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实践哲学的内在意蕴--“1844年马克思经济学与哲学手稿”研究_异化劳动论文

人道主义:实践哲学的内在意蕴--“1844年马克思经济学与哲学手稿”研究_异化劳动论文

人道主义:实践哲学的内在意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意蕴论文,人道主义论文,手稿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3X(2003)06-0009-05

为了弄清楚在现实的政治斗争中遇到的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问题,马克思在《1844年 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哲学探索。他从现实的异化劳动分析出发 ,触及到了人的劳动、生产的实践本质。在对人的实践本质的全面论证中,马克思自觉 地将他的实践学说与历史上的人道主义联系起来,并且以人的实践的现实性克服了传统 人道主义的抽象性,酝酿并形成了现实的或革命的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是一种关注人、尊重人、维护人并且让每个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的关于人的 学说。历史上的人道主义可说是多种多样,而各种人道主义之不同,则在于对人的本质 的规定不同。马克思哲学之前的人道主义大都把人的本质规定为理性,由此人的活动被 限制在理论探索以内,人的现实生活状况如何则被“遗忘”了;这种人道主义虽然以人 特有的理性而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并依此将人推崇为世界的中心,但是由于它只将人 看作追问事物的本原和本质的理性存在物,因而呈现为一种形而上学的人道主义,也即 是抽象的人道主义。

与此不同,马克思则关注人的现实的感性的生活。什么是人的本质?马克思一反传统哲 学的理性规定,而将人的本质规定为实践。如果说人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也是世界上的 一类存在物,那么,人的这一类存在物如何与其他的万事万物相区别呢?或者说,人作 为类存在物,他的“类”的特有性质是什么呢?马克思说:“通过实践创造世界,即改 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也就是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作自己的 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作类存在物。”[1](P53)这就是说,在马克思看来,人作为有意 识的类存在物,是通过实践创造世界的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的类本质或人的本质就是 创造世界的实践。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作用和改变无机界或外部世界的活动,也即人的 现实的感性的生活。人之实践本质的确定,使马克思区分开了抽象的人道主义和现实的 人道主义,由此打开了马克思的现实的人道主义的新视野。

马克思的由实践本质开启的现实的人道主义的新视野,表现在人的实践活动与人道主 义的三个联系之中。

首先,人的实践能动地改变着自然界,使自然界对人的最初的不适应关系逐渐变为适 应的关系,由此人得以生存,为人的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马克思说:“人不仅仅是 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也就是说,是自为的存在着的存在物,因而是类 存在物。他必须既在自己的存在中也在自己的知识中确证并表现自身。……自然界,无 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都不是直接地同人的存在物相适应的。”[1](P126)在这里, 马克思指出,在人出现于自然大地上时,自然界无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都与人的生存 不相适应。此所谓客观的自然界,也就是存在于人们周围的未经人们认识的自然界;此 所谓主观的自然界,也就是经人认识的成为人们观念的周围的自然界。而人恰具有一种 将自然界对人的不相适应的关系变为相适应的关系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就是人的自为性 ,即人之自觉地、能动地、有意识地作用和改变自然界的性质,这种能力或性质也就是 人的实践本质。

其次,人的实践能动地改变着自然界,最突出地表现在人的工业活动中,在人的工业 实践活动中,不但证明了人的实践改造的巨大力量,也证明了人的实践改造所取得的巨 大成就。马克思说:“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 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1](P84)此所谓心理 学,是借用的费尔巴哈术语,它意指的是哲学认识论。在这里,马克思将人的实践活动 与现实的工业生产联系起来。虽然说“在通常的、物质的工业中,人的对象化的本质力 量以感性的、异己的、有用的对象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1](P84),但是,工业的历 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则是人的对象化的本质力量的确证,“是一本打 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也就是说,实践是人的本质,实践是人的存在形式以 及实践改变着自然、社会和人的生活,其最直接、最明显、最确定无疑的表现就是人在 工业生产中的活动以及这种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最后,人的实践能动地改变着自然界,不但让自然界发生符合人的意愿的变化,而且 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人的各种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随着实践活动的连续不断的进 行,人也逐步趋于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说:“人以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 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P80)实践改造活动是一种人与外界物体 相互的对象化活动,即一方面,人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对象到外界物体中,让外界物体发 生符合人的意愿的变化,另一方面,外界物体的性质、结构和功能也由此对象到人身上 ,使人的知识得以丰富,人的能力得以提高。在这其中,如果说人的能力的提高有一个 过程,并且这一过程又无限伸展,那么,随着实践活动的逐步深入的进行,人的能力就 会逐步得到提高,并且这种提高还永无止境。因此,在连续不断的、反复进行的实践活 动中,人的能力以及人的各种潜能、禀赋和整体素质就都趋于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即如 马克思所言,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而这 样的人,也就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由上可知,马克思的以人的实践本质为基础的现实的人道主义,表明在世界上的万事 万物中,惟有人才能够将自然界对自己的不相适应的关系变为相适应的关系,惟有人才 能够在工业生产中创造出如此巨大的社会财富,也惟有人才能够自己成为各种能力、潜 能、禀赋和素质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类存在物。因而,关注人、尊重人、维护人,让人自 由地发挥自己的天性,就应是理所当然的;而这也就是说,马克思创立的实践论的新哲 学,就是一种高扬人的实践本质力量的现实的人道主义。

