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望奎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望奎 152104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加强护理及并发症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临床急性期的加强护理与并发症护理方法措施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显效18例,好转9例,无效3例。结论:AMI患者进入CCU后,护士应积极协同医师进行紧急处理及监护,随时准确记录病情、治疗措施和出入液量。急性期加强护理的重点是继续做好对患者病情的监测,给予心理支持,加强饮食与排便护理。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加强护理;并发症护理
心肌梗死(MD是心肌缺血性坏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性损伤和坏死。治疗强调及早发现,及早住院,加强住院前的就地处理[1]。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临床加强护理方法措施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2±2.5岁。入院时心功能分级2~3级,均有无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
1.2 护理
1.2.1 生命体征的监测 定时观察神志变化并记录。在休克早期,患者因缺氧而表现烦躁、激动;若渐转为表情淡漠、意识模糊、昏迷,则表明脑缺氧已加重。血压不稳定者有时需数分钟监测一次,血压稳定后,视病情确定间断监测的时间。目前血压测量多采用无创自动血压监测仪,危重患者需予动脉穿刺放置细导管进行长时间的直接动脉压监测。在24 h内,每2~4 h测量一次,24 h后可改为每日3次。部分患者在发病后24~48 h出现体温升高,一般在38℃左右,持续3~5 d消退,是坏死组织的吸收热。监测脉搏与呼吸当患者出现脉搏细速、呼吸变快,应及时与医师联系给予处理。
1.2.2心电图的监测 患者入CCU后,应常规完成12导联心电图图形记录。然后用1%甲紫液做胸前导联部位标志,以便此后在固定位置上描记心电图。监测中记录心电图波形,并注明出现时间,以供诊断治疗时参考[2]。
1.2.3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AMI并有心泵功能衰竭者,需应用气囊漂浮导管(Swan-Ganz)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以了解肺动脉收缩压(PASP)、舒张压(PADP)、平均压(PAP)及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并通过漂浮导管热稀释法测量心排血量。CCU护士应注意保持管道的通畅,每2 h用肝素盐水冲管一次。
1.2.4饮食护理 急性期的饮食以三低二高一优(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优质蛋白)及少量多餐为原则。在最初几日内,以流质饮食为主,随病情好转逐渐改为半流质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每日6餐。
1.2.5排便护理 要保持大便通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卧床休息、食量减少和(或)应用吗啡等均易引起便秘。患者入院48 h如无大便,可用蓖麻油通便,用量视患者情况而定。有便意但排便困难者给予开塞露,以不费力为原则。因为排便时用力过度,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甚至死亡。
1.2.6心理应及护理 症状轻者,对病情估计不足,对治疗检查表示怀疑,不配合。意识到病情重,对前途、家庭等担心,情绪低落。轻者表情淡漠,重者则悲观,甚有厌世自罪思想。建立良好的护患、医患关系[3]。当患者进入CCU即应予以安慰。在患者住院过程中,应根据其不同病情,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使之了解有关该病的知识,认清自身当前状态,振作精神与疾病斗争。病房清洁舒适,减少不必要的监护设施及各种机器噪声等应激源。做好患者家属工作,向其交待病情,争取得到充分的理解与合作。探视时间应以时间短、次数多为好,通过家属帮助患者消除孤独感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7 并发症护理
①心律失常 在心电监护下严密观察心律及心率的变化。对新入院者,发现一次室早也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进行处理。若发现频发室早、成对或短阵室速、Ron T现象,应注意有无室颤发生。发现室颤,首先在心前区拳击数次,如无反应,应立即尽快进行300~360 J直流电除颤,越早越好并立即通知医师抢救。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出现阿-斯氏综合征,应立即拳击心前区后做胸外心脏按压,必要时密切配合医师紧急作右心导管临时心脏起搏。对应用心律失常药物者,应严密观察药物反应,若出现药物副作用,应与医师联系调整用药。
②心源性休克 连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4~6 L/min,可以改善心肌缺氧状态,减少心律失常并可以改变其他器官的缺氧,从而纠正酸中毒。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监测血压,特别是使用血管扩张药时,开始2~3 min测压一次,待血压稳定在6.0~7.3/4.0~4.6 kPa(45~55/30~35 mmHg),10~20 min后即可延长测血压的时间。准确记录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及出入量的平衡,应用输液泵准确调控输液速度与输液量。观察尿量,单位时间的尿量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指标,它可以提示休克的程度。每小时尿量少于20~30 ml,说明肾小球滤过不足;相反,每小时尿量超过30 ml,表明微循环功能及组织灌注良好,是休克缓解的指标[4]。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变化,心源性休克早期患者神志清醒,有烦躁不安,如未能及时纠正休克,可发展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昏迷。
③急性左心衰竭 立即协助患者采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护理过程要注意患者体位舒适,必要时加用床栏,防止发生坠床。协助生活护理,减轻患者耗氧量。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4~6 L/min。湿化瓶中加入50%的酒精,以降低肺内泡沫表面张力,改善通气效果。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药物能迅速进入体内,以发挥治疗作用。密切观察吗啡、哌替啶、呋塞米、毛花甙丙及血管扩张药的疗效和副作用。如使用利尿药时应注意钾、钠等电解质的平衡,严格记录24 h出入量;使用毛苷花C等药物时推注速度要慢,并观察心率变化;使用硝普钠时,要注意避光保存,每次配的药液在24 h滴完,使用时间长会出现氰化物中毒。同时要注意血压的变化,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2 结果
30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显效18例,好转9例,无效3例。
3 讨论
在急性期,有条件时应送入冠心病监护病房(CCU)进行连续的心电、血压、呼吸的监测,无监护病房条件时,也应使用心电示波仪或心电图机,定期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等各项生命指标。及时检出可能作为恶性心动过速先兆的任何室性期前收缩,以及室颤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房性心律失常等,及时予以诊治。每日应检查除颤器、呼吸机、临时起搏器等仪器的功能是否良好,并置于备用状态,检查和补齐抢救物品。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忧郁甚至绝望等心理反应,护士应加强床边巡视和护患沟通,给予有的放矢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
参考文献:
[1]朱其玉,田凌.急性心肌梗死6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9):84-85
[2]肖冬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3,32(21):152-154
[3]王蓓,施雁.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的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26-928
论文作者:王桂红,郝宝珍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7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休克论文; 血压论文; 病情论文; 并发症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