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水是城市用水的第二水源,主要用于生活杂用,而中水处理技术是对城市中的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缓解城市用水,达到减少污水排放,增加水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文章通过实际调研,对中水处理工艺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探讨,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对其中的部分工艺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水处理;工艺;分析;改进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的用水总量越来越大,目前水资源污染严重,很多城市用水严重短缺,怎么对有限的淡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呢?人们开始对城市污水的回收利用进行了研究。污水回收利用包括区域性回用和局部回用两种,区域性回用是指把某一区域的生活污水进行简单处理后使用某种目的,如冲洗厕所,这种回用水质要求不一,根据某种需求实现开放式的供给;局部回用则是将一个或几个用水个体的污水,经过处理后回用,这种装置要设置分流管道,经过处理后在经过专门的管道供给杂水使用,因为这种回用的水质处于上、下水水质之间,是除上下水管道之外的分流及杂用水管道系统,所以叫做中水管道,其处理系统叫做中水处理系统。
1.中水处理工艺
1.1中水处理系统简介
中水即是生产、生活污水通过相关处理技术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在规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中水处理系统普遍含有家庭中水系统、小区中水系统、独立建筑中水系统及城市中水系统。家庭中水系统广泛应用,结构简单;小区中水系统即是以小区为单位进行相关处理,水质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使用;独立建筑中水系统广泛应用于学校宿舍、医院、酒店、饭店等,每天排出洗涤用水、洗浴水,这些水污染较少,质量一般,通过相关处理技术后能够再次被使用;城市中水系统处理大量水量,污水是主要的来源,提供工业用水,其处理标准只需要满足冷却用水和一般灌溉即可,不能用作生产食用。
1.2中水处理的方法
1.2.1物理化学处理法。
物理化学处理法是以混凝沉淀技术和活性炭吸附技术相结合的基本方式,主要用于处理优质杂排水。该处理法在处理小规模的中水系统有较大优势。主要优点是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处理流程较短,运行灵活方便,管理简单;缺点是出水水质受所使用的混凝剂类型、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
1.2.2生物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即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吸附、氧化作用,降解污水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人工湿地法等。生物处理法的特点是适用于较大处理规模的中水处理工程,随着中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研制出了小型的生物处理设施,适用于较小的中水处理工程,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处理效果;其特点是运行费用较小,出水水质稳定,对于大中型中水处理工程,生物处理法拥有更为突出的优势。
1.2.3膜处理法。
膜处理属于物理处理或物理化学处理方法,是指利用膜技术来处理水,使之符合一定的水质标准。膜处理法包括接触氧化法、生物曝气池法和膜生物反应器法(MBR)等。
MBR是将膜分离技术和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高效中水处理与回用工艺,主要由膜组件、生物反应器和输送设备组成。工作原理为让污水在生物反应器内停留足够长的时间,使污水与活性微生物充分接触,从而将污水中难降解物质除去。MBR工艺流程如下:按照膜组件放置方式,膜生物反应器分为分置式和浸没式。分体式生物反应器把生物反应器与膜组件分开放置。浸没式系统则直接将膜组件置于生物反应器内。在现实中水处理工程中,浸没式应用较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中水处理工艺分析
在中水处理系统中,常用的工艺方法有以下四种:一是物化法,即利用混凝沉淀技术与活性炭吸附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技术,使水质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二是SBR法,即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它是将进水、反应、沉淀以及放水四道工序有序的结合起来,组成一种时间顺序的污水处理系统,其优点在于污泥产量和设备投资都相对较低,水量平衡易于控制,缺点是处理周期过长会降低水质;三是CASS法,此法是在SBR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实现方式是在SBR反应池前加入全氧化物反应区,从而实现间歇排水、连续进水的目的,其优点在于结构紧凑、节省占地面积和费用,管理简单,运行费用低,但是水质也只能达到冲厕的标准;四是曝气生物滤池法,此方法具有较好的脱氮及去除有机污染物的作用,是目前较先进的一种高负荷淹没式三相反应器装置,兼有生物膜和活性污泥法两种处理方法的优点,而且基础费用及运行费用都比较低,在水里停留时间较短,出水的水质较好,可以达到直接排放的国家标准,唯一的缺点是噪音较大。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的用水总量越来越大,目前水资源污染严重,很多城市用水严重短缺,怎么对有限的淡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呢?人们开始对城市污水的回收利用进行了研究。污水回收利用包括区域性回用和局部回用两种,区域性回用是指把某一区域的生活污水进行简单处理后使用某种目的,如冲洗厕所,这种回用水质要求不一,根据某种需求实现开放式的供给;局部回用则是将一个或几个用水个体的污水,经过处理后回用,这种装置要设置分流管道,经过处理后在经过专门的管道供给杂水使用,因为这种回用的水质处于上、下水水质之间,是除上下水管道之外的分流及杂用水管道系统,所以叫做中水管道,其处理系统叫做中水处理系统。
2、中水处理工艺常见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在大多数中水处理系统中,常出现的问题分析如下:一是水处理的工艺设计不合理,在对中水处理系统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不考虑具体的使用场合和水质要求,采用污水的常规处理方法进行中水处理设计,导致处理工艺及设计参数不合理,运行不正常,成本也较高;二是施工质量差,中水处理工程对施工质量要求极高,施工不当不仅影响处理水的效率,还容易导致构筑物的报废;三是中水处理的工艺不是完全成熟的,中水处理工程较为特殊,不仅要求技术娴熟、投资小、占地小、运行费用低,还要求管理方便、运行稳定、水质好,所以完全理想化的处理工艺很难选定;四是温度的影响,中水处理工程中有许多采用生物处理技术,温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系统的出水水质;五是日常维护与清理不及时,中水处理系统的部分设备需要周期性的清理淤泥,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坏,影响水质。四是温度影响,中水处理工程中具有大量生物处理技术,温度变化直接影响了系统产出的水质;五是不及时清理与维护,中水处理系统的有些设施需要定期进行淤泥清理,若处理不及时将会导致设备损伤,从而影响水质
在中水处理系统中,城市中水处理系统十分依赖于地下水网,对其改造并铺设中水管道十分困难,一般只能用于较大型的企业、学校附近,如果要大规模建立中水系统,需要城市设计部门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建设,目前的中水主要用于洗车、浇灌、冲洗便器、消防等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杂水。目前中水处理系统已经可以达到任何所需的应用要求,所以在实际设计中,一定要根据水的用途进行合理和设计,不能盲目的运用污水处理技术。
3、结束语
我国对中水处理工艺的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时间上相对较短,技术上和管理上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作者通过对中水处理系统的调研,对中水处理工艺进行了具体的介绍,然后对各种中水处理工艺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对中水处理系统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我国中水处理系统的发展提供可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全寿.略论我国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5(3)42-46.
[2]司亚安,孙艳玲.液中膜MBR工艺在中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J].环境工程,2011(5)35-38.
[3]万广东.中水处理工艺研究[J].产业和科技论坛,2011(10)77-78
论文作者:石岐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中水论文; 系统论文; 水质论文; 污水论文; 用水论文; 工艺论文; 水处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