然而,马克思的现实的人道主义之更为重要的方面,则在于他对他所处的当时社会的 异化劳动的激烈批判。

虽然说马克思的人的实践本质学说形成于他对异化劳动的分析之后,但是从人道主义 的逻辑看,既然人的本质是创造性的实践,实践不但改变世界并且发展自身,那么,人 就应在一切社会中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天性,而任何妨碍人的创造天性的发挥、甚至 压抑和扼杀人的创造天性的行为,都是不人道的,都是人道主义要批判和谴责的对象。 当马克思的现实的人道主义与现实中的异化劳动相遇时,他就从另一方面,即在对异化 劳动的激烈批判中,凸现了他的人道主义之关注人、尊重人和维护人的特色。

马克思以深刻的观察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当时的异化劳动情形。他说:“劳动的现实化 竟如此表现为非现实化,以致工人非现实化到饿死的地步。对象化竟如此表现为对象的 丧失,以致工人被剥夺了最必要的对象--不仅是生活的必要对象,而且是劳动的必要对 象。……对对象的占有竟如此表现为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 象就越少,而且越受他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1](P48)在这里,劳动的现实化或实践 的对象化完全表现为它的反面:工人的实践的对象化活动却使他失去了对象。如果说这 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物的异化”,那么,还存在着实践活动的人的“自我异化”,即 “ 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同生产行为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工人同他自己的活动--一种异己 的、 不属于他的活动--的关系。在这里,活动就是受动;力量就是虚弱;生殖就是去 势;工 人自己的体力和智力,他个人的生命就是不依赖于他、不属于他、转过来反对他 自身的 活动。”[1](P51)人的实践本质本来是一种能动的变革的力量,可是在异化劳动 中,能 动的活动变为受动的活动,本质的力量变为本质的虚弱;人的实践改造的各种能 力变为 反对他自己的外在力量。不仅如此,由以上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和人同自 己的生 命活动相异化,还进一步造成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即“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 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变成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 段。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同样使他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 质同人相异化。”[1](P54)人的实践本质本来是能动地作用自然界并促使自己的能力得 到发展,但是在现实的异化劳动中,人的实践本质仅仅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 甚至连他的个人生存也维持不下去;自然界,以及人拥有的精神方面的类能力,都成了 反对他的存在、生存和发展的因素。

面对实践和异化出现的如此强烈的巨大反差,马克思并不仅仅停留于对这一现象的激 烈批判,他还进一步地去寻找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这里,马克思初步地区分了人与 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关系。如果说人的实践活动或劳动的对象性 活动实现于人与自然界之间,即它表现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那么,人的实 践本质或劳动对象化本质的异化则表现为人的社会生活,即它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也就是说,正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那种实践的本质力量的活动存在于那种妨碍或压 制这一活动的社会形式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才出现了人的实践本质或劳动的对象化 异化的现象。对此,马克思说:“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跟劳动格 格不入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同这个劳动的关系。工人同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同 这个劳动的关系。从而,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同自然界和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 、结果和必然后果。”[1](P57)原来,工人的劳动不是单纯地同自然界打交道,而是在 与资本家结成一定关系的形式下同自然界打交道;而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是一种雇佣劳 动的关系,即工人失去了生产资料、资本家则把生产资料变成了私有财产。正是由于私 有财产这一社会关系产物的出现,才形成了工人与资本家的雇佣劳动的社会关系,才使 得人的实践本质或劳动的对象性活动发生了异化。

