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GP集团完成BPR项目的实证分析

香港GP集团完成BPR项目的实证分析

一、香港GP集团成品BPR项目实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聂世坤[1](2021)在《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遭受的全球范围内“双反”,即“反倾销”“反补贴”贸易摩擦频次与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呈同方向变化,故而国内学界将以规避双反调查、绕开贸易壁垒为代表的市场寻求视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第一大动机。不过,近年来对外投资的出口替代效应正在悄然变化。2016年以来美国不断加大对华“双反”调查力度,导致我国对美主要产品出口虽在总量上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相较之前大幅下滑。可以预见,受美方“双反”调查频频光顾的某些产业未来对美出口形势不容乐观,甚至有可能出现负增长。值得关注的是,出口受阻并没有像2007~2010年那般推动赴美投资的增加,相反,近三年我国对美直接投资骤降62.16%。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除对美以外的对其他国家的直接投资也在持续萎缩。国内学界对这一现象给出的解释是,对美投资的减少是因为特朗普以“公平贸易”为由发起对华贸易战,导致对美投资风险激增,抑制了我国企业赴美实施跨国并购的动机。而对非美国家直接投资的减少,主要是因中国政府加大投资真实性、合规性审查力度所致。问题是,我国政府选择在这一敏感时间收紧审批权限,遏制非理性投资,未尝没有对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考量。中美贸易摩擦是否抑制了国内企业国际化经营步伐?倘若存在负面影响,这其中的作用机制又是什么?显然,主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没法给出有效的解释。为此,参考已有文献,借鉴国际政治经济学有关理论,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体系——国家——企业”三个层次的整合性理论框架,用以阐释霸权国与崛起国的战略博弈会使第三国对崛起国的引资政策表现出特定的政治倾向,进而影响企业跨国投资行为。其次,以该理论框架为指导,依据提取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与中美贸易摩擦的特征事实,在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模型的基础上,力图通过引入金融契约和企业异质性对企业对外投资行为的差异化表现给出合理解释。进一步,通过引入中美贸易摩擦变量将政治风险内生化后,在微观层次上诠释中美贸易博弈对我国企业跨国投资活动的影响。再次,针对理论模型所得结论,论文以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在控制了个体效应与时间效应的基础上进行了检验。针对实证检验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与样本选择偏差,论文以系统GMM模型及Heckman两阶段模型进行复验,以此提升检验结论的稳健性。最后,论文从时间异质性及国家异质性两个视角检验了中美战略博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的差异化表现。本文研究所得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中美贸易摩擦的基本性质是霸权国为维护自身霸权对崛起国进行战略遏制,迟滞其崛起时间;而崛起国为获得更大发展空间被迫采取反制措施,由此引发两大国战略博弈甚至对抗。第二,鉴于中美两国特殊的政治身份以及两国经济体量巨大,其战略博弈必然对整个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构成实质性影响,导致我国对外投资过程中存在“第三国”效应,即东道国对华引资政策因美国的影响而表现出特定的政治倾向。第三,尽管中美贸易摩擦会影响到我国直接投资的总体发展,但这种影响因东道国不同而有异,因企业不同而有别。原因之一是国家异质性,即东道国对华经济政策既受到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影响,亦会受到国内利益集团政治活动的影响,两相作用下东道国对华引资政策不一定表现出负面的政治态度。另一个原因是企业异质性,即中美贸易摩擦对国内企业跨国投资的影响,会因企业较强的政治风险管控、政府公关、外事宣传等政治活动能力而被削弱。第四,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我国企业跨国投资活动的机制是,两国战略博弈通过中国与东道国的双边政治关系及东道国对华引资政策的双重中介,影响经营者对投资项目未来预期收益及风险的评价,进而调节经营者投资动机及优势,介入其对外投资策略的选择。第五,除制度寻求型投资外,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其他类型直接投资所表现出的是一种调节企业经营者投资动机及优势的间接的负面影响。换言之,经营者跨国投资动机及优势存在与否,根本上并不由中美战略博弈所决定,但会受其调节而受到抑制。一旦未来局势明朗,两国关系缓和,国内企业对外投资,包括对美投资,仍然将会向好发展。第六,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与中美双边政治关系的联动性增强,导致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显着增强。第七,中美战略博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在不同的国家样本组上表现不一,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中等收入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且这种影响的路径在中高收入国家与中低收入国家上也有差别。根据以上结论,论文提出旨在服务我国政府的五点建议:其一,高度重视中美战略博弈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影响;其二,加强与发达经济体的政治经济合作;其三,采用经济手段化解与中高收入国家之间的分歧,协调彼此利益,消解争端;其四,重视与中低收入国家的双边政治关系建设,尤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合作;其五,加强外交保护,为国内企业跨国投资提供政治风险对冲工具。针对有意走出国门的内地企业,论文提出三点建议:第一,重视国别风险差异,选择适宜投资策略,充分发挥第三方力量;第二,积极开展企业外交,加强政府公关、外事宣传等政治活动能力建设;第三,加大研发力度,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自身所有权优势。

符华[2](2019)在《N-F公司原材料采购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能够帮助企业整合资源的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各企业的重视。这意味着企业更加需要链接上各个企业加强合作。制造型企业想要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引领地位。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环境下如何科学的对原材料采购进行管理,是企业采购管理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篇论文以南宁X-F公司为例,在阅读了大量有关供应链管理和采购管理的文献资料及企业案例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制造业采购管理发展模式、供应链采购策略研究以及供应商的管理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对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和供应商管理的含义进行了阐述。然后介绍了N-F公司的基本情况、N-F公司供应链组织架构、原材料采购现状,研究N-F公司供应链管理采购系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现有供应商数量单一存在产能不足的风险;供应商本地化程度低,供应链弹性不够;引进新供应商周期时间长;对采购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揪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原材料采购调整优化策略,包括建立多源供应商、建立供应商绩效管理体系、优化新增供应商流程、构建战略供应商体系。

吴漪峰[3](2019)在《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研究 ——以冠捷科技集团OLED面板材料供应商为例》文中提出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石,制造业应该是国民经济的立国的根本、强国的根基、兴邦的利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竞争的日益白热化,我国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即经济增速放缓,整体制造行业竞争激烈且利润微薄。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必然要求企业在竞争力上下足功夫,持续创新,不断改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供应商作为供应管理的源头,在供应链中处于非常特殊和重要的地位,特殊和重要在于它担负着多重角色,它既是供应链的制造中心,又是后勤保障中心和质量成本控制中心。在制造业中,供应商的选择对产品成本及质量等方面影响尤为明显,对制造商生产的终端产品的竞争优势影响非常大。制造业数据表明,制造行业的产品成本组成中65%-80%都来自于材料成本,本文以冠捷集团供应商的评价选择为研究背景,针对目前冠捷集团评价与选择存在供应商的偏好知名供应商、付出较大成本,议价能力不强、受以往经验影响较大,主观性较强的问题与不足,梳理与供应商评价选择决策相关的指标。分析发现公司单纯的运用质量、价格、交货和服务四个指标进行专家打分评价决策,并不能做出最优的决策。要获得最优的合作供应商,应该站在长期管理角度全方位的评估合作供应商,故本文针对冠捷集团的不足之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重新搭建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质量控制力、价格竞争力、供应商服务能力、供应商自身素质、供应商竞争力和供应商合作潜力6个方面的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评价模型得出评价结果,使评价标准化和规范化,为供应商选择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最后本文以冠捷集团OLED面板材料供应商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改善后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引入京东方作为合作伙伴,引入后,公司产品在质量、服务、售后等方面均有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有效性,后续可以在公司的其他材料供应商的评价选择上加以推广。

