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用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以及单纯用孕三烯酮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用孕三烯酮治疗,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22例,改善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6例,改善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可有效减少月经量、减轻痛经症,不良反应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米非司酮;孕三烯酮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0-0032-02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一种常见的良性病变,主要发生在盆腔以内,但具有远处转移和种植能力,对于其发病原因[1]。药物治疗的目的主要为控制症状和解决生育要求。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药物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患者年龄23~45岁,平均(33.5±5.5)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痛经和(或)非经期下腹 痛及性交痛,其中重度痛经26例,中度痛经34例。月经周期24~36天,平均 30.5±2.5岁,经期5~8天,平均6±1.5天。不孕时间2~5年,无其他不孕原因。对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治疗组 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月经第一天孕三烯酮2.5mg,口服,2次/周,第2周开始服用米非司酮12.5~25mg/d,连续服用4天。
1.2.2对照组 采用米非司酮,米非司酮12.5~25mg/ d,3~6个月1个疗程,除轻度潮热外无明显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闭经,无月经量,无痛经;改善:无闭经,月经量减少1/3以上,无或轻度痛经;无效:治疗无闭经,月经量减少 <1/3,痛经无明显减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统计采用百分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治疗组显效22例,改善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6例,改善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主要症状是由于病灶局部炎性反应和PGs增加而引起的慢性盆腔痛、痛经、性交痛和不孕,也是患者求治的主要目的[2]。无论是药物还是保守性手术均有相当高的复发率,综合各家报道其复发率在8%~62%之间。许多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得以及时发现,药物保守治疗成为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药物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和激素抑制疗法,前者适用于病变局限在I~Ⅱ期的有慢性盆腔疼痛,无生育要求者,对症治疗期间病情可能发展或导致不孕。使子宫内膜萎缩的激素抑制疗法比使病灶蜕膜化的效果好[3]。在假孕期间,垂体与卵巢功能的抑制强于假绝经疗法。用药期间月经中期的LH、FSH、P、E2水平均降低,失去正常的周期性,外源性的雌/孕激素和子宫内膜以及异位内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导致内膜萎缩,血管充血,水肿和蜕膜化等,继而使病灶发生坏死吸收。
米非司酮由法国Rous-sel-Uclaf厂在合成甾体激素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产物,为人工合成19-去甲基睾酮的衍生物。具有强抗孕激素作用,它与子宫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孕酮高5倍。此外,还有抗糖皮质激素和抗雄激素作用,与雌激素受体无亲和力,也不与血浆SHBG结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其抗孕激素作用,用药后造成闭经,使病灶萎缩,疼痛缓解[4]。副反应轻,疗效好,是一种颇有希望的治疗方法。50mg/d连续6个月,在用药的第1个月即闭经,用药期间症状消失,约50%患者雌激素保持在生理水平。由于其抗皮质激素作用,国内试用低剂量,每日10~12.5mg,连续9~120d,用药期间因闭经疼痛症状停止,但停药后短期内复发且复发率高。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效果不佳。孕三烯酮为19去甲睾酮的衍生物。80年代开始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它具有复杂的激素与抗激素的特性,与孕激素受体有较强的结合能力,与雄激素受体有较弱的结合力,其雄激素作用与炔诺酮相似,与雌激素受体结合的作用微弱。在体内起弱雌激素和雄激素作用,以及强孕激素和弱抗孕激素作用,为一种适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研究表明孕三烯酮(内美通)通过与调节基因表达的特异受体结合而对靶组织起作用,可抑制垂体FSH与LH的分泌。与达那唑比较内美通用量小(每次2.5mg,达那唑400~600mg/d),长效(每周两次),其副反应也小于达那唑,但达那唑价格较便宜。米非司酮结合孕三烯酮治疗,增大疗效,缩短疗程。
综上,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 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单纯用孕三烯酮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乐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8-330.
[2]高玉玲, 宋保志.17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08,20(9):75-76.
[3]李书娴.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进展[J].世界药品信息, 2002(1):26-27.
[4]贺桂芳,卞美璐.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新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05,32(5):309-313.
论文作者:段然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7
标签:内膜论文; 子宫论文; 异位症论文; 受体论文; 患者论文; 作用论文; 激素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