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儿童病的家庭护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种论文,常见论文,儿童论文,家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百日咳的护理及预防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通过空气飞沫传染的呼吸道传染病。 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6周都有传染性,病后终身免疫。
疾病初起似感冒,低热、咳嗽、流涕,2—3天感冒症状减轻后,咳 嗽反而加重,一周左右进入痉咳期,出现典型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 鸡鸣样回声,发作时面红耳赤,涕泪交流,舌向外伸,曲背弓腰,双拳 紧握,表情痛苦。久之呈“百日咳面容”:眼睑、颜面浮肿,眼结膜下 出血,舌苔可见溃疡。病程较长,常迁延数月;易并发肺炎、脑病、营 养不良。
一、护理
环境宜安静,空气宜清新,避免烟呛;避免情绪激动,因大哭大笑 都可诱发痉咳;给富于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以免阵咳时呕吐; 吐后应及时补喂;睡前可适当服用镇静剂,以保证夜间睡眠。
二、预防
1.病人自发病起隔离40天,或从痉咳起隔离30天,密切接触者隔离 观察20天。
2.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去,少串门。患儿居室应注意消毒。
3.按时接种百白破三联菌苗。
4.中草药预防:用大蒜头2个、白菜根30克、白糖30克、煎汤, 每 日服2次,连服两天。
麻疹的护理及预防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出 疹前5天到出疹后5天都有传染性,病后终身免疫。
发病初期类似感冒,发热、咳嗽、结膜充血、晨光流泪、食欲不振。 病后2—3天口腔粘膜出现麻疹粘膜斑。发热3—4天后开始出疹,从耳后 发际开始,继之面、颈、躯干、四肢、手心、脚心。皮疹呈玫瑰色斑丘 疹,大小不等,界限分明。此时全身症状加重,高热、烦躁,疹子出齐 后,按出疹顺序依次消退。
一、护理
麻疹没有特效疗法,关键在于护理。
1.一般护理:居室温暖,空气流通;多饮开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富于营养,不必忌口;保持口、眼、鼻清洁;避免强光刺激。
2.对症处理:眼结膜发炎时可用温开水或1—2%硼酸水清洗眼部, 也可以滴眼药水或涂眼药膏;鼻塞严重影响呼吸时,可适当用0.5 %麻 黄素滴鼻;咳嗽剧烈时可用止咳祛痰药;发热不超过39℃,不需用退 热剂。高热可服用扑热息痛,但体温不能降得太快、太低,以免影响疹 子出齐出透;烦躁不安时可用少量镇静剂;疹子出不透可用中药表疹, 如紫草丸、回春丹等,也可用香菜、西河柳、鲜芦根外洗。
二、预防
1.及时隔离病人至疹后5—6天。有合并症者观察隔离10天。
2.患儿居室要经常消毒。麻疹流行期间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少串 门。成人接触病儿后应洗手,并到外面吹风。利用阳光和空气消毒半小 时后,再接触健康小儿。
3.预防接种。出生后8个月开始接种麻疹疫苗, 以后按免役程序复 种。体弱儿、婴儿接触传染源后,5天内注射胎盘球蛋白或成人血清, 可减轻病情。
小儿肺炎的护理及预防
小儿肺炎中最常见的是支气管肺炎,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起病较 急,多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蔓延的结果,也可继发于麻疹、百日 咳等呼吸道传染病之后。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喘,严重者有明显呼 吸困难,表现为鼻翼扇动、点头呼吸、三凹征、呻吟等。婴儿、体弱儿 起病较缓,发热不高,咳嗽不明显,常见呛奶、呕吐、呼吸困难或面色 青紫。
一、家庭护理
1.保持良好的居室环境。空气应流通、新鲜,室温宜保持在18—20 ℃,并有一定湿度(可在地上洒水、火炉上坐水壶、火墙或暖气上挂湿 布等),避免缺乏氧气或空气干燥。
2.充分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引起呼吸困难。
3.供给充足营养和水份。食物应细软易消化,少量多餐,常饮开水, 以免因发热、供水不足而脱水。
4.保持呼吸道畅通。用温水将干燥的鼻痂浸软清除;经常翻身或抱 起拍背部,以利排痰及减轻肺淤血,促进康复。
5.对症处理:
①发热:发热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不能一见发烧就打退热针 、吃退热药,这样对机体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如高热可用物理降温: 可在头部、腋下等大血管丰富处冷敷;酒精擦浴四肢、头颈、胸、背; 把病儿躯体放进低于体温2—3℃的温水中擦浴等,每小时测一次体温, 退烧即停。情况严重的应到医院就诊。