吕琳琳[4](2019)在《AD财务共享中心业务流程重组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市场经济环境已经从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的时代逐渐转变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由于各大企业分布比较广,横跨各个大洲,文化背景和财务准则都各不相同,财务人员资质不同,因此采用统一财务处理方法成为大型企业的重要选择。集中财务管理并提高财务管理流程的效率和质量能够使得企业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理论是企业管理的变革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风靡全球。本文结合AD财务共享中心,将业务流程重组管理理论与财务业务流程重组相结合,从工作内容、范围、过程等方面深入研究,综合分析,对实现财务的集中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AD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流程的实际出发,首先研究了业务流程再造的相关基础理论和理论基础,研究了国内外一些关于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和更深入的财务管理流程优化理论的研究文献,明确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根据对AD财务共享中心现状和业务流程现状,选择其中比较重要的四个业务流程,即员工报销业务流程、应付账款业务流程、应收账款业务流程和固定资产业务流程,分析并阐明了这四种业务流程的基本状况。最后以DMAIC模型(Define定义Measure测量Analyze分析Improve改进Control控制,DMAIC.)为实施业务流程重组的操作方法,运用全工时评量法(Full Time Equivalent,FTE.)测算出各项业务在流程中操作时间及效率,再运用鱼骨图法分析流程中问题及原因,以精细化和扁平化管理思想为指导,结合AD财务共享中心流程重组的预期目标和原则,对AD财务共享中心的主要四个财务流程—员工报销业务流程,应付账款业务流程,应收账款业务流程和固定资产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又进一步对这四个财务流程的重组之前和之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剔除了不增值的活动和完善增值活动之后,四个财务流程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很大的提升。本文围绕AD财务共享中心业务流程中的四个财务流程所开展的应用研究结果,开展业务流程重组对于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是非常必要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所采用的方法和思想指导业务流程重组对其他同类企业开展相应的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昝丙艳[5](2019)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与制度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过去几年中大幅增长,到2017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8090.4亿美元,其存量规模世界排名第二。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不断扩大,2017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582.9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已超过了外商在华投资规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迅猛增长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现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特点,其投资主体主要为国有企业,然而与国际同行相比较,缺乏竞争优势,其投资形式主要为跨境并购。本文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政策分析、对比分析、法律经济分析和文献研究等方法,从政府管理的母国政府政策与东道国制度因素两个角度考量,采用制度理论构建了理论框架,主要研究了母国政策和东道国制度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重点探讨了中国跨境并购政策以及欧盟反规避制度。首先,从国家层面讲,该研究对于提升对外直接投资的数量和质量,更好地发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正向作用有重要意义。其次,从企业层面讲,该研究对引导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与行为有较大的实践意义。第三,该论文解释了近些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各种特有的问题和现象,是现有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补充。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对外直接投资计量指标从强度、密度和广度三元维度衡量;(2)在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政策和如何应对欧盟反规避制度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七个部分。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并介绍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逻辑结构以及主要的创新。第二,回顾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理论,以及政策和制度相关的主要文献,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的理论依据。第三,探讨了影响母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四项政策,分别是:(1)双边投资协定,(2)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政策,(3)基于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OFDI政策,(4)“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母国政策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重要影响因素,通常是正面支持,但在可能存在风险或者已经出现问题时母国政府要实施限制政策。双边投资协定初衷是母国政府对于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保护,但在中国跨境并购已经偏离理性轨道的时候母国政府应该要有一定的监管和限制措施。出口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第三章详细分析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在第六章提出相应的对外直接投资策略。“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外开放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建设重点,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中国实现更多国际话语权。第四,从三个角度探讨了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东道国制度因素,分别是:(1)东道国制度环境下中国企业海外利益维护,(2)欧盟反规避制度,(3)企业异质性在东道国制度环境下的作用。东道国制度环境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在对外直接投资时,要面对不同的国家体制、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复杂的人文环境,因此如何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以欧盟反倾销反补贴法下的反规避制度为例,本文分析了东道国制度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提出了中国企业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运用实际案例,从企业所有制结构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不同的所有制特征,以及这种异质性对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第五,运用法律经济分析与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相关的母国政策进行了探讨。