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高血压病的分级预防和治疗评价论文_张蕾

(长沙市中心医院分院心血管内科 湖南长沙 410005)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对高血压病的分级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8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给予中医辨证分型分级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西医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44例患者。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药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为4.54%,对照组为29.54%,观察组显著较低,(P<0.05)。结论 临床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分级治疗高血压,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血压水平,且撤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方案安全性较高,故与西医治疗相比,更具有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分级;血压水平

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病种,目前,对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将血压水平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避免引发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病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为了向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本组实验特意选取8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对部分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分级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且方案的安全性特征更易于患者接受。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均为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组,给予中医辨证分型分级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该组44例患者中,女性和男性分别占:11例,3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81±0.21)岁,平均病程为(11.05±0.62)年,给予西医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该组44例患者中女性和男性分别占:13例,31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1.82±0.41)岁,平均病程为(11.09±0.73)年。所有患者入院时,均符合1999年(WHO)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制定的诊断标准和分级,其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 西医治疗,包括:利尿剂治疗、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治疗、ACEI治疗等,同时为患者提供科学的饮食方案,控制摄入盐量等,保证治疗效果。

观察组 中医辨证分型分级治疗,包括:1)气血两虚型(八珍汤治疗):熟地黄30g、当归30g,人参30g,川芎30g,黄芪20g,白术30g,炙甘草15g,白茯苓25g,白芍20g;2)淤血阻络型(血府逐瘀汤治疗):当归15g,红花10g,牛膝30g,生地30g,川芎15g,枳壳15g,黄芪10g,赤芍15g,桃仁10g;3)肝肾阴虚型(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治疗):白芍20g,天麻15g,生地30g,牛膝30g,代赭石15g,龟板15g,天冬20g,钩藤15g,石决明15g;4)阴阳两虚型(金匮肾气丸治疗):白芍20g,丹皮15g,杜仲15g,泽泻15g,熟地30g,山茱萸15g,茯苓25g,补骨脂15g,山药15g。以上中草药按照分型熬制让患者服用。

1.3高血压分级标准

I级:舒张压:90~99mmHg,收缩压:140~159mmHg,II级:舒张压:100~109mmHg,收缩压:160~179mmHg,III级:舒张压:超过110mmHg,收缩压:超过180mmHg,注意:正常血压范围:舒张压:85~89mmHg,收缩压:130~139mmHg。

1.4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统一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血压水平

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2.2对比两组撤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撤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4%,对照组撤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54%,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2:

表1 两组血压水平对比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主要特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维持血压水平,临床采用西医治疗,虽能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但长期用药,难免会给患者带来各种毒副反应,久而久之可能损害其他重要脏器[2]。另外,部分患者一旦私自停药,可能出现头晕、面部潮红、血压持续升高等情况,增加治疗难度,甚至引发其他危险。所以,临床逐渐朝着中医方向研究,为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安全的方案。

中医辨证分型分级治疗,主要包括四大类型:气血两虚型、淤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分别采用:八珍汤治疗、血府逐瘀汤治疗、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治疗、金匮肾气丸治疗,均达到理想的效果,使得患者血压水平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同时有效改善了机体症状,对提高后期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3]。另外,中医辨证分型分级治疗,能够体现个性化的治疗理念,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合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血压水平无统计学意义,但撤药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5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54%,(P<0.05)。

综上,临床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分级治疗高血压,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血压水平,且撤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方案安全性较高,故与西医治疗相比,更具有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强.中医对高血压病的分级预防和治疗[J].医学信息,2013,26(8):139-140.

[2]刘巍,王阶.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认识及治疗[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4):2416-2420.

[3]艾静,沈卫东.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初探[J].临床误诊误治,2017,30(7):95-98.

论文作者:张蕾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5

标签:;  ;  ;  ;  ;  ;  ;  ;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分级预防和治疗评价论文_张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