②咳喘:不宜即刻使用强力镇咳剂,以免完全抑制咳嗽,影响痰液 咳出。可遵医嘱服用小儿止咳糖浆等止咳祛痰药。
二、预防
1.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到公 共场所去,少串门。家中的上感病人应少接触孩子,接触时应带口罩。
2.加强体格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衣着薄厚适度,不 要包裹过紧。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新。
3.保证充足营养。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注意预防佝偻病、 贫血、营养不良等疾病,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4.按时预防接种。预防百日咳、麻疹等传染病,以减少继发肺炎发 生。
婴幼儿腹泻的护理及预防
婴幼儿腹泻多数由肠道感染或饮食不当引起,多发于夏秋季节,2 岁以下小儿多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薄,呈黄色、黄绿色的稀糊 状或蛋花汤样。有的伴有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 甚至昏迷。
一、家庭护理
1.保持卫生,预防感染。应勤换尿布,勤洗臀部,防止泌尿道感染 和尿布疹。若肛门周围充血或糜烂,在洗净擦干后,可涂以熟植物油或 中药章丹粉少许。
2.控制饮食。由饮食不当引起的吐泻较重者可适当禁食8小时左右, 以后由少到多、由淡到浓逐渐恢复饮食。未断奶的一般先恢复喂奶。 再吃其他流质、半流质食物。约3—5天后可恢复到病前饮食。
3.口服补液。对中、轻度脱水小儿,可按医院配方,在医师指导下 给以口服补液。口服补液的配方:葡萄糖20克,氯化钠3.5克, 碳酸氢 钠2.5克,氯化钾1.5克,加水至1000毫升(实际应用时可分成5小包, 每包加水200毫升),随饮随配,直至脱水纠正为为止。
4.严重的应及时送医院诊治,服药要遵照医嘱,不要盲目用药。用 药要慎重,防止错用药或用变质的药。
二、预防
1.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易消化,清洁不污染,能减少肠道感染机会 。避免在夏季或病后断奶。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人工喂养儿奶具要定期消 毒,切忌苍蝇接触。小儿生吃水果要洗净去皮。
3.避免受凉或受热。小儿受凉时肠蠕动增快,受热时消化液分泌减 少,均可导致腹泻。
4.注意食物的质和量。进食碳水化合物过多或过早,喂大量淀粉类 或脂肪类食物,均可引起腹泻。
5.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抗菌素,以防止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肠炎。
6.积极防治佝偻病、营养不良。这类疾病是引起腹泻的重要原因之 一,而腹泻又会使病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婴幼儿佝偻病的护理及预防
佝偻病是幼儿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本病的病因是维生素D 缺乏,体内钙、磷代谢异常,导致骨骼发育障碍,同时影响神经、肌肉 、造血、免疫功能。
佝偻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多汗、夜惊、烦燥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出 于汗液刺激常摇头擦枕,形成环状秃发区棗枕秃。可有轻度骨 骼改变如颅软化、囟门增大、轻度方颅、串珠、助软沟等。发展到后期, 除神经精神症状更加明显外,可出现中度以上骨骼改变,如典型的串珠、 “手蜀”、肋软沟、鸡胸、O型或X型腿等。
一、家庭护理
1.加强营养。最好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多食含维生素D 以及 钙、磷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肝、蛋、蔬菜、水果等。
2.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3.预防感染。患佝偻病的儿童抵抗力低下,易患肺炎及腹泻等疾病。
4.防止骨骼畸形。佝偻病小儿骨骼发育异常,坐迟、站迟、走迟。 有的家长心急,将独坐不稳的小儿长时间围坐,或让刚能独站的小儿长 时间扶栏而立,由于重力作用于“软骨”之上,极易造成骨骼畸形,如 柱弯曲、鸡胸、下肢畸形等。因此,佝偻病小儿不宜久坐久站。
二、预防
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围产期开始,以一岁的小儿为重点,并系统管理 到三岁。
1.胎儿期的预防,防止新生儿患先天性佝偻病。
①孕期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使皮肤内的7 —脱氢胆固醇在 紫外线照射下生成维生素D。