法律经济分析方面借鉴了经济学领域效率等于产出与投入之比的概念,构建了政策效率分析模型,涉及了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政策的法律经济分析和金融业服务体系改革的法律经济分析,并验证了其效率性。对比分析涉及了中国和巴西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差异,以及中国和印度的对外直接投资比较,经过不同国家的对比,验证了对外直接投资中坚持开放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观点。第六,依据前述分析,本文提出了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的政策建议,分别是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政策建议、应对欧盟反规避制度的政策建议、如何参与到全球治理之中的政策建议以及国际产能合作政策建议等。第七,研究结论。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概括性总结,结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给出了全文研究结论。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之中,重塑国际新秩序;政府继续给予投资企业退税或者补贴的政策支持;同时政府应引导企业实施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双重战略,并引导企业在投资国遇到不公正待遇时拿起法律的武器;为确保中国企业未来的跨境并购回归到真实、合规与理性的行为,政府必须实施相关系列的改革措施,充分发挥国内外的比较优势,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对于欧盟反规避制度,本文认为多数欧盟所谓的“规避行为”与关税规避行为并无本质不同,在关税法下即可处理。本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领域的知识体系做出了贡献,有实证分析结果,也有理论政策建议。与大多数关于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不同,本文强调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与制度的重要性。本文的理论框架也可以扩展到分析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对政府和企业决策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探讨了中国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所有制特征及其对跨国并购的影响,并对中企跨境并购行为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中国企业跨境并购行为回归理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的研究成果对现有的中国跨国公司并购文献是一个补充,也为跨国公司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了现实的启示。由于数据不完整及论文的篇幅所限,本文未对WTO规则中确立对反规避的立法以及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中国主导适用法律体系问题进行分析,有待作者继续研究。

谢子缘[6](2019)在《中小家具企业ERP实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实施ERP。然而占据整个家具行业总产值中绝大部分的中小型家具企业ERP实施的成功率并不高。本文基于ERP实施方法论、关键成功因素等理论结合中小家具企业的特点,分析中小家具企业实施ERP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并对ERP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希望为中小家具企业的ERP的成功实施,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研究认为为中小型家具企业适用更适用于MRPII与ERP这两个阶段的ERP。针对中小型家具企业ERP项目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观念落后、基础薄弱、企业系统间缺乏配合、模块设置不当和资金投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改变企业落后的管理思想跟观念。调整传统管理体制,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和未来业务的发展来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的ERP软件,对企业不合理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改造,并且对参与项目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和培训,合理的安排资金,根据企业自身的资金预算,分阶段分模块的逐步投入等措施。中小家具企业实施ERP项目涉及到数据、流程重组、教育培训和管理四个关键因素。对于基础数据而言,企业应当保证基础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与及时性,建立完善的编码规则;对于流程重组而言,企业应对现有的流程进行调研分析、诊断、设计,然后重新构建符合ERP逻辑的新的流程。最后以某公司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参与了某公司的ERP项目,以上述理论指导项目实施,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加大增收节支力度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从而验证了理论的可行性。

蔡东玲[7](2018)在《信任品市场的集体声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买方和卖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Darby&Karni(1973)将商品分为三类:搜寻品(search goods)、经验品(experience goods)和信任品(credence goods)。其中,搜寻品是指购买前就能确定产品质量的商品,如服装、家具等,经验品是指使用后才能确定其质量的商品,如汽车、餐馆的菜品的味道等,而信任品是指无论是在购买前还是消费后都很难判定其质量的产品,例如医疗、法律、金融等专家服务和食品药品安全等。随着人们对信任品需求的日益增长,对信任品行业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而在我国,信任品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各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尤其是以医疗为代表的专家服务型市场和以食品药品安全为代表的产品市场,其发展都面临一定的挑战,如医疗服务市场中的医患冲突、过度医疗问题,食品市场中以“三聚氰胺”为代表的食品安全事件以及中国本土奶粉行业始终未走出信任危机,等等。因此,对信任品行业发展和规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信任品的特殊属性,消费者难以判断所购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因此,往往需要通过某个群体或行业的集体声誉来推断所购买产品的质量。而目前关于集体声誉在信任品行业中的作用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将以两种代表性的信任品市场——医疗服务市场和食品市场为例,探讨集体声誉对信任品行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机制,试图为我国信任品行业的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首先,本文以医疗服务市场为例,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医生和病人在内的动态博弈模型,考察了舆论倾向对医患关系的影响,以及集体声誉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由于医生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具有绝对的信息和专业优势,因此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事件,以媒体为代表的公众舆论和监管部门在追究当事医生责任时往往带有“有罪推定”的倾向,希望借此保护病人、防范医生的道德风险。本文基于集体声誉的视角重新审视医患冲突问题,发现有罪推定的舆论倾向和问责方式极易加剧医患矛盾。由于医疗服务质量的不可观测性和疗效的不确定性,病人信任医生的必要前提是整个医生职业群体拥有优良的集体声誉和社会公信力,而有罪推定的舆论倾向极易损坏医生的集体声誉,在医生集体声誉欠佳的情况下,医患冲突在所难免。进一步,有罪推定的医疗责任认定方式会对整个医生职业群体产生逆向激励,导致医生不得不依靠“大处方”、“大检查”等防御性医疗措施以避免问责风险,进而造成医患关系陷入医生防备病人、病人防备医生的“失信均衡”。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治理医患冲突的关键是提升监管部门处理医疗纠纷事件的公信力,只有当医生和病人双方都相信自身的权益能够得到监管部门的公正维护时,医疗市场才能形成病人“敢于”信任医生、医生“敢于”尽职服务病人的“互信均衡”。其次,本文以食品安全为例,从企业的角度入手,通过建立一个无穷期动态博弈模型考察了主动召回制度对维持食品行业集体声誉的作用。研究发现,维持食品企业良好的声誉不仅需要完善的事前预防机制,还需要有效的事后补救措施与之相配合,二者缺一不可。由于食品具有“信任品”属性,消费者甚至是作为生产者的企业都很难观测其质量,因此,即使诚信生产的企业也难免会出现失误,生产出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而对于不合格产品缺乏有效的补救措施是我国食品陷入信任危机的重要原因。本文指出,通过主动召回问题产品,及时弥补生产风险,可以向消费者传递企业诚信生产的信号,帮助企业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主动召回虽然会使企业在当期蒙受损失,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形象,提高行业的集体声誉,进而提高企业的收益。