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总结其防护方法及体会论文_丁凤

南京市口腔医院供应室 江苏南京 210008

摘要:目的:观察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总结其防护方法及体会。方法:以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消毒供应室在职8位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检索文献及调查问卷方式,了解供应室职业中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总结防护干预措施,对比临床护理质量。结果:消毒供应室中多分为物理、化学及心理因素,其中以锐器刺伤危险发生了最高,可达30%以上,其次为噪声因素因素,发生率超过20%以上;经针对性防护措施干预后,供应室护理人员对各危险因素认知程度及防护能力均得到明显提升(P<0.05),且干预后,供应室护理质量相比护理前得到明显提升(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中,锐器损伤、机械噪声污染为主要危险因素,在科室正常工作管理中,需进一步制定积极防护、干预措施,提升科室护理人员防护技能、防护意识,是减少危险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手段,并能有效提升供应室护理质量。

关键词:危险因素;防护措施;供应室

消毒供应室主要负责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的清洗、消毒、灭菌、发放及医疗废料的回收发放工作,为医院重要科室,同时也是医院中的垃圾集中地[1],为病原体最集中场所,其工作质量将对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及患者治疗安全带来巨大影响。由于供应室工作性质特殊性,其科室内工作人院将长时间接触各种化学消毒液、致病菌及各种危险锐器工具[2],加之由于需要清洗受污染医疗器械,其工作环境较为潮湿、阴暗,并会使用各种消毒、清洗电器设备,将产生大量噪音,受以上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会对科室内医护人员身体造成巨大影响,危害其生理健康,为医源性感染高危人员[3]。近年来,随着职业危害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医院也更加注重消毒供应室中工作人员健康,为进一步保障供应室人员健康,降低交叉感染[4],我院特对供应室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并加强防护措施干预,提升工作人员自我方式护理意识,避免工作者人身损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消毒供应室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职护理人员8位,本组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6.4~44.9岁,平均年龄(34.16±2.52)岁,工龄3.4~19.5年,平均工龄(14.02±4.26)年,文化程度:本科2位,大专5位,中专1位。

1.2方法

首先通过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阅、检索供应室危险因素等相关文件,整理其常见高危影响,并通过我院自制消《消毒供应中心危险因素调查表》掌握我院供应中心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发生情况,制定日常防护措施,包括:①完善管理制度:由供应室管理组织科室成员,合理整理、分析供应室常见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管理措施,选择主管护师1名,加强供应室职业感染防护质量监督,完善供应室工作管理制度,规范其操作流程;②加强人员培训:为供应室护理人员发放职业危险因素防范手册,对全体工作护理人员进行中危险因素专业知识讲解,提升其自我防护意识及知识储备,加强职业危害因素防护管理;并指导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感染规范管理,消毒、灭菌技术规范及急救措施处理规范,常见病菌感染、传染病预防措施等防治方法,提升护理人员安全防护认知程度,并在培训中分版块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加强培训学习成果。③行为操作规范:a.防具规范:严格指导供应室人员按照要求穿戴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等,并通过供应室专用器械回收车将受污染器械及医用废料回收至专用整理箱中,密闭运输至专用区域进行统一处理,将受污染废料科学分类,并严格按照医院相关标准,完成清洗消毒。b.锐器处理:对于临床使用后的刀片、针头等尖锐器具需用镊子或血管钳夹取,对于可重复使用的器具,需借助专业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并清点严格按照灭菌、包装标准对其进行存放。c.预防措施教育:加强意外事故紧急处理教育,如不慎被尖锐器具扎上、割伤后,需立即脱下手套,随后予以流动净水冲洗伤口,并由近心端对远心端对伤口进行按压,5min~10min后,使用乙醇等予以消毒处理,并去无菌敷料及纱布包扎伤口,防止伤后感染,提升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技能。

1.3观察指标

通过检索资料,分析统计供应室常见危险因素,并踪迹整理过去1年中各事故(噪音、污染血液、锐器刺伤、化学消毒剂等)发生次数;并评估预防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对危险因素认知程度,安全注射、紧急处理能力,预防补救措施水平等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质量,各项评分100分,分值越高,能力越强。

1.4统计学

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供应室危险因素分析

通过检索过去1年资料,主要将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等三大类,共发生次;本研究将其细分为噪声、锐器刺伤、血液污染、化学消毒剂、烫伤、紫外线损伤等6类,其中以锐器刺伤、噪声及紫外线损伤发生率最高,我院及检索资料危险事故发生情况如表1所示。

表1供应室各危险因素发生情况[n(%)]

2.2对比干预前后危险因素应对情况评分

经预防措施干预后,供应室护理人员对危险因素知晓程度及应对能力及护理质量相比干预前明显提升(P<0.05),见表2。

表2对比干预前后供应室护理人员对危险因素预防能力及护理质量(`x±s,分)

目前在医疗活动中,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病毒都易引起医务人员感染,将对其生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特别对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而言,在其日常工作中,将直接接触受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或废物,更易因此感染[5],同时将加剧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质量,并由此将疾病、病菌传播至医院收治的其他患者或医务人员,严重影响医院医疗安全,为此,需要准确分析供应室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予以专业预防管理,才能全面提升医院整体医疗质量[6]。