异化原因的揭示必然导致异化消除的提出。既然私有财产这一社会关系是异化劳动产 生的内在根源,那么异化劳动的消除也就是私有财产的扬弃。对此,马克思说:“这种 物质的、直接感性的私有财产,是异化了的、人的生命的物质的、感性的表现。”[1]( P78)私有财产作为财产,是一种物质的、感性的存在,它凝结了人的感性的生命活动, 体现了人的实践的本质力量;然而私有财产的财产私有性,又使它成为人的生命活动或 实践的本质力量的异化形式。对于私有财产的这种二重性,马克思要求对它不是简单地 抛弃,而是既克服又保留地扬弃,即克服它的私有性或异化性质,保留它的人的生命活 动或实践的本质力量的内涵。对此,马克思指出:“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作为对人的 生命的占有,是一切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从而是人从宗教、家庭、国家等等向自己的人 的即社会的存在的复归。”[1](P78)私有财产的扬弃就是人的生命的占有,即财产失去 了私有性质而显露出人的生命活动性质,这种显露也可以说是人对自己的曾经失去的生 命活动的重新占有;一切异化的扬弃就是人向自己的本质复归,即劳动失去了异化性质 而显露出人的实践改造性质,这种显露也可以说是人对自己的曾经失去的实践本质的重 新占有。在此,马克思特别提出了“人向人的即社会的存在的复归”,此所谓“社会的 ”,就是指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实践活动实现于关注、尊重、维护这种活动的社会形式之 中。

由上可见,马克思的以人的实践本质为基础的现实的人道主义,在对现实的异化劳动 的批判中显露了自身的特色。它不但深入地揭露了异化于人的劳动产品、人的劳动活动 和人的类本质的各种表现,而且指出了异化劳动发生的私有财产的社会基础,并且提出 了扬弃私有财产以实现人的实践本质复归的路径。马克思人道主义的现实性和革命性, 在此显示得是极为强烈的。

在论证了人的实践本质、并说明了人在克服异化中向自身的实践本质复归之后,马克 思就考虑将他的现实的人道主义学说建立为一门科学,即历史科学和自然科学结合在一 起的人的科学。

如果说人的实践的本质力量在现实中表现为人的工业活动,也即是说,人的实践本质 与人的工业活动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那么,在传统的科学研究中,却是将二者相分 离的,也即是说,有关人的实践活动的内容被归入历史科学或哲学,而有关人的工业活 动的内容则被归入自然科学。这亦如马克思所言:“但是哲学对自然科学始终是疏远的 ,正如自然科学对哲学也始终是疏远的一样”[1](P84)。这种相互疏远或相互分离的后 果,就如前面马克思已指出的那样,人的对象化的本质力量以异化的、有用的对象的形 式,以异己的形式而呈现。

这就是说,一方面,历史科学或哲学抽去了人的现实的工业活动的内容,仅将人禁锢 于抽象的理论活动或认识活动中;另一方面,自然科学由于缺乏人的实践本质的基础, 而仅将人的工业活动作了有用的对象的处理。如此一来,不但人的真正的本质得以遮蔽 ,而且人的工业活动的本质也不能说明。

马克思通过人的实践本质在工业活动中显现的揭示,要求人们正视“自然科学却通过 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作准备”[1](P85)这一 事实。自然科学并不仅仅表现为有用的对象性,由于它也是一本打开了关于人的本质力 量的书,它已在实践上或以实践的方式走进人的生活,并以它那多方面提高和发展人的 各种能力的功能,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开拓前景。对此,马克思最终得出结论说:“ 工业是自然界同人之间,因而也是自然科学同人之间的现实的历史关系。”[1](P85)关 于自然界的自然科学和关于人的历史科学,就由于同是研究人的现实的工业活动而成为 一门科学。如果说只有人才有历史,那么,“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 过程的一个现实的部分。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象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 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1](P85)人的历史就是自然界向人生成的历史,也即 人们能动地作用和改造自然界的实践的历史,因此,关于自然界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关 于人的历史科学,反过来也是如此,关于人的历史科学也必然包括关于自然界的自然科 学;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融为一体,就形成了一门全面反映人的实践本质力量活动的科 学即人的科学。

从上可见,马克思的现实的人道主义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凡是自然的,就是 人道的;或者说,合乎自然的,就是合乎人道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的实践本质 的形成是大自然长期演化的产物,它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人的实践本质的活动是人 能动地作用和改变自然界的活动,它也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因此,承认人的实践本 质活动的自然发生性,就是承认人自身拥有这种实践改造的能力;人因拥有这种能力而 有别于并且高于其他的自然存在物,由此就产生了人优于万物的人道主义观念。如果妨 碍或压抑人的这种实践改造能力,则就是违反了或破坏了人的实践本质活动的自然发生 性,这显然是不人道的。而反对和批判这种非人道的行为,即坚持和恢复人的实践本质 活动的自然发生性,就更显出关注人、尊重人、维护人的人道主义特性。

