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曙光农场小学教师
课标要求与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指出: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维度目标是知识目标,完成的内容是词句的意思、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行为动词是理解、体会,学习水平是理解水平,前提条件是能联系上下文。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维度目标是知识目标,完成的内容是主要内容、思想感情,行为动词是把握、体会,学习水平是了解水平,前提条件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体会文章表达的。
教材分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单元主题是“认准目标,不懈努力”。学生学习了前课《全神贯注》后,对做事要有执着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已有了一些理解。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鱼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文章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对这位青年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而教学本组课文,单元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两个:一方面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另一方面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启发学生理解文章说明的道理。为学生今后学会抓住对人物行动及神态体会人物品质的文章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优势:学生在初读中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劣势:四年级学生对作者是采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把某个意思有顺序、具体地表达出来的关注不够。比较有难度的是体会观鱼、画鱼两段话中,作者抓住青年行为特点细致观察,展开具体描写的方法。因此,帮助学生感悟文本意蕴有一定困难。
教学重点:
课表要求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教材要求明确提出:“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确定本课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课标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学情分析中提出“学生对作者是采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把某个意思有顺序、具体地表达出来的关注不够”的情况,来确定本课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让学生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联系上下文,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一丝不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3、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明确学习目标(预计时间1分钟)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课文,体会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点评:此环节上课伊始,点明要求,继续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品质,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诵读入境,整体感知(预计时间7分钟)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尽量将上一自然段和下一自然段找出来单独再读读。
2、读完之后你是否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点评: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课文,使学生养成读有所思、读有所获的习惯,真正达到使学生快速感知文本内容,解决难点,初步了解文本特有内涵的目的,为走进文本铺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研读课文品质,体会人物品质(预计时间26分钟)
(一)研读“看鱼”
1、出示重点语段。
他总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2、指导朗读。
(1)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从哪些词体会出来的?(呆呆、静静、从来不说一句话)试读出青年专注的样子。
【点评:此环节通过重点语句及重点词来研读“看鱼”从中体会出做事有恒心的优秀品质。为解决文章重点做好铺垫。】
(二)研读“画鱼”
出示句子:“我挤过去一看......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从这段话中,你读明白了鱼真的是自己游到了纸上吗?你是从哪个词读明白的?
2、青年人是怎么把鱼画活的?(有时……有时……)
3、理解“工笔细描”“一丝不苟”的意思。
(1)交流:结合文中有关词句谈对“工笔细描”的理解。
(2)讨论:联系上下文和生活谈对“一丝不苟”的理解,并用其造句提升理解程度。
【点评:此环节通过重点词句来研读“画鱼”,一动一静的描写既形象地写出了青年长期练就的高超的技艺,又使学生从中体会做事要一丝不苟的品质。再次为落实文章的重点作铺垫。】
(三)领悟品质
1、“我”把小女孩说的话“鱼游到了纸上来啦”写给他时,他却写到“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结合《胸有成竹》的故事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点评:结合《胸有成竹》的故事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加深了同学们对这两句话之间的理解与感悟。既解决了文章的重点,又突破了文章的难点。】
2、课文学到这里,聋哑青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聋哑青年那勤奋专注的形象,一定会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那么作者用怎样观察和描写的,才使这个人物如此生动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
【点评:教给学生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作者不仅仔细观察,认真看仔细听,并且与青年进行笔谈,而且在描写时注意运用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和从侧面烘托,来表现青年人的执着与关注。】
四、随文练笔(预计时间5分钟)
(出示插图)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那么人们是怎样赞叹和议论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
【点评:此环节让孩子们认真观察插图,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大家赞叹的、议论的描写得更加形象具体。让学生学写侧面描写的方法,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作用。】
五、课外作业(预计时间1分钟)
留心观察周围的同学,通过多看、多听、多问抓住特点。让其他人也认识一下你的同学。
【点评:此环节布置这样的课外作业,就是让同学们多看、多听、多问并抓住特点,把作业写得更加详略得当,生动形象。】
总体点评:
沈老师的这节课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我认为这节课的精彩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主线清晰,重难点突出
在初读课文时,沈老师让学生读通课文后找出带“游”的句子,再围绕“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两个集中的、可以让学生深究的问题展开教学,层层剥笋般地挖掘文章的内涵。老师没有热衷于教学形式的翻新,课堂的面貌一新。而是围绕主线追求扎实的效果,把阅读课上得简简单单、清清爽爽。
二、老师用好文本,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因为文本是课堂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课,特别是阅读课,情感的源头在文本之中,对学生最具有诱惑力的应该是语言文字。无论语文教学任务的内涵如何丰富,外延如何扩大,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仍然是学习语言,也就是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如:在教学句子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在纸上游动。”问:从哪看出青年画鱼认真?学生找到“一丝不苟”,老师让学生理解并造句。老师在用好文本的同时,重视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知识面。
总之老师不仅重视读,还重视运用,从积淀转化为运用,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
论文作者:沈丽梅 孟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8
标签:课文论文; 学生论文; 词句论文; 文章论文; 纸上论文; 重点论文; 青年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