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秋
(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325600)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前鼻孔填塞法治疗出血点不明确的鼻出血的疗效及可接受度。方法:临床随机收集出血点不明确的鼻出血患者共69例,分别入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结果:实验组临床治愈率82.9%,可接受度68.6%,对照组临床治愈率67.6%,可接受度17.6%,在临床治愈率上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43),在患者接受度方面,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鼻孔填塞法治疗出血点不明确的鼻出血可有效控制鼻出血,在减少患者痛苦及恐慌方面有显著优势,临床治疗出血点不明确的鼻出血中应该作为常规治疗手段。
【关键词】 改良前鼻孔填塞法;出血点不明确;鼻出血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386-02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1],虽然现今鼻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对于无法明确出血点的迅猛鼻出血,鼻孔填塞法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因其常引起患者强烈的不适、恐慌而受限。本文就我院应用改良前鼻孔填塞法治疗出血点不明确的鼻出血的疗效及可接受度进行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我科收治的鼻出血患者69例,其中男47例,女22例;年龄45~83岁。全部病例经前鼻镜检查均发现鼻腔活动性出血,不能明确出血位置。且均排除外伤、手术、血液系统疾病、传染病及恶性肿瘤所致鼻出血。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8例。
1.2 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取坐位,先用吸引器清除鼻腔内血凝块及分泌物,实验组先用1%丁卡因加1%呋麻棉片填塞鼻腔,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收缩15~20min后以枪状镊持凡士林纱条在下鼻甲和鼻中隔之间用传统的袋状填塞法填入长纱条一根,压紧下鼻甲。对照组则直接以枪状镊持凡士林纱条填塞,填塞方法同实验组。 所有患者均在填塞后予以预防鼻腔感染药物治疗, 有高血压患者予降压治疗,用药后血压均降至正常范围。
1.3 治愈判定标准
临床治愈指拔除鼻腔填塞物后出血停止,1个月内未再发生相同部位出血 。可接受指患者不认为该治疗方法非常痛苦或难以忍受。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愈29例,治愈率82.9%,对照组临床治愈23例,治愈率67.6%。患者接受情况,试验组能接受24例,不能接受11例,可接受度68.6%。对照组能接受6例,不能接受28例,可接受度17.6%。在临床治愈率上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43),在患者接受度方面,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鼻出血可由多种局部因素及全身疾病所致。处理鼻出血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快明确出血点并予以针对性地处理[2]。但对出血较严重,前鼻镜检查无法明确出血位置,只能行填塞治疗,但这种盲目的鼻腔填塞法常常造成患者极大及痛苦及恐慌[3]。为提高填塞治疗出血点不明确的鼻出血的临床治愈率及增加患者的可接受度,笔者在临床上采用此改良的前鼻孔填塞法治疗出血点不明确的鼻出血。其优势是患者经过1%呋麻棉片收缩鼻腔黏膜后,鼻腔空间变大,凡士林纱条能均匀致密填满整个下鼻道空间,避免了鼻甲无收缩情况下纱条填塞时可能遗留的缝隙,对狭小局部的压迫止血起到很好的作用,加上1%的丁卡因的局麻作用,明显减轻了患者填塞过程中引起的各种不适,大大增加了患者对鼻腔填塞的可接受度。
实验组虽然在临床治愈率上高于对照组,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总结失败原因,考虑部分是出血位置靠近后鼻孔或者出血点位于鼻腔狭隙中,填塞压力不足。另外部分患者填塞物拔除后1月内再次发生鼻出血,考虑跟患者血压控制不良,剧烈活动有关。所以治疗中应注意:在填塞时应抵达下鼻道后段外侧壁并尽量压紧,填满整个下鼻道和鼻底。动作轻柔,避免正常组织的损伤;高血压患者需控制好血压,术后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
随着鼻内窥镜技术的成熟,在鼻内镜下可清楚观察到具体出血部位,显著提高止血效果。但是在鼻内窥镜找不到明确出血点的情况下,鼻孔填塞法仍是临床上治疗鼻出血的主要方法,而且在一些基层医院达不到鼻内窥镜下治疗鼻出血的硬件条件,改良前鼻孔填塞法能够在保证有效止血的同时,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及恐慌,应推广其作为门、急诊处理鼻出血的常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Monux A,Tomas M,Kaiser C,et al.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epistaxis[J].J Laryngol Otol,1990;104(11):868-70.
[2] 范丽霞,王鑫,温海涛.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68例[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9(3):176.
[3] 余俏平.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的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8):12-3.
论文作者:刘仲秋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
标签:鼻出血论文; 患者论文; 鼻腔论文; 实验组论文; 鼻孔论文; 出血点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