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安全风险管理论文_郝倩倩,任建宇,张喆

浅谈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安全风险管理论文_郝倩倩,任建宇,张喆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030032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变电站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满足电网发展要求,智能化、集成化,成为了变电站发展的新趋势。因此,文章深入分析了影响无人值班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各种安全因素,指出了具体的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无人值班;变电站;安全运行问题;安全风险

1.无人值班变电站介绍

随着电力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日新月异,极大地促进了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实现,利用远动技术迅速准确地获取变电站设备运行各类实时信息,完整掌握变电站设备实时运行状态。所以说,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诞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和变电站无人值班技术是变电站监控和保护开发的主流和必然趋势,变电站也将继续沿着无人值班的模式发下去。综合自动化的应用,为无人值班变电站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技术基础,无人值班变电站也为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如何保证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安全、高效、经济运行,解决无人值守出现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下文将分析存在的安全问题。

2.安全风险分析

2.1设计方面

“三集五大”改革,对运维班来说,角色转变从运行人员向大检修转变,从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工作性质和工作理念的转变,人员的转变是从管理,可以说是软环境的转变,是可以通过管理去不断弥补,但是硬件环境,变电设备在设计上许多站是从常规有人值守站通过改造具备基本无人值守站条件,但是受到改造的局限,还存在着很多隐性风险和缺陷,会给现场操作、巡视、维护等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威胁,甚至威胁到安全运行。

2.2检修方面和基建方面

在检修工艺上,运维班组的转型,工作量激增,公司为了减轻运维压力,一些不停电的检修工作许可是由电话完成的,验收环节也是电话完成,也就意味着不能现场及时验收,检修工作的质量和设施破坏的有效恢复,甚至是设备还存在缺陷、位置不正确、二次检修误动未及时发现等诸多问题,因此造成次生事故,给电网运行带来威胁。施工质量问题,由于承、发、包等不可控原因(不在运维班控制环节),只能在验收环节把关,但是隐蔽工程,如土建问题,投产后发生设备变形、损坏等,变电站在运行投产后,室内地面塌陷、开关柜体发生变形,造成开关频繁烧毁合闸线圈等现象。这在设备运行中只是一个简单的范例,很多原因运维人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还是需要从公司的管理层面去查找原因,堵塞漏洞。

2.3设备方面

由于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或存在某些先天不足,使操作人员疲于奔命,是影响无人值班变电站安全的又一因素。2007年以来通信通道中断频繁发生,集控人员失去监控功能或者无法操作现场设备,必须要人员到站检查和留守,但是通道中断的原因很多发生在室温过高,环境监控在现有管理模式改革中是没有考虑的或是没有及时安装。即使现在运行的很多辅助设施:如图像监控也没有发挥正常的作用,更别提图像巡检功能。正常工作情况下,拉合刀闸、简单投退重合闸出口连接片都需要运维人员到现场操作。同时,监控设备经常出现问题,监控信息的上传和过滤,是需要专业人员严格的审定,哪些信号需要上传,按照理论要求“大集控”监控信号应该与当地站监控信号一致,并且采用统一数据量包,分别传送,且语言解释一致,现在运行中发现,“大集控”的“四遥”信息与当地信号存在很多不同,并且一遇这种情况就需要运维人员现场复核,或是由其它的信号去分析才能发现其故障原因。有人值守站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现在来说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风险,有可能因此引发大的事故。监控问题,有时因为网络问题,造成数据堵塞,当通道恢复后瞬时大批量的上传信号,甚至是重复信号,造成信息监测数据量超过监控人员的处理能力,警报信号与预报信号混杂,虽然在有人值守站的监控也存在着类似问题,但是数据量要小得多,且可以同时检查设备现场的实际运行状态,但是大集控的大数据量严重的考验监控人员的判断能力,难免会遗漏掉关键的信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运行管理方面

一是管理工作中存在漂浮粗放现象,缺乏持久性和长效性;二是管理上权责不分,职责不明,责任落实不到位,制度执行不严格;三是奖惩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方法简单粗暴,模式一成不变,给安全留下隐患;四是安全活动没有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没有使安全活动发挥作用;五是运维管理的协调性不够,工作效率不高。以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设备检修为例,存在工作的不连贯性,运、检双方相互等待、相互依赖、相互扯皮和推诿现象时有发生,既影响检修质量、拖延了停、送电时间,降低了设备的可用率,又不利于安全管理,留下事故隐患。从大的管理层次来说还存在着管理人员的管理断层,互相之间没有依存关系,各干各的,没有从一个整体出发,这也反映出运维班一个“小媳妇”面对好多“婆婆”的现象。

2.5人员方面

由于管理模式的改革,从人员配置及素质构成不能满足理论计算中的人员配置要求,人员素质积累也是我们企业的管理理念的欠账,人员素质达不到,但是岗位定员是按人员所在岗位,持有的岗位资格证进行配置的。无人值班实施后,虽然从人员“数量上”解决了运行人员不足的问题,但运维压力是巨大的,随着电网的发展,无人值班变电站不断增加,而运维人员数量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未得到有效补充,且淘汰的运行人员好多都是岗位上的主力,人员数量满足了要求,但是人员素质构成却有待“商榷”,存在着运维人员不能很快适应电网发展的需要,虽然持有资格证书,但实际的工作能力不高;部分运维人员,没有把心思放到工作上,不服从安排,为了省事,巡视设备走形式,巡视中发现的设备缺陷,不及时汇报,生产中发现问题不沟通等现象时有发生。

3.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1)真正落实人员风险预控机制。把对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作为风险控制的内容之一,列出各岗位、各人员危险分析控制卡,从思想上、行为上对存在的风险点及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预测,把安全思想教育融入运维管理,使每位员工认识安全重要性,形成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建立健全人的不安全行为风险追究制,将安全生产风险预控,作为考核工作人员的重要依据,与奖励挂钩,重奖重罚,维护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严肃性;建立长期的人员激励环境,使员工在岗位上长期发展,运维岗位的专业性和技术积累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一个好的运维人员真的可以做到“上医未病”,但是整体素质的提升绝不是凭着三年两年能够做到的;建立经常性、规范化的轮岗培训制度,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职工的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运维人员的技术素质、自我保护能力和处理突发性事故的能力。

(2)加强技术培训,多争取外出培训机会,提高运行值班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强化事故处理的能力,使得人人都能在工作中独挡一面。

(3)运行值班人员要全面掌握各变电站运行方式、设备特性及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做好事故预想,以便在真正发生异常时,能够及时果断进行处理。

(4)治理缺陷要及时。在PMS中缺陷处理流程这样一个闭环方式监督下,缺陷的定性、上报、审批、处理、验收等,可视缺陷性质规定处理期限。使小缺陷不过班,大缺陷不过天,需厂家配合补充设备零部件的,也应从速,同时要求不论是消缺还是检修,运行人员和检修人员均要一起对检修后的设备进行详细验收,确保消缺和检修质量。

结束语

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无人值班变电站安全运行出现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遵循科学、寻找策略、积极改进,不断推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才能有效保证电网安全、经济、优质地运行。

参考文献:

[1]中国论文下载中心.马春山.浅析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创造企业稳定效益.2011.

[2]安全文化网.浅谈电力行业如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2010.

[3]北极星电力网技术频道.邱思琳.浅析电气故障的排除方法.2009.

论文作者:郝倩倩,任建宇,张喆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  ;  ;  ;  ;  ;  ;  ;  

浅谈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安全风险管理论文_郝倩倩,任建宇,张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