基于这种合乎自然的就是合乎人道的人道主义观念,马克思多方面论述了自然主义和 人道主义的内在关联性,并努力形成一种实践的人道主义的哲学立场。

马克思说:“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 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1](P77)。这里所说的“这种共产主义”,即“共产主义 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 正占有”[1](P77)。已如前述,马克思将异化劳动或人的自我异化的消除看作是对私有 财产的积极的扬弃,而共产主义不但是这一扬弃的具体途径,而且是扬弃之后人的本质 得以复归和发展的新的社会形态。由于这种共产主义恢复了人的实践改造和发展自身的 本质,因而是人道主义,而它之成为人道主义,还在于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即人的实 践改造的本质力量又呈现出自然发生的性质;正是由于这种共产主义使人的实践的本质 力量呈现出自然发生的性质,因而又是自然主义,而它之成为自然主义,还在于它是完 成了的人道主义,即人的实践改造的本质力量又呈现出人道主义的性质。因此,马克思 此所谓“完成了的”也就是相互结合的意思,即是说,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相结合,就 是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相结合,就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在一定程 度上,人道主义就是自然主义,自然主义就是人道主义。

马克思说:“我们在这里看到,彻底的自然主义或人道主义,既不同于唯心主义,也 不同于唯物主义,同时又是把这二者结合的真理。”[1](P124)这里所说的“唯心主义 ”和“唯物主义”,并不是专指近代哲学的两大对立派别,而是马克思在论述自然主义 和人道主义时对它的借用。为什么呢?马克思曾说:“如果把工业看成人的本质力量的 公开的展示,那么,自然界的人的本质,或者人的自然界的本质,也就可以理解了;因 此,自然科学将失去它的抽象物质的或者不如说是唯心主义的方向,并且将成为人的科 学的基础,……至于说生活有它的一种基础,科学有它的另一种基础--这根本就是谎 言 。”[1](P85)可以看出,此所谓唯心主义,是指那种脱离人的活动仅进行抽象研究的 自 然科学倾向,与此相比较,唯物主义则是指那种脱离人的工业活动或自然科学活动的 仅 注意人的一般活动的倾向。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共同不足就 是 将自然科学或自然主义与人的本质或人道主义相互分离。马克思则主张二者的紧密结 合 ,主张“自然界的人的本质或者人的自然界的本质”。因此,马克思此所谓“彻底的 ” 也就是相互结合的意思,即是说,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相结合,就是彻底的人道主义 , 而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相结合,就是彻底的自然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人道主义就是 自 然主义,自然主义就是人道主义。

马克思说:“正象无神论作为神的扬弃就是理论的人道主义的生成,而共产主义作为 私有财产的扬弃就是对真正的人的生活这种人的不可剥夺的财产的要求,就是实践的人 道主义的生成一样;或者说,无神论是以扬弃宗教作为自己的中介的人道主义,共产主 义则是以扬弃私有财产作为自己的中介的人道主义。只有通过扬弃这种中介,--但这种 中介只是一个必要的前提,--积极地从自身开始的即积极的人道主义才能产生。”[1](P 131)在这里,马克思将理论的人道主义和实践的人道主义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理论的人 道主义由于它仅停留在理论批判上,因而是一种消极的人道主义;实践的人道主义由于 它还注重于实际的实践改造活动,因而是一种积极的人道主义。实践的人道主义何以生 成?在于它扬弃了私有财产,而消除了私有性质的财产,恰是人的实践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这种本质力量表现于自然科学的活动之中,因而它是与自然科学或自然主义紧密地结 合在一起的。因此,实践的人道主义或积极的人道主义就是自然主义相结合的人道主义 。只是,马克思在这里,不仅再次指出在一定程度上,人道主义就是自然主义,自然主 义就是人道主义,更重要的是强调,与自然主义相结合的人道主义,它的根本特征是“ 对真正的人的生活这种人的不可剥夺的财产的要求”。从中可见,马克思的实践人道主 义,确实是一种现实的、革命的新型人道主义。

收稿日期:2003-05-02

标签:;  ;  ;  ;  ;  ;  ;  ;  ;  ;  ;  

人道主义:实践哲学的内在意蕴--“1844年马克思经济学与哲学手稿”研究_异化劳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