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事前的预防需与事后的补救机制相互配合才能维持食品企业的诚信生产,进而打破行业信任危机。因此,建立完善的召回机制对我国食品行业至关重要。最后,本文以食品药品行业信任危机为例,构建了一个包含信任品厂商、消费者和区块链平台在内的博弈模型,考察了当下蓬勃发展的区块链技术对打破我国信任品行业信任危机、重建良好集体声誉的可行性。研究发现,区块链技术所产生的智能合约有利于帮助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厂商发送可置信的信号,从而与生产低质量产品的厂商相区分,促进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厂商进入市场,从而提高市场中高质量产品的占比,进而逐步改善行业的集体声誉,打破行业信任危机。其原因在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和自治性等特点,从而能够保证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相比于传统合约,大大降低了执行成本和事后追责成本,保证了智能合约的有效性和时效性。研究进一步表明,区块链技术发挥作用的空间与智能合约所达成共识的有效性、消费者对智能合约所达成共识有效性的预期以及区块链技术带给消费者的隐私成本相关,只有当共识的有效性和消费者对区块链技术的信任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区块链技术才能有效发挥作用。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文能够为信任品行业中信任危机的起因、产生机制与治理提供新的视角。当前从集体声誉的角度直接探讨信任品行业信任危机的理论与实证文献较少。例如,关于医患冲突问题,现有文献大多从医生的薪酬制度出发,考察医生工资管制、“以药养医”等制度如何导致“看病难、看病贵”,进而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引发医患冲突。而以上角度难以为当前医患关系不断恶化的现实困境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在此背景下,本文从集体声誉的角度为激烈的医患冲突提供了解释。而关于食品行业信任危机的文献大多从监管的角度为化解我国食品行业的信任危机提出对策建议,而较少从企业的角度来寻找解决途径。同时,已有文献大多侧重于对危机事件发生前的预防措施的研究,而缺少对事后补救方法的探索。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企业的角度入手,从事前的预防和事后的补救两方面对食品行业信任危机问题进行研究,是对相关文献的补充。而从区块链技术入手,系统探讨区块链技术在我国信任品行业中的可能应用,使用范围及影响机制,并对可能对其效果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据我们所知,这在文献中也尚属首次。第二,本文对集体声誉理论进行了重要拓展。集体声誉理论由Tirole(1996)正式提出,之后大量应用于产业组织等研究领域。然而,现有的集体声誉文献大多只考虑了信息不对称这一因素,首先,本文在第三章中创新性地将不确定性因素引入集体声誉的理论框架,在同类文献中首次考察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环境下的集体声誉问题,并应用于医患冲突这一突出的社会现象。除此之外,现有的集体声誉研究往往只考虑了代理人的集体声誉如何影响委托人的决策,本文则进一步考察了委托人(病人)的集体声誉如何影响代理人(医生)的决策,将现有文献中的“单边”集体声誉拓展为“双边”集体声誉,这是对集体声誉理论的重要拓展。其次,本文在第四章中通过引入生产风险,对集体声誉理论进行了拓展,为食品行业信任危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本文从实际出发,将Tirole(1996)的集体声誉模型进行了拓展,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企业存在生产风险(诚信企业也可能出现失误)的假设,更加贴近现实。第三,本文为我国信任品行业的发展和规制提供了可行的政策建议。针对医疗市场,本文认为,监管部门应当把提升监管公信力作为治理医患冲突的路径。一方面,应当对“恶意中伤”医生声誉的媒体报道进行规范,避免医生的集体声誉因片面报道而受损;另一方面,还应当减少对有罪推定的医疗问责方式的使用,同时加大对渎职医生的处罚(在有充分证据证明医生确实渎职的情况下)。从而让整个医生群体相信自身的权益和声誉能够得到公正维护,同时也让患者群体相信自身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切实保障。针对以食品药品为代表的市场,本文提出仅仅依靠事前预防(降低生产风险)难以维持行业的集体声誉,还需与完善的事后补救机制相配合,才能有效维持我国信任品行业的集体声誉。而主动召回机制就是一个在发达国家被证明有效且被广泛采用的方式。同时,区块链技术有利于化解信任品行业的信任危机,但其有效发挥作用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例如区块链系统中签署的智能合约所达成共识的有效性,消费者对智能合约所达成共识有效性的信任度,和消费者对个人隐私泄露的担忧等。因此,加强对区块链系统的安全监测,保障智能合约的有效性,防止黑客的攻击,保障用户的信息和财产安全,是区块链技术化解信任品行业危机的关键。

鲍依蓓[8](2017)在《装配式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动因及推进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三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仍将保持一定数量。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保障房户型小、设计简单等特点十分适合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方式。发展装配式保障房,有利于提高保障房质量和性能、缩短建设工期、摊薄建设成本、节约资源能源。装配式建筑恰好也可以借助保障房大规模建设的契机快速推广。然而,目前我国保障房中采用装配式建筑的比例很低。为此,本文以装配式保障房发展缓慢为切入点,对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国内外成功经验、发展动因和推进策略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促进装配式保障房的快速发展提供建议。首先,本文全面梳理了装配式保障房的发展现状,通过专家访谈和文献查阅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利用因果分析法逐层剖析出原因主要为政府支持力度不足、技术支撑体系不够完善、监管机制有所缺失和市场主体能力薄弱。其次,借鉴国内外装配式保障房发展的成功经验,总结出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制定完善的法规政策和建立强大的技术支撑这三点启示。根据社会行为的相关理论,识别出装配式保障房发展的动因,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动因的驱动力大小和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政府政策是源头性的主导因素。制定有利于装配式保障房生产和消费的支持政策是鼓励推动装配式保障房发展的重要路径。技术进步虽然不直接影响装配式保障房发展,但是间接作用效应显着。最后,综上三方面的研究,从政策支持、技术支撑和市场推动三个方面提出了推进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发展的策略。

林致来[9](2015)在《新设合并公司采购流程再造研究 ——以XCTG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政治环境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巨大变化,企业竞争越演越烈,竞争趋势从单个企业间转向跨国企业间或企业集团之间,竞争方式也由单一价格转向全方位竞争。越来越多企业选择流程重组,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实现利润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企业采购成本占总成本高达60%,从这一方面看,加强采购管理是企业最有价值的活动。采购流程涵盖业务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对企业成本、利润影响巨大,为了实现产品和服务在品质、成本上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促进采购流程再造,挑战传统,从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转变。XCTG公司作为厦门港首个新设合并的港口企业,合并初期,公司采购流程较为混乱,采购效率有待提高,因此,如何通过采购流程再造,显着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充分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是XCTG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新设合并公司XCTG进行实地调研,结合采购流程再造的理论方法,对XCTG公司的采购流程问题进行诊断分析,提出公司在流程管控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运用流程再造的理论,对XCTG采购流程进行再造设计,提出流程再造实施方案,并对实施效果进行预评价,为XCTG实际的采购流程再造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重要指导作用。