②孕期饮食应含丰富的维生素D以及钙、磷和蛋白质。
③对有低钙血症(手脚抽筋、腰酸腿痛)或骨软化症(骨软化、变 形)的孕妇应积极给以钙和维生素D治疗。
④妊娠末期可一次给维生素D10—20m万单位。
2.婴儿期预防
①对早产儿、双胎儿、人工喂养儿和冬季出生的小儿进行药物预防, 每日口服维生素D500—1000单位或每1—2月肌肉注射20万单位。
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③每日坚持户外活动一小时以上。
④预防感染,防止腹泻,积极治疗慢性病。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及预防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主要原因是体内铁 元素不足。此病起病缓慢,表现为面色、眼结膜、口唇及甲床苍白,食 欲不振、精神萎靡或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头晕、耳鸣、眼前发黑等。 少数有异食癖(吃土块、煤渣、墙皮等)。严重者指甲呈匙状反甲。贫 血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常反复感染疾病。
护理及预防
①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供给含铁和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如 蛋、瘦肉、肝、蔬菜、水果等。
②注意母亲孕期哺乳期铁的补充。
③早防早治消化道疾病。
④早产儿、双胎儿及时用铁剂预防。每日每公斤体重1毫克, 每日 总量15毫克。服铁剂最好在两顿饭之间服用,以减少对胃的刺激。铁剂 忌与牛奶同服,以免影响铁的吸收,最好与维生素c同服,促进吸收; 忌用茶水送服,以免铁被茶中的鞣酸沉淀,失去作用。
⑤预防感染,病后尤其要注意及时补铁,多吃含铁丰富的食品。
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又称计划免疫。是在小儿不同年龄阶段,采用人工方法有 计划地提高人体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能力,以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保护 儿童健康而采取的措施之一。
一、预防接种的原理
人体对某种传染病有了免疫力,就不会得这种传染病。预防接种是 一种人工获得免疫的手段。当把致毒的病原微生物(细菌或病毒)注入 人体后,人体就会产生对抗相应传染病的抗体,也就是说,再感染这种 病原微生物时就不会得相应的传染病,这叫人工自动免疫。还有一种人 工被动免疫的应急措施,即在感染了某种病原体后,立即注射相应的抗 体,可以起到不发病或减轻症状的作用。
二、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1.家长应掌握计划免疫知识,认识计划免疫的意义。
2、按免疫程序定期带孩子到防保部门注射疫苗。
3、注射前要为孩子洗澡、更衣。
4、注射前如实向医务人员介绍小儿健康状况。
5、注射后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找医生处置。
6、注射后注意护理,避免孩子抓搔引起感染。
三、预防接种禁忌症
1.一般禁忌症:有急性传染病、发热、各种器质性疾病、活动性结 核病、活动性风湿病、心脏病、肾脏病、肝脏病、过敏性疾病、支气管 哮喘、频繁腹泻等不宜接种。
2.特殊禁忌病:湿疹、化脓性皮肤病者,禁种痘苗;癫痫、有惊厥 史者忌种百日咳菌苗;神经精神病者禁种流脑菌苗。
四、预防接种后的反应及处理
1.一般反应:局部红肿热痛,全身发热,有时伴头痛、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几日后可自行消失。
2.异常反应:发生晕厥或过敏性休克,立即送医院抢救。
五、计划免疫程序(见表)
儿童免疫程序表
疫苗名称
预防疾病接种时间和次数
卡介苗 结核病新生儿初种1次,7岁、12岁(农村)各复种1次.
小儿麻痹糖丸疫苗 痹症 小儿麻 2、3、4足月时各种1次,4岁时再种1次。
麻疹疫茵 麻疹 8个月时初种1次,2岁和7岁时各复种1次
百白破三联疫苗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3、4、5个月时各种1次,1岁半至2岁时种1次,7岁
时再种白破疫苗1次
乙脑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足6个月时初种2次(间隔7-10天),2、4,7、10
岁时各再种1次
流脑多糖体疫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足岁时初种1次,4、7、10岁各加强接种1次
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 出生后24小时内种1次,以后1月、6月时各种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