3.1供应室职业危险因素

通过检索文献及供应室调查研究,其危险因素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点,①物理性因素:a.目前在污染器具清洗、灭菌时,大多会使用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方式,且在蒸馏水制作过程中,也易出现高温、高压情况,引起意外烫伤、烧伤事故,严重时还将导致爆炸,危及工作人员健康;b.在污染器械回收、装卸或搬运货物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易因操作方式不当,引起超负荷工作,进而导致韧带、肌肉拉伤,肢体扭伤等事故[7];c.在医疗废物中含有大量医用剪刀、刀片及注射针头等尖锐工具,在对其清洗时,极易出现锐利工具刺破、划伤工作者皮肤事故;且在通过紫外线照射时,极易对工作人员的皮肤、眼睛等脆弱组织造成损伤,导致过敏性皮炎、眼部黏膜受损等情况,此两种危险事故也是供应室最常见事故[8];d.再临床科室医疗废料(如纱布、毛巾等)回收处理过程中易产生大量粉尘,形成雾胶颗粒,将病原菌弥散于空气中,加之供应室工作者会直接接触受污染物品,都将大大提升感染几率。②化学因素:在消毒供应室日常工作中,需使用多种化学性质强烈气体、液体,易对患者皮肤、口腔、鼻腔粘膜等造成过敏损害及毒性反应,引起工作人员发生皮炎、鼻炎等 病症,或出现神经系统损伤等症状,严重时将导致癌变[9]。③社会心理因素:供应室工作人员属于医院“后勤组”,无法直接参与医院临床救治工作,其工作中自我存在意识较低,易产生不被人认同的抑郁心理,且精神压力较大,以出现精神、心理问题。

3.2防护措施

在供应室工作中,需将所有患者均视为具有传染性为预防原则,在处理带有患者血液、体液器械时,寻最好严格防护措施,并积极学习感染相关的理论知识,提升自我防护意识。

3.2.1血液传播疾病防护

在供应室清洗污染器械时,会接触诸多污染细菌,且临床尖锐工具较多,稍有不慎,将会穿刺工作人员皮肤,导致感染;因此,需严格规范回收流程,在回收操作时,需按照标准,规范穿戴防护用具,在整理、清洗尖锐物品时,需保证动作慢、轻,对于临床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器械需通过血管钳取下,并将其放置于专业防水耐刺的硬质容器中[10];被意外扎伤后,需立即挤压伤口,促进血液流出,并予以严格消毒处理后,包扎伤口,同时可注射免疫球蛋白,并进行血清检查。

3.2.2物理因素防护

在灭菌处理前,需全面检查设备水、电性能是否正常,在通过干热灭菌过程中,需等到炉门温度降至35℃以下才可开门取出物品;通过高压蒸汽灭菌时,需将器械放置、冷却10min以上才可上架[11],并严格按照正确操作方式操作灭菌设备;并加强机械性损伤防护,坚决禁止使用徒手处理刀片、针尖、破碎玻璃等尖锐物品,防止造成皮肤损伤;在使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时,应当避免直接照射人体,加强眼部保护,消毒处理后,需排气通风30min后,才可进入室内,取放消毒器械。

3.2.3化学消毒剂防护

指导供应室护理人员加强学习化学毒剂性质、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项等,在应用化学毒剂时,应按要求佩戴口罩、手套及防护眼镜等防具;化学消毒剂配置过程需严格按照医院标准规范、流程完成,并根据药剂特点,制定防护措施,防止药剂漏溅,损伤皮肤、黏膜[12]。

4体会

通过对消毒供应室中存在的物理、化学等危险因素进行统一整理分析,发现锐器刺伤、机械噪声为其常见危险因素;并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提升供应室护理人员认知程度及危险事故后紧急应对能力,可有效降低供应室危险事故发生率有着积极作用,并能显著提升护理供应室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医院整体护理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晶.供应室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和有效防护[J].系统医学,2016,1(10):139-141.

[2]白玉兰.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分析与防护[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4):278-279.

[3]贺芸.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综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2):24-25.

[4]金国晶,王俊青,景岩.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分析与防护策略探讨[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219-219.

[5]汤井利,汤文善,李伟芳,等.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职业伤害及防护状况的调查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4):418-420.

[6]高雪云.职业风险防护对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0):7973-7973.

[7]杨春仙,黄玉萍,吴一军,等.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中的素质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14(4):202-203.

[8]周杏玖,刘文燕.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方式分析及研究[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8):212-212.

[9]伯淑维.供应室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安全防护对策[J].医药前沿,2016,6(30):397-398.

[10]吴海梅.医院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4):277-277.

[11]肖芳真,陈辉.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对供应室护理人员安全防护的重要性[J].医学信息,2016,29(18):324-325.

[12]叶娟,余红梅.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和行为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32):3435-3436.

论文作者:丁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观察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总结其防护方法及体会论文_丁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