程学奎[10](2014)在《ERP在D文具企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文具行业市场规模巨大,市场容量大约有1500亿元,美元折合250亿,而同时全球文具市场总量大约有2500亿美元,中国文具市场占全球文具市场总额的10%,D文具企业作为文具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高速增长,新渠道、新业务模式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对企业的管理带来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在一定的成本标准下灵活快速地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以更好的产品、更有竞争力的价格、更短的交期和更满意的客户服务牢牢地掌控市场,然而D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模式对市场的反应越来越被动,因此D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新的管理模式,把企业的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及时地转换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D公司决定实施SAP ERP系统来实现企业的战略转型,并在ERP项目实施之前实施管理咨询项目,本文通过大量的ERP和BPR的理论研究,以及行业竞争对手信息化现状研究也证明了D公司决策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由于D公司ERP实施的范围囊括集团整个“产供销人财物”,实施范围广、老系统复杂,困难和风险都非常的高,项目中很多问题都是一直以来困扰行业ERP实施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对同行业的ERP实施项目很有借鉴意义。本文从文具企业的业务特点出发,重点对“产品门类繁杂的产品管理”、“订单波动下的销售预测模型”、“多渠道情境下的销售价格体系和促销政策系统实现”和“订单多样化下的金税接口自动化处理”等四个问题进行阐述、分析,通过对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企业的业务流程及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并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文章通过项目实施后的项目绩效评价证明了方案的有效性。第一章:绪论。主要系统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的主要思路、主要内容。从而揭示了本论文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第二章: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ERP、BPR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应用现状,同时分析了贝发文具、晨光文具国内知名文具企业的信息化现状。第三章:D文具企业ERP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首先,文章介绍了D企业的ERP项目背景,研发、生产、采购、销售、财务的业务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ERP实施中四个典型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第四章:D文具企业ERP实施中存在的重点问题的解决方案。首先介绍了D企业整体的ERP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对第三章提出的问题分别提出业务流程改造、技术实现的解决方案。第五章:解决方案及对策实施完成后的绩效评价。通过ERP上线6个月之后绩效评价,肯定了解决方案的有效性。第六章:总结展望。总结了方案研究的成果,并分析了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香港GP集团成品BPR项目实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香港GP集团成品BPR项目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贸易摩擦与对外直接投资
        1.3.2 双边政治关系与对外直接投资
        1.3.3 中美经贸关系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
        1.3.4 文献评述
    1.4 论文结构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之处
    1.7 研究不足
第2章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
    2.1 早期经济学对国际直接投资的认识
    2.2 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演变
        2.2.1 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理论
        2.2.2 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理论
        2.2.3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2.3 主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缺陷
    2.4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走向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国博弈下崛起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机理:一个整合性理论框架
    3.1 理论视角:国际政治经济学
        3.1.1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
        3.1.2 对外投资政策的选择与国家实力的提升
        3.1.3 国际体系结构与战略性贸易摩擦
        3.1.4 层次分析法
    3.2 体系层次:霸权国与崛起国的战略博弈及其国际政治风险的溢出
        3.2.1 霸权国与国际体系的稳定
        3.2.2 霸权衰落与国际体系的失序
        3.2.3 国际机制与霸权之后的国际治理
        3.2.4 霸权国与崛起国的战略博弈
        3.2.5 双边政治关系与崛起国对外直接投资
    3.3 国家层次:外资政策选择的双层博弈机制
        3.3.1 外资政策博弈的两个层次:国际与国内
        3.3.2 国内利益集团对政府外资政策选择的影响:从集团利益到国家利益的整合
        3.3.3 第三国外资政策对霸权国及崛起国的政治倾向生成机制
    3.4 企业层次:崛起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机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4.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4.1.1 起步探索阶段(1979~1991 年)
        4.1.2 规范调整阶段(1992~2004 年)
        4.1.3 快速发展阶段(2005~2013 年)
    4.2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态势与特征表现
        4.2.1 高质量发展阶段(2014~2016 年)
        4.2.2 理性回归阶段(2017~2018 年)
    4.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分析
        4.3.1 动机分类
        4.3.2 市场寻求型
        4.3.3 避税地投资
        4.3.4 政策激励型
        4.3.5 制度寻求型
        4.3.6 战略投资型
        4.3.7 要素寻求型
    4.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
        4.4.1 政策优势
        4.4.2 资本优势
        4.4.3 技术优势
        4.4.4 货币优势
        4.4.5 国家优势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美贸易摩擦及其性质
    5.1 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历程
        5.1.1 经济性摩擦阶段(1979~1989)
        5.1.2 政治性摩擦阶段(1990~2001)
        5.1.3 制度性摩擦阶段(2002~2007)
        5.1.4 战略性摩擦阶段(2008~至今)
    5.2 特朗普执政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
        5.2.1 限流入之发起贸易调查
        5.2.2 减逆差之发动贸易战
        5.2.3 遏中国之强化技术封锁
    5.3 中美贸易摩擦的性质:基于四份301 清单的比较分析
        5.3.1 整体情况比较
        5.3.2 产品结构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模型化分析
    6.1 基本设定与经济环境刻画
        6.1.1 模型的一般假设
        6.1.2 资本的分配
        6.1.3 人力资本的设定
        6.1.4 技术部门的知识生产
        6.1.5 最终生产函数形式的设定
        6.1.6 经营者个体经济行为的刻画
        6.1.7 对金融合约的刻画
        6.1.8 职业选择、市场壁垒与部门边界
    6.2 模型扩展:开放经济条件下
        6.2.1 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
        6.2.2 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
    6.3 模型的现实意义解析
        6.3.1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
        6.3.2 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
    6.4 模型对国际政治风险影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解释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检验
    7.1 研究假设:理论与现实
    7.2 变量选择与基准回归方程
        7.2.1 被解释变量的确定
        7.2.2 核心解释变量的确定
