若发生出血症状及时采取半卧位,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对患者术后情绪变化进行掌握,同家属共同鼓励及安慰患者,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术后康复效果。将术后眼部清洁方法告知患者,协助患者做好眼部清洁护理,禁止揉眼动作,避免感染发生,并协助指导患者将身体摆放平稳,避免人工晶体脱落以及开裂等不良现象发生。在术后四个小时可指导患者进食,为患者制定合理饮食方案,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及营养均衡为主,确保患者身体营养充足,增强患者机体免疫能力,提高患者身体康复速度。

1.3指标观察

采用我院自制的焦虑抑郁评分尺对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分对比,指导患者在一条10cm的评分尺上将自身焦虑抑郁程度进行标记,0-1cm代表为无症状,1.1-3cm代表轻微症状,3.1-4cm代表轻度症状,4.1-6.9cm代表中度症状,7-8.9cm代表重度症状,9-10cm代表强烈症状,0-10cm代表0-10分,得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两组护理治疗效果评定以通过护理患者精神状态及情绪良好,眼部未发生不良现象,身体恢复较快则为“显效”;患者情绪基本稳定,眼部未发生不良现象则为“有效”;患者情绪波动较大,眼部发生感染现象,身体恢复较差则为“无效”。护理治疗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同时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两组计量资料应用(士s)描述,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x2检验,当差异在P<0.05时为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对比

护理后同对照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的(6.5±2.6)分、(6.3±2.5)分相比,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显著改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分别为(4.0±1.3)分、(3.9±1.2)分,经统计学计算,两组评分结果数据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同对照组护理治疗总有效率的87.2%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其数据结果为97.4%,两组数据差异经计算存在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详情(n,%)

2.3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39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的(7.6±1.2)天相比,观察组39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较短,其数据结果仅为(4.0±0.6)天,组间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3讨论

白内障主要是因眼球晶体发生浑浊现象后引起的疾病,临床针对白内障采取的治疗方案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根据患者病情临床主要建议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办法,但术后康复极为重要,需要患者及护理人员的良好配合,才能使治疗达到最佳效果。而大部分患者因对手术的担心,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因此无法积极配合治疗及术后康复,给术后康复护理工作增加较大难度,最终影响术后康复效果[4]。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临床推广应用的人性化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术前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慌心理,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情绪。并将术后注意事项和情绪波动对康复所带来的危害及时告知患者,使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治疗[5]。同时通过术后对患者的体位调整及眼部护理,有效控制了不良事件发生,并通过饮食调整,增强了患者的身体免疫能力,最终使患者的治疗达到最佳理想效果[6]。在本次观察结果中也显示,与采用临床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均得到良好改善,而且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提高,同时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缩短。综上所述,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护理治疗,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雪.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优质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149-150.

[2]赵艳.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3(13):515-516.

[3]韩雪晶,颜廷霞,樊海英,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223-224.

[4]冯晓霞.优质护理服务在眼科病房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6(12):86-87.

[5]刘秀华.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05):85-86.

[6]牛慧.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养生保健指南,2016,41(33):129-130.

论文作者:章芝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章芝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