        7.2.3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说明
        7.2.4 基准回归方程的建立
        7.2.5 样本国家(地区)说明
        7.2.6 控制变量的选择
    7.3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跨国直接投资的影响效应检验
        7.3.1 计量方法的选择
        7.3.2 简化模型估计结果
        7.3.3 加入控制变量后的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
        7.3.4 控制时间效应后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
        7.3.5 考虑解释变量滞后项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
    7.4 稳健性检验
        7.4.1 关于内生性问题
        7.4.2 关于样本选择偏差问题
    7.5 异质性检验
        7.5.1 时间异质性
        7.5.2 国家异质性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2)N-F公司原材料采购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
    2.1 文献综述
        2.1.1 关于制造业采购管理发展模式研究
        2.1.2 关于供应链采购策略研究
        2.1.3 关于供应商选择方法研究
    2.2 相关理论
        2.2.1 供应链管理
        2.2.2 采购管理
        2.2.3 供应商管理
第三章 N-F公司原材料采购现状及问题
    3.1 N-F公司原材料采购现状
        3.1.1 N-F公司简介
        3.1.2 N-F公司供应链组织架构
        3.1.3 原材料采购的基本情况
    3.2 N-F公司原材料采购存在的问题
        3.2.1 原材料供应商单一
        3.2.2 供应商本地化程度低
        3.2.3 引入新供应商周期长
第四章 N-F公司原材料采购调整优化策略
    4.1 多源供应商
    4.2 优化新供应商导入流程
        4.2.1 目前采用的新供应商导入流程
        4.2.2 优化后的新供应商导入流程
    4.3 优化供应商绩效管理
        4.3.1 供应商绩效管理的含义和目的
        4.3.2 供应商绩效管理采用的方法和评比维度
    4.4 构建战略供应商体系
        4.4.1 供应商分类管理
        4.4.2 供应商的管理策略
        4.4.3 与核心型供应商构建协同关系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研究 ——以冠捷科技集团OLED面板材料供应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时代背景
        1.1.2 选题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评述
        1.2.1 国外现状及评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章节安排和技术路线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章节安排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概述
    2.1 供应商选择的基本理论及重要性
        2.1.1 基本概念
        2.1.2 供应商选择的重要性
    2.2 供应商的分类及供应商选择的基本原则
        2.2.1 供应商的分类
        2.2.2 供应商选择的原则
    2.3 供应商评价选择实施步骤
    2.4 供应商常用评价方法
        2.4.1 定性的方法
        2.4.2 定量的方法
        2.4.3 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2.5 供应商评价方法的选择与介绍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冠捷集团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现状分析
    3.1 冠捷集团企业概况及采购组织架构简要介绍
        3.1.1 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3.1.2 企业的采购组织及采购物料介绍
    3.2 冠捷集团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现状
        3.2.1 冠捷集团供应商评价评价流程现状
        3.2.2 冠捷集团的供应商选择的现状
        3.2.3 冠捷集团供应商评价的现状
    3.3 冠捷集团在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现状的问题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冠捷集团供应商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4.1 供应商综合评价体系的优化设计思路
    4.2 供应商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步骤
    4.3 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3.1 供应商质量控制力
        4.3.2 供应商产品价格竞争力
        4.3.3 供应商服务能力
        4.3.4 供应商自身素质
        4.3.5 供应商竞争力
        4.3.6 供应商合作潜力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冠捷集团OLED面板材料供应商评价选择案例分析
    5.1 供应商简介
    5.2 OLED面板材料供应商的综合评价与选择
        5.2.1 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
        5.2.2 模糊分析法综合评价决策
        5.2.3 冠捷集团供应商综合评价与选择的效果分析
        5.2.4 供应商评价体系的后续强化措施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AD财务共享中心业务流程重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业务流程重组的提出和现状
        1.2.2 国内业务流程重组的提出和现状
        1.2.3 国内外业务流程重组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结构
2 相关理论
    2.1 业务流程重组(BPR)概述
        2.1.1 业务流程重组的概念
        2.1.2 业务流程重组的目标
        2.1.3 业务流程重组的内容
    2.2 业务流程重组的思想与方法
        2.2.1 全工时评量法
        2.2.2 扁平化管理
        2.2.3 精细化管理
        2.2.4 DMAIC模型
    2.3 财务共享中心(FSSC)概述
        2.3.1 财务共享中心的概念
        2.3.2 财务共享中心的特点
        2.3.3 财务共享中心的作用
    2.4 本章小结
3 AD财务共享中心业务流程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企业概况
        3.1.1 公司概况
        3.1.2 财务共享中心业务流程概况
    3.2 财务共享中心主要业务流程现状分析
        3.2.1 员工报销业务流程现状
        3.2.2 应付账款业务流程现状
        3.2.3 应收账款业务流程现状
        3.2.4 固定资产业务流程现状
    3.3 财务共享中心主要业务流程问题分析
        3.3.1 员工报销业务流程问题
        3.3.2 应付账款业务流程问题
        3.3.3 应收账款业务流程问题
        3.3.4 固定资产业务流程问题
    3.4 本章小结
4 AD财务共享中心业务流程重组方案设计
    4.1 基于DMAIC重组过程设计
        4.1.1 业务流程重组的目标
        4.1.2 业务流程重组的原则
        4.1.3 工作步骤与内容
    4.2 流程方案测算与分析
        4.2.1 员工报销业务流程测算与分析
        4.2.2 应付账款业务流程测算与分析
        4.2.3 应收账款业务流程测算与分析
        4.2.4 固定资产业务流程测算与分析
    4.3 流程重组方案设计
        4.3.1 员工报销业务流程设计
        4.3.2 应付账款业务流程设计
        4.3.3 应收账款业务流程设计
        4.3.4 固定资产业务流程设计
    4.4 流程重组效果分析
        4.4.1 员工报销业务流程重组效果分析
        4.4.2 应付账款业务流程重组效果分析
        4.4.3 应收账款业务流程重组效果分析
        4.4.4 固定资产业务流程重组效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与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理论及实践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1.4 主要研究方法
    1.5 数据来源、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5.1 数据来源
        1.5.2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5.3 研究难点与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际投资理论回顾
    2.2 政策与制度国内外文献回顾
        2.2.1 国内文献回顾
        2.2.1.1 国内文献研究侧重点
        2.2.1.2 国内文献小结
        2.2.2 国外文献回顾
        2.2.2.1 国外文献侧重点
        2.2.2.2 国外文献小结
    2.3 文献述评和本文研究要点
        2.3.1 文献述评
        2.3.2 本文研究要点
第3章 母国政策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3.1 政策的内涵与外延
    3.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演变
    3.3 双边投资协定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3.3.1 计量模型设计、数据与变量
        3.3.2 BIT对OFDI影响的实证估计结果、分析与检验
        3.3.3 实证结论
    3.4 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政策
        3.4.1 跨境并购大幅增长
        3.4.2 大规模跨境并购的深层动因
        3.4.3 非理性不合规跨境并购的负面效应
        3.4.4 加大监管力度引导真实合规性与理性回归
        3.4.5 新政策下跨境并购走势
    3.5 基于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的OFDI政策
    3.6 “一带一路”下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
        3.6.1 “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
        3.6.2 “一带一路”的内在背景与化解产能过剩
        3.6.3 “一带一路”的外在背景与构建全球新秩序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东道国制度环境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4.1 制度的内涵与外延
    4.2 东道国制度环境下的中国企业海外利益维护
    4.3 欧盟反规避制度下的对外直接投资
        4.3.1 欧盟反规避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4.3.2 欧盟反规避条款的正当性质疑
        4.3.3 欧盟反规避条款的合法性质疑
    4.4 企业异质性在东道国制度环境下的作用
        4.4.1 企业所有制结构
        4.4.2 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特点
        4.4.3 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案例分析
        4.4.4 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特点
        4.4.5 国有企业实际案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法律经济分析与比较分析
    5.1 母国政策的法律经济分析
        5.1.1 跨境并购监管政策法律经济分析
        5.1.2 金融服务体系改革政策效率法律经济分析
        5.1.3 法律经济分析小结
    5.2 母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的比较分析
        5.2.1 中国与巴西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比较分析
        5.2.2 中国与印度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比较分析
        5.2.3 对比分析小结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政策建议
第7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中小家具企业ERP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小家具企业定义
        1.1.2 中小家具企业的作用
        1.1.3 中小家具企业现状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ERP发展状况
        1.3.2 国内ERP发展状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ERP及企业实施相关理论概述
    2.1 ERP概述
        2.1.1 ERP的定义
        2.1.2 ERP的演变和发展
        2.1.3 ERP的基本原理
    2.2 ERP实施要点
        2.2.1 通用方法
        2.2.2 实施条件
        2.2.3 实施过程
    2.3 小结
3 中小家具企业实施ERP现状分析
    3.1 中小家具企业实施ERP中存在的问题
    3.2 中小家具企业中成功实施因素分析
        3.2.1 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3.2.2 外部资源因素分析
        3.2.3 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分析
    3.3 小结
4 中小家具企业中实施ERP的理论分析
    4.1 项目实施原则
    4.2 中小家具企业中ERP项目实施技术
        4.2.1 ERP主要实施流程管理
        4.2.2 数据准备
        4.2.3 流程重组
        4.2.4 教育与培训
    4.3 小结
5 实证案例与分析
    5.1 项目背景概述
        5.1.1 公司简介
        5.1.2 企业问题剖析
        5.1.3 ERP项目目标
    5.2 ERP实施技术
        5.2.1 ERP项目实施流程管理
        5.2.2 数据准备
        5.2.3 ERP项目流程重组
        5.2.4 教育与培训
    5.3 ERP项目实施效果评估
    5.4 项目实施中发现的问题与后期建议
        5.4.1 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5.4.2 项目后期建议
    5.5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信任品市场的集体声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1.3 主要创新点
        1.3.1 研究视角的创新
        1.3.2 研究方法的创新——对相关理论的拓展
        1.3.3 对策建议
2.文献综述
    2.1 信任品相关文献
        2.1.1 医疗市场中的信任品
        2.1.2 食品市场中的信任品
        2.1.3 小结
    2.2 集体声誉相关文献
        2.2.1 集体声誉的形成
        2.2.2 集体声誉面临的现状
        2.2.3 小结
    2.3 医患关系与舆论倾向研究
        2.3.1 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2.3.2 媒体与医患关系研究
        2.3.3 小结
    2.4 产品召回制度研究
        2.4.1 产品召回的产生
        2.4.2 国外关于产品召回的研究
        2.4.3 国内关于产品召回的研究
        2.4.4 小结
    2.5 区块链相关文献
        2.5.1 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2.5.2 区块链技术面临的挑战
        2.5.3 小结
3.医患冲突、舆论倾向与医生集体声誉
    3.1 引言
    3.2 理论框架
        3.2.1 医生与病人的集体声誉
        3.2.2 博弈时序
        3.2.3 医疗责任问责方式:有罪推定与无罪推定
    3.3 基准模型:医疗责任精确认定
    3.4 有罪推定与无罪推定
        3.4.1 有罪推定
        3.4.2 无罪推定
        3.4.3 有罪推定与无罪推定的比较
    3.5 医疗监管的公信力
    3.6 总结与政策建议
4.信任危机、主动召回与食品行业集体声誉
    4.1 引言
    4.2 理论框架
    4.3 基准模型
    4.4 引入召回机制时的市场均衡
    4.5 本文模型对国内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些启示
    4.6 结论与政策建议
5.区块链与信任品行业集体声誉重建
    5.1 引言
    5.2 基准模型
    5.3 引入区块链技术的信任品市场
        5.3.1 完美共识
        5.3.2 不完美共识
    5.4 讨论和拓展
        5.4.1 信息不对称与共识有效性不可见
        5.4.2 考虑消费者针对区块链技术的隐私担忧
    5.5 结论与政策建议
6.全文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相关政策建议
    6.3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8)装配式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动因及推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内容和结构
        1.3.1 论文主要内容
        1.3.2 论文结构
2 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理论综述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理论基础与方法
    2.2 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发展现状
        2.2.1 政府推进机构初步形成
        2.2.2 各地支持政策陆续出台
        2.2.3 技术支撑体系初步建立
        2.2.4 试点示范城市初显成效
    2.3 存在的问题
        2.3.1 现阶段建造成本偏高
        2.3.2 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
        2.3.3 市场主体参与热情不高
    2.4 产生问题的原因
        2.4.1 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2.4.2 技术支撑不够完善
        2.4.3 监管机制有所缺失
        2.4.4 市场主体能力薄弱
    2.5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3.1 国内外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发展的经验
        3.1.1 日本
        3.1.2 美国
        3.1.3 香港
    3.2 国内外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发展的启示
        3.2.1 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
        3.2.2 制定完善的法规政策
        3.2.3 建立强大的技术支撑
    3.3 本章小结
4 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发展动因分析
    4.1 动因的识别
        4.1.1 驱动环境分析
        4.1.2 驱动主体分析
    4.2 动因的分析
        4.2.1 政府政策
        4.2.2 开发商供应
        4.2.3 消费者需求
        4.2.4 技术进步
    4.3 基于SEM的动因实证分析
        4.3.1 假设与模型建立
        4.3.2 数据收集与处理
        4.3.3 模型评价与检验
        4.3.4 实证结果的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推进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发展的策略
    5.1 政策支持方面
        5.1.1 金融支持政策
        5.1.2 税收优惠政策
        5.1.3 土地保障政策
    5.2 技术支撑方面
        5.2.1 健全标准规范体系
        5.2.2 优化部品部件生产
        5.2.3 推进建筑全装修
        5.2.4 加强信息化管理
    5.3 市场推动方面
        5.3.1 加强市场监督管理
        5.3.2 提升市场主体能力
        5.3.3 提高市场认可程度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6.2 论文的局限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新设合并公司采购流程再造研究 ——以XCTG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2.2 逻辑路线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解决关键问题
    1.4 本文特色与创新
        1.4.1 论文研究特色
        1.4.2 创新点
第2章 研究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1 国外研究综述
        2.1.2 国内研究综述
    2.2 企业兼并相关理论
        2.2.1 企业兼并概念及类型
        2.2.2 新设合并概念
        2.2.3 企业兼并的动因
    2.3 采购管理相关理论
        2.3.1 采购及采购管理定义
        2.3.2 采购的功能和目标
        2.3.3 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2.4 业务流程再造相关理论
        2.4.1 业务流程再造基本概念
        2.4.2 业务流程再造的程序
        2.4.3 业务流程再造的方法
第3章 新设合并公司采购流程概况及诊断分析
    3.1 新设合并公司采购流程简析
        3.1.1 合并前采购流程特点
        3.1.2 新设公司采购流程特点
    3.2 新设公司采购流程问题及采购流程再造需求
        3.2.1 新设公司采购流程问题
        3.2.2 新设公司采购流程再造需求
    3.3 XCTG公司采购流程现状及诊断分析
        3.3.1 合并前各公司简介
        3.3.2 XCTG公司简介及架构
        3.3.3 XCTG采购流程现状
        3.3.4 XCTG采购流程诊断
第4章 XCTG公司采购流程再造设计
    4.1 物资供应细分类型及采购管理策略运用
        4.1.1 物资供应细分类型
        4.1.2 采购管理策略的运用
    4.2 XCTG采购流程再造总体要求
        4.2.1 XCTG采购流程再造的原则
        4.2.2 采购流程再造的目标
        4.2.3 采购流程再造总体设计思路
    4.3 基于XCTG供应细分类型的采购流程再造设计方案
        4.3.1 战略性物资采购流程再造设计
        4.3.2 瓶颈性物资采购流程再造设计
        4.3.3 重要性物资和一般性物资采购流程再造设计
        4.3.4 XCTG公司采购组织再造及职责
    4.4 XCTG供应商开发选择及评价流程再造设计构想
        4.4.1 供应商开发选择流程再造设计
        4.4.2 供应商的评价流程再造设计
        4.4.3 供应商选择及评价流程再造后业务流程特点分析
    4.5 XCTG库存管理流程再造设计
第5章 XCTG采购流程再造实施
    5.1 采购流程实施督导落地
        5.1.1 再造督导组织建立
        5.1.2 IT开发配合实现
        5.1.3 流程宣导落地
    5.2 采购流程再造实施的效果评价
        5.2.1 流程再造综合效果评价
        5.2.2 采用时间动作研究方法评价
        5.2.3 价值流分析法评价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ERP在D文具企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的思路与主要内容
2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ERP、BPR相关理论及国外研究现状
    2.2 文具行业ERP信息化状况综述
3 D文具企业ERP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D文具企业ERP项目背景
    3.2 D文具企业业务流程梳理
        3.2.1 产品研发体系业务现状
        3.2.2 生产制造体系业务现状
        3.2.3 采购体系业务现状
        3.2.4 销售体系业务现状
        3.2.5 财务体系业务现状
    3.3 D文具企业ERP实施中存在的重点问题
        3.3.1 产品门类繁杂的产品管理问题
        3.3.2 需求波动下的销售预测模型建立问题
        3.3.3 多渠道情境下的销售价格体系和促销政策ERP实现问题
        3.3.4 订单多样化下的金税接口自动化处理问题
    3.4 ERP实施过程中重点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3.4.1 鱼骨图分析方法
        3.4.2 产品门类繁杂的产品管理问题分析
        3.4.3 订单波动下的销售预测问题分析
        3.4.4 多渠道情境下的销售价格体系和促销政策系统实现问题分析
        3.4.5 订单多样化下的金税接口自动化处理问题分析
4 D文具企业ERP实施中存在的重点问题的对策
    4.1 管理咨询与ERP实施的整体情况
    4.2 产品门类繁杂的产品管理方式解决方案
        4.2.1 管理方面提升
        4.2.2 信息系统层面
    4.3 订单波动下的销售预测
        4.3.1 优化组织职能
        4.3.2 优化预测流程
        4.3.3 实施BPC预测软件
    4.4 多渠道情境下的销售价格体系和促销政策ERP实现
        4.4.1 优化定价流程
        4.4.2 建立整个集团穿透的价格模型
        4.4.3 销售价格的SAP系统实现方式
    4.5 订单多样化下的金税接口自动化处理
        4.5.1 功能需求说明
        4.5.2 技术实现及主要设计
5 解决方案及对策实施完成后的绩效评价
    5.1 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和评价方法
    5.2 绩效评价结果
6 总结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香港GP集团成品BPR项目实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D]. 聂世坤. 辽宁大学, 2021(02)
  • [2]N-F公司原材料采购策略研究[D]. 符华. 广西大学, 2019(01)
  • [3]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研究 ——以冠捷科技集团OLED面板材料供应商为例[D]. 吴漪峰. 南昌大学, 2019(02)
  • [4]AD财务共享中心业务流程重组的研究[D]. 吕琳琳.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2)
  • [5]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与制度研究[D]. 昝丙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 [6]中小家具企业ERP实施研究[D]. 谢子缘.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7]信任品市场的集体声誉研究[D]. 蔡东玲. 西南财经大学, 2018(12)
  • [8]装配式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动因及推进策略研究[D]. 鲍依蓓. 北京交通大学, 2017(01)
  • [9]新设合并公司采购流程再造研究 ——以XCTG公司为例[D]. 林致来. 华侨大学, 2015(03)
  • [10]ERP在D文具企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程学奎. 宁波大学, 2014(06)

标签:;  ;  ;  ;  ;  

香港GP集团完成BPR项目的实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